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紹翁《遊園不值》。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閒暇時,我喜歡讀些古典詩詞。但我發現有些詩詞賞析寫得很深奧,讀著不順。有的賞析文章就象是一位嚴肅的高士,讓人摸不著頭腦,要理解半天才能明白。於是,我就想試著用一種平淡的語言筆法,來做賞析文章。今天就拿宋朝詩人葉紹翁的《遊園不值》試試,且當一樂。
先了解一下葉紹翁。葉詩人字嗣宗,號靖逸,祖籍浦城。宋代文學家、詩人。因祖父被貶,家業中道衰微,少年的時候就過繼給龍泉葉姓人家為子。到了宋光宗至寧宗期間,曾在朝廷做小官,長期隱居錢塘西湖之濱,他的詩作大多屬江湖詩派。網絡上可以找到他作的《四朝聞見錄》《靖逸小集》。
詩堪入畫方為妙。這首詩一想都是一幅繪畫佳作。春天萬物復甦,柳葉吐綠,小草萌芽,一樹一樹的花次級開放。葉詩人腳穿一雙木質的鞋,古代叫木屐,鞋底有橫木齒,像鋸齒一樣,可以防滑。說明當時可能剛下過雨。看到個小院子,應該春色也不錯。於是半握右拳,輕叩柴扉。好久卻不開門。因為下過雨,要轉身離開,卻看見一隻紅杏在牆頭隨風擺動。小驚喜,怎能不讓人詩興大發。
2、這首詩前兩句是原因。園子主人因為怕在蒼臺上留下鞋印,任憑詩人長久扣門就是不開。作者很生氣,本來想看春色卻吃了個閉門羹。因為下過雨,地面溼軟。主人應該是怕我的木鞋踩壞了青苔。想離開。轉過身來抬頭就看見一隻紅杏從牆裡探出來。詩人心想滿園子的春色,豈是你能關住的。
詩言志,歌言情。尤其是宋朝的詩作一般都要講述一番道理。這首詩也不例外。這首詩從字面意思看就是做啥事都要認準目標,堅持,不要輕易放棄。真理就在你左右。你會得到自己想要的。
這首詩也可以先從後面兩句來理解。春天裡春風撩人,春色可餐。詩人看見一隻紅杏從牆頭上探出來。心想著園子裡的景色應該更美麗。於是便信步上前去扣門。可能是因為園主人怕遊客的腳印踩髒了她的青苔,長久的不開門。
這樣理解也是一個很完整的小故事。也會告訴我們一些生活的哲理。鮮花雖然很美,但小草也很惹人憐。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的愛美之心,就傷害他人。自然環境需要我們大家平等對待。
將陸遊《馬上作》的詩句化用得很好。注意,我說的是「化用」而不是抄襲。《馬上作》原玉是:「平明小陌雨初收,淡日穿雲翠靄浮。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牆頭。」將「出牆頭」改為「出牆來」,用動詞替換名詞,擬人化,給人畫面感。
但在隨後的演化過程中,這首詩卻有了一些貶義。這應該是葉詩人沒想到的。
以上是我對該詩的一些理解。願和大家共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