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雹火箭炮:珍寶島一戰成名,我軍發揚光大精心魔改,超越老師傅

2020-12-14 科羅廖夫

有史以來產量最大的火箭炮是哪一種?那當然是蘇聯的122毫米冰雹齊射火箭炮,1969年3月15日,珍寶島自衛反擊戰讓蘇聯的BM-21式冰雹火箭炮這個所謂的秘密武器一戰成名。全世界共有50個國家的軍隊裝備了2000多輛BM-21式冰雹火箭炮,蘇聯軍隊則總共接收了6536輛BM-21式冰雹火箭炮,共生產了300多萬枚各種型號用途的122毫米火箭彈。此外,中國軍隊將122火箭炮發揚光大,研製生產了十幾個型號。

1950年代中期,蘇聯軍隊意識到,武裝力量需要從根本上改變齊射火箭炮的戰術技術特點,射程總徘徊在10多公裡上下。比如BM-14型(140毫米口徑)載有16枚火箭炮,但射程不超過10公裡。更強大的BMD-20火箭炮(200毫米口徑)的射程超過20公裡,卻只能搭載4枚火箭炮,於是「冰雹」火箭炮應運而生。

1963年,蘇聯的「冰雹」齊射火箭炮正式服役,之後它在世界各地廣受歡迎,因為它火力威猛、操作性強且成本相對較低。蘇聯的「冰雹」齊射火箭炮在許多戰爭衝突中發揮了關鍵性作用,旨在摧毀敵軍非裝甲和敵軍輕型裝備、迫擊炮和炮兵連、指揮所和其他目標。它具有高度的機動性、良好的通行性,與坦克部隊配合作戰,效率更高。

БМ-21式「冰雹」火箭炮是蘇聯研製的一種122毫米40管自行火箭炮,以「烏拉爾-375」卡車為底盤,射程超過20公裡,一次性發射完40枚火箭彈耗時僅20秒。「冰雹」火箭炮系統由 BM-21 火箭發射車、自動火控系統和 9 種不同類型火箭彈構成,包括:9M22U、9M28F 和 9M522 高爆/破片殺傷彈;9M521 增強殺傷彈;9M28K 反坦克布雷彈;煙霧彈、電子幹擾彈;9M217 自飛彈以及 9M218 聚能裝藥破甲子母彈等。БМ-21式「冰雹」火箭炮性能比BM-14-17型可靠得多,所以「冰雹」火箭炮自1963年量產,到1980年代末停產。同時也陸續量產出不同型號,如專為空降兵研製的「冰雹-V」型,為海軍研製的「冰雹-M」。1965 年又首次出現輕型、單管的「冰雹-P」型可攜式火箭炮,有效射程為 11 公裡,蘇聯向越南軍隊提供「冰雹-P」型火箭炮大大提高其遊擊隊戰鬥力。

「冰雹」火箭炮堪稱「戰神」,在40多年的時間裡在多個國家和地區服役。1969年中蘇圍繞著東北邊境珍寶島發生嚴重武裝衝突。在對峙對激烈的時刻,前蘇聯突然使出「冰雹」火箭炮殺手鐧,炮聲覆蓋整個珍寶島,將衝突雙方強行隔離開。這也是二戰後新型40管122毫米火箭炮首次在實戰中使用。蘇軍曾描述該火箭炮威力無比震撼,蘇軍通過幾次「冰雹」火箭炮的齊射便將該島全部覆蓋,火箭彈高效毀滅位於距離20.4公裡的空曠地帶的暴露步兵,敵方的炮兵陣地、指揮所和技術裝備。

「冰雹」最近的一次亮相就是 2010 年 11 月 23 日的延坪島炮戰,在不到 2 分鐘時間裡,人民軍炮兵向延坪島發射了 100 多發炮彈,炮擊主力就是「冰雹」火箭炮,它火力兇猛、機動性強,完全壓制住敵方炮火。「冰雹」火箭炮也廣泛應用在阿富汗戰爭中,是火箭炮中的「卡拉什尼科夫衝鋒鎗」。

BM-21式122毫米40管火箭炮的最新改進型是冰雹-K(Grad-K),也被稱為「旋風-G」,是將122毫米40管定向器安裝在新型底盤的改進型,使用新型卡瑪斯-5350 6x6軍用卡車,取代老式的烏拉爾-375D 6x6卡車。該火箭炮系統火炮安裝了現代化的火控系統,可自動尋北定位,具有自動導航和瞄準功能。駕駛艙由三名組員操作。系統反應時間較短,從停車到齊射完畢只需2到3分鐘。2011年首次露面並開始小規模生產,2012年交付俄羅斯軍隊服役。俄軍宣稱「旋風-G」的作戰效能超過「冰雹」的2.5-3倍,不過,「旋風-G」只是更換了底盤和火控,並沒有太多的技術進步,總體來說還是一種傳統的火箭炮。

中國則將122毫米火箭炮魔改的俄國人也不認識了。1982年中國仿製的81式火箭炮進入解放軍服役,它幾乎是蘇聯BM-21戰車的完整副本。中國在70年代初通過友好國家獲得了幾輛蘇聯BM-21火箭炮,因為性能優異,決定在借鑑和參改BM-21火箭炮技術的基礎上,研製國產師級火箭炮。不過,在研製過程中發現蘇制原裝火箭炮的橫向散布過大,彈道終點的誤差經常高達200米以上。1979年中越戰爭期間,解放軍繳獲了一部分蘇制的BM-21戰車。參照原準型號,通過攻關解決了射擊精度和引信瞎火率高的難題,於1981年定型並大量裝備部隊。

81式122毫米40管自行火箭炮裝備部隊以後,成為我軍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和本世紀最初十年的集團軍炮兵旅和步兵師炮兵團的主力支援火炮,每個步兵師和步兵旅都下轄一個火箭炮連(營),裝備81式11毫米火箭炮6門(18門),中國先後生產了大約1500門81式火箭炮。此外中國還為裝甲和機械化部隊研製了89式履帶式自行火箭炮。122火箭炮在進行全營18門齊射時,可以在18秒內發射720枚火箭彈,總投射彈藥重量高達48噸,超過當時美國陸軍重型師全部身管火炮一次齊射量。

在新世紀,將122毫米冰雹火箭炮發揚光大的是中國。2010年,中國推出了最新研製的10式122毫米履帶式模塊化火箭炮,隨後又推出使用卡車底盤的11式模塊化火箭炮。10式採用類似美制M270火箭炮的履帶式裝甲底盤,機動能力優越。後部裝有兩組各20枚的模塊化的122毫米火箭,最大射程可達40公裡以上,配備多種先進彈藥。

模塊化火箭炮的的彈藥採用整體式吊裝,發射器定向管為玻璃鋼材料,可以一次性使用,發射完畢即可拋棄,最大優越性是縮短了再裝填時間,降低了戰士裝填體力要求。新式的模塊化122毫米火箭炮底盤通用,造價低廉,具有箱式定向器組、複合材料貯存-發射管、火力系統模塊化、火控系統數位化。作戰時進行完一組齊射以後,即轉移到另一個預設陣地,迅速進行箱式定向器的整體更換,省去了複雜的火箭彈再裝填,火力反擊速度大大提高。 至此,中國將已有51年歷史的冰雹火箭炮,魔改成了世界火力最強、性能最先進的中口徑齊射火箭炮,改的俄國媽媽都不認識了!

相關焦點

  • 珍寶島戰役,戰鬥英雄孫玉國一戰成名後,又遇大起大落?
    20世紀60年代,除韓戰外,中蘇邊界關係急劇惡化,邊界糾紛頻發,珍寶島成為雙方鬥爭的焦點之一。那時新中國剛成立不久,中國軍人為維護國家主權,無所畏懼,在珍寶島戰役中取得了勝利,而在珍寶島戰役中,有一個人也是一舉成名,成了著名的英雄,他叫孫玉國,不過後來又是什麼英雄呢?
  • 珍寶島之戰我軍靠地雷救場?實際56式無後坐力炮才是功臣
    ,中國邊防部隊被迫自衛反擊,將入侵的蘇軍逐出珍寶島,當時蘇軍坦克步兵協同作戰。從基本參數可以看出,56式無後坐力炮根本無法擊穿T62主戰坦克的正面裝甲,其與當時的56式火箭炮仿製自蘇聯RPG——2基本處在同一水平線。不過身為火炮,其相對的火箭筒而言還是具有一定優勢的,最明顯的一點,就在於56式無後坐力炮擁有更遠的直射距離,這對反坦克作戰具有重要的價值,而五56式火箭筒的一大缺點就是在於其射程較近。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 世界上最厲害的火箭炮
    這種火箭炮為12管,火箭炮口徑為300mm,戰鬥部重量為235kg。這種火箭炮採用了多項複合技術,使其在射程,射擊精度,殺傷能力名列世界前茅。其射程可以達到150km,精度為覆蓋圓誤差50米,在使用子母末敏彈的時候可以對坦克集群造成毀滅性的傷害。中國的PHL03遠程火箭炮營一次齊射可以發射144枚火箭彈,直接覆蓋一片2平方公裡的目標,是我軍快速火力支援的中流砥柱。
  • 還是魔改,烏克蘭推出新型火箭炮,射程可達52公裡
    《軍武次位面》作者:機甲888▲烏克蘭方面此前展示的BM-21UM"Berest"自行火箭炮(圖片來源於:網絡)前蘇聯時期設計的BM-21"冰雹"系列火箭炮可以說是一款非常知名的自行火箭炮武器系統了,而其出名可不僅是因為其火力強大
  • 被俄軍吊打以後,烏克蘭急忙魔改遠程火箭炮,讓越南垂涎欲滴!
    烏克蘭軍隊中最常見的蘇聯時期裝備的火箭炮有三種,包括BM-21「冰雹」40管自行火箭炮,BM-27「颶風」220毫米火箭炮, 9A52「龍捲風」300毫米遠程火箭炮,不過,這些火箭炮全都太老舊,而且缺乏零備件和彈藥補充,如果不進行升級,就不能滿足21世紀的現代要求。因此烏克蘭正致力於現代化和開發新的多管火箭炮。
  • 淺析我軍81式122毫米火箭炮
    但是在關於1979年的自衛反擊戰材料中,並沒有越南使用40管的BM-21火箭炮的記錄,我軍倒是從越南繳獲了單管的122毫米火箭炮還有122毫米的火箭彈等。 81式122毫米40管火箭炮,至今仍是火箭炮兵主力裝備。我軍肯定意識到了130毫米火箭炮射程太短的問題,加緊了新式火箭炮的研製和生產。
  • 為山地師撐腰,印度300門火箭炮調配,半徑90公裡全覆蓋火力打擊
    155毫米榴彈炮和105毫米榴彈炮已經到位,如果火箭炮部隊補充完整,印度的地面重武裝部隊拼圖基本完成。本號援引深度軍事消息,最近一段時間,印度正在向邊境地區補充火箭炮兵團。據悉,印度一共擁有15個火箭炮兵團,擁有300多門火箭炮。印度火箭炮部隊一共有三種型號的火箭炮,第一種是從俄羅斯進口的BM-21型40管火箭炮。第二種是印度自產的皮那卡模塊化火箭炮。
  • 差點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珍寶島衝突,我軍不畏強權,寸土必爭
    它兩頭狹中間寬猶如中國古代所用的元寶,因此得名珍寶島。在這個不到1平方公裡的小島上,中蘇之間曾經爆發過一次震動西方世界神經的戰爭。這場戰爭被西方世界稱之為極有可能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戰爭。滿清入主中原後採取閉關鎖國愚昧百姓的政策,吏治敗壞、軍隊迅速腐化墮落,讓西方列強迅速就擊垮了這個腐敗無能的滿清政府,籤訂了許多喪權辱國的賣國條約。
  • 喀秋莎火箭炮有多猛?最後一戰69次齊射,首長都沒見過如此場面
    《喀秋莎火箭炮有多猛?最後一戰69次齊射,兵團首長都沒見過如此炮火》  抗美援朝戰爭可以說是一場國力、火力和經濟實力都不對等的戰爭。面對武裝到牙齒的美軍,我們為打贏這場戰爭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一共有197653名志願軍戰士長眠於異國他鄉。
  • 射程翻番、精度堪比「東風」,你還管這玩意兒叫火箭炮?
    輪式多管火箭炮設計定型,並在對越輪戰中投入小規模試用,國內初步掌握了當時風靡世界的「冰雹」的技術;加之履帶式中型通用底盤的研製成功,國內科研單位萌生了自籌資金研製一款履帶式122mm自行火箭炮的想法。 ▲如今類似「冰雹」的輪式中口徑火箭炮仍舊暢銷世界(圖為出口秘魯的國產90B型),回頭想想,當年對履帶式122mm自行火箭炮的外貿市場預計未免有些樂觀
  • 激戰珍寶島:解放軍如何打敗武器先進的蘇聯入侵者?
    1969年3月,中蘇在烏蘇里江的珍寶島上還發生過一段持續十幾天的武裝衝突,此戰被稱為珍寶島衝突。這場衝突以雙方宣布和平停戰告終。 1999年,中俄籤署邊界條約,官方上劃定珍寶島屬於中國。此外,在這場局部地區衝突中,蘇聯最大的損失是一輛當時先進的T-62主戰坦克。這輛坦克的繳獲既提高了解放軍裝甲車輛技術水平,也成為了蘇聯入侵珍寶島的重要證據。
  • 我軍現役火箭炮:107mm和122mm近中程打擊,300mm遠程壓制
    火箭炮,我軍師從蘇聯軍隊,當初,從蘇聯引進了參與過二戰衛國戰爭的「喀秋莎」,這種共有8條發射滑軌,一次可發射口徑132mm火箭彈16發,最大射程8.5公裡的火箭炮,成為掩護步兵突擊有效的打擊火力,通過韓戰的洗禮,我軍對火箭炮就非常重視了。
  • 中蘇衝突加劇火力不足恐懼症,新40火應運而生,對越反擊一戰成名
    1969年爆發的中蘇珍寶島衝突大大刺激了我軍的火力不足恐懼症,當時解放軍使用的59式40毫米火箭彈(老40火)不僅在近距離無法擊穿蘇聯T62坦克,甚至還會發生跳彈,打在坦克裝甲上直接就被彈開了。時至今日,在一些二線陸炮兵部隊、武警部隊、民兵部隊中,40火仍然是制式武器,而在國外一些遊擊隊和反政府武裝手裡,40火以及各種RPG仿製型也和107毫米火箭炮、AK47一起被稱作了世界三大遊擊戰神器,影響及其深遠。作為一款服役已經半個世紀的老兵,如今仍然在戰場上承擔重要責任,69式40毫米火箭炮自然有其過人之處。
  • 黑龍江寶清縣有座珍寶島烈士陵園,我們來向這些英烈們致敬!
    ,建有珍寶島自衛反擊戰紀念館和漢白玉五英雄紀念碑。終於在1969年3月2日,因為蘇聯邊防軍侵入珍寶島,襲擊我邊防部隊巡邏人員,打死打傷6人,我軍被迫自衛反擊,將入侵的蘇軍逐出珍寶島。當日,擊斃蘇軍31人、打傷14人,擊毀裝甲車、指揮車和卡車各1輛,擊傷裝甲車1輛。我軍犧牲20人、傷35人,另有1名通訊員失蹤。
  • 美軍M270服役37年,還是世界最好火箭炮,剛剛被中國超越!
    在炮兵作戰領域,我軍經過幾十年現代化建設,陸軍炮兵的火力、指揮體系和聯合戰術思想已經趕上世界前沿。至於俄軍,他們對於新式戰爭現代作戰相當生疏,還需要很長時間的去補課。火箭炮自動裝填分兩種,一種是管對管裝填,譬如PHZ89式122毫米40管火箭炮、PHZ03式300毫米遠火,系統複雜,缺點非常多。儘管89式122毫米40管火箭炮安裝有自動裝彈和自動操瞄系統,可實現5分鐘兩輪齊射。但該炮最大特點恰恰的自動裝填時對不準,這不是開玩笑,正因為整體推彈式的自動裝填機經常卡彈,對不準,所以我軍一直不滿意,直到這幾年有了模塊化122火箭炮。
  • 珍寶島戰役中,哪一位戰鬥英雄面對敵人的4輛坦克毫不退縮?
    1969年3月2日,四十多名蘇聯邊防軍偷偷登陸我國領土珍寶島,恰好遇到巡防的邊防軍戰士。蘇聯邊防軍首先向我軍開槍,我軍被迫還擊,幾乎全殲了四十多名蘇聯邊防軍,成功保衛祖國領土的主權。
  • 聽老兵講那喀秋莎火箭炮的故事 盤點喀秋莎火箭炮(圖集)
    「颶風」火箭炮所發射的9M27K集束火箭彈殘骸,「颶風」是「喀秋莎」火箭炮的直系後裔 不過,伊軍使用火箭炮的場面與二戰時蘇聯紅軍相比確屬小巫見大巫。在弗利尤洛夫指揮下,5輛火箭炮悄悄展開,在短短幾秒鐘內便完成齊射,80枚火箭彈如冰雹般砸下。一時間,整個車站到處都是血跡和殘肢,大量物資被火蛇吞沒。德軍軍官按經驗推測,他們遭到了蘇軍一個炮兵師的襲擊,遂命令炮兵部隊開炮還擊,同時出動飛機在附近搜索。但奇怪的是,他們根本沒找到任何蘇軍大規模炮兵部隊的痕跡,飛機偵察也只看到幾輛蘇聯的吉斯卡車在向後方高速撤退。由於目標太小,德國空軍沒有進行攻擊。
  • 珍寶島的歷史錯覺:T-62坦克裝甲很厚?其實和59式差不多
    發生在1969年3月的珍寶島事件,有著不少令軍迷品頭論足的典故。其中,我軍成功繳獲蘇軍T-62坦克,可算得上現代中國武器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珍寶島:我軍火箭筒打不穿T-62坦克裝甲 關於珍寶島之戰,特別是繳獲T-62坦克的歷史故事,很多人都耳熟能詳
  • 珍寶島兩位戰鬥英雄,一位以正團職轉業,另一位是副軍級幹部
    前言珍寶島,中俄界河烏蘇里江主航道我方一側的一個小島,面積僅有0.74平方公裡。雖說珍寶島不大,然而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末,這裡卻因為一場大戰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焦點。當時蘇軍依託其強大的軍事實力,企圖將珍寶島佔為己有,並出動大批坦克裝甲車,對我國邊防部隊發起猛烈進攻。危急時刻,我軍奮起反擊,經過半個多月的激戰,最終擊退了來犯之敵。在這場戰鬥中,我軍湧現出了一大批英勇無畏的戰鬥英雄,其中孫玉國和冷鵬飛就是著名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