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潘文靜 通訊員劉海濤)近年來,河北巨鹿縣積極整合醫療養老資源、鼓勵村醫辦養老,探索出了一條「醫養共同體+保險」防貧之路,有效避免了群眾因養老和失能致貧返貧。這一做法入選了國家發改委、民政部養老服務業發展典型。
政府主導,整合資源。巨鹿縣先後出臺《「醫養一體、兩院融合」機構養老試行辦法》《鼓勵村醫辦養老的實施意見》《巨鹿縣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實施意見》等文件,通過政府推動、資源整合、功能融合,將鄉衛生院、村衛生室和鄉村養老院、幸福院整合,實現醫養結合,建立起「醫養共同體+保險」防貧模式。對新建醫養結合機構按縣鄉村三級九等分別給予5萬、3萬、2萬補貼,每級按床位建設數量、醫療設施、人員配備,分成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將醫養防貧推向市場,推動社會力量和醫療機構共同參與,實現了農村醫養機構全覆蓋。目前,全縣村衛生室託管幸福院共計32家,入住老人1500位,其中失能873人、五保315人。
多措並舉,精準建設。整合項目「聯體建」,整合有關部門項目資金,積極興建公辦服務機構。縣政府投資1.1億元,由縣醫院牽頭,建設運營500張床位,集居家養老上門服務、日間照料、應急救護、人才培養於一體的健康養老綜合服務指導中心。挖掘優勢「擴容建」,發揮醫療資源優勢,打造富有生命力的「醫養共同體」。機構合作「協議建」,鼓勵公辦和民營養老服務機構與縣鄉村醫療機構或有資質、有影響的個人診所籤訂《醫養合作協議》,由養老機構承擔病房功能,醫護人員兼職養老機構的醫療保健員。居家醫養「籤約建」,藉助國家將「醫養結合服務」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範圍契機,每年對轄區內65歲以上居家養老的老年人進行兩次醫養結合服務,其中對高齡、失能、行動不便的老年人上門進行服務。居家護理服務包幹標準為20元/天,報銷不設起付線,報銷比例為85%。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攻堅期內護理費用由縣財政全額資助。目前,全縣參與居家護理服務的失能人口有160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48人。
市場運作,共保聯辦。巨鹿縣在全省率先建立失能人員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採用「多方共擔」的資金籌措機制,實現了城鄉居民、城鎮職工等所有群體全覆蓋。參保人生活不能自理,病情基本穩定,符合規定條件的,入住機構享受報銷65%、居家護理享受報銷85%。目前,全縣長期護理保險參保人數達38萬人,共有2654人接受長護險服務,其中貧困人口665人。圍繞降低貧困群眾養護負擔,實行「100+0+0」保障措施,即建檔立卡和脫貧享受政策的貧困人員,100%全部納入長期護理險保障範圍,參保費用個人零支付,失能人員居家護理報銷後自付部分個人零負擔,既解決了貧困失能人員的醫護問題、降低了經濟負擔,也解放了貧困家庭勞動力。
河北省扶貧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巨鹿縣通過構建縣級醫養走高端、鄉級醫養抓全面、村級醫養兜網底、社會醫養做補充的多元化醫養結合服務體系,有效滿足了群眾有病治病、無病療養、醫療保健養老的新需求,順應了廣大群眾對健康養老的新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