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今天拉開帷幕,全國1000多萬名考生走進考場,參加201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每逢高考,各地的作文題目都是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在看完作文題之後,央視新聞也不禁驕傲起來。因為早在5天前,央視新聞就命中了全國Ⅲ卷的作文題。↓↓↓對此不少網友紛紛表示,「官方押題,太優秀了。」
除了為大家提供熱點新聞和寫作方向,我們央視新聞今天也請來了幾位往年的考生,一起來寫高考作文。下面3篇作文,你最喜歡哪一篇?一起來看↓↓↓
北京卷
「韌性」是指物體柔軟堅實、不易折斷的性質。中華文明歷經風雨,綿延至今,體現出「韌」的精神。回顧漫長的中國歷史,每逢關鍵時刻,這種文明的韌性體現得尤其明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更需要激發出這種文明的韌性。
請以「文明的韌性」為題,寫一篇議論文。可以從中國的歷史變遷、思想文化、語言文字、文學藝術、社會生活及中國人的品格等角度,談談你的思考。北京卷
題目:文明的韌性
考生:王健
央視新聞特約撰稿
1994年參加高考 寧夏回族自治區生源
時下,中美經貿摩擦引發全球廣泛關注。為避免摩擦升級,中方盡了最大努力,也向世界表明「不想打、不願打,但絕不怕打」的態度。恰逢此時,大洋彼岸「文明衝突論」的聲音卻沉渣泛起。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司司長凱潤?斯金納表示,與中國的鬥爭是「不同文明之間」的鬥爭,甚至宣稱要「戰而勝之」。錯愕之餘,我想告訴斯金納女士,不要錯誤地理解了文明,更不要小覷了文明的韌性,華夏文明將永遠在這兒。
上下五千年,華夏文明一直薪火相傳,代代相守。我們的祖先曾經遭遇過戰火塗炭、家國危亡,但華夏文明卻一直延續著血脈,並煥發出愈發強大的生命力。崑崙從未退讓,泰山也從未低頭,中華民族有時會面對外族入侵,甚至到了民族危亡的時刻,但華夏文明的脊梁從來就不會被肆意踩在腳下。
文明的韌性還來源於其特殊性。文明不僅僅存在於宮殿、文物和圖書、畫作等有形的物品之間,更存在於語言、文字、歌曲、價值觀等無形的文化之中。縱然有形的物體能夠被摧毀,文明卻會以各種形態永存。
文明的韌性更在於其開放包容的特點和吐故納新的特質。在幾千年發展歷程中,華夏文明吸收了來自世界多樣化文明的要素。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上引入了不同國家的商品,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改革開放讓中國從西方工業文明中汲取了養分……這些世界文明的元素都融入了華夏文明的血脈,成為向上生長的力量。就在上個月,來自亞洲47個國家和五大洲的賓朋匯聚北京,共同開啟了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他們用共同的行動告訴世界,文明在封閉中只會走向衰落,而開放包容、互學互鑑會讓文明革故納新、與時俱進。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中國經濟如此,華夏文明亦如此。經歷了5000多年的狂風驟雨和風雲變遷,華夏文明依舊在這兒!面向未來,華夏文明將永遠在這兒!
文 丨央視新聞特約撰稿:王健
△2019年高考首日:考生走出考場
全國漢語試卷
2019年5月10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倒計時1000天。來安中學舉行「奧運我最愛」的主題班會。小華說:「我最喜歡奧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強!」大偉說:「我最喜歡桌球運動員馬龍。希望有一天我能成為世界冠軍,像他那樣自豪地說『IammadeinChina』(我是中國造)!」小齊說:「我最喜歡奧林匹克運動口號:『奧運會最重要的不是勝利,而是參與。』我沒什麼體育特長,但經常鍛鍊身體!」
請根據材料內容,結合你的體驗和思考寫一篇文章。全國漢語試卷
題目:奧運會是什麼?
考生:王亞宏
央視新聞特約撰稿
1996年參加高考 內蒙古生源
我是半人馬座的智慧生命體,按照α星的標準我還很年輕,處於受基礎教育的最後階段。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只要提交一份星際研究報告,我就能開啟更高階段的學習了。不過完成這樣一篇研究報告並不容易,我隨機分到的題目是研究4.2光年外一個叫做地球的星球上的一項被稱為「奧運會」的活動,然後告訴大家什麼是奧運。
剛拿到這個題目時我的心就涼了半截,雖然材料說那是一場體育盛會,但我一直沒想通,連空間追逐和引力衝浪這些基礎項目都沒有,怎麼能被稱為運動會呢?沒辦法,我只能去地球做場田野調查,才能完成這個題目了。
按照地球當地時間計算,我87分鐘前抵達那個藍色星球。時間不等人,我立即接入這個星球的原始信息流,搜索地球人是怎麼看待奧運會的。尊重本土看法,是星際田野調查的首要準則。
巧的是根據截獲的信息,一所叫來安中學的學校正在舉行奧運主題活動,因為在1000個地球日後,那附近的城市將舉行冬季奧運會。於是我果斷開始監控他們的活動,看這地球上的孩子是如何看待奧運會的。不過那些地球人口中的奧運卻讓我有些迷惑,因為他們說的各不相同。
一個叫小華的學生說奧運追求的是更高、更快和更強,我記下了他的話,並將引用在我的報告裡。這倒是好理解,畢竟體育就是在追求極限。我發現奧運的歷史寫滿了地球運動員們爭金奪銀、創造奇蹟的故事。雖然以星際的標準看去,地球人的生物機能並不出色,但他們這種挖掘自身潛力的努力卻走在正確的進化方向上。
還有人提到了一個運動員的名字,他是一種叫做桌球的球拍擊球類運動的地球冠軍——我剛搜索了這項運動的資料,並會將其做成報告的注釋——這名冠軍受到學生讚揚的卻並不是他在桌球上的高超技巧,而是愛國情懷。
奧運不是個人項目嗎,和國家有什麼關係?我找了更多資料才知道,原來奧運是以國家為單位參賽的,國家榮譽遠高於個人。因此每一次奧運會,在地球上都能起到振奮人心的效果,讓人們更加熱愛自己的國家。
還有學生提到,參與奧運比勝利更重要。這就更讓我迷糊了,難道勝利不是快、高和強的自然結果嗎,如果只是參與的話,怎麼追求突破的結果呢?
不過學生接下來的話解答了我的疑問,他們說奧運精神讓沒有體育特長的人能更多加入鍛鍊。畢竟冠軍只有一位,而更多的人參與運動,才能讓整體更健康,地球人的平均水準更快,更高和更強。我發現隨著人們心態開放、理性、成熟和從容,就會對以健身的形式全民參與奧運越發重視。
實地調研果真有好處,聽了這些學生的發言後,我對奧運會調研有了大概的框架:在地球人的宏觀層面上,奧運會提供了突破極限的平臺;在國家的中觀層面上,奧運會創造了增強凝聚力的機遇;在個人的微觀層面上,奧運會激發了大家參與運動的動力。
為了驗證對地球奧運會的分析框架,我決定再停留1000個地球日,到時實地考察一下奧運會,讓《奧運是什麼》報告更加完善——畢竟這段時間在半人馬座α星上只是兩周多而已。
文 丨央視新聞特約撰稿:王亞宏
△2019年高考首日:考生走出考場
全國III卷
閱讀下面的漫畫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據「小林漫畫」作品改編)
要求:結合材料的內容和寓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全國III卷
題目:最後一課,總有一幕讓人熱淚盈眶
考生:秦川
央視新聞特約撰稿
2000年參加高考 安徽生源
「你們再看看書,我再看看你們。」在高中畢業前的最後一課上,老師輕輕吐出的這句話,看似不經意,氣定神閒,風輕雲淡,卻有靜水流深的穿透力,讓人心潮澎湃,乃至熱淚盈眶。
與卞之琳先生的「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相比,「你們再看看書,我再看看你們」,既多了親切的叮嚀,也多了深沉的眷戀。不由得想起日前媒體報導的一個溫馨場景:就在幾日前的一個下午,山東師範大學附中高三教師宋淑英像往常一樣,叮囑學生考試注意事項。這是該班最後一課,也是宋老師從教33年的句點,這次她忍不住淚別講臺:「今天我把你們送走,我的同事也要把我送走」。
驪歌響起,有一種情懷叫畢業。最後一課,往往被賦予非同尋常的底色,它意味著一個階段的結束,也意味著這一刻定格為永恆,還意味著時光不可逆,像這樣上課的場景永難再現。正因如此,聆聽老師在最後一課的低沉告白,不免傷感而又悵惘。
也許無需過於感傷,人生就是一場又一場的告別。告別高中,奔赴考場,金榜題名,人生更為開闊;告別母校,進入大學校園,將迎來更為斑斕的世界。及至大學畢業,踏上工作崗位,感受新的體驗,又是一段充滿新奇的徵程……正如希臘詩人卡瓦菲斯說:「當你啟程前往伊薩卡,但願你的道路漫長,充滿奇蹟,充滿發現。」
告別是人生常態,告別今天,告別過去,告別憂傷,告別一個個人生驛站……人生無處不在告別,但有時,告別並不容易。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積澱,哪有豐盛?告別往往不是「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那麼瀟灑,有了精心準備的告別,有了用汗水澆灌的鋪墊,告別才更有附加值。老師希望學生「再看看書」,那是一種深情期望,期望孩子考出好成績。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伊薩卡,那是英雄的故鄉,那是承載光榮與夢想的地方,那是需要長途跋涉才能抵達的聖地。
有網友說,很多年後,回想起來,記憶深刻的不是高考的殘酷,而是每天共同為了目標而努力的日子。誠如斯言,「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不辜負時光,時光必不辜負你,用奮鬥鋪陳青春,熠熠生輝,前程光亮。
一個人不斷告別,一個國家何嘗不也在告別?告別苦難,告別任人宰割,告別積貧積弱……「不錯,目前的中國,固然是江山破碎,國弊民窮,但誰能斷言,中國沒有一個光明的前途呢?不,決不會的,我們相信,中國一定有個可讚美的光明前途。」這是方志敏80多年前在《可愛的中國》中所寫的一段話,至今讀來,感慨系之。從江山破碎到國泰民安,從國弊民窮到國強民富,其間經過了多少次「告別」?又熔鑄了多少血與淚的抗爭、凝聚了多少詠嘆和歡歌?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忘了我們為什麼出發。」這是關於初心的表達,一個人走得再遠,都不能忘本,不能忘記父母的期許、老師的囑託;一個黨、一個國家也是如此,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事不避難者進」,破浪前行,奮力開拓,「中國號」巨輪就能行穩致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你們再看看書、我再看看你們,也寄寓這樣的內涵。學會成長,學會告別,學會自強,也學會成全,這是人生的必修課。當實現夢想的那一刻,重溫老師的教誨,一定感到更美好;在歡聚的那一刻,品味高中時的一幕幕,一定更有溫情。「人生有許多事情,正如船後的波紋,總要過後才覺得美的。」年輕的朋友,帶著老師殷切的目光,堅定從容,向前走!
文 丨央視新聞特約撰稿: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