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於Edu指南,作者何沛寬
1
超級App工廠:高舉教育業務背後
成立於2012年3月的字節跳動,在業界有「App工廠」之稱,它的App矩陣包括:信息分發與推薦平臺「今日頭條」、短視頻平臺「抖音」,小視頻社區「抖音火山版」、中視頻平臺「西瓜視頻」等,這些超級App以極高的流量(用戶數)與用戶注意力投入(使用時長)而聞名。以抖音為例,其背後有數億的日活。它們共同支撐起字節跳動千億美金體量的超級獨角獸估值。
1)做教育的認知
也是在3月,不過這一次是成立後的八周年,字節跳動高舉「教育創新」:
創始人張一鳴將「思考與規劃教育」作為其三大重點關注事務之一。張一鳴認為「現在還是很早期,教育業務必須有更根本的創新」,前提是「有更深刻的認知」,其將「重啟對教育的訪談觀察」。曾接任張一鳴今日頭條CEO一職的陳林,出任教育業務負責人,在「為什麼做教育」的問題上,他給出了「創業教育,成就每一個人」的回答,並提出「今年教育團隊會招聘超過一萬人」。
如此大動作地投入到新賽道,重要原因,對於決策者、負責人可能是因其個人使命與責任感。對於商業公司而言,還基於它背後的商業可能性。
2)當下的教育市場,與字節跳動的資源優勢
自2020年「黑天鵝」之年,教育產業在二級市場有跟誰學新晉為百億美金上市公司,一級市場全球更是有猿輔導、作業幫、Byju's三家新銳公司,進入百億美元估值行列。從資本關注角度來看,這是教培市場的一個「歷史性年份」。
新賽道機會被頭部公司放大,這對於2019年收入已達千億元體量、比很多投資機構更有資本的字節跳動而言,既是一個可以期待增長的選擇,也正在一個「有餘力」的探索時機。
再者,在更早的2017年末,字節跳動就提到,「教育行業商業客戶為今日頭條app貢獻的廣告收入,當年增長達260%。」具備重要流量用戶資源的字節跳動,在教育業務更是有部分「先天資源」優勢。
無論是對於字節跳動公司的大力投入,亦或是基於當下教育賽道機會與字節跳動公司的優勢。一切指向並推動字節跳動教育業務,在其內部的重要性,以及旗下業務成為行業重要參與者的可能性。
字節跳動官網已經將教育業務子品牌的GoGokid,放在其最主要的11個App產品之一。GoGokid是一個對標少兒英語(估值300億元) VIPKID、主打1對1北美教師語言教學平臺。
更具體來看,接近一年時間,字節跳動教育產品有哪些新的進展與變化,在市場的表現如何?離字節跳動旗下超級App的商業能力有多遠?接下來我們將做一次回顧與復盤,歡迎業界朋友交流探討。
2
字節跳動:教育2020,啟動的第一年
1)「試錯空間」的官方許可,與看起來「什麼都在做」的邏輯
自3月官宣大力投入教育創新業務以來,負責人陳林分別在7月、10月對外作了兩次教育業務的分享、以及教育產品的進度同步。
7月《從0到1》的講話中,陳林提到教育團隊三年時間內不考慮盈利,持續保持大力投入。
10月,《大教育·大責任》的發布會中,陳林詳細解答了字節跳動對「教育這件事情」的理解,並提出三個「大教育的認知」,包括1)」孩子的成長是一個系統工程「,「大教育」關注整個系統,深耕所有教育場景。2)整體教育水平提升,依賴教育生態的優化,包括面向教培機構、教育內容生產者 3)」大教育「與時代同步的教育,是關注」人「成長的教育。因此不僅傳授知識,還有以新的方式、認知,去培養人、他們的整體素質。
7月分享,為內部試錯提供了「一個官方許可的」空間。10月的發布會,是階段性的進展同步,也給了「外部媒體對其教育業務什麼都在做的疑問」一個回應:字節跳動教育到底在做什麼、邏輯是什麼。
2)推出獨立品牌,同期第一款硬體產品進入市場
同在10月份,字節跳動推出了一個獨立的品牌,大力教育,承接字節跳動旗下所有的教育產品。同期推出了大力教育品牌旗下,第一款自研的硬體教育產品:大力智能作業燈。
這款智能燈,既在燈光工藝上做了適配學生作業場景的處理,更是將學生學習、作業過程中遇到單詞、難題的答疑、與家長溝通等需求,納入產品功能中。覆蓋如此多的場景,智能燈作用」似乎不止是硬體本身,它還可以作為流量工具,在學習、在答題過程中,都成為其他教育產品、網校課很好的沉澱用戶的工具。
從大力智能燈的官網來看,它正在「招更多的渠道合作商,書店、商超、3C數碼潮品店、文具/學習桌、教輔機構等,覆蓋更多零售終端」。大力智能燈正在從產品研發、打磨, 往下一步擴展消費者的階段。
根據latepost的報導,不僅是智能作業燈,還有「教育平板、口袋學習印表機等已經從工廠下線;早教機、詞典筆也在研發的考慮範疇」。硬體教育產品線,已有「1000+人才團隊。」 「其中智能作業燈,由上海硬體團隊研發。教育硬體中臺在北京。供應鏈團隊在深圳。」
3)南下:有待公開的地域布局
在今年9月末,字節跳動在福建註冊新公司:福建字節悅動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教育業務負責人陳林。註冊資本達1億元之高,某種意義也是對這家新註冊公司交易額、商業落地的預期。
為什麼選擇福建,事實上早在2019年初,字節跳動就與福建福州政府「深化合作」,它旗下的娛樂社區皮皮蝦公司已入駐福州。福州儘管不是創始人張一鳴的故鄉,但同是福建的龍巖卻是。福州相對龍巖有更為城市化的商業基建,對此城市的選擇,是否可類比雷軍將小米的第二總部進駐武漢?
回到這家在福建註冊的公司主體,它要承載哪些教育產品或業務線,暫沒有公布。但並不排除作為深圳(教育硬體供應鏈優勢)以及其他南方城市具備優勢資源的「指揮部」?再加上,基於教育業務各省教科書與考點不同,天然具備地區差異,字節跳動教育是否因此考慮設置「華南業務區總部」,還有待其後期的公布。
4)全產品線進度
啟蒙、k12網校或成營收主骨架;少兒英語重視度不降;成人學習、入校業務、線上閱讀平臺多向探索
字節跳動教育業務總計「已超過10000」人。迅速招募來的人才,正承載了字節教育「大教育系統、大教育生態、大教育中人的成長」等大命題的「教育創新」任務。
回答這些「大命題」的具體產品線除了上面提到的兩次發布會,還有更早之前已經陸續開展的pre-k(學前及啟蒙)、k12、成人學習、ToB入校業務。
4.1)pre-k
今年3月,字節跳動推出「瓜瓜龍啟蒙」,瓜瓜龍啟蒙品牌已覆蓋思維、語文、英語啟蒙學科。同年學前啟蒙教育正是「騰訊、猿輔導等大公司,用力投入的新增長業務方向」。
此外,今年8月還收購了數理思維小班直播平臺,你拍一。進一步增強啟蒙、素質教育方向的產品業務線。在更早之前的2019年下半年,字節跳動對外投資了新升力8%股權,一家面向0-8歲兒童、教學數理思維與科學的公司,以錄播視頻+互動形式進行。現在回過頭來看,更像是字節跳動投入自研prek產品前的一次」學習」與「探索之旅」。
4.2)少兒英語
少兒英語,面向prek及k12學生交叉人群。基於國內家長對兒童早期語言學習的需求,正如文首已提,支撐起百億元估值的vipkid,字節跳動教育的首推教育業務,也是從少兒語言切入,18年5月就推出了GoGokid,做線上1對1北美英語教學。還推出了錄播互動英語課AIkid作為面向低線城市用戶的語言教學產品方案。這些業務均在字節跳動子公司「北京比特智學科技「旗下。在今年收購上市公司的部分教育業務股權時,比特智學2019年的營收數據曝光:」2019年收入為1.4億元」。
與之對比的是,同期的網易有道是13.1億元、跟誰學21.1億元、新東方在線10.8億元、一起教育4.1億元。今年字節跳動大力投入教育,GoGokid等業務的收入暫沒有公布,但正如文首所提,GoGokid的品牌,在字節跳動大量的產品線中,「突圍而出」,成為官網呈現的11個品牌之一,是否意味著「受挫一年多後」,其在今年獲得了快速增長?
4.3)k12
字節跳動曾收購k12網校清北網校,其主營模式是k12雙師大班直播課。這種模式在近兩年線上教育可謂「熱火朝天、競爭白熱化」,同時也是賽道上,營收最高的線上教育公司商業模式。
在今年流傳的一份「字節跳動專家會」文件中,額外提到清北網校,以及上面提到的瓜瓜龍啟蒙品牌,兩者收入佔了字節跳動教育業務主要收入來源。以前者為主。
今年的疫情推動線上教育整個市場的「繁榮」,亦或是今年以來字節跳動教育的大投入,是k12網校外部、內部的收入推動力。期待字節跳動教育公布清北網校的進展數據:在k12網校仍在「大戰」的一年,「快投入、快驗證」的模式下,是否走出了屬於字節的路?
4.4)成人學習業務
更多是成人素質學習,比如語言、比如對標得到的「好好學習「。今年以來,起碼在公開場合,這些業務沒有被額外提及,某種意義上,它們可能進入了」修煉期,或者是瓶頸期」。
4.5)進校業務
18年收購學霸君B端業務Ai學(學校、老師、學生和家長提供個性化的智能教與學平臺)、19年收購極課大數據(精準教學平臺),進一步「布局進校業務」。進校B端業務切入,既有巨頭公司騰訊的「騰訊微校」,面向高校為主的智慧教育定位。也有近期上市的一起教育等教育科技公司。後者字節跳動早在2018年參與其投資。
「沒有大新聞「,但這也是B端業務的特徵,」攻下一城一池,需要耐心完成每一次合作和服務「,沒有ToC的」一下子迅速增長「、和」吸引眼球「。但如果能深耕並形成壁壘,又是一個可觀的商業方向。
4.6)其他
線上閱讀、生態扶持計劃、教育業務的國際標的從全學段網課、入校工具、到更廣泛的大眾閱讀範圍。今年11月,字節跳動注資線上閱讀平臺掌閱科技,一家當下市值150億元的上市公司。字節跳動以1.7億美元資金收購11%股份。
從ToC網課與閱讀、ToB工具。字節跳動教育還推出「學浪計劃」,這是面向「大教育生態」,扶持教育內容創作者。作為一家在文娛傳媒領域,做出了Tiktok Global的超級公司,字節跳動教育也開始往全球看,除了持續投資創新大學公司Minerva,今年有外媒信息稱,字節正在接觸印度的教育科技公司,「尋求潛在投資機會」。
最後
任何教育公司,不到一年時間,很難說做出「顛覆產業」產品,或者超越有若干年沉澱積累的頭部公司,即便是曾在網際網路「競技場」屢得「勝局」的超級App公司。
但正是新參與者,推動了變化的發生:曾經「風平浪靜」,主要由線下師資與組織完成的教育與培訓行業,不僅有這個10年新一代百億美金公司的後來居上。現在還有新一代「跨界」公司,意識到教育、培訓有變革、迭代需求與潛力,正在加速投入。那既是賽道原有參與者的外部新勢力、潛在競對,也是推動整個行業進入更為活躍的供給端變量。
這些跨界的新參與者,一年的進展,可能是「小試牛刀」、初步探索。那更長一些的時間線,新一個10年,下一步,能創造出哪些更高效率、低成本的產品?在推動「更根本的變革」的探索中,未來會發生什麼,如何改變人們的學習與成長?期待包括字節教育在內的這些供給端變量,書寫更新的答案。
以上。字節跳動2020年教育業務回顧的所有內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