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並沒有在國內看到的寬闊的停車場,管理有序的環境,而是依然充滿了拿著劣質旅遊紀念品不斷兜售的小販,依然是人和車流交織,摻雜的混亂場面,使人頓時對這珍藏著世界上三分之一文物的博物館少了一份敬意。
下得車來,領了導遊講解用的耳麥,在把相機寄存之前,趕緊對,要馬上隨著導遊擠進人流,所以照片的構圖,用光全是信手拈來,全無章法。
埃博對相機管理及其嚴苛,絕對不允許拍照,雖然滿地文物的,但執行起硬性規定來倒是一絲不苟的,來之前就曾聽說,有人抖機靈,用手機,其他人甚羨,此君在洋洋得意馬上出門前被監察攝像頭的保安利落的拿下--直接扣留相機。
所以還是不要嘗試的好。
好了,真熱!
趕緊輕裝前進吧!
手裡沒有了相機,看東西也不必總想著拍啊拍了!
通過安檢門,一進到四海聞名的,的確讓人有種錯覺:這是?我們沒走錯嗎?這不就是這個文物倉庫或是規模不大文物存放間嗎?隨便投目一看,很多文物只是密密匝匝的堆在那裡,之間只保持著它們之間能被允許不互相磕碰的最小距離,很小的文字標牌委屈的藏在文物下面,紙色泛黃,也許很多年沒人維護更換了。
在國內,我大概半個月或一個月就要到國博,首博這些大的博物館還有很多很小的甚至私人博物館去看看,欣賞一下那裡美不勝收的文物,感受一下先賢的智慧和偉大,每每走近這類博物館,或威嚴,或堂皇,或雅致,抑或寧靜安詳,國內的博物館說明標籤文字詳盡,展櫃保護得當,更有許多像恆溫恆環境構成的展櫃這樣的高科技手段為文物的良好保存保駕護航,為了讓語言不再成為理解文物的障礙,很多博物館都為主要文物和展品配備了各國語言的感應講解機,當你站在這件文物前時,你胸前所佩戴的講解機就會自動通過耳機把當前展品的講解內容用你選擇的熟悉的語言給你娓娓道來。
想起這些,又環顧了一下嘈雜的,真是感慨良多啊,沒有很好地物質基礎做強大後盾,對文明,文物,對歷史的尊敬,保護和繼承恐怕只能是極少數人的個人行為了,絕不會成為普遍的社會道德標準和理想。
當人們還在為滿足最基本的物質追求而孜孜不倦時,有誰會在乎那些浸潤了幾千年前古人智慧和文明的文物呢,即便是想到了這些偉大的文物,恐怕也是在盤算著它所能創造的經濟價值吧,哎,正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真是至理名言啊。
下面沒有照片,只剩下枯燥的文字了,沒有相機我就用文字給大家做講解了哈,如果你覺得枯燥或是照片控,你可以先越過這些文字往下繼續,不過,梅花香自苦寒來的道理我想大家都懂的,文字雖沒有圖片來的那麼賞心悅目,但帶來的收益卻是無價的。
希望你有耐心讀完所有!
擠過擁擠的人群,終於站在了在。
,即便是雜亂的文物擺放環境也無法淹沒那塊高,寬,對於同為遊客的我們,引人注目倒不是石碑工藝有多驚人,而是有數不清的的導遊帶著數量更加龐大的遊客,操著完全聽不懂的各國語言在對這塊其貌不揚的石碑指點著,講解著。
,被拿破崙的軍隊發掘於,上面刻著託勒密五世的詔書。
石碑上用古、,這就讓考古學家得以有機會對照各語言版本的內容後,解讀出已經失傳千餘年的,而成為今日研究古。
它獨特的三語對照寫法,意外成為解開古,因為三種語言中的古,利用這關鍵來比對分析碑上其它兩種語言的內容,就可以了解這些失傳語言的文字與文法結構,最先被辨認出的就是拖勒密王朝五世這位法老的名字。
由於象形文字中的法老姓名,周圍都會以一圈邊飾圈起來,形成一個圖騰,後來還在方尖碑上發現了這位法老的名字。
可惜的是,如此重要的文物在1802年被運往,並以英女王的名字捐獻給了,真是悲傷。
有鑑於此,,學術研究價值和文物價值等同於現藏於。
雖然這是館藏中唯一的一件贗品,但通過如此重要的擺放位置,我們也可以看出,,那塊散發著!
木乃伊文化是,甚至是世界歷史上一朵散發著詭異力量的奇葩,它的保存屍體的獨特的技藝令人嘆服,它神秘的重生理念令人感到神秘和詭異。
當我們來到一座花崗巖製成的略有磨損和殘破的木乃伊製作臺前時,那泛著暗黑色的猶如一個淺底浴盆的解剖臺總使人聯想起滿是內臟血汙腦漿的製作場面,從而也就無法擺脫,要知道,也許就是這座製作臺,曾經讓多少不可一世的法老滿。
細細觀看著顯得有些油膩的泛著暗光的製作臺,臺面向一端小角度傾斜著,處於低勢一側的臺緣頂端是個拳頭大小的空洞,以便所有的鮮血得以導出,並在下面一層進行收集。
與我們以往的理解不同的是,製作木乃伊並非清除全部內臟,因為有一個重要的器官是必須要做完美保留的,那就是重生所必須的:心臟,他會被完整的留在木乃伊體內,成為神祇復活他們時的最先喚醒的部分。
而肝胃肺腸等器官會被裝進雕刻著守護圖騰的罐子中,大腦用特殊的吹管吹出,清除內臟和大腦後之後體內塞滿防腐作用的香料,外層裹以白色的亞麻布,並塗滿油脂,一具將受到天神保佑和召喚的木乃伊就製作完成了!
唉,可以拍的話我就不用囉嗦這麼多了,別煩啊,接著來!
隨著導遊步伐的前移,一座座高大的石質法老站像吸引著我們好奇的目光,在電視,網絡,媒體上已經非,當你真正站在他的面前是還是不自覺的感到了威嚴和自己的渺小,這也許就是當初的法老們想要通過這些石像傳達的精神統治的寓意了。
通過導遊的講解,我們知道了,站立的石像可以通過他們的站姿,手臂擺放位置,鬍子的形態來判斷石像建造時間是法老生前還是死後,成邁步狀的表示法老此刻還能行走,當然是活著時建造的,加入雙腿靠攏,就是入葬的形制,雙手自然下墜,表示生前,交叉於胸前表示死後建造,鬍子對古,筆直的鬍子代表者石像是生前建造的,下端向前彎曲著表示是死後建造,當對這些基礎知識有了些了解後,下面的有些展品看起來也不是很難理解了。
,展出的文物遍歷各個法老時代,然而最最眾多和輝煌而引起世人驚嘆的就是那位舉世聞名的年輕的,神秘的國王---圖坦卡門。
圖坦卡門,是古,在位時間約為公元前1333年到公元前1324年左右。
他並不是古,但卻是在今天最為聞名的。
他9歲君臨天下,19歲暴亡,死因曾一度被懷疑死於謀殺,因此他的周身都被神秘色彩所籠罩。
圖坦卡門為現代人廣為熟知的原因是由於他的墳墓在三千年的時間內從未被盜,這要歸功於兩名「偉大」的盜墓賊,他們在盜掘圖坦卡門旁側的法老墓時,由於大量的剷除的泥沙把近在咫尺的圖坦卡門墓完全埋在了下面使得這座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墳墓得以完整保存,直到1922年才被·卡特發現,挖掘出了大量珍寶,震驚了西方世界。
他的墓室口刻著神秘的咒語,巧合的是幾個最早進入墳墓的人皆因各種原因早死,被當時的媒體大肆渲染成「法老的詛咒」,使得圖坦卡門的名字在西方更為家喻戶曉。
圖坦卡門的死因也是眾說紛紜,但最終被學術界認可的是死於外傷的真菌感染。
在一共兩層的,那巨大的七層棺槨,更是昭示著這位法老生前的輝煌和奢靡,前面四層是巨大的套層石棺,後面三層是人形石棺,從最小的人形石棺,一層套一層,直到把偉大的法老裝進那個最大的石棺中,讓我有些困惑的是,法老們為了再次的復活,而選擇天神們最容易辨認的人形石棺盛放自己的屍體,以便神在復活他時不至於大費周章,可是為什麼圖坦卡門不選取這種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而是用那麼厚重的巨大石棺把屍體嚴嚴的封在棺中呢?難道他為了顯示自己的偉大而放棄最快捷的重生儀式了嗎?不得而知。
至於那具舉世聞名的圖坦卡門的黃金面具,神態真是製作傳神,尤其是那深邃的目光似乎要洞察千年的滄桑,嘴角掛著一絲淺淺的驕傲,整個面具當你真正站在他面前時你反而覺得那不是一具面具,更像是一具黃金製成的頭盔,那面具不是僅僅遮住面部而是完整的覆蓋了到了胸前,這和我們印象中的面具的定義大相逕庭了。
埃博中還有一個值得參觀的展室就是木乃伊展,雖然還需要單獨再交100埃鎊,但是當你看過木乃伊這部電影(港譯:盜墓迷城)時,對木乃伊即會充滿了探究其神秘的嚮往會讓你毫不猶豫的掏出錢來。
,裡面可是存放著真正的那些有名有姓的甚至是影響過歷史進程的法老們的木乃伊,當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拉美西斯二世的木乃伊,這具木乃伊擺在這座不大的展室的正中第一排。
幹扁的身軀和骷髏頭想像不出他英俊的容貌,只能從他的身材高大中幻想曾經的兵戎一生,,榮華享盡。
纖長而僵硬的手指,牙齒還在,指甲依舊,裹屍布深嵌肉中。
整個保存完好的皮膚緊緊的貼在骨架上,呈現著標準的木乃伊的喪葬儀制,只是不知為什麼右手不似其他木乃伊平整的交叉於胸前,二指向上抬起,似乎是要抓住什麼,還是要指向什麼,而且拉美西斯二世的木乃伊的裹屍布的顏色明顯比別的木乃伊的裹屍布顏色要白,不像其他的木乃伊的裹屍布成棕紅色,偉大神秘的法老總會讓人覺得與眾不同而更加神秘。
隔著密封恆溫的玻璃櫃,繼續端詳著裹屍布後面擁有幾千年歷史的其他的清晰面容,看到保存完好的身體,驚嘆,不安,敬畏?我不知如何形容自己的心情,一個個的木乃伊乾涸的眼窩兒裡殘存著幾千年的滄桑,幻想不朽的法老終究死去,還當作文物被參觀。
如果他們有知,他們是否會心甘情願?真的還有很多想給大家介紹啊!
再堅持一下,一會兒就有照片給大家看了!
還是文字:我想說的是對於幾千年的文物,,隨你在文物間任意走動和撫摸,可能「物多為不貴」吧。
大多數人看完木乃伊都出去了,我和老公還是決定再轉轉,超過12萬件的藏品,看完每件根本沒可能,只能挑幾個展廳走馬觀花。
二樓還有其他值得一看的展品,古,經歷幾千年依舊色澤鮮豔的紙莎草畫,栩栩如生的努比亞人箭隊件件嘆為觀止。
幾個外國小孩兒在這裡嬉鬧奔跑,這裡是遊樂園嗎?就沒人管一管啊?唉,可惜了這麼多的寶貴財富啊!
時間很快,還在意猶未盡之時便必須出門集合了,稍作休整時才有機會看看這座偉大的博物館的周邊,在這裡的南面有一座為了紀念。
阿拉伯人統治,導致。
最終,決定建立埃博,這才使這些歷盡千年的寶藏呈現在當代人面。
,可是當今的,在埃博的整個院落中隨意的散放著很多在你我看來令人肅然起敬的文化遺產,可是對家底兒豐厚卻財力不濟的,這些殘破的記錄著文明痕跡的石塊也許真是微不足道的,這種印象在以後的參觀中更是不斷的被強化著。
好了,給大家馬上傳照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