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的中國: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毛澤東|蘇聯_歷史|...

2020-12-14 騰訊網

一、今年國慶節, 地方、軍隊的同志都不要去北京

「深挖洞, 廣積糧, 不稱霸」方針的提出, 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毛澤東應對蘇聯戰爭威脅的直接產物。勃列日涅夫1964年上臺後, 中蘇兩黨未能達成實質性和解, 新的論戰不斷。到1969年, 中蘇之間在黑龍江的珍寶島、新疆的鐵列克提等邊防地帶先後爆發武裝衝突, 各有傷亡。

神州大地上, 湧起了「打倒新沙皇」「誓死保衛祖國神聖領土」的遊行示威。在審閱發給蘇聯政府的聲明時, 毛澤東特意加寫了「人不犯我, 我不犯人;人若犯我, 我必犯人」這句話。蘇聯軍方的《紅星報》則揚言要給「現代冒險家」以摧毀性的核打擊。美國《華盛頓明星報》也刊文稱:「據可靠消息, 蘇聯欲動用中程彈道飛彈, 攜帶幾百萬噸當量的核彈頭, 對中國的重要軍事基地——酒泉、西昌發射基地, 羅布泊核試驗基地, 以及北京、長春、鞍山等重要工業城市進行外科手術式的核打擊。」中國當時雖然與美蘇等少數幾個國家一樣, 成功試爆了原子彈和氫彈, 但如果真要與蘇聯打核戰爭, 無疑仍面臨多重壓力, 極為被動。

基於上述情狀, 毛澤東逐漸形成了「要準備打仗」的戰備思想。1969年9月, 審閱經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提出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二十周年口號》稿時, 毛澤東增加了一句口號:「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 反對任何帝國主義、社會帝國主義發動的侵略戰爭, 特別要反對以原子彈為武器的侵略戰爭!如果這種戰爭發生, 全世界人民就應以革命戰爭消滅侵略戰爭, 從現在起就要有所準備!」國慶前夕, 毛澤東與曾任南京軍區司令員的許世友等談話:今年國慶節, 地方、軍隊的同志都不要去北京, 怕敵人趁機消滅我們的中心。

與此同時, 中國再次成功進行了氫彈試驗和地下核試驗。10月1日, 林彪、周恩來等出席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二十周年慶祝大會。為預防蘇軍像入侵捷克一樣乘機發動襲擊, 全軍進入戰備狀態。有人甚至提議先行放掉密雲水庫的存水, 以免蘇軍轟炸大壩衝淹北京, 因周恩來反對而作罷。珍寶島事件後, 儘管周恩來與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在北京舉行了會談, 初步達成了維持邊界現狀、避免武裝衝突等幾條臨時共識。中蘇雙方隨後開啟了時斷時續的邊界談判。但有可能「早打、大打」「打原子戰爭」的判斷仍像一根緊繃的弦。為此, 毛澤東和中共中央很快又作出了疏散在京老同志和高級幹部的決定, 如朱德去廣州, 葉劍英去長沙, 陳雲、鄧小平、王震去南昌, 陳毅去石家莊。據時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的汪東興回憶, 毛澤東事前對他表示:要把陳雲、王震他們放在交通沿線, 來去方便;萬一打起仗來, 要找的時候, 我還離不了這些人呢。10月14日, 毛澤東本人乘專列離京到達武昌, 入住東湖客舍。周恩來等則留守北京, 轉移到西山戰備指揮中心辦公。

10月18日, 在蘇州休養的林彪, 口授了「關於加強戰備、防止敵人突然襲擊的緊急指示」, 要求「立即組織精幹的指揮班子, 進入戰時指揮位置」。在京的軍委辦事組組長、總參謀長黃永勝隨即以「林副主席指示 (第一個號令) 」名義下達全軍。林彪發出的這份「緊急指示」, 事先並未得到軍委主席毛澤東的批准。毛澤東看了報送給他的「緊急指示」電話記錄 (急件傳閱) 後, 對汪東興說「燒掉」, 並親自將傳閱件燒掉。

二、我們的地道不會挖到莫斯科去

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一代領導集體, 早年戎馬倥傯, 歷經槍林彈雨, 他們對防空的重要性自然有許多真切的體會。1931年11月, 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瑞金葉坪村召開, 600餘名代表出席。為預防空襲, 假會場設在了長汀城郊, 結果假會場被炸。事後, 毛澤東對朱德、項英表示:「這次會議的防空措施是正確的, 如有一個會議代表出現問題, 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隨後, 周恩來、朱德等任委員的勞動與戰爭委員會成立。他們著手制定防空報警、疏散隱蔽信號, 規劃挖掘防空洞、進行防空防毒演習等事宜。在《長岡鄉調查》中, 毛澤東寫道, 「本鄉防空防毒委員會指導群眾防空, 注意下列各事:飛機來了不要亂跑。挖防空洞, 可以幾家合挖一個, 在做, 尚未做好。遇毒瓦斯用手巾封鼻。」抗美援朝時期, 愛子毛岸英遭遇美軍空襲而犧牲, 這無疑也是毛澤東悲傷的記憶。

1953年11月, 第一次全國人民防空會議在京召開, 會議確立了「長期準備, 重點建設」的方針。毛澤東曾指出, 「地下防空室, 這筆錢不能省」。1965年1月, 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又提出北京及各大城市要挖防空洞和地道的問題:老百姓怎麼辦?就是每個房子都挖個洞, 自己挖, 平時當倉庫, 藏東西, 戰時飛機來了當防空洞。1969年8月, 中共中央轉發了軍委辦事組《關於加強全國人民防空工作的報告》, 成立以周恩來為組長的中國人民防空工作領導小組, 各省、市、自治區也成立了人民防空領導小組。

為了開挖防空洞, 許多城市都是男女老少齊上陣。北京前門大柵欄地區建成了著名的「北京地下城」, 並與地鐵1號線貫通。據首都人防辦副主任張一民回憶, 他曾隨周恩來陪同羅馬尼亞總統齊奧塞斯庫參觀北京建築機械廠的防空洞。周恩來風趣地對齊奧塞斯庫說:「總統閣下, 你路過莫斯科時, 請你給柯西金總理帶個信, 我們挖防空洞完全是為了防禦。讓他放心, 我們的地道不會挖到莫斯科去。」周恩來、柬埔寨國家元首西哈努克親王等還參觀過大連市的「十山」「十網」人防工程。上海開工建設了「人民廣場地下環形通道」。西安小寨防空地道工程同樣頗為壯觀:「深挖洞子廣積糧, 蘇修空襲要提防。美帝也在蠢蠢動, 全民急挖防空洞。小寨工程最浩大, 內箍磚石不講價。洞高三米寬五米, 地下縱橫數十裡。洞裡能跑老解放, 北京吉普攆不上。西安經常拉警報 (演習) , 洞裡鑽滿老與少。」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一八六團修築了家家相通、戶戶相連的龍珠山地道。

「深挖洞」活動不經意間促成了一系列重大考古發現, 如長沙的馬王堆漢墓遺址, 保定的滿城漢墓。備戰時期和「三線建設」過程中, 一些重點軍工項目上馬。位於湖北鹹寧市澄水縣高橋鎮的「131地下工程」, 便是一座防核戰爭的地下指揮部, 洞口安裝了50多釐米厚的鉛門來對付飛彈。知名的重慶白濤「816地下核工程」, 挖出的石方量達151萬立方, 有「世界第一大人工洞體」之稱, 洞體工程設計可以預防百萬噸氫彈空中爆炸衝擊, 還能抵抗8級地震破壞。

三、向老百姓徵稅徵糧, 多了會鬧翻, 不行的

民以食為天。中國人口眾多, 糧食安全向來關涉億萬民眾的吃飯問題。1957年1月, 毛澤東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指出:全黨一定要重視農業;農業關係國計民生極大, 要注意, 不抓糧食很危險;不抓糧食, 總有一天要天下大亂。20世紀50年代後期, 與工業方面的「以鋼為綱, 全面躍進」類似, 「以糧為綱, 全面發展」成為發展農業的方針。

毛澤東多次指示, 要給農民減負, 減少糧食徵購, 藏糧於民。1961年, 國家糧食徵購同比減少177億斤。1962年9月, 毛澤東在中南海懷仁堂主持中共八屆十中全會全體會議時再次強調, 要多給農民留出糧食, 「這樣他就能夠多吃, 能夠較多地留飼料, 能夠保證種子。還有一個, 他就能夠儲備一點, 儲備在農民家裡, 生產隊也儲備一點, 以便備荒, 應付突然事變」。1965年6月16日, 毛澤東在杭州汪莊召集周恩來、李先念、陳毅、餘秋裡等開會。論及「三五計劃」時, 毛澤東追問糧食4800億斤能達到嗎?「我看大家想多搞, 你們也想多搞, 向老百姓徵稅徵糧, 多了會鬧翻, 不行的。這是個原則問題。」「要留有餘地在老百姓那裡, 對老百姓不能搞得太緊。總而言之, 第一是老百姓, 不能喪失民心;第二是打仗, 第三是災荒。計劃要考慮這三個因素。脫離老百姓毫無出路。搞那麼多就會脫離老百姓。」兩個月後, 周恩來在國務院第158次全體會議上表示:主席提出要我們注意三句話, 注意戰爭, 注意災荒, 注意一切為人民;這三句話, 我想合在一起順嘴點, 就是備戰、備荒、為人民。

1971年8月, 毛澤東在東湖客舍與華國鋒談話時, 看到對方戴著毛澤東像章, 當即說:「你還戴著?看見就討嫌, 不要戴了。」聽了華國鋒匯報農業生產情況後, 毛澤東又提到:糧食產量, 我歷來贊成農民少報百分之十到二十;群眾多留點糧食, 無非是多吃一點, 儲備一點, 賣出去一點, 或拿來餵豬。《人民日報》刊發《儲糧建倉, 備戰備荒》等報導時, 特別加上了毛澤東的話:「一定要有儲備糧, 年年儲一點, 逐年增多。」河南省林縣革命委員會在《人民日報》刊文, 稱他們遵照毛主席關於「普遍建設穀倉, 建設備荒倉」的偉大教導, 儲糧建倉, 全縣已做到隊隊有倉庫, 除滿足自己儲備糧食的需要外, 還可為國家代儲一部分糧食, 全縣糧食平均畝產由220斤增加到400斤以上, 實現了農業發展綱要的要求。

在1975年全國第一次農業學大寨會議上, 復出的鄧小平提出了如何真正學大寨的問題。

「毛主席提出深挖洞, 廣積糧, 不稱霸, 我們現在積了多少糧?」「全國還有部分縣、地區, 糧食產量還不如解放初期!」當年與鄧小平等一同接見訪華的菲律賓總統馬科斯時, 毛澤東坦言:我們這個國家窮, 中國人太多了, 因為人太多, 每個人的口糧不那麼富裕。毛澤東時代, 糧食問題總體而言較為突出。尤其是「三年困難時期」, 曾出現大面積饑荒。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紛紛帶頭減少自己的口糧定額, 以示共克時艱。

四、第三塊是中國, 是塊肥肉, 也是美蘇爭奪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美蘇及各自所屬陣營之間上演了持續數十年的冷戰和爭霸。隨著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的興起, 許多新生的國家開始爭取自身在國際上的獨立身份, 不結盟運動應運而生。

毛澤東將美蘇爭霸主導的國際形勢形容為「夾肉麵包」。西歐、日本「這兩塊肉」美蘇要爭奪;第三塊是中國, 是塊肥肉, 也是美蘇爭奪的;還有第三世界, 亞非拉, 那是更大的肥肉。對於世界局勢, 毛澤東創造性地構建了「三個世界」的體系。1974年2月22日, 毛澤東在中南海遊泳池住處會見尚比亞總統卡翁達時說:「我看美國、蘇聯是第一世界。中間派, 日本、歐洲、澳大利亞、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們是第三世界。」「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亞洲除了日本, 都是第三世界。整個非洲都是第三世界, 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

隨後, 鄧小平受毛澤東委派, 率中國代表團出席聯合國大會第六次特別會議。他在會上發言闡述了毛澤東「三個世界」的理論;批判美蘇這兩個「超級大國」搞軍備競賽, 「不斷對其他國家進行控制、顛覆、幹涉和侵略」;並重申了中國不會「稱王稱霸」。「我們主張, 國家之間的政治和經濟關係都應當建立在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我們反對任何國家違背這些原則, 在任何地區建立霸權和勢力範圍。」哈佛大學教授傅高義在他所著《鄧小平時代》一書寫道:「鄧小平在聯大的發言博得了非同尋常的、經久不息的掌聲。」

不難看出, 「深挖洞, 廣積糧, 不稱霸」內涵雖各有側重, 但它們又三位一體, 展現出毛澤東等人居安思危、有備無患的治國方略和平等互利、睦鄰友好的外交政策。及至1976年, 毛澤東明確對華國鋒表示:國際上的事, 大局已定, 問題不大;國內的事要注意。毛澤東生前親筆寫下的最後一句話便是:「國內問題要注意。」

在世界舞臺上, 中國所奉行的不稱霸政策, 順應了時代潮流, 受到許多國家的認可。20世紀90年代, 鄧小平提出要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著應付、韜光養晦、善於守拙、決不當頭、有所作為等一系列對外指導方針。事實證明, 這些都是務實而極富智慧的政治遠見。

來源:《黨史博採》2019年05期,作者劉火雄

相關焦點

  • 解析「 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這一口號
    「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這一口號,是老一輩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毛澤東主席,面對當時的國內外複雜環境、堅守社會主義制度和無產階級立場提出的,就是將「備戰、備荒、為人民」的偉大戰略方針更加具體化。這一口號產生的背景。
  • 毛主席棋盤上的蘇聯和美國:最大程度攫取國際資源,為我所用
    蘇聯認為有恩於中國(其實中蘇合作是雙贏),就想當然地認為中國要依賴蘇聯,把自己的思維強加給中國。對於共和國來說,接受援助相當於發展經濟、壯大自我,但絕對不能依賴任何國家。從毛澤東的角度看,更不可能去依賴蘇聯。中共誕生之初,依賴過蘇聯,但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 珍寶島戰鬥中的毛澤東:我們有百萬軍隊和數億人民,我們誰也不怕
    中蘇珍寶島之戰的前因中蘇之間發生的這場突如其來的衝突,要從兩國關係大的歷史背景上來分析。20 世紀 60 年代,中蘇之間的矛盾因蘇聯催逼中國償還債務、撤走全部在華專家而日益表面化,但是中國並沒有屈服。根據公認的國際法準則,珍寶島位於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中國一側,並一直在中國管轄之下,因此無可爭議地屬於中國。雙方的談判一直持續到 8 月,終因無法達成協議而擱淺,這也為後來中蘇衝突埋下了種子。蘇聯在 60 年代窮兵黷武,自視在軍事實力上可以和美國相抗衡,所以在談判不成功後,不惜動用武力來對中國進行威嚇。
  • 來看看「廣積糧」戰術
    有句古話叫做「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引用到《貓和老鼠》這個遊戲裡也是行得通的。在遊戲中存在著很多的道具,如何巧妙去運用這些道具絕對是個值得研究的問題,用得好如虎添翼,不會用那就只能痛失良兵了,本期戲蟲就和大家分享討論一下關於遊戲道具冰塊桶的玩法:遊戲裡的冰塊桶,你會怎麼用?來看看『廣積糧』戰術。
  • 58年蘇聯要求中國建聯合艦隊 毛澤東為何很惱火?
    1958年7月21日,蘇聯駐華大使尤金在中南海遊泳池向毛澤東轉達了蘇聯領導的一個要求:就是希望在中國沿海建立長波電臺和兩國建立共同核潛艇艦隊。毛澤東很惱火,當即嚴辭拒絕,並讓尤金轉告赫魯雪夫,如果講條件,我們雙方都不必談。如果他同意,他就來,不同意,就不要來,沒有什麼好談的。毛澤東的態度,使赫魯雪夫感到問題嚴重,立即決定秘密來華向毛澤東解釋。
  • 幾十年來,中國為何一直保持300枚核彈頭?九大理由告訴你!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因為中國抗美援朝,美國總統杜魯門多次威脅使用核彈頭打擊志願軍。六十年代,中蘇交惡,蘇聯赫魯雪夫也屢次威脅對中國進行核打擊,那時全國到處「深挖洞、廣積糧」,並把重點國防企業搬遷到內陸山地。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試驗成功,1967年,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成功,並很快進行了飛彈與核彈頭結合爆炸試驗。
  • 毛澤東,人類歷史上一座永遠聳立的巍峨豐碑!
    然而歷史上眾多風雲人物中,有的因立功名垂青史,有的因立言傳頌後世,有的因立德受人敬仰,卻極為罕見有功言德並立達到至高境界的人物。回望歷史,毛澤東是唯一同時建蓋世奇功、著天下雄文、揚人間大德,改變中國、影響世界的歷史巨人。 建蓋世奇功的實踐節點 (一)參與建黨,成就了「紅船精神」。
  • 毛澤東拜謁南京中山陵,俯瞰南京,不禁感嘆:「虎踞龍盤今勝昔」
    毛澤東自幼喜歡讀書,特別是史書,《二十四史》和《資治通鑑》都通讀好幾遍了,更是喜歡談論歷史人物。有一次,毛澤東和陳老總一起去南京拜謁中山陵。拜謁之後,毛澤東想在周圍轉轉,於是毛澤東一行車隊沿著東郊公路,來到紫金山下。
  • 毛澤東,中華民族精神之魂
    隨後,地方獨立武裝、武裝民兵機動跟進,全部武裝佔領蘇聯領土。然後全民移民蘇聯,在蘇聯安家過日子,俗稱:大搬家。教員說,反正我們的軍隊是打遊擊戰出身的,擓著籃子打天下的,走遍天下都不怕!你要我們中國活不好,我也要你活不好。你用核武汙染我們中國,那麼我就與你們蘇聯合起來過日子。你總不能往自己頭上扔核武器吧?我就不相信你能阻擋住中國近十億人!
  • 瞬間與長河:讀羅胸懷的《毛澤東歷史瞬間》
    歷史巨人毛澤東我們並不陌生,然而,若是將他非凡的人生置於瞬間與長河的歷史畫卷之中,我們似乎又感到格外新奇了。這種格外新奇感就緣於羅胸懷所著《毛澤東歷史瞬間》一書。 例如,毛澤東第一次離家去東山學堂學習的情景,那是一段歷史,但又是一個瞬間。當是一個瞬間,我們可以通過一首詩去感受其人生的內涵:「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
  • 嫦娥五號探月成功,六七十年代,太空宣傳畫什麼樣?
    六七十年代,探索技術有限,人們是怎樣幻想太空的呢?圖為1962年,乘坐飛艇遨遊太空。幾個小娃娃乘坐飛船穿雲過月,面對浩渺的外太空興奮不已,嫦娥仙子友好地伸出雙手打招呼。神話傳說與現實技術的結合,相得益彰,同時一些細節也反映了認知的局限性,比如孩子們沒戴任何呼吸頭盔。月宮小客人,上世紀70年代的太空宣傳畫。
  • 揭秘:共產國際到底賞不賞識毛澤東?
    以歷史的眼光回溯這種關係,中共作為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就受到共產國際的指導和制約,沒有實現完全的獨立自主。這一點,從陳獨秀到瞿秋白,從李立三到王明(包括博古),都可以在他們人生和政治的悲喜劇中找到歷史印證。他們要麼試圖獨立、擺脫共產國際的「緊箍咒」,最終成了「替罪羊」;要麼亦步亦趨地搞教條主義,最終被中國革命的正確實踐所拋棄。
  • 中國如今海軍規模和80年代蘇聯相似?如果要超越美國,得多長時間
    文/太陽近些年,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在海軍方面我們已經取得了非常明顯的進步,各種先進艦艇相繼下水,不過有消息稱,我國海軍目前的現狀和規模只和上世紀80年代的蘇聯相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如果要超越美國,還需要多長時間呢?
  • 70年代,中國與蘇聯關係緊張以後,如何發展051型驅逐艦?
    051型驅逐艦的原型為蘇聯科特林級驅逐艦,在蘇聯赫赫有名。一個問題出現了,在70年代,我國與蘇聯的關係已經緊張的情況下。我國如何發展了051系列驅逐艦呢?今天,我們就聊聊051型驅逐艦的發展故事。首先,我們聊聊海軍艦艇的發展。
  • 蘇聯兵敗珍寶島,手握4萬枚核彈為何不敢攻擊中國?絕非心慈手軟
    如果這批蘇軍不撤走,中國還談何獨立自主。然而蘇軍好不容易佔領了旅順、大連,哪能說走就走?雖然毛澤東在訪問蘇聯時,做出了這樣的暗示,但是史達林卻並不同意。一方面,旅順和大連,確實是蘇聯夢寐以求的暖水港;另一方面,史達林並不信任新中國,他需要在中國腹心保持一定軍事力量。到了1950年,中國迎來了一個意外的契機——韓戰爆發了。
  • 蘇聯解體給中國的三個歷史教訓
    中國人喜歡記載歷史,也很喜歡從歷史中總結經驗教訓,以免自己犯同樣的錯誤。由於意識形態和國家體量的相似性,1991年蘇聯的解體,某種程度上就能給中國帶來很多歷史教訓。那麼,中國能從蘇聯解體中學到哪些歷史教訓呢?
  • 湖南紅色主旋律影視劇、舞臺劇創作成果綜述:深挖歷史寶藏 矢志...
    譬如紀念建黨90周年,拍攝了《湘江北去》;辛亥革命100周年,聯合出品了《辛亥革命》;毛澤東誕辰120周年,創作了《毛澤東與齊白石》;迎接黨的十九大,投拍了《十八洞村》。 據不完全統計,從《永不消逝的電波》(1958年播映)至今,我省先後推出展現革命歷史人物和英烈事跡的電影30餘部。
  • 中蘇交惡頂峰時期,蘇聯屯兵中蘇邊境,為什麼最終沒有選擇進攻?
    特別是蘇聯要求在中國領海內,組建中蘇聯合艦隊,中國方面認為牽涉到中國主權問題;事實上蘇聯確實打算以軍事控制中國以達到其野心的目的,讓二戰後正在恢復國內經濟,國力還很虛弱的中國成為蘇聯的附庸。正是由於中國當時的海軍力量非常薄弱,若是和居心叵測的蘇聯組建聯合艦隊,中國勢必會被蘇聯牽制,中國方面予以堅決拒絕。中華民族在國家主權和領土問題上,向來是絲毫不讓!
  • 1957毛澤東訪問蘇聯看望留學生,為何讓鄧小平站著服務?
    這一天,我和其他留蘇同學一起,在莫斯科大學禮堂見到了心中崇拜的偉人——毛澤東主席,並聆聽了他的著名講話:「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這一講話距今已55年之多了,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仍歷歷在目。值此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五四運動」94周年之際,重溫一下那次講話,我想還是很有意義的,因為它具有巨大的生命力,在繼續鼓舞和指引著我們青年一代前進的方向。
  • 一代偉人毛澤東的航天情懷
    毛澤東以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豪邁氣魄,表現出中華兒女的凌雲壯志。神舟十號返回艙在韶山展出,是對一代偉人的告慰。毛澤東的目光始終沒有離開中國航天的發展,他更用生命的餘輝,照耀著中國航天事業的未來前程。「蘇聯人造衛星上天,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