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復甦,百花齊放,風裡有甜甜的氣息,雨裡有淡淡的清香。春天帶給我最大的感受,可以用三個詞形容:溫暖、生機勃勃、輕柔。
從不同的角度描寫春天,可以選用不同的古詩詞開頭。
01春之暖——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東坡居士的這句詩,以簡單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多彩的早春江景圖。
江邊,青翠的竹子稀稀疏疏,幾枝桃花從竹隙間探出頭來,臨水自顧。
綠葉紅花,是春天最基本的景象。紅綠相襯,色彩斑斕,盎然的春意撲面而來。
竹很稀,桃花很少,春雖未到最濃烈的時候,但春已來,一切都是最好的開始。
桃枝下,幾隻野鴨在水裡嬉戲。它們彼此追逐著,遊來遊去,在水面漾出一圈又一圈的漣漪。
鴨子下水,說明當時天氣不錯,也許是個惠風和暢的豔陽天。料峭春寒剛過,鴨子們就迫不及待地下水,看來,暖春將至。
初春還帶著寒意的暖,在寥寥幾筆勾勒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尤其是「鴨先知」的描繪,著眼於小處,用接地氣的事件與筆觸,寫出春江水暖,讓人讀後忍不住頷首。這體現出詩人平日裡對生活的細微觀察,所謂藝術來源於生活,就是來自於生活的瑣碎細節。
02春之生機——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朋友鎖住了園子的門,卻鎖不住滿園春色。園裡花開了,草綠了,樹抽芽了……他們爭搶著成為春天的使者,擠成一團,將一枝紅杏擠出了牆。
詩人站在牆外,只看那一枝紅杏,已覽盡園內的無邊春色。此次遊園,雖未進園,已遊遍全園。
鎖不住的春色,探出牆的紅杏,都被詩人擬人化,如此一來,他們變得可愛活潑,更體現出春天的蓬勃生機。
以一枝紅杏寫出滿園春色,可謂短短四字,盡得風流,與「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有異曲同工之妙。這大概就是文學的共性,傑出的創作大多有以小見大的能力。
牆擋不住紅杏,還暗示著一層哲理:新生事物的發展是擋不住的,它以強大的生命力衝破一切束縛,茁壯成長,如同人類的發展史一般。
03春之柔——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春風、春花、春水是文學作品中最常見的春之意象。早春的風帶著寒意,但雨卻相對溫柔,暮春的風夾著甜絲絲的味道,雨輕飄飄的,極盡溫柔。
春日出遊,即使遇上下雨天也不必驚慌。因為,春天的風雨,總那麼輕柔,正是「天街小雨潤如酥」。
濛濛細雨氤氳在空氣中,仿佛山裡流動的霧氣,沾在衣服上,許久都打不溼衣襟。
楊柳風輕輕吹拂,杏花緩緩飄落,人們迎著風雨前行,不覺絲毫寒意,反而感覺暖洋洋的。
春天的一舉一動,既落落大方,又似水溫柔。她就像一位善解人意的姑娘,耐心地照料著每位行人。
志南和尚的這句詩,明寫春遊的愉悅,實寫春天的百般溫柔。
春是多變的,不能一概而論。但總體說來,春天帶給人們的,是希望,是新的開始,是美好的期待。
如果寫溫暖的春天,我會選「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開頭;如果寫生機盎然的春天,我會選「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開頭;如果寫溫柔和煦的春天,我會選「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開頭。
這些開頭都是寫春日歡愉的,如果寫傷春之情,那又另當別論。無論以哪句詩詞開頭,此句詩都決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調和文章走向。
如果開頭來一句「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基本感傷的基調已定,後文再長篇大論寫歡愉已不合適。所以,開頭需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