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素描的時候我們要注意所畫物體的特性。什麼是所畫物體的特性呢?接下來我們細緻的來分析。
【質感】
不同的物體有不同的特性,如金屬、玻璃、木頭、陶器、瓷器、塑料、紙張、絲綢、皮革、石膏、人像等都表現著不同的質感。有的厚重,如石頭金屬給人的感覺就是「重量感」,在比如絲綢,布片,棉花給人的感覺就是「柔軟感」,玻璃的「透明感」,陶器瓷器,易碎的感覺,紙張的「輕,薄」的感覺,木頭粗糙的感覺。
然而畫畫中怎樣表現物體質感呢?第一點就是通過「紋理」來表現質感,例如,在畫樹木和木頭的時候,木頭上的紋理就是獨特的,畫繩子的時候,繩子上柔軟和編織痕跡的感覺也是獨有的。這就是物體所特有的紋理。也有物體的紋理不是很清晰,或者是很細微,是我們眼睛觀察不到的,那我們就可以忽略它的紋理感。
我們來列舉幾種素描靜物中紋理最獨特的物體,繩子、布片,布片的種類很多,紋理最清晰的多數麻布,玻璃類的,蔬菜水果類的,紙張類的,木頭,金屬類的。這些物體是具有獨特的特性的。
玻璃類的「透明感」質地堅硬且透明,反光強烈,光線表現比較複雜。畫的時候塊面和線條要硬朗,不能軟綿綿的。
最常見的布片類的,柔軟的質感是比較難把握的,同時會產生很多的轉折,褶皺等明暗關係,畫的時候又不能畫的過於死板。還要考慮布的固有色。
還有不鏽鋼類的,多見於家用的器具,反光比較強烈,具有金屬的堅硬感,也具有玻璃的高反光感。亮暗對比比較強烈,同時又不能少了本身金屬的重量感。
【用調子去表現質量感】
調子就是暗灰亮,用暗灰亮去表達質感的時候,要充分考慮物體的材質,給人的感官的感受。人對常見的物體都會有一個主觀的感受,比如「玻璃杯」當想到這三個字的時候,腦海裡就會跳出,玻璃是透明的,是做什麼用的,是裝水的,畫的時候就可以有意識的畫的,精緻一些。在比如畫一個汽車上拆下來的零件,可能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金屬,重量,上面有很多油漬。這是人對這個物體的主觀意識,而打上的標籤。畫的時候就不要畫的太細膩,應當表現出重量,油漬,髒,金屬的感覺。所以我們畫畫的時候,不能忽略我們的主觀意識,主觀意識和感官相結合,理性的的基礎上加上感性。
光線所產生的暗變化中還應該加上,物體的質感。人物的皮膚質感,會隨著人物年齡的變化而有細微的變化。我們也可以用紋理來表現質感,例如:老人皮膚有皺紋,眼睛凹下眼球明顯,眉毛濃而粗糙;毛巾鬆軟,表面起伏不平,還有一定的厚度;而絲綢結實,表面光滑較薄;在水果中,蘋果圓滑,桔子凸凹不平等等。每個物體的質感是需要我們仔細推敲的。把握好質感的刻畫就意味著物體的特徵表達了出來。
小夥伴們喜歡就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