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電視劇《清平樂》熱播,劇中素雅、清冷的影視畫風獲得大家廣泛點讚並引起對兩宋美學的熱議。今天,新華網思客邀請《清平樂》美術指導王競,帶我們重溫宋朝的審美情趣那些事兒。
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是時間太緊
思客:最近《清平樂》大火,劇中不乏製作精良的道具背景,美術團隊在前期準備的時候有沒有遇到過一些挑戰和困難?王競:《清平樂》和之前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知否》)都是還原具體朝代的作品,兩者都是會面臨很多準備工作和功課,因為它們不是架空懸浮的戲,而是需要具體到具體年代作品,《清平樂》甚至會具體到仁宗在位期間,所以這部作品的時代背景非常具體。但是我們進組籌備到開機只有兩個半月的時間,這對於一個大古裝劇來說是非常緊張的,因為大部分的場景都是要在棚內搭建的,甚至包括一些外景。
▲電視劇《清平樂》劇照
同時我們還面臨一個新的問題,因為《知否》的美術指導工作也是我在做,而且這兩部劇的導演也是同一個人。如何在同樣製作班底、同樣的時代背景基礎山把這部劇做出新意,是我們面臨的比較大的挑戰。當時我記得進組的時候,導演就反覆跟我們強調:要好看,但是要和《知否》不一樣。所以當雙重問題擺在我們面前的時候,壓力還是挺大的。不過最終通過我們團隊的努力,呈現的效果是我們能做到最好的模樣,當然這裡面肯定還有一些不足,但這同時也是我們提高和學習的過程。
▲電視劇《清平樂》海報
儘量用仿古去還原宋朝
因為《清平樂》還原了一個具體時代,所以它涵蓋的角度特別多、特別豐富。舉個具體的例子,比如《清明上河圖》,它是生活場景的還原,包括吃、喝、用、度等一些非常具體的細節的還原。如何在劇中去還原這些作品,是我們面臨的非常大的挑戰。
▲電視劇中還原出了《清明上河圖》的細節。來源@清道夫啃片兒
另外一個例子就是如何表現崔白的作品。我們知道,崔白現存的作品以花鳥為主,但是這個劇裡面恰恰寫到了崔白為秋和畫的制香圖。制香圖是一幅人物畫,因為崔白留下來的可借鑑的人物作品很少,如何讓大家覺得這幅畫既符合崔白的創作風格,又要和劇中的演員匹配起來,這就非常難了。最後我們還是運了電腦PS技術,儘量用現代技術去仿古,才呈現出了這個畫面。可能對宋朝書畫有研究的朋友覺得這不一定符合作者的風格,但是這個也是條件所限造成的。
▲圖為崔白《雙喜圖》
▲圖為《清平樂》中運用電腦技術還原的人物畫
思客:您之前也提過「藝術創作不是科研考古」,那麼在影視呈現中您是如何做到歷史與影視藝術的取捨,並且在它們之間達到平衡的?王競:我覺得這個問題其實問得很好,因為這是很多此類題材作品創作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問題,也是一個課題。對我來說,我更看重的是創作、是作品本身。它可能是我們營造的一段歷史,或者是我們心目中的一個時代,它一定會有作者主觀的處理在裡面。一方面是歷史,但一方面我覺得它是在歷史背景下反映故事中人物的創作過程,我覺得從我們的角度來說,塑造人物可能相較於還原歷史更重要。
素雅、清冷是這部劇的標籤
▲電視劇《清平樂》劇照
所以我們最重要的工作是營造氣氛,盡最大可能去還原一個我們提取過的歷史。比如說建築,我們在建築色調的把握和基礎裝飾上做到了極致的克制。因為其實現在留下來的一些繪畫作品裡,包括《營造法式》裡面,宋朝的建築還有很多沿襲了唐朝的風格,有雕梁畫棟,也有一些非常漂亮的裝飾,但我們更想展現的是素雅、清冷、甚至有一點疏離感的環境。
▲電視劇《清平樂》劇照
所以在建築的基礎搭建中,我們把建築的裝飾降到了最低,更多選用的是木材本身的顏色,所以這個過程是有取捨的創作過程。因為作品中人物的狀態,包括帝後之間的關係等等整體故事氛圍都是很素、很有距離感的感覺,所以在視覺的處理上故意放大了這種感受。
讓大家對傳統美學感興趣是件挺開心的事
思客:您覺得這部劇有沒有引起「北宋美學」熱?我們現在的生活能從那個時代吸收、借鑑什麼?王競:我沒有野心通過一部作品就讓大家對宋代美學產生興趣,我只是認真做我應該做的事情,這可能會引起一些討論的話題。對於我來說,這其實也是學習的過程。然後特別開心的是能夠讓大家尤其是年輕人,對我們的傳統美學和古代文明產生興趣,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
▲動態版 《清明上河圖》局部
我們更像是拋磚引玉,我們完成一部作品創作的同時能夠讓大家開始關注、共同學習,這是一件挺開心的事。包括在網上,我們看到網友發出的一些細節,包括網友提出的新問題,這對我們來說也是相互促進。
▲電視劇《清平樂》劇中人物與歷史資料對比圖
如果說能從這裡學到什麼,我覺得可以學的有很多很多。兩宋整個社會的人文風氣、文學藝術都非常發達,這是我們接觸這個項目以後才認識到的,這也是逐漸打開眼界的過程。在一個社會裡面,文人的風骨,包括士大夫文化,以及對人文藝術的重視,是我們當下應該借鑑的。因為現在我們活得太快了,節奏太快,就像機器一樣,所以會特別嚮往那種生活。
▲電視劇《清平樂》劇照
探索任重而道遠
思客:如果您為《清平樂》打分,會打多少分?王競:如果要打分的話,我為我們團隊的努力打100分,但是作品最終的呈現我只能打60分。你可能疑惑為什麼剛剛及格,因為我認為我沒有資格去打分、評價。況且北宋這個年代,有太多值得我們去學習、去挖掘的部分,我們現在做到的只是皮毛。所以就會覺得我們雖然做了百分百的努力,但是真正能夠學習到的方面非常有限。我希望以後還有機會繼續做更深度的挖掘,任重而道遠。
來源:新華網思客策劃:劉娟監製:唐心怡編輯:祁麗君 張曉雯(實習)校對:郭建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