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吉隆坡,文化美食老街,卡傳奇騎樓「嘉應老街」

2020-12-15 鄭姐看電影

七月的義大利夜風清涼,鑽進睡袋,也不覺得冷。仰望星空,那璀璨的天河,是最溫暖的棉被——《背包十年》

文章類型|旅行見聞

文章字數|2327字,閱讀約5分鐘

有一首洗腦歌叫《咖喱咖喱》。我想去東南亞享受美好的生活。

國內有一首洗腦神曲,有一首功力十足的歌曲,還有《歡樂頌2》電視劇《咖喱咖喱》插曲。「泰國,新加坡,印尼~,咖喱,肉骨茶,印尼九層塔~,做SPA,放煙花……」,歌詞洗腦到讓孩子們聽到都能翻唱,雖然他們還不知道這些美食是什麼意思

這首歌的內容讓人覺得只要來到東南亞,就來到了人間天堂。按照食物單吃飯是對的,美好的生活就開始了。如果把這首歌做成一個圓形的燒腦歌單,聽了很多遍,人們只想吃咖喱,肉骨茶,九層樓塔,根本不想工作。

不過,它可能真的和歌曲差不多。東南亞的價格比中國便宜得多。只要離開一些熱門旅遊景點,東南亞普通小城市的物價確實便宜。食品店面不在乎豪華,廚房不在乎破舊,只要好吃划算就行。東南亞很多好吃的小吃和廚房都是開放式的,可以看到整個食品製作過程,很多都是家族代代相傳的。

我總結的經驗是,在東南亞,有華人居住的城市街道,最容易找到當地美食集中的地區。如果你在店內看到密密麻麻的漢字美食標誌,還有很多本地食客,那麼這裡的美食一定非常地道。這種尋找食物的方式幾乎沒有失敗過。

東南亞的港口城市,歷史礦區和大型種植園,往往被華人社區包圍,形成了歷史悠久的南洋老街。這些華人聚居區中間往往有一座華人廟宇,周邊是老街最繁華,最美味的地方。這些都是旅行中最初總結出來的。

在南洋老街的中餐館,用中文點餐毫無壓力。絕對可以正常交流,吃到自己真正想吃的美食。(在西班牙語區旅行,點完菜後,服務員並沒有帶上真正想要的東西,想想就很心酸。)

馬來西亞的首都是吉隆坡,它很小,被雪蘭莪州包圍。事實上,吉隆坡是早年從雪蘭莪州分離出來的一個特別首都區。從吉隆坡到雪蘭莪州各地都有放射狀的軌道交通,很多有積澱歷史的華人老街都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到達。

雪蘭莪州有螢火蟲聚集的「天空之地」,「螢光河」等眾多美景。不過,要在這裡吃到正宗的傳統美食,我會去一些老街,「嘉應老街」就是其中之一。從吉隆坡中央車站到卡江約需一小時車程,可乘坐巴士或捷運輕軌到達。

「嘉應老街」堪稱馬來及東南亞活化石般的騎樓建築群。這裡還保留著一個非常地道的東南亞華人生活社區。這裡的許多東南亞景象在別處是很難看到的。這條老街有很多老店和美食店,其中咖喱,肉骨茶,沙爹,椰奶飯都是特色南陽美食。如果你想吃它們,你可以吃這裡的老字號店。嘉應老街這裡沒有旅遊團。價格都是市場價格。

華人聚居的「嘉應老街」上,「肉骨茶」美食

如谷茶是一種結合了東南亞美食和藥材的美食。早年來東南亞打工的華人,很多都是從事採錫,採金作業的。這些工作幾乎每天都要泡在水裡。加上當地氣候溼熱,工人患風溼病特別多,風溼病發作時苦不堪言。

肉骨茶的原型是廣東,福建一帶製作的一種湯。這種美食在閩南發音為Bah-Kut-Teh。在馬來西亞,已發展成為著名的肉骨茶。它的主要材料是豬肉和豬骨。由馬來西亞福建華僑發起。加入當歸,枸杞,黨參同煮。各地攤位的肉骨茶配方不一樣

肉骨茶是當地必吃的美食。老街上有很多像「友記」這樣的餐館,專門做肉骨茶。吃的時候,肉骨茶會和滷肉,黃酒雞,油菜,米飯一起吃。我們可以觀察當地人是如何搭配和食用肉骨茶的。當地人的搭配和吃法相當複雜。

「嘉應老街」上的「沙爹烤串」美食

除了肉骨茶,沙爹也是著名的南陽菜系。它是一種烤肉串。以前在大街小巷。小販們會扛著扁擔來賣這種沙爹串。據說在古代早期,來馬來謀生的福建人看到馬來當地人燒烤的肉串上有三塊肉,便用「sartae」的閩語。後來流傳,這種當地的烤肉串叫「薩太」。

據說,雪蘭莪州是沙爹的發源地,以沙爹聞名全馬。傳說這是印尼的小吃。追根溯源,沙爹起源於中東一種名為「烤串」的肉串。看來燒烤的傳統在世界上有著悠久的歷史。如果最終追溯的話,可能會追溯到遠古人類開始用火的時代

在雪蘭莪州嘉應老街,有一家名為「沙爹王子」的商店。早些年,店主家就是走街串巷的扁擔攤。目前,該店還陳列著原來的扁擔攤位。食客可拍照打卡留念。

目前,這家「沙爹」美食店規模很大,前面是餐廳,後面是廚房燒烤攤,樓上是美術館。它有一面紅牆,裡面有很多藝術品,裝飾著許多南洋風格的壁畫和塗鴉。

沙爹的做法是將用各種香料醃製的肉串在一根竹籤上,一般是三塊肉,每一塊肉肥瘦不一,炭火燒烤的工藝也很特別,燒烤時不斷翻面,會塗上一層又一層的椰子油和混合醬料,有時燒烤時會用傳統的蒲扇扇風,據說蒲扇烤才是最正宗的風味。

這種沙爹肉串一般以牛肉,雞肉,羊肉為原料,以清真食材為主。肉串是用當地特有的香料醃製的。醃製時間至少需要4個小時。醃製過程不對公眾開放。只有「生薑」為人所知,是醃製沙爹肉必不可少的配料。它使沙爹的顏色變黃。

烤好的沙爹肉串會放在一個有綠葉底材的竹板上,配上秘制花生醬或沙爹醬等調味料上桌。它們會一起蘸著吃。醬肉串的味道很好。當地人也吃黃瓜,洋蔥和ketupat。吃完沙爹,還可以來一個貓山大王榴槤冰淇淋,你會覺得味蕾享受得惟妙惟肖。

吃過地道的東南亞地方美食,就會明白一個道理。那是我們過去在中國常吃的東西。所謂的東南亞肉骨茶,沙爹肉串,都是假的。當我們吃到真正的東西時,我們有時真的會感動得流淚。

感動地意識到,在中國被很多山寨東來的南亞美食騙了這麼多年後,終於知道東南亞真正的味道是什麼樣子了。

好了,今天的旅行見聞就分享到這裡了,記住這裡是《鄭姐看電影》,點關注不迷路!下期再會!

很多人因為感情受挫,需要療傷,因為事業瓶頸,需要調整,甚至只是因為生活沉悶而無聊,感到抑鬱與焦慮,於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出門遠行。

相關焦點

  • 吉隆坡郊外的小鎮加影,時間在騎樓老街裡定格,藏著無數華人往事
    提到騎樓,很多人想到的是海口的騎樓老街,廈門的中山路,廣州的恩寧路。但作為嶺南建築的重要風格之一,騎樓其實並不是中國本土的產物,而是民國時期從東南亞傳入的。如果再要追溯,騎樓的雛形,是約2500年前的希臘「帕特農神廟」,19世紀經過新加坡總督萊佛士的設計,這種建築風格被東南亞各地所接受,從而推廣開來。國內的騎樓要麼因為城市化進程而拆除殆盡,要麼作為景點商業化很嚴重,早已失去了騎樓原有的味道。誰能想到,這次的馬來西亞雪蘭莪之旅,能夠走進依舊活著的騎樓老街,去感受它最原始、最古樸的味道。
  • 夜遊海口騎樓老街,比白天更熱鬧,看看大家都在玩什麼?
    初到海口的遊客,有一個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海口歷史悠久的騎樓老街。海口騎樓老街是海口市的一張城市名片,它其實是包括海口得勝沙路、文明東路、中山路、博愛路、解放路等的騎樓老街區,兩側都是一幢幢始建於十九世紀末的南洋風格柱廊式騎樓。今天咱們就去夜遊騎樓老街,就從海口騎樓老街遊客集散廣場出發,看看老街的夜色裡能幹點啥?
  • 文化大餐來了!騎樓老街將邂逅童話經典《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
    即將在海口灣演藝中心火熱上演的龍華區「童心未泯」精品兒童劇惠民演出《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將走出殿堂 在海口騎樓老街與海口市民遊客見面互動10月17日(星期六)下午17:30龍華區旅文局、龍華區文化館將攜《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演職人員盛裝來到具有百年歷史的海口騎樓歷史文化名街
  • 海口騎樓老街三條街區修復完成 歷史名街如何"活著"保護
    顏老伯的家,在博愛北路,是典型的海口騎樓。據海口市騎樓辦副主任、海口旅遊文化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愛華介紹,海口騎樓老街是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評出的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海口修復騎樓老街綜合整治項目於2010年8月開工,總投資5.5億元。
  • 逛遍海南著名的3條老街,真是各具特色!看完便明白哪個更適合你
    馬來西亞·檳城 2014來到海口,騎樓老街可是絕無僅有、必須打卡的網紅之地,2009年曾被推選為十大「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之一。在歷史上除了省會海口之外,文昌是海南島經濟和文化最發達的地方,也是海南島最著名的僑鄉,因此在文昌市的文城鎮和埔前鎮各有一條騎樓老街聞名於海南本島。
  • 海口騎樓老街裡,有個藏起來的海鮮市場,那可是大場面
    海口的真正魅力,就在騎樓老街區裡的小巷子裡,那裡展現的是海口人真實的生活風貌。騎樓老街是每位來海口的遊客必到之處,這處海口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觀,至今有700多年歷史,騎樓老街有著十大「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的美譽。海口騎樓區涵蓋得勝沙路、中山路、博愛路、新華路、解放路、長堤路等,而最有特色的卻是這裡的小巷子。
  • 海口騎樓老街,對海南人意味著什麼?曾有13個國家在此建設
    明代海南先賢秋類的《送林黃門使滿剌加國序》一直被瓊馬兩家學者認為是海南人在馬來西亞出師的第一個記錄。海南人從南陽下來帶了什麼?在晚清,當海口成為當時全國對外開放的口岸之一時,一些在南陽謀生的人開始回到故鄉投資建設,最明顯的時代痕跡就是今天的海口吉魯老街。這是南陽文化的一種輸入。
  • 「創作開運禮」海南島上的文化老街,連最年輕的建築都超過100年
    ,幾乎各大商號都聚集在老街的騎樓裡。騎樓老街「在運動中找到平衡點」曾看過一部紀錄片,名字就叫《騎樓老街》,講述騎樓老街完整的歷史沿革,其中最早的建築居然是南宋時期所建,距今已經有超過600年的歷史,而最年輕的建築也是清末時期的,都已經超過100年了,這些建築現在看來都不是很高,只有三、四層高,在當時來說已經是相當地高大尚了,其實海口騎樓老街的歷史地位跟上海的萬國建築博覽群、廣州沙面建築群有相似之處,都屬於國外各國的使領館、銀行、教堂、郵局等場所,這些建築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大多是白色建築,是那個時代的歷史見證。
  • 冬日來北海老街,感受不一樣的美好
    老街現已成為長1.44公裡,寬9米,沿街全是中西合璧騎樓式建築的商業老街。老街這些騎樓並不是西洋建築的簡單翻版,從深層文化根源來看,它體內流動著的是中華民族燦爛文明的血液,是東西方文化碰撞的一個美麗的結晶。美景,美食,美事,美好,定格在北海老街的記憶中什麼是真正的老街?
  • 老街裡的古早味、舊市場的煙火氣……街頭巷尾,尋覓老廈門的味道
    :廈門第八菜市場→開元路阿吉仔吉治百貨→騎樓老街→閩南古厝→沙坡尾→演武觀景平臺廈門第八市場承載著無數人的「廈門記憶」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起這裡便是廈門的海鮮集散地走進八市,真是令人目不暇接從最初的馬路、最老的市場進入安放歲月痕跡的吉治百貨一棟南洋風情建築改建而成以各色花磚、舊物、舊時的氛圍為主滿足了人們對這座城市懷舊的共同幻想3騎樓老街
  • 藏在老街的這家咖啡屋,到底吸引了多少人
    在老街吃過豬腳粉喝過糖水但是在老街,你們喝過咖啡奶茶嗎開在老街的這家咖啡屋一不留神就會錯過叄樓,顧名思義就是有三層小樓店面面積雖然不大無一不充滿著復古氣息復古簡約的裝修風格舒適、好看卻不會爛大街三樓除了有休閒包間還有兩個花草綠植圍繞的露天小陽臺慵懶地坐在藤椅上夏天感受微風,冬天沐浴暖陽趴在陽臺上冥想放空時還能把底下的騎樓街景盡收眼底- // 主打特色飲品 // -叄樓的小吃種類目前少了點
  • 點亮騎樓|海南錦·繡世界文化周光影、服飾秀19日晚盛大啟幕
    19日晚,海口騎樓老街中山路在絢麗的光影交錯中開啟了「2020海南錦·繡世界文化周」的序幕!UNG Vantha(英文名)等領導及嘉賓蒞臨騎樓老街參加了文化周活動的啟動儀式隨著領導們將棉繩綁於「棚染架」上伴隨光影延展,完成了啟動儀式。
  • 海南有座騎樓老街被稱為威尼斯,距今500年歷史,烙印老海口記憶
    什麼才是外地遊客來海南不可錯過的美食?剛下飛機的上海朋友,說想吃海南粉、文昌雞、東山羊、和樂蟹、加積鴨,一聽就知道她真不了解具有地域特色的海南本土美食。當我跟她說海口有個「威尼斯」能一品海南本土美食的魅力,她頭也不回地拉著我快馬加鞭趕去了這條烙印老海口記憶的古老街巷。那就是始建於明朝,具有將近500多年歷史,烙印老海口記憶的水巷口。在水巷口街區,真的可以體會到有歷史的地方就有溫度,有溫度的地方就是遍地人間煙火的奇妙感覺。
  • 街邊美食碗仔粿撐起幾代人記憶 帶您暢遊"舌尖上的老街"
    -做好碗仔粿不僅是做好傳統美食,更是傳承飲食文化。在翔安馬巷老街內,街邊美食碗仔粿撐起了幾代人的共同回憶。在馬巷,池王爺廟門口、五甲尾路口以及馬巷車站和馬巷鎮政府附近,碗仔粿攤位隨處可見,攤主幾十年如一日,用心做好這道馬巷人最愛的美食。  最綿長的鄉愁是家鄉美食,回故鄉最短的路是從嘴到胃。對馬巷人來說,不管離家鄉多遠,家鄉的味道都難以忘懷。《走街串巷話馬巷》之美食系列報導今起推出,記者帶您暢遊「舌尖上的老街」。
  • 老街老巷,尋覓老城記憶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老街老巷,每條老街老巷都有鮮為人知的故事,有一些街巷老舊的讓人情不自禁地想去觸摸它歷史遺留下的痕跡。這些老街老巷在悠長的歲月裡,相互交匯,相互適應,又各自保留其獨特「個性」,這種「個性」,體現了舊時青海人的生活情趣以及青海厚重的文化底蘊。
  • 籲籲老街瑣事
    在他的心目中,平時不苟言笑的父親,就是一個傳奇,憑一雙腳板就能闖蕩江湖的傳奇。他想,終有一天,他會長得比父親還高,也絕對會比父親走得更遠。翻過老森坡,又是什麼樣子呢?他想。懷揣著夢想的少年,早已把目光,偷偷穿越了犁倭老街。以至於,當歲月的車輪嘎吱吱往前推進,對老街的記憶,除了幾處特別的方位,幾個標誌性的場地,其他的,竟變得越來越模糊。
  • 當閩南老街遇上臺南劍獅
    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古城東路不僅保留了具有歷史特色的騎樓,而且還改造成閩臺特色食品街。不過,由於商品缺乏特色,食品街一度失去競爭力。為重現當年繁華,2012年,老街引入老臺南劍獅埕,並在園區內開設閩南文化沙龍,為這裡帶來新的生機——
  • 日本,人人都愛東京下町老街!
    老街地區因房價相較於東京其他區域地段便宜,因此位於老街區周邊開設的店鋪或是商店街所販售的商品、美食定價更為親民。最受觀光客喜愛的上野阿美橫,不但能夠買到新鮮便宜的物產食品,另外像是藥妝、生活用品雜貨等商品都有著經濟實惠的價格,讓人容易忍不住大掃貨。
  • 廣西梧州的騎樓,為何稱為「握手樓」,不僅僅是指房子距離近
    到廣西梧州,遊人一定會去河東的騎樓歷史文化街區看看,這裡承載著梧州人心底最引以為豪的記憶。一條桂江蜿蜒穿過梧州城,把城市一分為二,在梧州人眼裡,城以河分界,河西是隨著經濟發展而崛起的新城中心,高樓林立,經濟發達。
  • 一個南濱路上的明珠:龍門浩老街!
    龍門浩老街,屹立於南岸的江畔,鐫刻著老一輩重慶人的記憶。龍門浩老街已經百年的歷史了,開埠文華、抗戰遺址文華、佛教文華、巴渝文化、碼頭文華在這裡異彩紛呈。通過一流文物工匠的修復,整個老街用了160萬塊舊磚、40萬片舊瓦、3萬噸舊條石,秉承修舊如舊的原則採用百年前的建築工藝,恢復了龍門浩老街的昔日風採。龍門浩老街裡分布著許多小街,錯綜複雜的青石板路,讓我們感受到了山城的獨特地理風貌。傍晚輕軌從旁邊呼嘯而過,在燈光下分外絢麗,簡直是一道奇幻亮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