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兵敗珍寶島,手握4萬枚核彈為何不敢攻擊中國?絕非心慈手軟

2021-01-19 晨美悅讀

冷戰期間,中國曾數次面臨敵人的「核訛詐」,險些遭遇核打擊。而其中最危急的時刻,莫過於1969年,中蘇珍寶島衝突。

當時,中蘇關係早已破裂,由50年代「牢不可破的兄弟友誼」而反目成仇。1960年開始,中蘇雙方開始互相指責對方是「修正主義「教條主義」」。於是蘇聯採取撤退專家、中斷援助項目等措施。

隨著時間的演進,中蘇關係不斷惡化,阿爾巴尼亞問題、新疆伊塔事件等一系列惡性事件,使中蘇政治衝突嚴重加劇,最終引發了激烈的武裝衝突。

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領導人杜布切克發起了名為「布拉格之春」的政治改革運動,引發了老大哥蘇聯的不滿。就在當年8月,蘇軍25個師會同東德、波蘭等華約軍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佔領捷克斯洛伐克全境。而這也就是震驚世界的「蘇聯侵捷事件」。

蘇聯的快速與對異己力量好不容情的剷除,深深刺激了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領導。中國決不能成為第二個捷克。因此,中國在中蘇邊境加強了戒備,隨時應對蘇軍有可能的入侵。

1969年3月,中蘇兩國終於爆發熱戰,雙方在珍寶島發生了三次大規模武裝衝突。在這場戰役中,蘇軍吃了大虧,被擊毀坦克、裝甲車達到17輛,一共有58人被擊斃。同時,我軍還俘獲一輛全新的T-62坦克。這輛坦克至今仍保存在我國革命軍事博物館之內。

遠東蘇軍吃了大虧,莫斯科一時輿論大譁,反華示威接連不斷,中國使館被圍,汽車被砸。同時,蘇聯鷹派——國防部長格列奇科元帥、部長助理崔可夫元帥等人,揚言要在遠東地區布置中程彈道飛彈,攜帶當量數百萬噸級的核彈頭,對中國核基地、政治中心進行先發制人的核打擊,以「一勞永逸地消除中國威脅」。

與此同時,西伯利亞鐵路也繁忙了起來,蘇軍一刻不停地輸送至遠東。在新疆、外蒙以及外東北地區,蘇軍囤積了數十萬機械化部隊,號稱陳兵百萬,大有三面夾擊中國,席捲華夏之勢。

在輿論上,蘇聯又秘密通知東歐各國,宣稱他們有可能打擊中國核設施。與此同時,蘇聯《真理報》也發表社論稱:


「在當前擁有最現代化的技術、有效的致命武器和發射這些武器的現代化手段下,如果爆發戰爭,哪一個大陸也不能倖免,」

就這樣,核戰陰雲籠罩在中華大地上經久不散,數十萬鋼鐵洪流虎視眈眈,箭頭直指北京。

從實力對比來看,中蘇兩國完全不在一個級別。根據俄羅斯檔案解密,1969年的蘇聯已經擁有4萬枚核彈,達到了核彈數量的頂峰,其中可以運載核彈的飛彈多達1000枚。

而中國呢?才剛剛在1964年和1966年試爆了原子彈和氫彈。1969年時,中國還遠不具備遠程飛彈攜帶核彈的能力。

而從常規力量看,中國軍隊多達660萬,蘇軍310萬。但是蘇軍裝備精良,中方武器落後一代甚至更多。其中,反坦克武器很多相當於蘇聯二戰水平,很難擊穿蘇軍以T55和T62坦克組成的裝甲集團。

常規力量不如蘇聯,核彈數量更不如蘇聯。面對如此懸殊的國力差距,毛澤東等國家領導人卻依然指揮若定。穩如泰山。事實上,毛澤東早在建國之時,就已經對中蘇爆發衝突有所防範,做了好幾手準備。

首先,毛澤東打從一開始,就在盡力排除蘇軍在中國的軍事力量。

1945年,美英蘇三國籤訂《雅爾達條約》,條約中規定,蘇軍將在德國投降後,對日本宣戰。而蘇軍參戰,則是以犧牲中國利益為代價的。蘇聯將外蒙分離出中國,並恢復1904年以前,沙俄在東北的權益,其中包括對大連、旅順的「租借」以及中東鐵路、南滿鐵路的控制權。

除了這些明面上的利益,蘇聯還不斷在新疆策動民族叛亂,到處煽風點火。一時間,我國北方邊境風聲鶴唳,遍地是危機,腐敗無能的國民黨除了忍氣吞聲,什麼都做不到。

解放戰勝利結束後,新中國廢除了外國在中國一切的駐外法權,包括駐軍權。作為一個愛國者,一個民族主義代表,毛澤東最大的希望就是將所有外國軍隊都從中國趕出去,無論是帝國主義軍隊,還是紅色帝國主義軍隊。

蘇軍駐紮在旅順和大連,距離北京只有咫尺之遙。如果這批蘇軍不撤走,中國還談何獨立自主。

然而蘇軍好不容易佔領了旅順、大連,哪能說走就走?雖然毛澤東在訪問蘇聯時,做出了這樣的暗示,但是史達林卻並不同意。一方面,旅順和大連,確實是蘇聯夢寐以求的暖水港;另一方面,史達林並不信任新中國,他需要在中國腹心保持一定軍事力量。

到了1950年,中國迎來了一個意外的契機——韓戰爆發了。經過痛苦的思考,毛澤東最終頂住壓力,派遣志願軍入朝參戰。

毛澤東派志願軍參戰,不僅是針對美國,同時也是針對蘇聯。因為按照《中蘇友好條約》規定:


「當締約國一方被迫採取軍事行動時,另一方應盡全力給予軍事和其他援助。」

若美軍顛覆北朝鮮,飲馬鴨綠江。依靠盟約,蘇聯人便更有理由賴在中國的土地上不走,這是毛澤東決不能容忍的。

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後,毛澤東最終成功破局。一方面,史達林感動於毛澤東的無私付出,消除了對新中國的戒心,開始大力援助中國;另一方面,史達林認識到中國的實力,真正將其看成一個新興的大國。因此在旅順、大連、中長鐵路方面,史達林也開始鬆口了。

最終到了1954年,蘇軍提前退出旅順、大連以及中長鐵路,沒有收取一分錢報償。除此之外,蘇聯還向中國提供了史上最大的工業、科學大轉移,幫助中國在短時間內實現了工業化。

終於,毛澤東的夙願實現了。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的土地上終於不再存在外國軍隊。這個意義是十分重大的。因為蘇聯不在中國駐軍,無法像在捷克、波蘭、匈牙利那樣幹涉我國內政,不能動輒將坦克開到別國首都的街頭。

若珍寶島事件發生時,旅順、大連依然駐紮有蘇聯駐軍,其後果將不堪設想,蘇聯人完全可以在我國腹心開花,並與境外百萬蘇軍來個兩面夾擊。

而沒有旅順、大連,蘇聯只能在荒涼的中國三北邊境駐紮。雖然人數達到數十萬之眾,但是後勤補給卻必須依靠脆弱的西伯利亞大鐵路。而中國武器裝備雖然差,但是人口眾多、有著廣大的內地縱深。同時在中蘇邊境,囤積200萬~300萬軍隊,以中國步兵的實力,即使作為鋼鐵洪流的蘇軍也不好啃。

因此,蘇軍的常規力量只能擺出一副咄咄逼人的樣子,但實際根本毫無作為。

除了趕走蘇軍,制敵於國境之外。毛澤東最大的舉措,莫過於撇開蘇聯的阻撓,獨立發展核武器。

1950年,毛澤東訪蘇時,史達林曾炫耀性地請毛澤東觀看了蘇聯進行原子彈實驗的紀錄影片。史達林這麼做,無非是想讓毛澤東認識到核武器的威力,並表示蘇聯有能力為中國以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提供核保護。

如果換做一般領導人,或許直接拜伏在蘇聯的核保護傘之下。有了蘇聯,又何必花力氣研製自己的核武器呢?然而毛澤東豈是這種庸人?

回國後,毛澤東對身邊警衛員說:


「這次到蘇聯,開眼界咯,看來原子彈能嚇唬不少人。美國有了,蘇聯也有了,我們也可以搞一點嘛!」

為了實現核目標,中國開始求助於蘇聯。赫魯雪夫訪華時,毛澤東曾親自提出,希望蘇聯能在核武器研製方面,為中國提供幫助。對此,赫魯雪夫答應,可以由蘇聯幫助中國建立一個小型實驗性核反應堆,並進行原子物理的科學研究和培訓力量。

從1955年開始,蘇聯就派出專家,為我國培訓核武器人才,提供樣本和部分圖紙。但是蘇聯的幫助絕不是毫無保留,從內心裡,蘇聯絕不希望中國通過核武器,取得與蘇聯對等的地位。

而中蘇關係破裂後,蘇聯撤出所有專家,直接使我國核事業陷入困境。然而在錢學森、錢三強、王淦昌等老一輩科學家的努力下,中國還是勒緊褲帶,排除萬難,先後試爆了原子彈和氫彈,並且於1967年完成了飛彈與核彈的結合。

雖然無論是技術還是數量,中國都遠不及蘇聯,但核武器畢竟是核武器。仍對蘇聯有著巨大的震懾作用。

珍寶島戰役前夕,中國先後進行了2萬至2.5萬噸地下原子彈爆炸以及轟炸機空頭的當量約300萬噸氫彈的熱核爆炸。

雖然蘇聯輿論嘴硬,說中國核彈技術原始,但依然心有戚戚。畢竟中國完全可以利用強5攜帶氫彈快速突防至西伯利亞鐵路,將其徹底炸斷。沒有給養的百萬蘇軍,又如何快速突擊我東北、華北呢?

中美外交也很重要。

正所謂上兵伐謀,其次伐交。蘇聯是超級大國,僅憑中國之力,是難以應對蘇聯的。因此,中國開始尋求與國。

與全力應對蘇聯的中國相同,美國也為蘇聯的咄咄逼人而焦頭爛額。當時,美國正陷入越戰的泥潭中,而蘇聯則「轉守為攻」,開始在全球大肆擴張。

中美自韓戰以來,本是難以化解的死敵。但面對共同的敵人蘇聯,中美逐漸走到了一起。一開始,尼克森曾考慮接受勃列日涅夫的提議,共同襲擊中國在羅布泊等地的核基地。

然而最終,尼克森政府還是確定了「聯華制蘇」政策。因此在中蘇衝突之中,美國站在了中國一邊。美國非常擔心,中蘇爆發核戰,遠東25萬美軍將被殃及池魚。

因此美國基辛格警告蘇聯駐美大使多勃雷寧:


「中國利益和我國利益緊密相關,美國不會坐視不管,如果中國遭遇核打擊,美國將認為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美國將首先參戰。一旦第一枚中程脫離發射架,我們的報復計劃便告開始。」

不僅如此,美國《華盛頓明星報》還在頭版醒目位置刊登一則新聞——標題是《蘇聯欲對中國進行外科手術式的核打擊》。

得知這個消息後,中國立即進入戰備狀態。與此同時,中國也接過了美國遞來的橄欖枝。1972年,中美關係終於實現了正常化。

當然,也有學者認為,1969年蘇聯對我國的核訛詐缺乏依據,甚至有人認為是美國中情局編造出來的。

然而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能完全否定蘇聯核擊我國的可能性。而我國與美國關係的好轉,也讓蘇聯百萬蘇軍和4萬枚核彈不敢妄動。只在鐵列克提,襲擊了我軍一個小分隊。

總之,蘇聯慘敗於珍寶島,之所以不敢像入侵匈牙利、波蘭、捷克那樣幹涉我國內政,完全是因為毛主席在內政、外交以及軍事上的高瞻遠矚。縱使蘇聯有萬鈞之力,也有勁使不出。

前蘇聯外交部長,素有銀狐之稱的謝瓦爾德納澤曾公開說:


「同中國搞壞關係,是蘇聯領導人犯下的最大戰略錯誤。蘇聯兩面受敵後,為防範美國花費1萬億盧布,為防範中國花了3000億盧布(當時1盧布兌換1.1美元),幾乎拖垮了蘇聯經濟。」

故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蘇聯自恃強大,肆意欺凌小國,大搞霸權主義和擴張政策,最終拖垮了自己。而毛主席則高瞻遠矚,並沒有迷失在中蘇友好之中,而是深刻地理解一句古話——強鄰如敵。因此從一開始,毛主席就在布局,防備未來可能發生的中蘇衝突。而最終,毛主席拯救了新中國,也拯救了華夏億萬人民。


相關焦點

  • 珍寶島後,蘇聯集結百萬大軍百架轟炸機,為何最終沒實施核報復?
    同時奉勸蘇聯停止繼續製造衝突,武力解決的方式終究是不可取的。對於蘇聯方面的軍事動向,中國則在聲明中指出:「小戰、大戰、核戰是絕對嚇不倒中國人民的。」 2.戰備工作 珍寶島事件標誌著中蘇關係已經走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因此,對於此時的中國而言,放棄幻想,認清形勢,做好戰備工作才是首要之舉。
  • 珍寶島戰役後,蘇聯企圖用原子彈打擊中國,為何最後偃旗息鼓了?
    ,並造成4名平民死亡,隨後還多次進入七裡沁島和珍寶島,阻撓我國軍人的正常巡邏活動。 在當時的人們眼中,中國要對實力遠在自己之上的蘇聯發起反擊確實很有勇氣,同年3月2日,中蘇兩國邊防軍在珍寶島爆發了激烈的槍戰,截止4月2日,中方以犧牲71人的代價,摧毀了19輛蘇軍坦克以及裝甲車
  • 1969年,中國和蘇聯為什麼會發生珍寶島戰役?有何緣由?
    大家知道前幾年比較火一件事的是日本企圖搶奪中國的釣魚島,而其實早在1969年的3月,我們和蘇聯就因為珍寶島的歸屬權而發生過一場搶奪,並且爆發了一場戰爭。大家都知道,在清朝末期,因為政府腐朽懦弱而不斷地向外界妥協,與外來侵略者籤了多條不平等條約,其中在1860年的《中俄北京條約》中,就割讓了黑龍江省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大約四十萬平方公裡的領土。
  • 冷戰時美國比蘇聯提前擁有核彈,為何沒向蘇聯宣戰?
    一開始美國的一些團隊曾經分析過,要對蘇聯進行進攻的話至少需要200枚核彈,後來這個數字又被提高到了400枚。然而當時美國能夠裝配核彈的團隊只有三個,他們的產量非常低,基本上一天到兩天的時間才能組裝出一枚核彈。然而最關鍵的還是當時美國根本就沒有那麼多製造核彈的原料。一直到1949年蘇聯研製出核彈為止,美國全國上下也就造了100多枚核彈。
  • 揭秘中蘇珍寶島事件始末:蘇聯沒料到中國會不屈服
    3月15日凌晨4時許,蘇軍步兵60餘人,在6輛裝甲車的掩護下從珍寶島北端侵入,潛伏在叢林之中,企圖襲擊守島的中國邊防部隊。中國邊防部隊令營長冷鵬飛帶領1個加強排立即登島,依託珍寶島東南的天然壕溝,與侵入的蘇軍對峙。8時許,入侵的蘇軍以裝甲火力和步兵輕重武器向守衛珍寶島的中國邊防分隊猛烈射擊。接著,在6輛裝甲車的掩護下發起進攻。
  • 如何使用人類的究極武器——核彈思維,我們需要多少枚核彈頭
    我將分幾部分講述這個問題,帶你領略鮮為人知的核彈秘史,以及在當前的世界環境下,我們是擴大核彈數量,還是聽信美國的鬼話減少核彈數量?1:核武器的誕生與發展2:美蘇相互毀滅戰略3:核制勝4:有限核威懾5:中國的核戰略。
  • 當年珍寶島戰役為什麼沒有爆發大規模戰爭?如果爆發,會怎樣?
    當年珍寶島戰役蘇聯為何止步不前?真相到底是什麼? 英國首相邱吉爾曾經說過一句著名的話''世界上沒有永恆的敵人,也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這句話放在國與國之間同樣適用。
  • 美國有近6186枚核彈,俄羅斯6521枚,那中國到底有多少?
    因為核武器的特殊性以及威力,國際上開始禁止各國進行核試驗,所以目前來說只有少數幾個國家持有核武器,且好幾個國家核武器的規模都比較小,中美俄的核彈頭數量依舊佔據著優勢,但是中國的數字卻讓美國慌了,所以各國的具體核彈頭數量是多少呢?
  • 1969年蘇聯集結110萬大軍上萬輛坦克,為什麼還是不敢南下中國?
    新中國成立的時候冷戰剛爆發不久,身為社會主義國家的中國為了能夠獲得發展計劃,於是選擇了一邊倒的外交方針加入了蘇聯陣營。後來蘇聯老大哥也的確幫我我們很多,甚至幫我們完成了國家工業化。中蘇之間的良好關係並沒有保持多久,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中蘇關係破裂,到了1969年的時候蘇聯在中蘇邊境集中了110萬大軍、上萬輛坦克,但為啥最終他們還是沒敢南下攻打中國呢?
  • 激戰珍寶島:解放軍如何打敗武器先進的蘇聯入侵者?
    1999年,中俄籤署邊界條約,官方上劃定珍寶島屬於中國。此外,在這場局部地區衝突中,蘇聯最大的損失是一輛當時先進的T-62主戰坦克。這輛坦克的繳獲既提高了解放軍裝甲車輛技術水平,也成為了蘇聯入侵珍寶島的重要證據。
  • 「增核彈論」酷似中國版星球大戰計劃,中國面臨重大角色選擇
    1985年1月4日,「星球大戰計劃」正式立項,正式名稱是反彈道飛彈防禦系統的戰略防禦計劃。該計劃的詳細內容,就像其花哨的名稱一樣,可謂是包羅萬象,尤其是最後美國人看似不經意地透露:本計劃預算1萬多億美元。1萬多億美元是什麼概念呢?當年美國的GDP不過4萬億多美元。
  • 為何僅數百枚核彈,就敢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有個策略功不可沒
    如果比核武器數量,我們可能永遠也比不上美俄這樣的核武器強國,美俄的核彈頭保有量都在6000枚以上,我們只有區區幾百枚,如果我們像蘇聯那樣窮兵黷武般地生產核武器,雖然根據我們目前的軍工生產能力,生產數千甚至上萬枚核武器不是難事兒,但我們不應該忽略當下的國際大環境:和平與發展!
  • 中蘇曾有三次直接軍事衝突,第二次中國險遭核武器攻擊!
    15日,蘇聯邊防軍3次出動向守衛珍寶島的中國邊防分隊發起猛烈進攻,並用多種火炮轟擊中國境內縱深地區。中國邊防部隊激戰近9小時,頂住了蘇聯邊防軍的6次炮火急襲,挫敗了進攻。17日,蘇聯邊防軍又出動步兵,在坦克支援下入侵珍寶島。中國邊防部隊以炮火將其擊退,並繳獲T62坦克一輛。
  • 蘇聯曾想對中國核打擊:中國如何抵禦核訛詐?美國拯救了中國?
    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初開始,蘇聯在中蘇邊境不斷策劃製造事端,挑起各種邊境衝突事件4000多起。1967年以後,蘇軍開始入侵烏蘇里江上的珍寶島。1969年3月2日,中國為保衛珍寶島不受蘇聯侵犯,爆發了珍寶島自衛反擊戰。
  • 美俄均有上千枚核彈,中國現存有多少枚?
    中國對此深有體會。清朝末期,中國落後實力低下,致使一個小小的日本也能在中國領土上肆意妄為。而今中國不斷發展進步,經濟科技均列世界前列,中國自然能挺直腰板說話,無人敢輕易冒犯中國!由此可見,軍事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可謂重中之重。因此各國都十分關注本國軍事科技的發展,而其中對於核武器的關注度一直居高不下。
  • 中越戰爭時,蘇聯在邊境屯兵百萬,是什麼原因讓其不敢動彈
    當時如果蘇聯聯手越南,南北夾擊,中國將陷入兩線作戰的被動,後果不堪設想,是什麼原因讓蘇聯不敢動彈的呢? 中蘇武裝衝突 隨著兩國關係交惡,擱置了幾十年的邊界問題被重新提出,甚至罔顧歷史真相對外聲稱擁有珍寶島等島主權。 據《珍寶島事件始末》記載,1967年到1969年蘇聯邊防軍先後16次侵入該島,幹涉中國居民的正常通行和生產活動,阻止中國邊防部隊執行正常巡邏勤務,打傷中國邊民和邊防戰士多人。
  • 向中國投50枚原子彈,斷言蘇聯不敢參戰
    這一切形成了他高傲、自負、張揚、孤注一擲、不計後果的性格。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他深信中國不敢出兵,即便是在雲山戰鬥中美軍騎兵第1師遭到志願軍迎頭痛擊,1個營被殲滅,仍然沒有使他動搖。他仍然下令部隊向鴨綠江邊推進,甚至親自來到朝鮮,帶著墨鏡、叼著標誌性的玉米菸斗,在一群記者面前說出了自己的進攻計劃,宣稱要讓士兵們回家過聖誕節。
  • 珍寶島戰役中,哪一位戰鬥英雄面對敵人的4輛坦克毫不退縮?
    1969年3月2日,四十多名蘇聯邊防軍偷偷登陸我國領土珍寶島,恰好遇到巡防的邊防軍戰士。蘇聯邊防軍首先向我軍開槍,我軍被迫還擊,幾乎全殲了四十多名蘇聯邊防軍,成功保衛祖國領土的主權。
  • 愛因斯坦因核彈的使用而自責,為何又將機密透露給蘇聯美女間諜?
    愛因斯坦心甘情願地洩露了核彈的機密,瑪加麗塔·科涅庫娃雖然是隸屬於契卡的蘇聯間諜,但卻是個半路出家的非專業人員,在順利收穫愛因斯坦愛情的同時,她還在沒有欺騙的前提下,獲取了美國核彈的機密資料,最終促成1949年的蘇聯核試爆。
  • 冰雹火箭炮:珍寶島一戰成名,我軍發揚光大精心魔改,超越老師傅
    那當然是蘇聯的122毫米冰雹齊射火箭炮,1969年3月15日,珍寶島自衛反擊戰讓蘇聯的BM-21式冰雹火箭炮這個所謂的秘密武器一戰成名。全世界共有50個國家的軍隊裝備了2000多輛BM-21式冰雹火箭炮,蘇聯軍隊則總共接收了6536輛BM-21式冰雹火箭炮,共生產了300多萬枚各種型號用途的122毫米火箭彈。此外,中國軍隊將122火箭炮發揚光大,研製生產了十幾個型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