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淡淡翠
1
你有沒有過因為讀一本書,感動到淚流不止?
我有過。
《窗邊的小豆豆》,就是一本既讓我感動,又觸及我久遠疼痛回憶的書。
這本書是日本作家黑柳徹子對自己小學生活的回憶,書中的一切,都是真實發生且存在過的故事。
至於為什麼起名叫「窗邊的小豆豆」,黑柳徹子在後記中,有這樣一段解釋:
「我把這本書的題目命名為『窗邊』,是因為在我開始寫作的時候,正流行著『窗邊族』這個說法。這個詞給人一種被排除在外圍,而非處於主體地位的感覺。
當時我總是站在窗邊等著宣傳藝人路過。而在第一所學校中,實際上,我隱隱約約地總有一種被排斥感。所以我選擇了這樣的書名。」
一個人的童年,對他(她)的人生影響有多大?
我想,如果黑柳徹子沒有遇到小林先生,也許她成年後就不會有現在自信陽光的樣子,而是深陷自我懷疑,內心悲涼。
就如曾經的我一樣。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你永遠想像不到,也許在你眼中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事,對有過心靈創傷的人來說,就是一場足以讓情緒傾覆的災難。
而這本書,就是讓我們擁抱那個內在小孩的橋梁。
2
如果生活中,你遇到這樣一個孩子:
她上課不好好聽講,總是站在窗邊,不是喊街上走過的宣傳藝人,就是跟窗前的燕子說話;
她的理想千奇百怪變來變去,今天還要當宣傳藝人,明天就換成了售票員,再過幾天又變成了間諜;
她的思維跳躍,話語很多,如果不打斷她,她可以持續不斷無間歇地說上四個小時;
她十分調皮,即使一個破舊的鐵絲網洞,也能玩得不亦樂乎,直到把衣服颳得破破爛爛……
這樣的孩子,如果在平常人眼中,很容易就被判定為 「問題兒童」,對不對?
書中的小豆豆,也就是作者黑柳徹子小時候,就是這樣的孩子。
因為「劣跡斑斑」,小豆豆被第一個學校勸退,媽媽滿懷憂慮地帶著她來到了巴學園。
和其他普通學校相比,巴學園的一切都是十分特別的。
比如:巴學園的教室是一輛輛廢舊的大電車;巴學園同學的座位不固定,你想坐哪兒都可以;巴學園的課程表也是不固定的,學生們想先學什麼就學什麼,只要自己喜歡。
當然,最最不一樣的地方是,這裡的孩子,每個都和小豆豆一樣與眾不同。
但慶幸的是,他們都遇到了小林先生。
小豆豆和校長(小林先生)第一次見面,校長就拉了一張椅子坐在小豆豆對面,溫和地鼓勵她:「你跟老師說說話吧,說什麼都行,把想說的話,全部都說給老師聽。」
就這樣,小豆豆就把平日裡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有趣的人和事,一股腦地說了出來。
直到整整說了四個小時,小豆豆再也找不到想說的話之後,校長摸了摸小她的頭髮,說:「好了,從今天起,你就是這個學校的學生了。」
校長的耐心和肯定讓小豆豆開心極了,回家的路上,她在心裡想著:「能永遠和這個人在一起就好了。」
那時候的小豆豆不知道,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她會在巴學園度過一生中最幸福快樂的時光。
而直到多年後她才明白,原來,小林先生安排的每項活動,跟他們說的每句話,竟然都飽含著他對孩子們的喜愛和期盼。
3
小林先生對小豆豆最經常說的一句話是:「你真是一個好孩子。」
要知道,小豆豆可並不是一個省心的孩子,她的調皮本色在轉入巴學園後,並沒有一下子改變。
但是小林先生卻從未把她當成異類對待,更沒有因為她做的事情太過不可理喻而斥責她。
小豆豆有個緞子錢包,是她極其心愛的物件,心愛到連上廁所都要帶著,根本不捨得放在別處。
但是在小豆豆再一次拿著它去廁所的時候,卻不小心把錢包掉進了廁所裡。
小豆豆二話不說就跑去校工那兒借來一個長把兒舀子,找到廁所掏口,費盡力氣搬開蓋子,掏了起來。
等到小豆豆舀出來的東西堆積成小山的時候,小林先生從這邊經過,問道:「你在幹什麼呢?」
小豆豆一邊幹活一邊回答:「我的錢包掉到池子裡了。」
小林先生沒有發火,也沒有驚訝,而是很平淡地、像朋友聊天一樣對小豆豆說:「弄完之後,要把這些全都放回去,啊。」
儘管小豆豆忙活了一下去也沒能找到心愛的錢包,但是她並沒有太過傷心,因為很多事情只要努力過,就算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也沒有遺憾了。
更重要的是,小林先生對她的態度,讓她感受到了一種油然而生的滿足, 「校長先生對我做的事沒有生氣,很信任我,把我當作一位很有人格的人來尊重」。
正是這種不斷的鼓勵和尊重,讓小豆豆漸漸從一個旁人眼中的「怪孩子」,一步步走向正軌,為自己一生的幸福打下了堅實的心理基礎。
除了對小豆豆說「你真是個好孩子」,小林先生對身材矮小的高橋君也常常說「你絕對能做到」這句話。
為了讓高橋君建立信心,明白即使身體和常人不一樣,也總能找到自己的優勢所在,小林先生把運動會項目全部設計成了適合高橋君的項目,讓高橋君得了第一名。
而為了讓和高橋君一樣身體有殘缺的孩子,正視缺陷,明白「無論什麼樣的身體,都是美麗的」,小林先生讓所有孩子都脫光衣服去遊泳池遊泳。
剛開始時,有的孩子因為殘疾而心有疑慮,漸漸地,在別的同學帶動下,孩子們一個個消除了羞恥心,在泳池中度過了一段快樂的時光。
在學生著裝要求上,小林先生也和別的老師截然不同。
他總是對家長們說:「請讓孩子們穿上最差的衣服到學校裡來吧。」
因為只有這樣,孩子們才不會擔心衣服如果弄髒弄破了怎麼跟媽媽交代,他們會放下這樣的心理負擔,盡情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就像小豆豆喜歡鑽鐵絲洞一樣。
在巴學園裡,沒有歧視,沒有限制,沒有什麼刻板的規矩,大家每天在一起學習、生活,偶爾出去野炊、泡溫泉、散步、爬樹……
這樣的學校生活,真是讓人羨慕不已。
4
小豆豆對小林先生說:「我長大後,要做這個學校的老師,一定做。」
小林先生非常認真地看著小豆豆的眼睛:「我們能一言為定嗎?」
小豆豆重重地點了點頭:「那就一言為定!」
然而,他們的「一言為定」最終還是隨著戰火,化為泡影。
在巴學園創立8年後,數枚燃燒彈被投下來,凝結著小林先生教育夢想和孩子們歡聲笑語的巴學園,在熊熊大火中,化為灰燼。
「下一次,我們辦個什麼樣的學校呢?」
站在烈火前,小林先生這樣對自己的兒子說道。
而此時,小豆豆正和家人一起,坐在擁擠的列車上,往遠方駛去。
「你真是一個好孩子啊!」這句話被深深印刻在小豆豆心裡,伴隨她走過艱難困阻,成為她一生自信的源泉。
多年後,長大後的小豆豆成為一名優秀的電視節目主持人。
雖然最終沒能像兒時期盼的那樣,當上巴學園的老師,但是黑柳徹子始終記著自己和小林先生的約定。
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小林先生,知道在戰亂四起的年代,曾經有這樣一座小學存在過。
黑柳徹子依著自己的記憶,把那些小故事寫了出來,命名為《窗邊的小豆豆》。
她在後記中這樣寫道:
「如果我沒有進入巴學園,沒有見到小林先生,恐怕我無論做什麼,都會被貼上『壞孩子』的標籤,被自卑的心理包圍,不知道該怎樣做才好。可能就會懷著這種無所適從的心理,直到長大吧?」
「我們這些巴學園的學生,不管自己是哪一個年級的,每年的十一月三日——就是巴學園開精彩運動會的那一天——我們就會借用九品佛寺廟的房間,大家聚到一起,度過快樂的一天,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現在……我們能夠這樣親密地交往,也是小林先生留給我們的禮物。」
「雖然巴學園已經不存在了,但在大家讀到這本書的一瞬間,巴學園仿佛又恢復了過去的樣子。能夠如此,真讓我感到無上的快樂。」
何其有幸,我能在機緣巧合下讀到這本書,跟隨書中的小豆豆一起,被小林先生的那句「你真是一個好孩子」鼓勵。然後擦乾淚水,帶著心中的傷痛,勇敢向前。
這樣直擊靈魂的溫暖,大概就是這本書,如此暢銷的原因之一吧。
(本文系作者原創首發,抄襲必究)
作者簡介:淡淡翠,山野草木,煮字為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