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犧牲70多個兄弟,只換到一個楚州安撫使,放到如今是多大的官

2020-12-10 格子說歷史

引言

損兵折將徵方臘, 千古功過誰人憐。」梁山接受招安後,梁山好漢們也算是徹底解散,《水滸傳》也宣告走入尾聲。

從宋江將聚義堂改為忠義堂的那一刻起,梁山的發展方向已經開始出現根本性的轉變。所謂的「聚義」,指的是天下英豪的集結,而他們基本上都是被朝廷迫害,對朝廷有著深刻仇恨的人;被改名為「忠義」後,就要要求曾經與朝廷有仇的梁山好漢們效忠朝廷,放下反朝廷的兵器和旗幟。

武松和李逵雖然不是被迫傷害最深的,但他們這些站起來反對宋江的投靠朝廷的提議。為將有異議者排除在外,宋江憤怒的想要將被聲稱為「血肉兄弟」的李逵殺掉,以達到殺雞儆猴的目的。

事實證明,宋江的投靠提前地結束梁山的命運和了結梁山好漢們的生命。而在丟失70位梁山好漢的生命後,宋江也官至楚州安撫使。那麼,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官職才值得宋江如此追求?

一、主政梁山

有不少讀者對宋江進行大批痛批,它通過對宋江不可靠的人品和虛偽、歹毒的行事,深刻地剖析宋江對梁山及梁山好漢們帶來的影響。

儘管如此,宋江的功勳還是不可磨滅的,在上梁山之後,他就做出了許多的功勞。第1個是統一梁山的各派系,讓梁山團結起來。

從排座位時期就可以看出,梁山存在著兩個不同的派系,一個是以晁蓋為代表的已經在梁山上紮根的老成員;另一個是後來者,主要代表是宋江。在晁蓋去世後,兩個派系自然不再對立。

但在其中,大的派系裡面還有小的。魯智深、武松、楊志雖然歸為宋江一派,但他們卻獨立地成為小的二龍山系。此外,還有以關勝代表的降將系;史進的少華山系和孫立為的登州派等,基本上各有各的算盤和利益。

在做決策的時候,名義上小的派系要服從大的安排,而實際上他們都是獨立的小單元體,小派系之間互不統屬,就如葡萄串一樣,一旦根部脫落,就會形成散落在地的沒有聯繫起來的壞葡萄。

這只能引申出更大的問題,那就是派系之間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將其他兄弟置之不顧,導致梁山分裂。平日的行動中,從對集體缺乏認同感、意見多有分歧、缺乏全局意識等來看,內部的問題還是挺嚴重的。

宋江擔任第1把手後,就積極地化解各派系之間的分化,讓他們都融入利益共同體中,從而消除派系的鬥爭,達到團結的目的。後來的事實證明,宋江的系列措施是有效的,且在各種徵討的過程中被體現出來。

加強梁山實力是宋繼揚的第2個貢獻。王倫時期,梁山處在「閉關鎖國」的狀態,只偏安於一隅,不參與各項糾紛;晁蓋時期,梁山逐漸地「開放」,以聚義堂的名義吸收天下英豪,不斷擴充梁山的影響力和力量。為肅清染山的紀律,晁蓋直接將楊雄、石秀、時遷等「偷雞摸狗」之人排除在決策之外;宋江時期,他繼承了晁蓋開放的姿態,不斷地通過各種方式來吸納人才,用以壯大梁山的實力

處理「偷雞摸狗」的時遷和盜馬的段景住時,宋江都將他們放到相應的位置,讓他們的才能發揮出來。對於朝廷的廷降,他一般都奉為座上賓。在極短的時間內,梁山很快就出現人才濟濟的興旺場面。

此外,他還對外吞併了附近的芒碭山,將梁山推舉到與方臘、王慶、田虎齊名的最強實力之一。

改造梁山是宋江的第3個貢獻。晁蓋、劉唐、三阮主政時期,梁山並沒有多大的作為,只停留在打家劫舍和劫富濟貧的層面,還沒有力量對抗方臘、王慶、田虎等強大的土匪勢力。

作為官吏出身,宋江的格局比他們大一些。所以,在壯大力量的時候,特別關注朝廷人員的投靠,呼延灼、關勝、董平、張清等都分別在不同時期投靠梁山。

同時,他非常注重依靠好漢們去賣命。其中,他就很好的把握著高層精英領導底層人士的法則,讓梁山有序地運轉著。

隨著權力的不大擴大,宋江還將盧俊義、柴進、李應等地方實力派吸納到梁山上,讓他們統領更多的部隊,而自己在最頂端遙控便可。

所以,有人才就可以強盛的道理被宋江拿捏得非常到位。但是,由於深受儒家傳統思想的影響,無論梁山的實力有多強大,他那忠義於朝廷的心一直沒有動搖,以至於發生後來的悲劇。

二、接受朝廷的招安和付出沉重代價

從改變聚義堂的名稱的那一刻起,宋江投奔朝廷的計劃就開始醞釀。到後來,清除武松等反對派後,他的目的最終達到。

昔日反對朝廷的梁山好漢在宋江的極力運作下,淪為朝廷的「鷹爪」。他們在軍隊中尚未站穩腳跟,朝廷就著急地將他們派去攻打遼國,然後又平田虎和王慶在地方上的叛亂,最後攻打方臘,梁山好漢的力量也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地被消磨殆盡。

其中,方臘成為了梁山好漢們的最終落腳點。早在戰爭爆發前,宋江便收到「燕青射雁」的提示,奈何他並沒有參透其中的道理。燕青善於交際,但並不會弓箭。而在徵討王慶凱旋而歸的過程中,他居然心血來潮地學習射箭,並且一口氣就射下10多隻飛雁,可謂是一射一個準。

在眾人都叫好的時候,只有宋江鐵青著臉怒吼燕青。因為燕青犯了當時的大忌,古人傳信除了飛鴿傳書之外,還有用雁的習慣。在宋江進入深山之前,公孫勝師父羅真人給宋江一個提示,說他的命運和「雁」有關。看到燕青的舉動後,他不由得想起羅真人的話。

擊退遼國軍隊、平定田虎和王慶的叛亂,在當時也算是功勞一件,但梁山好漢們並沒有受到嘉獎,宋江更是沒有升官,他的內心難免有一些失落。

到元旦節時,宋江主動去拜見宿太尉等人,但卻受到蔡京的限制令。就算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宋江依然堅持效忠朝廷。

也因此,在徵討方臘的過程中,公孫勝參透師傅的話,直接選擇退出。一路上,當時的寓言果然一一應驗,孫安暴斃、徐寧中毒而死、武松斷臂、蕭讓和金大堅等人被調離宋江的身邊,喬道清、馬靈無奈之下跟隨公孫勝去「修仙」。

公孫勝是梁山上的神醫,他的離開對梁山損失極大。如果在徵方臘的過程中他還留在宋江的身邊,那也不至於讓10多位梁山好漢死去。

所以平定方臘時,梁山108位好漢中,共損失了70多人,可謂是元氣大傷。在這樣的情況下,朝廷認可了宋江的「忠義」,所以對他大加行賞,封他為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

那麼,他用自己兄弟的鮮血的這個官位大嗎?

三、楚州安撫使有多大?

其實,武德大夫沒有什麼實際意義,既沒有相應的權力,也不能獲得朝廷的俸祿,只是一個虛銜而已。宋徽宗時期,五官的等級一共被定為53個,武德大夫聽起來光鮮亮麗,其實只排在第二十八階,品級是從七品官。

這也意味著,將梁山積載多年的力量消除去近2/3後,宋江換來的只不過是連縣令都不如的一個武德大夫。

楚州安撫使相當於現如今某一個市的市長,但其權力並不大,主要處理的是民事和經濟行政,基本上沒有軍事權力,所以他只能處理一些文案。楚州在宋朝時期屬於淮南東路,位於現如今的江蘇省淮安市,就相當於他擔任了淮安市的市長。

兵馬都總管是某一個區的軍政長官,但與現如今的市長差不多,帶領的並不是真正的軍隊,只是社會防爆部隊和武警部隊等,沒有調動軍隊的權力。

綜合來說,宋江不惜用自己兄弟們的性命去為朝廷賣命,不過後來換來的只不過是個市長的官職。

結語

在水滸傳中,自從宋江帶領的梁山好漢們投靠朝廷之後,小說基本上沒有多大的看頭,是梁山進入快速衰退的時期。在現實中,宋江帶領的起義部隊的確投靠了朝廷。

但由於當時的政治環境腐敗,皇帝又受到下手的蒙蔽,以至於出現權臣專權的局面,甚至出現後來的靖康之恥。而令人想不透的是,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宋江依然義無反顧地投靠朝廷,用梁山好漢們的性命去換取榮華富貴和官職。不過到頭來的結果就是,梁山好漢們基本上被整死,而宋江本人也被毒死。

參考資料

《水滸傳》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宋江犧牲70多位兄弟換來的楚州安撫使,是個多大官?
    事實上,宋江在原著當中,已經多次表達了自己雖然淪落為草寇,卻依然渴望正名,效忠於朝廷,最終博一個封妻蔭子,而他也確實做到了,但是代價卻太大了一些。無數的兄弟犧牲,而梁山的勢力也是宣布覆滅。在倖存的好漢中,宋江加授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副先鋒盧俊義,加授武功大夫、廬州安撫使、兼兵馬副總管。
  • 宋江犧牲70多位兄弟換來的楚州安撫使,是個多大官?說出來很難信
    事實上,宋江在原著當中,已經多次表達了自己雖然淪落為草寇,卻依然渴望正名,效忠於朝廷,最終博一個封妻蔭子,而他也確實做到了,但是代價卻太大了一些。無數的兄弟犧牲,而梁山的勢力也是宣布覆滅。
  • 宋江用70多個好漢性命,換來的楚州安撫使,這個官到底有多大
    這一下子讓梁山好漢成為了鎮壓兄弟的幫兇。而在「徵方臘」之後,梁山中的兄弟們只剩下27人,剩下的好漢大多都戰死、病死或者是離開了梁山。總之,在接受招安之後,梁山兄弟們並沒有落得一個好的下場。那麼宋江用70多個梁山好漢的性命換來的楚州安撫史,這個官到底有多大呢?
  • 宋江用70多個好漢的性命,換到了楚州安撫使,這個官究竟有多大?
    大家都知道,《水滸傳》中宋江自從上了梁山之後,一步步坐上了頭把交椅。從上梁山那一刻,宋江就日夜期盼能被朝廷招安,獲得高官厚祿。梁山好漢也實現了招安,宋江也獲得了重任,讓他去徵討方臘,最終付出了70多名梁山好漢的代價,宋江本人則獲封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
  • 宋江用70多個兄弟性命,換來的楚州安撫使,相當現在的什麼官職?
    對此宋徽宗是如何回報宋江的這番忠心呢?換而言之,宋江用70多個犧牲兄弟性命,換來的楚州安撫使,相當於如今的什麼官職? 關於安撫使的設置,最早見於唐朝,朝廷派遣巡視戰爭或者是受災地區的官員,被稱之為安撫使,而到了北宋真宗鹹平三年(1000),先後設置了西川、涇源等15處軍州安撫經略使,但凡是諸路遇到天災,或者是邊境用兵,就派遣安撫使前往任職。
  • 宋江用70多個兄弟性命,換回的楚州安撫使,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
    如果沒有聽從聖旨的召喚,也許他們也不會落到一個死傷慘重的境地,而梁山的命運,還是被宋江緊緊握住。宋江最大的心願,還是為朝廷效力,從而博得一夫一妻的名聲。坦白地說,宋江的行徑雖然有點「投降主義」,但從當時的環境來看,接受招安也是梁山少有的出路,而在平定四方後,宋江也總算等到了朝廷的封賞:「武德大夫,楚州節度使兼兵馬都尉」。那不禁讓人好奇,宋江犧牲了七十多個兄弟,換回了楚州平章政事,現在算得上是什麼官職?
  • 108位好漢,犧牲70多人,宋江用梁山兄弟們的命換來的官有多大?
    而其中最大的算計,便是宋江的招安計劃。許多看過水滸的人會說:宋江招安也是為了梁山的未來著想。為了讓他們擺脫賊寇的惡名,成為一股「正義的勢力」。但如若我們仔細想一想,其實這個藉口似乎早已在宋江的謀劃當中。今天小李子就來跟大家聊聊,宋江千辛萬苦被詔安之後,得到的官爵有多大!
  • 宋江葬送70多名兄弟的性命換回安撫使,放到現在,是什麼官職?
    在水滸傳的歷史中,宋江一直是一個給人感覺十分矛盾的角色,他之前曾經是個官吏,後來不小心丟了官,還被逼迫上了梁山,上了梁山的他,第一時間表現出了自己卓越的領導能力,也因此被很多人都信服,得到了梁山大多數兄弟的愛戴,同時也成為了一個備受讚許的人物,但是他看似已經跟梁山這些山賊好漢為伍了,內心卻還是嚮往著普世意義的成功,還是希望自己能夠在朝廷裡謀得一官半職,只能說他是個徹頭徹尾的悲劇人物,他想做的事情跟他所處的環境背道而馳
  • 《水滸傳》梁山好漢招安後,宋江居然不是最大的官?
    《水滸傳》中,宋江、加授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宋朝安撫使是朝中重臣。安撫使的權力是「經略安撫司經略安撫使一人,以直秘閣以上充,掌一路兵民之事。皆帥其屬而聽其獄訟,頒其禁令,定其賞罰,稽其錢穀、甲械出納之名籍而行以法。」
  • 這兩人不分伯仲,官職都比宋江高
    換言之,如果宋江的招安心理沒那麼急切,朝廷絕不敢做這個冒險的決定,萬一梁山好漢因為朝廷沒有封賞,又反對招安了呢?平定方臘後,梁山一百零八好漢,戰死59人,病逝10人,加上有12人無意做官,只剩下27位好漢回京接受朝廷封賞。而接受朝廷封賞的27人中,真正授予實權的只有十二人,其他的多是授予榮銜。
  • 兄弟情義只是藉口,背後另有原因
    在《水滸傳》第一百二十回:「宋公明神聚蓼兒,徽宗帝夢遊梁山伯」大結局中,宋江被任命為楚州安撫使兼楚州兵馬總管。宋江到任之後,愛民如子,勤勞公事,被百姓和屬下贊為神明。
  • 無法打破階層固化的宋江
    本是鄆城縣一刀筆小吏,通過一路打砸搶燒「曲線創業」,最後混上了「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的位置。從一個沒有編制的臨時工,冒著殺頭的風險,晉升為了地市級軍政一把手,宋江應該是不滿足的。再怎麼也得弄一個省部級高官的位置才對得起兄弟們的屍骨吧?宋江從未想過要造反,當山大王只是一種跑官要官的手段。
  • 徵方臘後,九天玄女給宋江的天書,去了哪裡?
    宋江率領梁山好漢接受朝廷招安,而後又打敗遼國,平定田虎、王慶和方臘,雖然功成名就,但也因此折損了六十多名好漢。正因如此,所以宋江被很多人批判,認為他不該招安,否則大家就不會死了。其實,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 《水滸傳》中宋江在陳橋驛斬殺梁山兄弟,背後有何隱喻?
    軍馬拔營出徵,皇上派中書省的兩名廂官來犒勞三軍,「每名軍士酒一瓶,肉一斤」。不料,廂官貪婪好利,雁過拔毛,「每瓶酒克減只有半瓶,肉一斤,克減六兩」,發到好漢手中「酒只半瓶,肉只四兩」。眾人怏怏不樂,一個項充、李袞部下的軍校見這等窩囊,直接大怒,把手上的酒肉全扔到廂官的臉上。於是,雙方展開罵戰。罵到激烈處,軍校說「俺在梁山泊時,強似你的好漢,被我殺了萬千。
  • 姜廣富:徵方臘班師回朝,阮小七被封了個蓋天軍都統制,這是多大的官...
    說完,三人各執刀槍,便要動武,宋江趕來,喝令阮小七下馬,脫去龍袍。宋江給王稟、趙譚陪不是,王、趙二人沒再發作,只是懷恨在心。 徵方臘班師回朝,受皇帝封賞,阮小七封了個蓋天軍都統制。
  • 作為宋江結拜兄弟的武松,是什麼時候看透宋江薄情寡義的呢
    審判武松的官員,憐惜武松是個有義的漢子,便把案卷改得輕了,判了個刺配孟州。之後到了孟州,武松受到施恩的照顧,為了報恩,武松從蔣門神手中把施恩的「快活林」奪了回來,結果蔣門神也不是善茬,聯合官府準備搞死武松,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武松大開殺戒,血濺鴛鴦樓,武松對於官府厭惡至極,從此走上了落草為寇的道路。
  • 李逵母親被惡虎所害,為何宋江等人不僅不安慰,反而個個大笑?
    當時的梁山泊,第一把交椅還是大哥晁蓋,宋江第二。聽聞李逵哭訴,晁蓋和宋江大笑道:「被你殺了四個猛虎,今日山寨裡又添得兩個活虎,正宜作慶。」這裡面的意思呢?恰好在李逵回山時,還帶上了想入夥的青眼虎李雲以及笑面虎朱富兩位想兄弟,二人外號裡都帶一個「虎」字,因此方才喚作「兩個活虎」。
  • 人到中年讀《水滸》,才明白宋江也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公務員!
    宋江呢,人長得矮而且皮膚黑,用現在的話說 怎麼都是鄰居家的孩子,不愛學習,盡喜歡結交一些「狐朋狗友」。丈著家裡有幾個錢,倒處仗義疏財。每次都是宋太公吊著打,罵他 不爭氣。到了青春期的宋江更加叛逆,沒辦法,宋江家裡只好跟他謀個公務差事押司 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