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8 15: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國際疼痛學會將每年的10月11日定為「世界鎮痛日」。「疼痛」,是我們在生活中經常遇見的問題,每個人一生中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它的存在。早在上世紀,疼痛就被確認為繼呼吸、脈搏、體溫和血壓之後的「人類第5大生命指徵」。2000年,世界衛生組織提出「慢性疼痛是一類疾病」。持續時間或者反覆發作時間超過一個月的疼痛,都屬於慢性疼痛,應當作為疼痛疾病進行治療。
疼痛不僅是疾病症狀,慢性疼痛本身就是一種疾病。
在對中國六大城市慢性疼痛調查中發現,我國成人慢性疼痛的發病率為40%,老年人群中發病率為65~80%。慢性疼痛是老年人的主要健康問題之一。相比急性疼痛,慢性疼痛本身就是一種疾病。
長期的疼痛刺激可以促使中樞神經系統發生病理性重構,使疼痛疾病的進展更加難以控制。而及早控制疼痛,至少可以延緩這一過程的發展。除了帶給患者痛苦的感覺體驗,慢性疼痛還會使患者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改變,嚴重影響其軀體和社會功能,使患者無法參與正常的生活和社交活動。
那麼如何區別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呢?
急性疼痛是機體受到損傷之後通過神經傳輸然後經過大腦反饋的信息,去除刺激因素就不再疼痛。而慢性疼痛是持續時間或者反覆發作時間超過一個月的疼痛。打個比方,手術後刀口還未癒合的疼痛就是急性疼痛,而刀口癒合後的疼痛就是慢性疼痛。
萊州市中醫醫院提醒:這些疼痛疾病應及早就醫。
1.以「疼痛」為主訴就診的腰腿痛、頸肩痛、後背痛、關節痛、全身痛等患者。
2.疼痛時間較長,持續性疼痛或反覆發作的疼痛時間超過一個月的患者。
3.疼痛性質為火燒樣、針刺樣、電擊樣、刀割樣等疼痛的患者。
4.有腫瘤病史合併疼痛,口服較大劑量鎮痛藥物不能有效控制或藥物副作用不能耐受的患者。
5.三叉神經痛、帶狀皰疹神經痛、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所致疼痛患者。
6.胸痛、腹痛、頭痛患者病史較長反覆就診,或經相關專科診療已經排除其疾的患者。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