「三位美女,慢走,『三克油』照顧我的生意喲。」
「你是從外地來重慶的嗎?哦,我給你說,重慶這個城市來了就不想走,看我就曉得了撒,我現在不但不走了,我說的重慶話就是地道的重慶話。」
4月12日,位於鵝嶺二廠的「笨精釀啤酒」酒吧裡,一位操著地道重慶口音、故意說著「蹩腳英語」、熱情地招呼著遊客的外國人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呀,這個老外重慶話才說得地道哦。」
「是不是喲?那我給你說個段子嘛。」說完,老外清了清嗓子,開始了他的段子:「在重慶,火鍋是萬能的,東北人說,東北出餃子,重慶人說,拿來燙火鍋;雲南人說,雲南出米線,重慶人說,拿來燙火鍋;沿海的人說,我們出海鮮,重慶人說,拿來燙火鍋;山西人說,我們出羊肉,重慶人說,拿來燙火鍋……」說完還意猶未盡地砸吧幾下嘴,讓人對他口中的火鍋「浮想聯翩」。
這個老外英文名字叫做「Ben」,是一位與重慶結緣26年的美國人,26年間,他多次往返美國和重慶,最終定居重慶並且結婚生子。對目前的一切,「Ben非常滿足,「對這裡,我不能說離開,我離開一哈哈(意思是一會兒)就要想,我太喜歡重慶了。」
「我們用筷子吃飯、尤其對中餐情有獨鍾」
今年46歲的Ben出生在美國明尼蘇達州,據Ben介紹,他的父親對亞洲文化和飲食有著獨特的喜好,「我父親上大學時,有一位來自越南的同學,教會了他使用筷子,於是我們這個家庭,從小就對筷子不陌生,我們用筷子吃飯、尤其對中餐情有獨鍾。」
Ben自己也沒想到,兒時的喜好成為他長大後逐夢他鄉的一種動力。1994年,Ben作為交換生,來到重慶當時的西南師範大學學習中文,「你看,那會兒我很瘦。」Ben指著一張相片告訴記者,這是他第一次來中國,剛抵達時照的。
第一次下館子是Ben和一位越南籍交換生一起,在北碚區一家餐館,兩人坐下後,服務員拿來一張菜單,權衡了半天,將菜單遞給了他的同學,「這個、這個、這個、這個。」Ben比劃著當初他的同學說話的樣子,「我詫異了,你不會中文,你知道菜單寫的什麼嗎?」
同學搖了搖頭,「不知道,我隨便打開了一頁,指著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四個角的菜,讓他全部上上來。」那是Ben第一次品嘗重慶的菜,也是他第一次知道,重慶的麻辣如此讓人難忘,「有個尖椒雞,全部是尖椒,我們吃了一口,辣得不得了。」儘管點菜不行,但筷子卻拿得有自信,就連服務員都豎起了大拇指。
Ben一邊回憶一邊笑,那一學期在重慶度過了最愉快的時光。
▲Ben (右一)在西南師範大學當交換生時,和同學一起跨年
靠著自己努力自學的勁,學會了漢字學懂了中文
在西南師範大學當交換生的那個學期,由於當時還沒有專業的外語課程,為他們教授漢語的,是大學的一位泰鬥級的人物。
「他平時授課都講《紅樓夢》、《三國演義》,我們根本聽不懂。」不過,這位教授決定用中國孩子啟蒙的方式教他們學中文,從拼音開始,一個字母一個字母的教,一個一個地拼,一個學期下來,他雖然不認識漢字,但學會了漢語拼音的拼讀。
1997年,Ben再次回到重慶,在四川外國語大學做外教,這才慢慢開始學中文。
從美國來到重慶,Ben帶了很多中文的書,有了拼音的基礎讓他相比其他老外來說,學習要輕鬆很多,「不認識的字怎麼辦?拼音拼撒,簡單得很。」靠著自己努力自學的勁,Ben學會了漢字,學懂了中文。
這之後,他來到上海,在上海成為一位涉外房屋中介,專為外資機構派駐中方人員尋找合適的房子,Ben在了解了派駐人員的收入不菲之後,有上進心的他起了念頭:「我也要成為派駐員工。」
念完MBA後,他決定來重慶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
要麼成為工程師,要麼拿到MBA,2001年,Ben毅然去了西雅圖,一邊工作,一邊念MBA。從2006年考上MBA到2012年在西雅圖大學念完MBA後,他決定,來重慶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因為這裡有他兩次重慶之旅結識的20多個朋友。
當Ben第三次來到重慶,成了一家投資公司的國際戰略部經理。這次回到重慶,他發現眼前的重慶有些不認識了,「我發現這裡什麼都變了,就只有人和火鍋沒變。」
Ben還在重慶遇到了他後來的妻子李燦。李燦當時是在觀音橋一家銀行做櫃員,Ben去辦業務,對她一見鍾情,便開始找各種各樣的理由搭訕。「地址不記得了,幫我指一下路。」「密碼忘了怎麼辦?」「如果我要晚上取款,銀行關門了,應該怎麼辦?」
……
在Ben的追求之下,他和重慶姑娘李燦走到了一起。自那以後,他的漢語比過去任何一個時候說得都要好,重慶話也直接晉升到業餘八級的水平。
「可以,用重慶話說是『闊以』,要得,重點在『得』這個音。」李燦只教一遍,剩下的全靠Ben自己領悟。遇到中文同音不同字的,自然也鬧了不少笑話。
有一次,Ben想給李燦一個驚喜,帶著他去成都看大熊貓,但因為發音的問題,讓Ben說的「熊貓」聽起來更像是「胸毛」,惹得李燦滿臉的不悅:「不看,沒什麼好看的。」
在不斷的中西幽默交融中,Ben逐漸成為一個地道的重慶人。
「我喜好吃麻辣又喜好喝精釀啤酒,把兩者結合起來試一下呢?」
用Ben自己的話來說,他骨子裡就是個重慶人。他告訴記者,當他第一次到重慶,才剛來三個小時,就被當時西南師範大學外教部主任帶去吃火鍋,別人都辣得滿頭大汗,只有他覺得,這個味很適合自己。
華盛頓州的西雅圖,是美國精釀啤酒的基地,Ben在西雅圖工作和讀書那幾年,每次去到不同的酒吧、飯店,換著喝不同口味的精釀啤酒,"酒癮都喝大了!」回到重慶後,Ben發現這裡少有精釀啤酒,偶爾費盡力氣找到一家,價格又貴得離譜。
「我喜好吃麻辣又喜好喝精釀啤酒,是不是可以把兩者結合起來試一下呢?」2017年Ben開始學習釀造啤酒。他首先到成都找到化學專業的美國朋友Brian學習釀造精釀啤酒。
精釀啤酒說起來簡單,但在重慶開始釀啤酒時,天氣卻讓Ben很苦惱,尤其是夏天,他花費了大量時間在各種降溫方式上。
第一次的釀造,Ben選用了紅花椒,採用了Dry hops(發酵後投技術)的釀造方法,花椒的風味保留得比較充分。但實際上酒出來並不麻,還挺好喝,只是喝完了之後喉嚨會麻。
但不管怎樣,特色還是很突出的,這釀出的第一款酒讓Ben很高興,帶上10多瓶,去上海跟朋友炫耀。大家一起也喝得開心,不覺間就把所有帶去的酒都喝光了,哪知到第二天大家醒來,才發覺嗓子全部都啞了。
經過多次嘗試,花椒啤酒最終研製成功,而且銷量還不錯。之後Ben開了一家精釀啤酒館,叫做 Ben’s Bar,花椒啤酒也成了這裡的招牌啤酒。
「我回美國三天,就想重慶了」
住在重慶天地小區的Ben在妻子的眼裡,是一位耙耳朵,在鄰居的心目中,是一位好好先生。
Ben的大兒子4歲,小兒子11個月大,既要照顧生意又要照顧孩子的李燦,經常回到家裡累得不行,看到妻子疲乏的樣子,Ben會悄悄轉身到洗手間把浴缸洗乾淨,蠟燭點好,等孩子入睡後,喚妻子去泡個澡。在家裡,凡是Ben能做的事情基本上李燦不用上手,「這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我的妻子和兒子,我不能讓他們受苦。」
在鄰居眼裡,Ben 是一個和藹的外國叔叔,看著鄰居拿不動快遞,他變身為大力水手,直接將快遞夾在手臂裡,送到鄰居樓下。
門口的保安也曉得這個外國人叫Ben,「他那個名字怪得很,聽起來叫笨,但是你喊他,他高興得很。」
Ben喜歡笑,採訪他時,一位從上海來重慶出差的遊客坐在他的酒吧裡品酒。
「你好,喝得習慣嗎?」「sure。」遊客的英語很純正,一來二往,Ben才知道,這位出生在重慶的遊客,自幼移民到國外,去年回到上海定居,如今出差來到重慶,很想知道重慶的味道,但這座城市已經和他的記憶掛不上鉤了,「你是個外國人,應該不懂我的相思苦。」
Ben立馬反駁道:「哪個說的我不懂,我回美國三天,就想重慶了,重慶對於我來說,感情有26年那麼久,更是綿長得很。」
「他現在就是骨子裡的重慶人,吃火鍋比我還吃得辣」
Ben 的抖音帳號粉絲有70萬人,發布了294個作品,每一個作品最少有1萬、最高有近百萬的點讚。
開酒吧之初,Ben沒有想過,自己後來的成功,竟然要感謝抖音,因為他有30%以上的顧客,都是抖音的粉絲。
Ben非常健談,用他自己的話說,要是自己一緊張,唯一解決的辦法就是不停地說話,說來說去,自然就不緊張了。
記者注意到,他的抖音內容基本上全部與重慶有關。說到重慶的火鍋,那更是:三天不吃,想得走不動路。說到重慶言子,他把「你啷個恁個嘞個耶」這句話解釋得淋漓盡致。
用李燦的話來說,沒把Ben當做外國人,「他現在就是骨子裡的重慶人,吃火鍋,比我還吃得辣。」
重慶晚報·慢新聞爆料郵箱:3159339320@qq.com
——END——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王渝鳳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