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星巴克「同齡不同命」的COSTA前景不容樂觀,「千年老二」的地位不保了?
近日,COSTA青島20家門店全部關閉的消息備受各界關注,不少消費者開始對所在地區的門店經營狀況和手中的預付卡擔憂。與此同時,北京地區的COSTA門店也關了20家左右,石景山萬達店、方莊時代廣場店等商圈的COSTA目前已顯示「暫停營業」。
北京關店20家,青島市場全面撤退
8月開始,COSTA陸續撤離了在青島的全部門店,並且有些原本COSTA的門店正在裝修新品牌,有些已經換成了別的品牌。就連紮根青島7年的五四廣場的核心位置都難逃閉店,不得不讓人質疑COSTA也陷入關店求生的困境。
圖片來源:網絡
對於COSTA門店關閉的原因,COSTA負責人表示,此次關店是門店優化工作的持續,關閉青島虧損門店是COSTA在中國業務優化調整中的一部分,在優化部分門店的同時,COSTA並沒有放緩在中國開拓零售店的步伐,包括在青島市場,也會持續關注新的開店機會。
一邊不斷關店,一邊又在嘗試新業態擴張市場,COSTA接下來還能走多遠?
Costa Coffee 是英國連鎖咖啡店的第一品牌。2006年,COSTA咖啡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在上海南京東路步行街開出中國的首家門店,當時其競爭對手、深耕中國市場多年的星巴克,已經在中國擁有了300多家門店(直營店+授權店)。
圖片來源:網絡
而作為來自美國的品牌,星巴克的發展戰略是先攻下大城市,塑造良好口碑後,再以此為中心,向周邊較小的城市進軍。最終的目標是在全球開設上萬家連鎖店,實現麥當勞一樣的無處不在。
從營銷層面來說,星巴克的周邊產品和限定飲品絕對更勝一籌。在製造爆款「網紅杯」上,星巴克一直很有經驗。每年到了不同的節日,星巴克都會推出一系列水杯,其中也出現了不少爆款,還有各種線下線上聯名活動;而COSTA的品牌調性給人的感覺有品質,有格調,但是不接地氣,有一種「英式傲嬌」,與消費者互動也少之又少。
品牌知名度上,即使不喝星巴克的人都知道星巴克。更重要的是,在對品牌和體驗的要求遠高於咖啡本身品質的中國市場,那個既賣咖啡也賣營銷的星巴克,顯然比 COSTA 更懂得中國消費者的心。截至2020年5月底,星巴克在中國的門店數量超過4400家,其中新增門店281家。
目前,COSTA在華開店一共也就400多家,而且還在不斷縮水中。從「2018年開到2500家門店」,變成「到2020年開到900家」。2020年不僅沒有達到預期的900家門店,這一次北京和青島市場還一下關了40家店,在中國市場的擴張之路似乎難上加難。
圖片來源:COSTA官網
今天,中國大小城市的年輕消費群體,幾乎無人不知星巴克,而Costa只在一線城市才有知名度。
COSTA入局新零售還有幾分勝算?
對於線下門店接下來的規劃,COSTA負責人也表示,受門店客流及經濟運營變化所帶來的影響,COSTA在探索適合不同消費場景的門店形態的同時,也會持續開發新的零售門店。
2018年,可口可樂用51億美元收購Costa。藉助可口可樂的渠道和平臺,開始不斷拓展零售領域的可能性。今年3月底COSTA專門為中國市場定製了全新即飲系列產品,率先在北京等一、二線重點城市的各大賣場、超市、便利店、傳統食雜零售店、自動販賣機,以及線上各大電商平臺銷售,探索新零售領域的更多可能性。
同時,在6月,COSTA與九陽旗下的膠囊飲品機品牌OneCup宣布達成戰略合作,推出膠囊咖啡,並在OneCup天貓、京東旗艦店與COSTA 30家零售門店中售賣。
但是即飲咖啡面臨的市場競爭也異常激烈,星巴克不僅僅是唯一的競爭者。美國精品咖啡鼻祖Peet’s、雀巢旗下連鎖咖啡Blue Bottle、瑞幸等,甚至是乳業巨頭蒙牛和伊利也紛紛布局即飲咖啡市場,還有統一的雅哈系列咖啡、農夫山泉上線炭仌無糖、低糖即飲咖啡。在現有的格局下,背靠可口可樂的COSTA,遲來的入局咖啡市場或許已經失去了一些機會。
專業人士認為,咖啡市場的競爭主要是消費者對品牌認知程度的競爭,而雀巢、星巴克在消費人群中的認知度較高,推動其市場份額就越高。
當然,不管是產品創新、還是品牌認知度,都需要以一個完整的咖啡產業鏈作為支撐,實現從原料種植、咖啡製作工藝和前端消費場景的協同,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不止是COSTA,對任何一家咖啡品牌來說都很重要。
國內咖啡市場的競爭程度已經顯而易見,新品不斷出現,COSTA想要在中國市場健康成長,還需通過產品品質、品牌宣傳、渠道等方面獲得一定的知名度,助力品牌宣傳,當然所有的產品和服務最終還是提升消費者體驗,以贏得更多用戶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