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武漢送快遞:晚上12點回住處被保安攔下,我也很絕望

2020-12-17 市界

文 李曙光 齊敏倩 華宇

編輯 鄭勇軍

武漢封城,家家閉塞,依舊有不少逆行者在路上。他們是著白衣的醫生,逆行是職責和救死扶傷;他們是藍色的餓了麼配送員,紅色的京東快遞,黃色的美團騎手。他們的逆行或為生活,或為義氣,或為職業操守。

27歲的美團外賣員小宇說,他有6000房貸,5歲的兒子,柴米油鹽醬醋茶,不能天天閒著;來自盒馬的配送員胡博說,客戶給他發紅包的時候哭了,他也哭了,他們互相懂得,互相守望......

「用愛發電」終究荒誕,人是血肉,有喜怒哀樂,會累,會哭,會無奈,會恐懼,更會堅守,這是最真實的生活和人。

疫情陰霾之下,我們和8位在武漢一線配送的快遞員和外賣員聊了聊,聽聽這座陰雲密布的城市中,那些堅守者,逆行者,渺小者,偉大者的聲音。

01

顧客給我紅包時哭了,我也哭了

胡博 ,河南人,盒馬鮮生武漢配送員,27歲

23號那天早上,我看到新聞說武漢要「封城」,心裡咯噔一聲。疫情是真的嚴重了。

老婆孩子是在「封城」前一小時離開武漢的,本來他們打算陪我一塊兒在這兒過年,著實沒想到那麼大一個城會「封」上。

我所在的果嶺公元配送站在三環外,比較偏僻,人手從11月起就開始不足了。疫情一嚴重,原來的方案執行起來會更難。但總得有人幹活,所以我沒走。

春節前後那段時間,我們站只有8個人,包括一名主管、兩個組長,我是其中一名組長。但是我能理解。因為害怕病毒,其他本來計劃留守的5個人,家裡人不讓他們出來。

這種情緒其實人人都有。從我們接的配送單子上就能看出來。原來大家也買柴米油鹽,但沒有像現在這樣一次性買這麼多的。開始時,店裡新到的蔬菜,一早上就會被搶光;可能一家就買八箱米、六袋面、六桶油,連水都有人買。可能他們是根據封城這事兒來推測後面的情況。大家都很恐慌。

但這無形中就給我們增加了難度。新年前後兩三天,訂單量陡增,有時候一天就到1000單。往日,我們30多個配送員負責1500多個單子。最為關鍵的是每家的量都不小,而我們人手不足。

像萬科金域藍灣這種小區,實行的是分流,車子跟人不能走一個通道,我們配送員的電動車就騎不進去。但如果光靠兩條腿的話,可能要走半小時,然後背上扛著、拎著送到客戶家門口。

我本來是負責後方支援的,配送員聯繫不上客戶了、車子半路壞了等等,我就調停一下。但這時候顧不上了,我們三個人也加入到配送大軍中。那些大件的、量多的、高檔小區的訂單,我們開著私家車去送,然後保證其他小哥能有體力去送更多的單子。

夜間雨天送貨,受訪者提供

最忙的那段時間,我們往往會配送到晚上12點,這無疑是放棄了時效的原則。比如有的客戶單子是下午4點到,但可能我們會6點才能送到。儘管如此,卻有90%的客戶願意包容我們。還會給我們送一些小禮物,會給我們沏一杯板藍根喝驅除寒意。

有一次武漢下雨,有個顧客來我們店裡,正趕上我吃飯。當時已經下午兩點多,我由於忙著手頭的事兒,12點送到的盒飯,米飯已經孬了。我湊合著墊了肚子,沒覺得這有什麼。

沒成想,晚上我送的貨恰好是他們家的,我推著小推車,給他運了六個箱子。當時他們一家人都下來了,等我把貨送到電梯,他掏出紅包非要塞在我手裡。他應該是一個非常感性的人,我不收他就哭,說只有我收下來才心安。

我當時想,可能是我中午吃「凝固」的米飯這點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一邊笑一邊就哭了,那時候我突然發現身為一名配送員,我很驕傲。

用戶與小哥互相溫暖,受訪者提供

後來這紅包以獎金的方式發到了我手中。我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我做的事兒會這麼有意義。大家互相加油,雖然隔著口罩說話,但每一句都是滾燙的。

如今進電梯要用一次性紙了。說句實話,到現在這個階段,還留下來幹的已經不是為錢了。在這場戰役中,我們得互相幫助,而這場仗我們必須得堅持打下去,還要打贏。

考慮到只有配送員身體好才能服務好客戶,集團那邊已經給我們平臺限單。現在,我們一天的接單量在600單左右。而我們的配送員也增加到了11人。

開會,受訪者提供

每天我們都會開個會,互相問候下身體,然後堅持下去。堅持到什麼時候我也不知道。

我現在一有時間就跟家人視頻,等這場疫情過去了,我要去見見他們,見見我兩歲的女兒。

02

晚上12點回住處被保安攔下,曾經很絕望

陳富貴,重慶人,餓了麼武漢外賣人員,24歲

我是重慶人,到了結婚的年紀,想多賺點錢以後買房、結婚用,所以今年過年沒回老家,留在武漢工作。

武漢「封城」後,在老家的爸媽非常擔心我,他們不想讓我出去送外賣,現在每天晚上7點多都要打電話「查崗」,我在電話裡跟他們說不出去送了,根本不敢告訴他們現在白天還在跑單。

臘月二十左右,我們開始在群裡報名,看看誰春節繼續跑單。後來疫情越來越嚴重,許多拖家帶口留在武漢的同事都被家人強行留在了家裡。我也擔心被感染,可是事情總要有人幹。我每天出去工作的時候都會戴好口罩、手套,做好防護,常洗手。

現在我接到的外賣訂單主要是幫買菜或者買藥的。武漢只有中百、沃爾瑪等幾個指定的超市可以營業,所以每次買菜的時候,10分鐘挑好菜,排隊結帳可能要1個多小時。

有一天,我加班到了晚上12點左右,在便利店買了一桶泡麵,吃完之後準備回住的地方睡覺。沒想到,在小區門口被保安攔了下來,他怕我天天出去跑把病毒帶到小區,就不讓我進。當時,我覺得很心酸,我能怎麼辦,我也很絕望啊。

後來,我跟保安大叔軟磨硬泡了10多分鐘,並且保證以後晚上6點前一定回小區,這才被放進來。

疫情發生後,每個人心裡都有根「刺」頂在那兒,現在給客戶送外賣都是放在小區門口。有一個客戶,我給他送外賣的時候,他跟我說放在一個指定的地方,然後退回去,跟他保持一定距離。他籤收的時候,戴著手套、口罩、捂得嚴嚴實實,當時就把外賣包裝扔進了垃圾桶,把東西放在自己的袋子裡。

給客戶的外賣,受訪者供圖

這段時間,我也感受過客戶給的溫暖。臘月三十那天晚上,有客戶下單讓我幫他取定好的年夜飯。我把飯送過去的時候,客戶給了我6瓶熱好的牛奶,還叮囑我做好防護,注意身體。

我想疫情結束之後,還是賺錢吧,生活總是要繼續的。

03

不是樂觀,是悲觀也沒什麼用

廖香樂,江西人,盒馬鮮生武漢配送員,36歲

我是主動選擇留在武漢的,之前真沒有想到情況會這麼嚴重。家裡頭天天打電話催我回去。但現在武漢封城了,留在武漢的已回不去了。我想,既然留下來了,那就好好幹。

在我看來,現在的工作跟之前相比其實沒什麼差別。配送的還是那些柴米油鹽,不同的是數量,從一家買一桶油變成了一家七八桶,一家買一袋米變成一家六袋。我們配送員自己也多了一些程序,要戴好口罩、時常消毒。

唯一困擾我的是等待客戶取貨時間變長了。以前都是我們直接把貨送到客戶家門口,現在小區不讓我們進,客戶就得親自下來。這一來一去,中間就有變數了:有的客戶沒事兒幹就在家裡蒙頭睡覺,可能要先打個幾通電話叫醒他,然後等他洗漱穿衣;有的女性客戶比較愛惜自己,出門還會化化妝。結果就是,我可能會在小區外邊多等十幾、二十多分鐘。

每天我會跟三十多個配送員一塊兒騎車出去,大街上空蕩蕩的,沒什麼人。我們不需要按喇叭就能很快速地穿過街道,不會堵車。

聽同事們說,他們有時候會收到客戶送的禮物,口罩、橙子、紅包,有的紅包10塊、50塊、100塊。這些點綴在配送員的生活中。

為了最大限度地保持身體戰鬥力,集團為我們修改了作息時間,從原來的早九晚十到現在的早九點半晚六。

口罩、消毒液這些基本的保障不需要我們操心,一天三頓有飯吃,還有水果,今天還給了一箱橙子,前不久我還抽獎中了一箱奶。

其他的,一切一如既往。

疫情雖然在,但日子還得繼續過,單還得繼續送。不是樂觀,是悲觀也沒什麼用。我能做的就只有堅持。這份工作雖不說能有多大貢獻,但起碼,我得堅守住自己的崗位。

04

無關偉大,更多是為了生存

建國,武漢人,京東武漢地區某站點配送員

我是武漢本地人,有一家老小,兒子十歲在上小學。堅持工作無關偉大,我想更多是為了生存。

我在武漢買了房,一個月2000元房貸,此外要兼顧家裡的一切開支,與疫情的潛在危險相比,生存壓力是更先要考慮的,不可能就此放棄工作機會。以前我在工廠裡打工,後來去幹了快遞,先在德邦幾個月,後來在京東,已經幹了兩年,春節我只休息了三天。

說點實在的,其實條件很艱苦。飯店基本都關門了,我和工友們基本沒有地方吃飯,工作忙的時候直接餓著或者在配送的過程中看見哪裡有賣吃的,會幫忙互相捎一點,然後在街上遊蕩一天。

工友少了一大半。外地人在這裡沒辦法住,有的房東不租給他們房子,我有的工友甚至會在車上睡。現在每天規定的訂單是一天60單,數量不多,正常的時候每天100多單都沒有問題。但是現在很多小區都不讓進,所以配送效率就會比以前慢,完成工作並不容易。

每天回家,家人都非常擔心。親戚朋友都反對我繼續工作,晚上下班甚至不敢讓我進門。回到家,我真害怕生病了傳染給小孩。

05

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外套脫掉洗了

程武傑,河南平頂山人,京東武漢仁和營業部快遞員,30歲

我剛入職3個月,和老婆孩子一起在武漢安家。本來我打算大年三十回老家過年,誰知道臘月二十九,武漢就「封城」了。可能因為站點貨很多,當天早上九點左右,我還在家裡看新聞,就接到站長的電話,問我能不能回站點繼續送貨。站點需要支援,我當時就答應她了。我們站長平常就很負責靠譜,跟我們快遞員關係都很好,她說需要支持,這種關鍵時刻,我肯定要出來支持的。

我是大年三十回到站點工作的,現在每天7點半之前到站點,晚上五六點才能送完貨。每天要送100單左右,基本上就是口罩、消毒液、方便麵、水。

站裡配發的防護物資還挺多的,口罩充足,這兩天還陸續還有消毒液、手套、護目鏡、防護服到了。我們每天都帶好口罩才分貨理貨,出去送貨都把防護做好。

現在用戶一般會要求我們把貨放在快遞櫃,一次有個客戶老遠看到我,跟我說,「你不要靠近我,就放在那裡」,還一邊走過來一邊往空氣裡噴酒精。我覺得略微有點誇張,但是也能理解他們的心情。

我家離站點很近,騎共享單車上班,我們站長住得離站點遠,她這兩天回不了家,在周圍找了個賓館住。基本上站點裡的同事都是騎車上下班。

吃飯是個問題,早餐基本上沒得吃,只能在旁邊中百超市買泡麵。超市的營業員也感覺對我們有點怕,都是問我們要什麼,然後給我們把東西拿出來。我們現在的工作時間,每天都買不到葉子菜吃,就饞點吃的。

另外,現在很多貨都送不出去,因為很多人不在家,短時間內估計也回不來,導致貨物積壓在站點。我們都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

我現在就是希望能保重好自己,因為家裡還有老婆和孩子,女兒才兩歲。我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外套脫掉洗了,就怕把病毒帶回家。

我想說,我會好好保護好自己的,我把自己保護好了,才能好好掙錢養家,讓家裡人過上好生活。

06

連續6天,我給醫院的兩個患者送外賣

袁剛,孝感人, 餓了麼武漢外賣人員,29歲

1月26日,我在跑單時發現平臺上有個普愛醫院的外賣訂單,掛了一兩個小時都沒人接。當時一心軟就接了這個單。他們點了兩個榨菜肉絲飯,我送到普安醫院9樓,敲了一下隔離的玻璃門,就有醫護人員過來取餐。我把客戶的床位信息告訴醫護人員,他們會拿進去送給病人。

這單完成之後,我就加了那個客戶的微信,從26號到31號,每天的午飯和晚飯都是我給他們送過去的。每天中午12點和下午5點,他們告訴我想吃什麼,我就幫他們買了送過去。

我一共給他們送了6天飯,不過連他們長什麼樣子是男是女都不知道,只知道他們是被隔離的兩個患者。往醫院送外賣我還是有一點擔心,不過我想我的頭盔能起到很好的防護作用,戴了口罩、手套,應該可以有效阻隔飛沫傳播。

全副武裝送外賣,受訪者供圖

而且,我一直有個習慣,從來不會直接用手按電梯按鈕,都是戴著手套,所以不太擔心自己被感染。

1月20號左右,我們感覺疫情挺嚴重的,有的醫院的訂單我們就不太敢接了。我老家在孝感京山,父母和我都在武漢工作。我知道疫情的嚴重性後就告訴了家裡人,不過,第二天爸媽還是回老家了。

老家一個親戚家孩子滿月酒,一個老人70大壽,父母想回去參加宴席。那兩天,我有天晚上騎車去漢口接朋友的時候淋了雨,第二天起床就頭疼發燒,當時嚇壞了,總擔心自己是被感染了。

生病的那幾天我一直在家沒有工作,幸好吃了幾次感冒藥之後就好了。

1月23號封城之前,我跟爸媽說讓他們趕緊回來,媽媽聽了我的話趕在封城之前回了武漢,爸爸一個人留在老家。現在我們三個天天打好幾個電話,都非常牽掛對方,想時時刻刻確認彼此的身體狀況。

我姐姐、哥哥、嫂子、大媽他們一堆親戚給我打電話,跟我講不要在武漢送外賣了。我在微信上說好好好,我不送了,然後第2天我還是起來去送。

我小時候身體不好,在老家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父母都在外頭打工。小學六年級的時候,闌尾炎住院做手術,那是我心裡覺得最害怕的一次。當時想,是不是我就這麼死了。後來,經常小病不斷,也經常住院。

可能因為經常生病,我覺得如果不幸感染了病毒,應該也不會比我之前的經歷難過多少。1月31號給普愛醫院的病人送完飯之後,我就開始頭痛,在微信跟他說身體不舒服,這兩天不能給他送了。

我在家休息了兩天,過兩天身體好了準備問問他們,如果沒有人接單,我就繼續幫他們送。生活,總還是要繼續的。

07

2020,我再也不想吃泡麵了

易節,孝感人, 武漢順豐工作人員,30歲

一般情況下,春節期間我們都會輪流值班,今年除了已經離開武漢的人,我們所有在武漢的員工都要工作,壓力挺大。

我在物流部門工作,開那種大貨車。現在,我們物流部的車都安排在各個營運點送醫療物資。我送的最多的還是外地捐贈給武漢的醫療物資。

快遞員在裝車,

訪者供圖

第一次明顯感覺到疫情對工作的影響是在1月27號。那天我工作完把大貨車放在公司之後,準備開自己的車回郊區的家裡睡覺。沒想到回家路上被交警攔了下來,他問我是幹什麼的。我說我是順豐送貨的,交警說,你怎麼證明自己是送貨的,除非你去開貨車,否則不能放行。

那天,我又到公司開了貨車才回到家。到家之後,我不想以後老是給警察添麻煩,也怕自己在外面跑把病毒帶給一家老少,就收拾鋪蓋,第二天開始住在公司自我隔離。

後來,我送了一筆很大的捐獻物資,是從浙江金華寄過來,捐獻給江岸區政府的,一共677箱醫療用品,我拉了整整四趟,一直工作到晚上十一點鐘。那天我去送物資的時候就看到很多醫院的代表在排隊領物資。

捐獻的人都是出於好心,不過他們很多送普通一次性口罩的,我感覺醫護人員還是更需要專業的N95口罩。保險起見,每次給醫院送貨,我都會戴兩層口罩,把車停在醫院樓門前,醫護人員會下來把東西領走。

一日三餐,受訪者供圖

不在家裡住之後,在外頭買飯非常不方便,工作也忙,所以我現在一天三頓,頓頓吃泡麵。等疫情結束之後,2020年我再也不想吃泡麵了。

08

我相信國家,相信政府

小宇,荊州人,美團外賣武漢配送員,27歲

我是湖北荊州人,小孩子5歲了,大年三十前後休息了三天。在這種情況下上班主要是因為經濟問題,家庭的一些柴米油鹽、住房、小孩子的教育,另外我每個月有6000房貸。

孩子送回了縣裡老家,因為政府政策我和妻子困在這裡出不去,最主要是經濟壓力大了我也不想閒著。我老婆本來在商場上班,現在商場都關門了,所以在家裡閒著。

只有我們兩個人,也不存在什麼嫌棄不嫌棄,但是我在外面家裡人依舊非常擔心。

我現在個人防護方面非常注意,我所遇到的所有武漢人和湖北人現在都非常注意,家裡口罩洗手液都有一大堆。武漢的口罩並沒有像新聞和自媒體裡說得那樣斷貨,基本能買得到。因為疫情我確實有很多同事就不上班了,但是依舊有許多人在堅持。

我去過周邊所有的醫院,但是公司給了我們一個權利就是醫院的訂單可以拒絕配送,但當時並不只是考慮個人了,依舊會選擇送達,並不是說有多偉大,因為他們是一線的人員。

醫院的訂單我們不用送上去。雖說和裡面的病人是隔離的,但是擔心還是會擔心。平臺現在提倡無接觸配送,武漢的小區我們都是沒辦法進入的,只能送到小區外面或者客戶的指定位置。

第一次聽說疫情是在新聞裡,後來意識到比較嚴重的是武漢「封城」。當時的心情覺得很沉重,看到每天感染的人數,死亡的人數不斷增加,我在其中覺得非常感傷。

我印象最深的是,前幾天送過一個定點醫院,當時醫護人員看到我們戴的口罩不是很正規的那種,她就給我們拿了一包他們的口罩,可能他們比我們更需要這些口罩,這讓我非常感動,所以說醫護人員才是最偉大的。

這段時間可以說80%的訂單都是給醫院下的,今天我還接到一個訂單,寫著送給醫院的任何一個人都可以,這讓我看到全國人民都在一起抗擊疫情,讓我很感動。

希望能給武漢傳播一些正能量。

我相信國家相信政府。

相關焦點

  • 武漢80後快遞小哥:我沒有任何資源 但一呼百應
    他說自己是快遞員,也是個「組局」的人。是的,循著汪勇的足跡,我們看到了一線醫護人員戰「疫」的一幕幕。他逆行「組局」將溫暖聚攏,守護英雄。疫情當前,致敬所有逆行者!《我送的不是快遞,是救命的人啊!》我是個快遞員,也是個「組局」的人。2月13日凌晨5點,我在武漢二環外快遞倉庫的一個高低床上醒來。
  • 快遞業加快復工 武漢快遞小哥:「只要你買我就送」
    湖北地區成為了郵政快遞業復工復產最後的攻堅地,記者從湖北省郵政管理局獲悉,湖北省將優化復工復產程序,加速復工復產審批,優先推進快遞企業區域分撥中心有序復工。本報記者 矯月 李萬晨曦「快遞配送以及整個電商平臺的採購體驗比之前好多了。目前,我都在網上買東西,現在能選的電商平臺比之前變多了,能買到的品種也多了,我現在下樓拿快遞的次數也多了。」
  • 疫情下的中日漫迷,日本肥宅「造高達」,中國假面騎士被保安攔下
    2019年12月一場未明的病毒首先在中國武漢爆發,進而席捲整個世界。病毒爆發後我國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和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做出極大的犧牲才將病毒控制住。然而我國國內控制住後,其他國家卻隨之爆發,各國紛紛採取相應對策。
  • 「貴漂」羅莉:我在武漢送蔬菜(下)
    沒有捐贈物資時,團隊的志願者一刻也沒閒著,上午分揀打包需要義賣的蔬菜,下午就送貨上門,晚上則對接訂單。前段時間,武漢的疫情嚴峻羅莉不忍心讓團隊的成員出門。急需送貨的時候,她就自己開著貨車出去送。「醫院養老院這些機構,他們都特別忙,我就會給他們送。」此外,也有很多單位自行到分揀中心來取貨。
  • 小粉車業餘騎手:我多跑幾單 武漢就少幾家感染的可能
    來源:《財經》雜誌原標題:小粉車業餘騎手:「我多跑幾單,武漢就少幾家感染的可能」整個春節期間,武漢的街道不再熙熙攘攘,變得清冷安靜。辛野是為數不多穿梭於武漢三鎮的人,他不是專業外賣員、快遞員,但他通過線上騎手平臺,自發地為武漢人跑腿採買生活用品。
  • 杭州快遞小哥赴鄱陽抗洪:把我放在災情最嚴重的地方
    鏡頭下,攤開的雙手滿是水泡,看得人心疼。雖然穿著便服,但他敬的那個標準軍禮,讓大家肅然起敬。中通快遞杭州市區三分部負責人韓延楊又驚喜又擔心。「主角是我們網點的快遞員孫興龍,7月12日他給我發了一條微信就請假離開杭州了,說要回家抗洪。」快遞小哥為什麼選擇去一線抗洪?
  • 杭州快遞小哥主動前往鄱陽抗洪:在災情最嚴重的地方把我放下
    截圖來源:我們視頻中通快遞杭州市區三分部負責人韓延楊又驚喜又擔心,「主角是我們網點的快遞員孫興龍,7月12日他給我發了一條微信就請假離開杭州了,說要回家抗洪。」快遞小哥為什麼選擇去一線抗洪?去年退伍後,他來到杭州,成了杭州街頭一名普通的快遞小哥。7月12日是一個周日,當天中午,孫興龍送完了上午的快遞,無意間看到鄱陽洪災的視頻。視頻中,多個圩堤相繼出現漫決,數十個村莊被淹。偶爾冒出水面的樓頂,像是一個個孤島,消防員背著村民,在積水中艱難前進。孫興龍的老家在樂平,那裡距離鄱陽很近,開車只需要1個小時。
  • 我有飛機誰有貨?上海民間「直升機快遞」出動,救命物資直送武漢三...
    新民晚報訊 (記者 李一能)今天傍晚5點50分,一架民用直升機從位於浦東的湯臣高爾夫球場內的機場騰空而起,滿載著二十箱疫區急需的醫療物資直飛武漢。在這批貨物中,有一箱由上海胸科醫院託運的重症病人治療試劑,需要快速送到上海醫療隊手上。
  • TR188航班乘客:我和上百武漢乘客,從新加坡同機回杭
    TR188航班乘客杭州人戴先生親歷——  我和上百武漢乘客,從新加坡同機回杭  本報記者 張炳劍  1月25日,杭州市「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指揮部發布疫情通報:1月24日10時許,TR188次航班從新加坡到達蕭山機場。機上335名乘客中有武漢客人116名。
  • 眾籌給武漢醫生直送1200隻土雞,這位快遞小哥花了7天、哭了2次
    【新民晚報·新民網】作為一名鄉鎮快遞網點的負責人,羅遠平三年如一日地往返於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城和元壩鎮之間,為鎮上的居民們運送快件,生活平淡也充實,從未想過自己要在這樣的特殊時期送「快遞」去武漢,但當武漢確實需要時,他主動去了——2月15日,他拉著鎮上居民們眾籌的1200隻土雞前往武漢,要捐贈給當地的十多家醫院。
  • 德邦快遞員吐槽上海人懶,下樓取快遞,這麼簡單的事情都拒絕
    據了解,德邦快遞員吐槽上海人懶,下樓取快遞,這麼簡單的事情都拒絕。大概是這麼一個流程: 快遞丟件,買家退貨,快遞找到貨品送貨後,買家要求開箱驗貨,發現鞋子不好繼續退貨,賣家收到退貨,表示鞋子被動過了向快遞公司投訴。快遞上門威脅買家。最後辭職不幹了。
  • 「我想留在基層 做好本職工作」
    甘如意是個內向的姑娘,不太愛表達,但心裡很有主見,琢磨了幾天後,她決定回單位上班。  爹媽自然是不同意的,武漢已經封城,人人避之不及,本來正慶幸女兒提前回來了,怎麼能讓她再回去?  甘如意很堅持,想法也很簡單:化驗室只有兩名員工,她不回去,就只有同事一直上班,哪裡撐得住?反覆溝通多次,父母拗不過女兒,最終還是點了頭。  但此時的武漢,並不是想去就能去。
  • 快遞員的這個冬天有多冷?派件銳減、住處清退、前路迷茫
    每天早晨五六點起床,走出佟家墳的公寓,乘坐公交到車道溝橋附近的公司分揀站,再帶上快遞騎上三輪車往學校趕,最後在快遞區守上一天,等著學生取件、寄件。晚上九十點鐘,把攬件運回分揀站。日復一日,這是潘亞北的正常日程,直到那場火災後。
  • 豐巢超時收費引爭議,武漢目前這樣規定|豐巢|快遞員|豐巢快遞|12...
    免費保存12小時後收費因派件高峰豐巢快遞櫃推出會員收費制度以後,消費者吐槽最多的問題之一,就是12小時的免費存放時間非常短,很多上班族很可能因為工作,或「投遞時差」的原因而超時。對於「12小時」的免費保存時間的確定,豐巢方面回應稱,是按照後臺數據顯示的派件高峰定的。
  • 一邊送餐一邊拍照:我看到了最真實的武漢
    (攝於1月28日)1月20號之前,武漢的街景,和全國其他地方一模一樣,沒有任何區別。鍾南山講話之後,就有變化了。1月21號一大早,便利店的單子突然變得特別多,打開一看,全是買口罩的。那天,我下樓買一罐粥,沒戴口罩。便利店老闆強制性送了我一個棉口罩。我知道這種口罩基本沒什麼用,但戴上後也挺暖和。
  • 我的快遞夢是這樣破滅的
    我把我的貨用帶有萬向輪的大鐵框,裝得滿滿的,拉倒倉庫外面,我的車後,我要掃描裝車,同時進行二次分揀。我要根據我的配送區域,以及配送順序,把貨物分別放進車內,最後裝大件。下一步就是派送。我們開車來到我們的配送區域,簡單的吃了點早餐。
  • 疫情期間逆行回武漢 德邦快遞張林獲評「2020最美貨車司機」
    曾在2020年年初疫情期間擔任武漢市江夏區接送貨二組接送貨司機組長的德邦快遞張林成功當選。他以逆行前往武漢、支援抗疫一線的平凡壯舉,榮獲"2020最美貨車司機"稱號。2020年1月新冠疫情爆發,武漢身處疫情漩渦中心,對抗疫物資的需求急切且巨大。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裡,為了讓來自外界的物資成功輸入武漢抗疫一線,全國各地的貨車司機挺身而出,逆行前往武漢,化身"擺渡人",這其中便包括張林的身影。張林接到公司領導電話那天是2020年1月27日正月初三,正在老家休假的他被詢問是否能夠回到武漢參與抗疫物資運輸工作。"當時我覺得自己可以出一份力,很激動。"
  • 這位快遞小哥才是病毒陰霾下的一道彩虹
    當我們還在糾結於要不要出門時,武漢的一位快遞小哥已經用行動感動了病毒陰霾下的全體國人。平凡的人生,不凡的經歷事情起源於大年二十九的晚上,除夕假期的開始,全年無休快遞小哥兼順風車司機汪勇偶然闖入一個「醫護人員車輛需求群」,金銀潭醫院有一位護士因回不了家而求助,接應時間是大年三十凌晨6點。
  • 63歲保安真牛!自學英語宣傳武漢,還給老外當翻譯
    「我閒不住,退休了也不想整天無所事事呆在家裡。」樊師傅說,來到武漢後一個多月,他就留心起家附近有沒有打工的機會。「我找工作不看錢,不介意辛苦不辛苦,只看兩個條件:一個看是不是文明,再就是看能不能幫助我學習。」最後,樊師傅成為了華中圖書交易中心的一名保安。
  • 我在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樓上賣眼鏡
    當時,我們還正常營業,大家偶爾還下樓去,圍觀如何整治衛生,打探疫情方面的情況。我們溫州人喜歡海鮮,偶爾會去樓下海鮮市場,買點螃蟹、基圍蝦之類的。但不會去買那些野味吃。 我最早開始戴口罩,是12月31日。這天,我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裡看到,「武漢出現類似SARS感染病例」。 畢竟經歷過2003年的「非典」,我當時就緊張起來了,心裡盤算著該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