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紅杏出牆來」,明明是寫春色,後來如何被人玩「邪」了?

2020-12-22 騰訊網

「一枝紅杏出牆來」,明明是寫春色,後來如何被人玩「邪」了?二流詩人改動陸遊一個字,成就一首千古名篇,原詩反而被人淡忘!

用來形容已婚女子出軌他人的詞語很多,其中有個很俗豔的詞,叫「紅杏出牆」,卻最形象生動。其實,「紅杏出牆」的本意並非形容豔情,而是春色的,它化用的是南宋詩人葉紹翁《遊園不值》中的名句:「一枝紅杏出牆來!」

葉紹翁,龍泉(今浙江龍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甌),南宋中期詩人。葉紹翁原姓李,後因受祖父李穎士牽連,家業中衰,少時即嗣於龍泉葉氏。宋光宗至宋寧宗期間,曾在朝廷做小官,後長期隱居於西湖之濱,是江湖詩派詩人,他的詩以七言絕句最佳,《遊園不值》即為其代表作: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詩題「遊園不值」,說的是詩人想遊園,卻吃了閉門羹,連門兒都沒能進門。「屐齒」中的「屐」,是古人常穿的一種木鞋,鞋底前後都有高跟兒,叫屐齒。

這首小詩寫詩人春日遊園所見所感,我們也可以將其當作一則遊園日記來讀:江南二月,正是雲淡風輕、陽光明媚的時節,詩人一時來了遊興,想去一個朋友家的園子賞春敘舊,尋點詩情畫意。可是,當他興衝衝地來到朋友家門前時,迎接他的,卻是柴門緊閉,怎麼敲門就是沒人開。詩人本是多愁善感的動物,柴門久叩不開,他還在設身處地地替主人著想,「應憐屐齒印蒼苔」,大概是朋友害怕園子裡的滿地青苔被人踐踏,所以才閉門謝客的。

這個春天最無奈的事,莫過於趁興而來,掃興而歸。但是,心事細膩的詩人,卻於緊閉的柴扉之外,獲得了意外驚喜:「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因為園裡的春色太盛,柴門短牆是關不住它們的,這不,眼前正有一枝紅杏探出頭來,向詩人傳遞著春的消息——詩人從一枝盛開的紅杏花,領略到滿園熱鬧的春色,感受到滿天絢麗的春光,總算是不虛此行了!

《遊園不值》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卻寫得十分曲折而有層次:先寫詩人遊園看花而進不了園門,感情上是從有所期待到失望遺憾;後看到一枝紅杏伸出牆外,進而領略到園中的盎然春意,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驚喜,尤其第三、四兩句,既渲染了濃鬱的春色,又揭示了深刻的哲理。近代著名學者程千帆評介《遊園不值》時也說:「從冷寂中寫出繁華,這就使人感到一種意外的喜悅。」全詩寫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體現了取景小而含意深的特點,情景交融,膾炙人口,成為流傳千古的名篇佳作。

在中國詩歌史上,葉紹翁充其量只是個二流詩人,但是,他卻憑藉著一首《遊園不值》而躋身群星璀璨華夏的詩壇,而《遊園不值》中的「一枝紅杏出牆來」更是成為萬千讀者長久引用的佳句,所以,換種說法就是,「一枝紅杏出牆來」成就了葉紹翁的詩名。

鮮為人知的是,這個令葉紹翁得以傳世揚名的佳句,卻並非葉詩人的原創,它的版權應該歸於宋代的另一位詩人,有著南寧「中興四大詩人」之譽的陸遊。陸遊,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

陸遊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一生筆耕不輟,詩詞文具有很高成就。以詩的成就為最,其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鬱悲涼,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後世影響深遠。陸遊曾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存世者有九千三百餘首。

生活於偏安一隅的南寧,陸遊對於苟且偷安的南宋王室是心懷不滿的,心心念念的,都是恢復中原的雄心壯志,即使是到死,這種願望也非常強烈,所以,在臨終之際,陸遊留下的遺囑,還是充滿家國情懷的《示兒》詩: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在陸遊海量詩作中,有一首名叫《馬上作》的短詩,就被淹沒在他創作的詩歌海洋中。其詩曰:

平橋小陌雨初收,淡日穿雲翠靄浮。

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牆頭。

葉紹翁只是對陸遊的「一枝紅杏出牆頭」來個一字之改,就成就了一首千古名篇,而陸遊的原作《馬上作》卻被人所淡忘,實在是件令人遺憾的事。不過,《馬上作》與《遊園不值》相比,葉紹翁確實是略勝一籌,尤其是第三句「滿園春色關不住」的有力鋪墊,才突出了末句「一枝紅杏出牆來」的醒目、耀眼。

在「出牆來」的前面加上了「關不住」這個「關」字,突出了春意的活躍,使與「關」字相應的「出」字更有精神。「一枝紅杏」與「滿園春色」相對,又顯出春光的洋溢。錢鍾書也說,「滿園春色關不住」寫得比陸遊的「楊柳不遮春色斷」要新警。

脫胎於「一枝紅杏出牆來」的「紅杏出牆」,其本意原應也是指紅色的杏花穿出牆外的景象,用以形容春色正濃的,後來為何卻演化成妻子出軌之喻呢?

在古詩詞中,「杏花」一直是春色的代名詞,相關的詩詞車載鬥量,不乏「紅杏枝頭春意鬧」、「杏花消息雨聲中」等名句。而杏花和桃花相比,更得文人騷客的賞識。為什麼呢?楊萬裡有《杏花》詩:「道白非真白,言紅不若紅。請君紅白外,別眼看天工。」這個非白非紅,白裡透紅,很是厲害,活脫脫一股嬌滴滴的羞澀樣兒,自然容易引出諸多遐想來。而桃花,歷來的形容詞是「夭」,「桃之夭夭」麼,潑剌剌的一片豔紅,比「白裡透紅」的杏花少了很多含蓄。

慢慢的,在古代文人那裡,杏花不僅僅只是春色了,還是嬌顏美色的象徵。最早和杏花關聯起來的有名美女,就是唐玄宗的貴妃楊玉環。楊玉環馬嵬坡下宛轉而死後,唐玄宗念念不忘,派人去收斂遺骸,美人屍骨不再,只有杏花一片。於是楊貴妃就被民間尊為二月杏花花神了。

「紅杏」與「牆頭」又是如何搭上關係的呢?這得要先弄清「牆」在古代文人的心中是什麼東西?關於「牆」,古人也留下了許多名言佳句,如,「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蘇軾·《蝶戀花》)」「楊柳津頭,梨花牆外,心事兩人知。(姜夔·《少年遊》)」「獨有杏花如喚客,倚牆斜日數枝紅。(王安石·《杏花》)」「隔岸兩三家,出牆紅杏花。(魏夫人·《菩薩蠻》)」「杏花牆外一枝橫,半面宮妝出曉晴。(元好問·《杏花雜詩》)」「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陸遊·《釵頭鳳》)」等等……

在古代詩人那裡,牆就意味著「隔」。牆兩頭只有孤身一人,便是怨男怨女;牆兩頭男女相隔,就是一對痴戀了。所以,「牆」是個很曖昧的東西——杏花和牆在一起,就是相互搭鉤的曖昧組合。

由於「紅杏」「牆頭」在古代文學中的特殊地位,所以,「紅杏出牆」通常只是一種含蓄的指代,並且暗指這種出軌是事出有因的,「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嘛。

宋代有個話本叫《西山一窟鬼》,講的是裴少俊和李千金不顧禮教的戀愛情事。其中,形容女子時,就用了「如捻青梅窺少俊,似騎紅杏出牆頭」這樣的句子。元代的劇作家白樸還根據這個話本,寫成著名雜劇《牆頭馬上》。到了元代以後,「紅杏出牆」的用法就愈加明顯起來。比如「恰便似一枝紅杏出牆頭,不能夠折入手,空教人風雨替花羞」。

到了清代,有個名叫李漁的文人,就更加胡說八道了:「種杏不實者,以處子常系之裙系樹上,便結子累累。餘初不信,而試之果然。是樹之喜淫者,莫過於杏,予嘗名為風流樹。」

到了近代,「紅杏出牆」的用法就固定了下來,就是特指婚內出軌他人的女子。與張恨水齊名的鴛鴦蝴蝶派的作家劉雲若,還寫了名作《紅杏出牆記》,講述的就是報社編輯林白萍的妻子林芷華出軌其好友邊仲膺的故事。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一枝紅杏出牆來」明明寫景,為何被曲解?作者在上句挖了「坑」
    本期要和大家說的,也是一個常被咱們曲解的詩句,它就是:一枝紅杏出牆來。這句詩和」春宵一刻值千金「一樣,本來也是寫春景的詩,現在常被我們用來指女子不守婦道。之所以咱們會理解錯,除了紅杏本身的豔麗屬性外,其實還與它的上一句有關。
  • 「一枝紅杏出牆來」究竟是何意?
    可是就有很多詩在作者寫就之後逐漸被人傳頌,可是傳來傳去就將詩句的本來意思給傳歪甚至傳丟了!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前兩句其實也是葉紹翁自己的主觀想像,其實花園裡有人沒人都未曾可知,更別提主人自己的心思究竟是為何了。一個比較常規的小動作「小扣」,就將作者此刻的小心翼翼展現出來,也從側面反應他此時對於春色的嚮往。一個「印」字,我們就可以看出作者此時是怎樣的滿心期待了。
  • 一枝紅杏出牆來,生命是壓抑不住的,生命一定會找到它的出路
    詩人看到前方有一個小園子,但是感覺沒什麼人來,緊閉大門,所以他進行了一個揣測,想著從園林主人的角度來說,他恐怕不願意有人來。要是把大門敞開,可能很多人從這經過時,會忍不住進去看看滿園春色,那麼道路就會被踩得一塌糊塗了。可現在一看,小園門口還有很多青苔呢,上面都沒什麼腳印,因此詩人說「應憐屐齒印蒼苔」,猜想主人應該非常珍惜這個園子,以至於對園子周圍的蒼苔都很愛惜,不願有人踐踏它們。
  • 「一枝紅杏出牆來」年年入選課本,卻被誤讀千年,真正意義無人知
    「一枝紅杏出牆來」年年入選課本,卻被誤讀千年,真正意義無人知 前言: 在古代的時期裡,出現了很多的詩人,他們所塑造出來的詩句,總是會被我們現代人進行著學習,但是很多的句子都被現代人進行著惡搞,更是被人們隨意點去改編。
  • 一枝紅杏出牆來,是單純寫景嗎?
    這個關於詩歌多重含義的問題很具體 : 宋代葉紹翁"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是純寫景嗎?前言單就這首詩來說,作者是不是純寫景很難說。詩人是否另有所指,需要根據其創作時的背景來判斷,在不了解的情況下,對於作者的用意只能是猜度了。
  •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清人王士禛說他「一生低首謝宣城」,是說到了點子上的。李有一首《金陵城西樓月下吟》,其中的「解道澄江靜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句,甚至將謝朓詩《晚登三山還望京邑》中,「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嵌入自己的詩中。這種既是認同,又是共鳴,也是時空轉換中藝術生命力的延續、張揚和創新的筆法,可以視作大師對大師,一種心靈上的折服。
  • 一枝紅杏出牆來
    一枝紅杏出牆來 一年一度,杏花又開 一枝紅杏出牆來 那出牆的紅杏,在農家小院 搖曳在枝頭
  • 葉紹翁想遊園主人不開門,寫下一枝紅杏出牆來,是氣憤還是欣喜
    宋代詩人葉紹翁的這首《遊園不值》憑藉最後兩句「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而流傳千古。學生時代讀詩只覺得這兩句寫得好,不到園林便知春色滿園,一枝紅杏更給人留下無窮想像,亦如南北朝陸凱「聊贈一枝春」,一枝梅花便可傳去春意。
  • 家長給孩子說「一枝紅杏出牆來」的意思,老師:不會解釋就別瞎說
    這本來是說每個人對文學作品都有自己的品讀方式,但不知何時起,卻成了很多人曲解作品原意的藉口。在古詩詞裡,這種曲解更是屢見不鮮:把蘇軾寫春景的絕美詩句「春宵一刻值千金」當成洞房詩;把元稹的愛情詩「貧賤夫妻百事哀」,當成抱怨生活的俗語;把李商隱訴說相思的「蠟炬成灰淚始幹」,當成誇園丁的妙語。
  • 賞析《遊園不值》,一枝紅杏出牆來,只是寫景嗎?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閒暇時,我喜歡讀些古典詩詞。但我發現有些詩詞賞析寫得很深奧,讀著不順。有的賞析文章就象是一位嚴肅的高士,讓人摸不著頭腦,要理解半天才能明白。於是,我就想試著用一種平淡的語言筆法,來做賞析文章。今天就拿宋朝詩人葉紹翁的《遊園不值》試試,且當一樂。
  •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園內居住的人,該是怎樣的呢?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葉紹翁的這首《遊園不值》,讓攀過矮牆的一枝紅杏驚豔了千年。年歲漸長,我的目光常常越過那枝紅杏,流連於詩人久扣不開的柴扉前,遐想園內居住的該是怎樣的風流人物。知己的默契自持所呈現的修養之美,亦如滿園關不住的春色,漫過蒼苔與柴扉,直抵內心清明處。無獨有偶,久經離亂的杜甫,曾在成都西郊浣花溪頭的草堂長住。友人崔明府前來探望,這令野老情懷大慰,揮毫寫就「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的千古佳句。崔明府是何等人我們已無從知曉,但能入蓬門來看落魄的朋友,應是重情重義之人。
  • 江湖詩派詩人葉紹翁名詩十首: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這兩句詩選自《遊園不值》,相信我們很多人都不會感到陌生,但是對於這首詩的作者,我們可能並不是很熟悉,他就是南宋中期著名的詩人——葉紹翁。江湖派詩人常常會寫一些有關隱逸情緒和諷刺仕途的詩作,代表人物有劉克莊等等。葉紹翁在宋光宗至宋寧宗期間,曾在朝廷做過小官,後來又長期隱居在錢塘西湖。他的詩以七言絕句最為擅長,他的詩風非常清新脫俗、意境優美、饒有趣味。比如《遊園不值》、《夜書所見》、《田家三詠》等等,非常具有觀賞性。
  • 一枝紅杏為何會變成現在的意思?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這首別有風韻的小詩,作者是南宋詩人葉紹翁,標題《遊園不值》的意思是想要遊園卻沒能進門,其中的「值」意為遇到,「不值」就是沒得到機會。)詩人猜想,或許是花園主人擔心園中青苔被人踐踏,故而閉門謝客吧。詩人仍不舍離去,獨自在園外徘徊,正當失意惆悵之際,卻在抬頭時不經意發現一枝花開正豔的紅杏越牆探出頭來,此情此景,讓他對園內春色充滿遐想。
  • 葉紹翁「一枝紅杏出牆來」堪稱絕句,廣為流傳,但「紅杏尚書」卻另...
    春色滿園關不住 , 一枝紅杏出牆來。 (園子主人)應該是憐惜園內青石板上的青苔,怕被我的木屐鞋踐踏到,所以敲了很久木門,仍然沒有主人來開門。一園子的繁花盛開的春景是關不住的,盛開的杏花枝頭已經探出了牆外。 此篇詩作,可謂是家喻戶曉,無人不知,也是葉紹翁的名篇。
  • 寫春天的文章,用哪些古詩詞開頭比較吸引人?
    尤其是「鴨先知」的描繪,著眼於小處,用接地氣的事件與筆觸,寫出春江水暖,讓人讀後忍不住頷首。這體現出詩人平日裡對生活的細微觀察,所謂藝術來源於生活,就是來自於生活的瑣碎細節。02春之生機——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朋友鎖住了園子的門,卻鎖不住滿園春色。
  • 古詩詞意象:紅杏出牆?不是所有杏花都風流薄倖
    「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支紅杏出牆來」,好像杏花,一直是大家心頭的風流之花,薄倖之花。其實不然!開在三四月份,伴著春風與春雨,杏花早已經成了報春使者之一。讓我們從詩詞作品中,再來賞一賞,這可愛的花兒!1、 遊園不值【作者】葉紹翁 【朝代】宋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 關於春天的作文如何寫?可以引用古詩有哪些?春風春雨春景春草
    小學生的作文流水帳較多,如何避免流水帳,把作文寫得生動活潑,充滿感情,做好以下幾條便可。積累素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小學生胸無點墨,如何寫出好文章?馬上到春天了,小學生自然要寫春天,那小學生寫春天的作文時若是可以引用詩句,是不是立馬讓人眼前一亮?
  • 農村俗語「不怕紅杏出牆,就怕野花進房」是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夫妻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不怕紅杏出牆,就怕野花進房」,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