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中的服飾符合宋朝的歷史文化嗎?

2020-12-22 小辰漫侃文化

上一期我們談到了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關於宋朝服飾的文化冷知識,關於宋朝婚嫁「紅男綠女」的風俗、宋朝命婦誥命禮服「翟衣」以及宋朝官服品級制式做了一定闡述,今天,我們接著聊一聊知否中的北宋服飾文化知識。

明蘭打馬球所佩帶的襻膊

襻膊看過知否這部劇的人應該對這根紅綢帶很熟悉吧?它的學名叫做襻膊。也叫臂繩,古人衣袖較寬,為適宜勞動的需要,發明了襻膊。襻膊由來已久,從漢朝開始出現,一般認為是興於宋朝。沈從文進行服飾考據時說宋朝的廚娘用銀索襻膊綁住袖子以便烹飪,這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朝代相符合。

襻膊在不同場合根據各人穿著的服飾有不同的綁法和樣式。上面那張圖片是盛明蘭打馬球所綁的襻膊,為了展示馬上英姿,故而這根襻膊較粗,尾帶很長,迎風有飄逸之感,但觀賞性比實用性強。

另一種襻膊系法

劇中另一種襻膊綁法而勞動時所綁的襻膊,應該是這種布料子,較細的襻膊帶子,為了便於勞動,通常是繞過頸部將兩袖綁住,也不會留很長的尾帶。這種襻膊的實用性要強一些。

明蘭所穿常服

知否中明蘭宴客之服與常服以上明蘭所穿之服是劇中最常見的女子服飾的樣式,有人質疑這並不是漢服制式,認為宋朝的褙子應該長這樣。

宋制褙子

宋制褙子不過很多人忘了一件事,盛明蘭所處的朝代是宋仁宗時期,也就是北宋初期。這一時期的服飾應該是承唐接宋的,明蘭內搭的襦裙是在唐朝齊胸襦裙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外搭的則是源於隋代興盛於宋朝的褙子。

當然,小編只是說這種樣式在北宋初期確實存在,不代表知否劇中的服飾等同於漢服。因為預算等原因,古裝劇的服裝都是立體剪裁 而非古代的平面剪裁,也沒有中縫,腰襴等等,所以只能說它們類似漢服,在某些程度上還原了宋朝風貌。

團扇

團扇在知否中,各府女眷幾乎人手持一扇,要麼就捻一方手帕,持扇為了去熱納涼,手帕則是用來潔手擦汗,可知古人對於生活的質感要求很高。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一柄羅扇清揮,映著少女無限嬌羞與情思。古時扇子與手帕都是男女寄情之物,所以有詩云一方素帕寄相思,橫也絲來豎也絲

乳燕飛華屋,悄無人、桐陰轉午,晚涼新浴。手弄生綃白團扇,扇手一時似玉。漸困倚、孤眠清熟,簾外誰來推繡戶?枉教人夢斷瑤臺曲,又卻是,風敲竹。石榴半吐紅巾蹙,待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穠豔一枝細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風驚綠,若待得君來向此,花前對酒不忍觸,共粉淚,兩簌簌。蘇軾——《賀新郎》

林噙霜
墨蘭

有趣的是知否中,每個人所持的團扇圖案都與她們有絲絲聯繫墨蘭的團扇圖案就如同她的名字是一幅墨蘭圖,而林噙霜作為一個得寵的妾室,為得主君寵愛,常常扮作可憐嬌弱之像,就像嬌弱的蘭花,但她看似純良如蘭的外表下卻又藏著陰險貪婪。

相關焦點

  • 穿越時空,重回宋朝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拍一拍宋朝#有人偏愛盛唐,期待有朝一日夢回長安,亦有人嚮往宋朝,時刻將宋朝印記記於心間。那麼,習慣了現代的快節奏生活,你是否也嚮往穿梭漫漫歷史長河,重回古代,體驗古代人的生活呢?近期,一部歷史短視頻《拍一拍,宋朝》的上線,喚起了觀眾對於宋朝的嚮往,宋朝有著繁華熱鬧的生活,有著婉約清麗的詩詞,亦有動蕩不安的年華……如果你有幸回到過去,你最想去往宋朝的哪一角落?最想成為怎樣的宋朝人?最想體驗怎樣的宋朝生活?嘗盡美食,穿梭於熱鬧市井。相比於其他朝代,現代人嚮往宋朝最大的原因在於,該朝代商業發達,既有遍地的美食,亦有自由的集市。
  • 知否中,明蘭的嫁衣為什麼是綠色的?原來綠肥紅瘦是這個意思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在我們很多人的印象中,結婚是一件很喜慶的事,而象徵喜慶的顏色,一定是「紅色」。在古代,結婚時更是有「十裡紅妝」的說法,因此我們就自然而然地認為,嫁衣也應該是紅色的,事實上,大多數的嫁衣都是紅色的。
  • 除了《知否》中的綠色嫁衣 古代新娘著裝還有哪些你不知道的
    《知否知否》中好幾位新娘在成親儀式上,身著的嫁衣不是我們通常認為的中國紅,而是綠色的。這個問題在電視劇《獨孤天下》熱播時,網友們就被科普了一遍,那獨孤家的三姐妹出嫁時,身著綠色嫁衣把大家都驚豔了一把。《獨孤天下》劇照《知否知否》一開始就打著北宋的標籤,儘管後面躺平架空了,但是大家追溯歷史源頭的熱情還是很高的。
  • 《清平樂》熱播,王凱演的宋仁宗符合歷史嗎?宋史專家開口了
    本劇的切入點也頗為有趣,作品改編自米蘭Lady的歷史小說《孤城閉》,以宋仁宗的一生為線索,講述其在位期間治國理政的百般故事。一直以來,以宋代為背景的古裝劇並不少,前有《少年包青天》系列,後有《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鶴唳華亭》等,但如《清平樂》這樣偏向歷史題材的電視劇並不多見。隨著劇集的播出,宋仁宗的生平亦引發關注。
  • 「清宮熱」降溫,宋朝宇宙要火!
    這麼看來,宋朝就真的如大家所想的無料可挖嗎?答案是否定的。據了解,《清平樂》的主角宋仁宗趙楨除了是坊間傳說「狸貓換太子」的主角外,其在位四十餘年,開創了「仁宗盛治」,將大宋帶向了巔峰時期。趙楨是兩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帝,在位時待人仁厚,名臣輩出。但這樣一位寶藏皇帝,在歷史上卻並沒有特別強的存在感,不僅文人墨客忘了他,在影視作品中也往往淪為背景版。
  • 這個「高級感」宋朝穿越,還有多少驚喜是「官家」不知道的?
    撫琴弈棋,宴飲集會,踏春賞花,汲泉煮茶,古鼎焚香……從《清平樂》、《知否知否》,到即將登上熒幕的《大宋宮詞》。這個朝代正從詩詞歌賦的吟詠中,從繪畫雕刻的描繪中,穿越千年的時空隧道,浮現在我們的面前。從插花焚香,再到雅致宋宴,文化沙龍,融創從歷史的記錄裡攫取宋朝生活的點滴,讓在場的每個人玩一次穿越,化身宋朝的文人雅士,沉浸式地體驗「宋朝style」。
  • 戴帽防社交,刺繡見身份,從《清平樂》《知否》看宋代人著裝精明之道
    說到復刻優質的經典劇,首先讓小編想到的是,同為宋朝背景的爆款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首先「低調」一詞,體現在宋代服飾的顏色上,從劇中人物的服飾中更多凸顯的衣服本身的原色,劇中的男女經常出現的大袖衫的服飾,在今天的審美來看,有點Oversize了,但在當時的北宋卻風靡一時,是相當流行的款式呢, 宋代大袖衫是宋朝貴婦禮服,與長裙、披帛一樣,是晚唐五代遺留下來的服式,在北宋年間依然流行,多為貴族婦女所穿,是一種禮服。普通婦女不能穿著。
  • 服飾見歷史:從先秦到清朝的女子服飾看女子地位的轉變
    而這些雖為服飾的最初形態,但終究還是簡陋。 真正的轉變則是從人類發明骨針開始的,人類開始學會裁剪並將不同的「碎片」連接到一起。逐漸的又開始出現了紡輪,服飾的原材料也開始出現了由植物製成的布帛。隨著時間的推移,如今我們也已經能證實,在山頂洞人時期已經有用穿孔的獸牙或小石子作為飾品:仰韶文化遺址中也發現了類似的飾品。
  • 嫁衣發展史:古代嫁衣不都是鳳冠霞帔,周朝為黑色,宋朝是綠色
    在《武媚娘傳奇》中,武媚娘被封后後,雖然這一幕不算是大婚,但姑且也算是武媚娘和李治的婚禮,從武媚娘的這身行頭可看出,唐朝的婚服之華貴。3.宋朝宋朝嫁衣採用的是花釵大袖禮服,基本上是承接唐朝,但與唐朝時期的衣著「張狂」,霎時都收斂了許多,宋朝的服飾不再豔麗奢華,而是簡潔質樸。
  • 大熱的宋朝古裝劇是如何「鍛造」出來的?
    王競:《清平樂》和之前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知否》)都是還原具體朝代的作品,兩者都是會面臨很多準備工作和功課,因為它們不是架空懸浮的戲,而是需要具體到具體年代作品,《清平樂》甚至會具體到仁宗在位期間,所以這部作品的時代背景非常具體。
  • 知否為什麼是綠色嫁衣,綠色嫁衣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嗎?
    這兩日,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收視已經達到了高潮,因為等了40集,我們的六姑娘明蘭終於嫁出去啦!拍手叫好!相比於府中的其它幾個姐姐,明蘭的婚禮顯得十分隆重,多了許多細節。不過,在這部劇中我們發現無論是墨蘭還是明蘭,嫁人的時候穿的喜服都是綠色的,這就讓人很好奇了。
  • 本文為您講解一二,服飾文化歷史演變
    服裝的精神性是流動的,在發展過程中常因環境和社會的變化而出現流行性變化,產生空間性位置移動和傳播,以及時間性的傳承和革新。而人的審美意念和象徵意念不僅受時代意念的制約,而且受民族意念的制約,這是服飾文化具有時代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原因。
  • 歷史文化傳承,服飾的藝術美,服飾的實用功能
    本文乃作者寒寒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中國服飾藝術處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中,難免不受其影響。中國服飾藝術讓服飾藝術承擔初級層次的實用功能,是完全符合服飾作為人類的「第二皮膚」的原初意義的。
  • 宋朝特殊婚配:書中自有顏如玉,考了進士還能迎娶美嬌娘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部劇,相必大家應該並不陌生,在播出之際,此劇受到了許多觀眾的喜愛和追捧。此劇由張開宙導演,趙麗穎和馮紹峰主演,整個故事的創作背景是北宋時期。在這個劇中,觀眾能從許多細節看出許多北宋時期的特色,例如榜下捉婿。
  • 宋朝鳳冠,如今收藏於美國,唱不盡的清平樂,道不盡的大宋風華
    宋朝的鳳冠如今收藏在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到底是為什麼如此珍貴的中國瑰寶「鳳冠」為何會出現在美國?一個時代的文化的精髓,唱不盡的清平樂卻成了現在道不盡的惋惜。漂泊在外的文物所以我國歷史上許多珍貴的文物都飄流四方,流失於世界的各個角落,難以回到祖國的懷抱。
  • 為何御書錢宋朝獨有?別朝皇帝書法不行嗎?
    不久前有朋友問文瀚樂拍:什麼只有宋朝有御書錢?是因為它的王朝的皇帝們書法不行嗎?在文瀚樂拍看來,最主要的原因是宋朝的政治制度與其他王朝有著本質差異。御書錢,就是由皇帝親筆書寫錢文,然後鑄造錢幣流傳後世。
  • 此《知否》和彼《知否》:是海棠依舊還是綠肥紅瘦?
    參考消息網1月17日報導《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以下簡稱《知否》)這部電視劇可謂是「未播先火」。2018年4月,《知否》發布了首版《關雎》片花,這版3分多鐘的片花一出來,就憑藉其精美的服化道、充滿質感的古韻場景被眾家列入了「最受期待的劇集」名單中。
  • 衣冠王國:聊聊歷史上唐朝的服飾文化,對日本的影響
    日本服飾文化隨文化的繁榮同步發展,特別是在飛鳥時代、奈良時代、平安時代,隨著中日文化交流的不斷深入,日本服飾文化在中國服飾文化的影響下,迅速發展起來並日益繁榮,不僅建立起完善的服飾制度,而且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民族服飾文化。公元3世紀前後,日本由於整個社會形態比較落後,文化領域發展緩慢,服裝、服飾非常簡陋。
  • 《知否》:中國婚禮,綠色婚服不算啥,黑色、白色才讓你開眼界
    01前言:在《知否》中,墨蘭結婚時,頭飾很簡單,身穿綠色婚服、到明蘭結婚時,雖然頭飾非常隆重,高高繁複的頭冠,都替明蘭擔心,這得多重呀,不過也恰恰說明,明蘭受重視的程度。但衣服上,明蘭的也是綠色的婚服。
  • 朝代劇101:宋朝應該為《清平樂》的爭議「背鍋」嗎?
    這個朝代的「糊」為《清平樂》製造了觀看門檻嗎?毒眸(微信ID:youhaoxifilm)追溯了過往的古裝劇後發現,在「朝代劇101」的戰局中,如果從朝代劇的豆瓣評分人數排行TOP10的劇裡,按照口碑及影響程度來排列,這些朝代劇大體能分為三個梯隊,宋朝劇確實只能排到「C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