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寫作中經常會遇到很多同音或同義詞,它們看著相似,實則意義不同,一定要注意區分。
1.制定與制訂
「訂」有「擬」的意思,未必形成最終結果,多強調行為的過程,制訂一般不能和「了」連用;
而「定」指決定、使確定,有完成了的意思,多強調行為的結果,可見和「了」連用。
實例:
今天召開黨組會,主要是研究制訂年終考核辦法。
為提升幹部職工積極性,局黨組研究制定了年終考核辦法。
2. 截至與截止
「至」有到的意思,截至後必須帶有時間賓語,表示停止於某個時間節點。
「止」是停止的意思,截止表示某個時間停止了,後面不能帶時間賓語。
實例:
根據招考公告,公務員報名工作已經截止。
截至昨天下午3點,累計有1萬餘人報名。
3. 法制與法治
法制是一個名詞,是法律制度的簡稱,是一種實際存在的社會規範。
法治是法律統治的簡稱,即按照法律治理國家,強調的是一種治國理論、原則和方法,與「人治」相對應
實例:
每一個人都必須遵守社會主義法制。
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4. 意見與建議
意見主要適用於表達個人的主觀意願。
建議主要側重於解決問題,內容上要有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措施。
實例:
對於該同志違反工作紀律的做法,局黨組對其提出了批評意見。
圍繞如何轉變部門作風,與會人員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5. 精簡與精減
精簡有一個精心挑選的過程,強調去掉不必要、留下必需的。
精減著重強調的是減少。
實例:
財政部門要精減支出,減少財政赤字。
精簡機構,壓縮編制,推進事業單位改革。
6. 思考與反思
思考是一種綜合分析、推理、判斷的思維活動。
反思是對已經發生的事情進行思考,從中總結經驗教訓,有自省的意思。
實例:
對於如何更好的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每一名公職人員都要進行深入思考。
該同志違反黨紀國法的案例,值得我們每名公職人員進行反思。
7. 分辨與分辯
「辨」是區分的意思,分辨是指把兩個以上的人或事物區分開,有分析辨別的意思。
「辯」是解釋說明的意思,分辯是指為消除收到的指責等進行解釋。
實例:
我們在基層調研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分辨真假。
事情的真相已經很清楚了,你沒必要再分辯了。
8. 立即與馬上
從時間和反應速度上來說,立即比馬上更快,更加刻不容緩。
實例:
根據相關部門要求,該企業排汙違反規定,立即停工停產。
接到上級通知後,我局馬上組織相關人員對上級精神進行了傳達。
9. 度過與渡過
度過是指時間上的經過。
渡過原意是空間上的經過,也用於喻義的通過。
實例:
五一假期,我們度過了一段快樂的時光。
經過大家的不懈努力,我們終於渡過難關。
10. 反映與反應
反映喻義指把事物的實質表現出來,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上級部門或領導,一般後帶賓語。
反應有被動的色彩,因為受到外界刺激而引起的某種變化,一般不帶賓語。
實例:
要著力解決好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自身體質的原因導致他對這種藥物反應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