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曙光 齊敏倩 華宇
編輯 鄭勇軍
武漢封城,家家閉塞,依舊有不少逆行者在路上。他們是著白衣的醫生,逆行是職責和救死扶傷;他們是藍色的餓了麼配送員,紅色的京東快遞,黃色的美團騎手。他們的逆行或為生活,或為義氣,或為職業操守。
27歲的美團外賣員小宇說,他有6000房貸,5歲的兒子,柴米油鹽醬醋茶,不能天天閒著;來自盒馬的配送員胡博說,客戶給他發紅包的時候哭了,他也哭了,他們互相懂得,互相守望......
「用愛發電」終究荒誕,人是血肉,有喜怒哀樂,會累,會哭,會無奈,會恐懼,更會堅守,這是最真實的生活和人。
疫情陰霾之下,我們和8位在武漢一線配送的快遞員和外賣員聊了聊,聽聽這座陰雲密布的城市中,那些堅守者,逆行者,渺小者,偉大者的聲音。
01
顧客給我紅包時哭了,我也哭了
胡博 ,河南人,盒馬鮮生武漢配送員,27歲
23號那天早上,我看到新聞說武漢要「封城」,心裡咯噔一聲。疫情是真的嚴重了。
老婆孩子是在「封城」前一小時離開武漢的,本來他們打算陪我一塊兒在這兒過年,著實沒想到那麼大一個城會「封」上。
我所在的果嶺公元配送站在三環外,比較偏僻,人手從11月起就開始不足了。疫情一嚴重,原來的方案執行起來會更難。但總得有人幹活,所以我沒走。
春節前後那段時間,我們站只有8個人,包括一名主管、兩個組長,我是其中一名組長。但是我能理解。因為害怕病毒,其他本來計劃留守的5個人,家裡人不讓他們出來。
這種情緒其實人人都有。從我們接的配送單子上就能看出來。原來大家也買柴米油鹽,但沒有像現在這樣一次性買這麼多的。開始時,店裡新到的蔬菜,一早上就會被搶光;可能一家就買八箱米、六袋面、六桶油,連水都有人買。可能他們是根據封城這事兒來推測後面的情況。大家都很恐慌。
但這無形中就給我們增加了難度。新年前後兩三天,訂單量陡增,有時候一天就到1000單。往日,我們30多個配送員負責1500多個單子。最為關鍵的是每家的量都不小,而我們人手不足。
像萬科金域藍灣這種小區,實行的是分流,車子跟人不能走一個通道,我們配送員的電動車就騎不進去。但如果光靠兩條腿的話,可能要走半小時,然後背上扛著、拎著送到客戶家門口。
我本來是負責後方支援的,配送員聯繫不上客戶了、車子半路壞了等等,我就調停一下。但這時候顧不上了,我們三個人也加入到配送大軍中。那些大件的、量多的、高檔小區的訂單,我們開著私家車去送,然後保證其他小哥能有體力去送更多的單子。
夜間雨天送貨,受訪者提供
最忙的那段時間,我們往往會配送到晚上12點,這無疑是放棄了時效的原則。比如有的客戶單子是下午4點到,但可能我們會6點才能送到。儘管如此,卻有90%的客戶願意包容我們。還會給我們送一些小禮物,會給我們沏一杯板藍根喝驅除寒意。
有一次武漢下雨,有個顧客來我們店裡,正趕上我吃飯。當時已經下午兩點多,我由於忙著手頭的事兒,12點送到的盒飯,米飯已經孬了。我湊合著墊了肚子,沒覺得這有什麼。
沒成想,晚上我送的貨恰好是他們家的,我推著小推車,給他運了六個箱子。當時他們一家人都下來了,等我把貨送到電梯,他掏出紅包非要塞在我手裡。他應該是一個非常感性的人,我不收他就哭,說只有我收下來才心安。
我當時想,可能是我中午吃「凝固」的米飯這點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一邊笑一邊就哭了,那時候我突然發現身為一名配送員,我很驕傲。
用戶與小哥互相溫暖,受訪者提供
後來這紅包以獎金的方式發到了我手中。我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我做的事兒會這麼有意義。大家互相加油,雖然隔著口罩說話,但每一句都是滾燙的。
如今進電梯要用一次性紙了。說句實話,到現在這個階段,還留下來幹的已經不是為錢了。在這場戰役中,我們得互相幫助,而這場仗我們必須得堅持打下去,還要打贏。
考慮到只有配送員身體好才能服務好客戶,集團那邊已經給我們平臺限單。現在,我們一天的接單量在600單左右。而我們的配送員也增加到了11人。
開會,受訪者提供
每天我們都會開個會,互相問候下身體,然後堅持下去。堅持到什麼時候我也不知道。
我現在一有時間就跟家人視頻,等這場疫情過去了,我要去見見他們,見見我兩歲的女兒。
02
晚上12點回住處被保安攔下,曾經很絕望
陳富貴,重慶人,餓了麼武漢外賣人員,24歲
我是重慶人,到了結婚的年紀,想多賺點錢以後買房、結婚用,所以今年過年沒回老家,留在武漢工作。
武漢「封城」後,在老家的爸媽非常擔心我,他們不想讓我出去送外賣,現在每天晚上7點多都要打電話「查崗」,我在電話裡跟他們說不出去送了,根本不敢告訴他們現在白天還在跑單。
臘月二十左右,我們開始在群裡報名,看看誰春節繼續跑單。後來疫情越來越嚴重,許多拖家帶口留在武漢的同事都被家人強行留在了家裡。我也擔心被感染,可是事情總要有人幹。我每天出去工作的時候都會戴好口罩、手套,做好防護,常洗手。
現在我接到的外賣訂單主要是幫買菜或者買藥的。武漢只有中百、沃爾瑪等幾個指定的超市可以營業,所以每次買菜的時候,10分鐘挑好菜,排隊結帳可能要1個多小時。
有一天,我加班到了晚上12點左右,在便利店買了一桶泡麵,吃完之後準備回住的地方睡覺。沒想到,在小區門口被保安攔了下來,他怕我天天出去跑把病毒帶到小區,就不讓我進。當時,我覺得很心酸,我能怎麼辦,我也很絕望啊。
後來,我跟保安大叔軟磨硬泡了10多分鐘,並且保證以後晚上6點前一定回小區,這才被放進來。
疫情發生後,每個人心裡都有根「刺」頂在那兒,現在給客戶送外賣都是放在小區門口。有一個客戶,我給他送外賣的時候,他跟我說放在一個指定的地方,然後退回去,跟他保持一定距離。他籤收的時候,戴著手套、口罩、捂得嚴嚴實實,當時就把外賣包裝扔進了垃圾桶,把東西放在自己的袋子裡。
給客戶的外賣,受訪者供圖
這段時間,我也感受過客戶給的溫暖。臘月三十那天晚上,有客戶下單讓我幫他取定好的年夜飯。我把飯送過去的時候,客戶給了我6瓶熱好的牛奶,還叮囑我做好防護,注意身體。
我想疫情結束之後,還是賺錢吧,生活總是要繼續的。
03
不是樂觀,是悲觀也沒什麼用
廖香樂,江西人,盒馬鮮生武漢配送員,36歲
我是主動選擇留在武漢的,之前真沒有想到情況會這麼嚴重。家裡頭天天打電話催我回去。但現在武漢封城了,留在武漢的已回不去了。我想,既然留下來了,那就好好幹。
在我看來,現在的工作跟之前相比其實沒什麼差別。配送的還是那些柴米油鹽,不同的是數量,從一家買一桶油變成了一家七八桶,一家買一袋米變成一家六袋。我們配送員自己也多了一些程序,要戴好口罩、時常消毒。
唯一困擾我的是等待客戶取貨時間變長了。以前都是我們直接把貨送到客戶家門口,現在小區不讓我們進,客戶就得親自下來。這一來一去,中間就有變數了:有的客戶沒事兒幹就在家裡蒙頭睡覺,可能要先打個幾通電話叫醒他,然後等他洗漱穿衣;有的女性客戶比較愛惜自己,出門還會化化妝。結果就是,我可能會在小區外邊多等十幾、二十多分鐘。
每天我會跟三十多個配送員一塊兒騎車出去,大街上空蕩蕩的,沒什麼人。我們不需要按喇叭就能很快速地穿過街道,不會堵車。
聽同事們說,他們有時候會收到客戶送的禮物,口罩、橙子、紅包,有的紅包10塊、50塊、100塊。這些點綴在配送員的生活中。
為了最大限度地保持身體戰鬥力,集團為我們修改了作息時間,從原來的早九晚十到現在的早九點半晚六。
口罩、消毒液這些基本的保障不需要我們操心,一天三頓有飯吃,還有水果,今天還給了一箱橙子,前不久我還抽獎中了一箱奶。
其他的,一切一如既往。
疫情雖然在,但日子還得繼續過,單還得繼續送。不是樂觀,是悲觀也沒什麼用。我能做的就只有堅持。這份工作雖不說能有多大貢獻,但起碼,我得堅守住自己的崗位。
04
無關偉大,更多是為了生存
建國,武漢人,京東武漢地區某站點配送員
我是武漢本地人,有一家老小,兒子十歲在上小學。堅持工作無關偉大,我想更多是為了生存。
我在武漢買了房,一個月2000元房貸,此外要兼顧家裡的一切開支,與疫情的潛在危險相比,生存壓力是更先要考慮的,不可能就此放棄工作機會。以前我在工廠裡打工,後來去幹了快遞,先在德邦幾個月,後來在京東,已經幹了兩年,春節我只休息了三天。
說點實在的,其實條件很艱苦。飯店基本都關門了,我和工友們基本沒有地方吃飯,工作忙的時候直接餓著或者在配送的過程中看見哪裡有賣吃的,會幫忙互相捎一點,然後在街上遊蕩一天。
工友少了一大半。外地人在這裡沒辦法住,有的房東不租給他們房子,我有的工友甚至會在車上睡。現在每天規定的訂單是一天60單,數量不多,正常的時候每天100多單都沒有問題。但是現在很多小區都不讓進,所以配送效率就會比以前慢,完成工作並不容易。
每天回家,家人都非常擔心。親戚朋友都反對我繼續工作,晚上下班甚至不敢讓我進門。回到家,我真害怕生病了傳染給小孩。
05
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外套脫掉洗了
程武傑,河南平頂山人,京東武漢仁和營業部快遞員,30歲
我剛入職3個月,和老婆孩子一起在武漢安家。本來我打算大年三十回老家過年,誰知道臘月二十九,武漢就「封城」了。可能因為站點貨很多,當天早上九點左右,我還在家裡看新聞,就接到站長的電話,問我能不能回站點繼續送貨。站點需要支援,我當時就答應她了。我們站長平常就很負責靠譜,跟我們快遞員關係都很好,她說需要支持,這種關鍵時刻,我肯定要出來支持的。
我是大年三十回到站點工作的,現在每天7點半之前到站點,晚上五六點才能送完貨。每天要送100單左右,基本上就是口罩、消毒液、方便麵、水。
站裡配發的防護物資還挺多的,口罩充足,這兩天還陸續還有消毒液、手套、護目鏡、防護服到了。我們每天都帶好口罩才分貨理貨,出去送貨都把防護做好。
現在用戶一般會要求我們把貨放在快遞櫃,一次有個客戶老遠看到我,跟我說,「你不要靠近我,就放在那裡」,還一邊走過來一邊往空氣裡噴酒精。我覺得略微有點誇張,但是也能理解他們的心情。
我家離站點很近,騎共享單車上班,我們站長住得離站點遠,她這兩天回不了家,在周圍找了個賓館住。基本上站點裡的同事都是騎車上下班。
吃飯是個問題,早餐基本上沒得吃,只能在旁邊中百超市買泡麵。超市的營業員也感覺對我們有點怕,都是問我們要什麼,然後給我們把東西拿出來。我們現在的工作時間,每天都買不到葉子菜吃,就饞點吃的。
另外,現在很多貨都送不出去,因為很多人不在家,短時間內估計也回不來,導致貨物積壓在站點。我們都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
我現在就是希望能保重好自己,因為家裡還有老婆和孩子,女兒才兩歲。我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外套脫掉洗了,就怕把病毒帶回家。
我想說,我會好好保護好自己的,我把自己保護好了,才能好好掙錢養家,讓家裡人過上好生活。
06
連續6天,我給醫院的兩個患者送外賣
袁剛,孝感人, 餓了麼武漢外賣人員,29歲
1月26日,我在跑單時發現平臺上有個普愛醫院的外賣訂單,掛了一兩個小時都沒人接。當時一心軟就接了這個單。他們點了兩個榨菜肉絲飯,我送到普安醫院9樓,敲了一下隔離的玻璃門,就有醫護人員過來取餐。我把客戶的床位信息告訴醫護人員,他們會拿進去送給病人。
這單完成之後,我就加了那個客戶的微信,從26號到31號,每天的午飯和晚飯都是我給他們送過去的。每天中午12點和下午5點,他們告訴我想吃什麼,我就幫他們買了送過去。
我一共給他們送了6天飯,不過連他們長什麼樣子是男是女都不知道,只知道他們是被隔離的兩個患者。往醫院送外賣我還是有一點擔心,不過我想我的頭盔能起到很好的防護作用,戴了口罩、手套,應該可以有效阻隔飛沫傳播。
全副武裝送外賣,受訪者供圖
而且,我一直有個習慣,從來不會直接用手按電梯按鈕,都是戴著手套,所以不太擔心自己被感染。
1月20號左右,我們感覺疫情挺嚴重的,有的醫院的訂單我們就不太敢接了。我老家在孝感京山,父母和我都在武漢工作。我知道疫情的嚴重性後就告訴了家裡人,不過,第二天爸媽還是回老家了。
老家一個親戚家孩子滿月酒,一個老人70大壽,父母想回去參加宴席。那兩天,我有天晚上騎車去漢口接朋友的時候淋了雨,第二天起床就頭疼發燒,當時嚇壞了,總擔心自己是被感染了。
生病的那幾天我一直在家沒有工作,幸好吃了幾次感冒藥之後就好了。
1月23號封城之前,我跟爸媽說讓他們趕緊回來,媽媽聽了我的話趕在封城之前回了武漢,爸爸一個人留在老家。現在我們三個天天打好幾個電話,都非常牽掛對方,想時時刻刻確認彼此的身體狀況。
我姐姐、哥哥、嫂子、大媽他們一堆親戚給我打電話,跟我講不要在武漢送外賣了。我在微信上說好好好,我不送了,然後第2天我還是起來去送。
我小時候身體不好,在老家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父母都在外頭打工。小學六年級的時候,闌尾炎住院做手術,那是我心裡覺得最害怕的一次。當時想,是不是我就這麼死了。後來,經常小病不斷,也經常住院。
可能因為經常生病,我覺得如果不幸感染了病毒,應該也不會比我之前的經歷難過多少。1月31號給普愛醫院的病人送完飯之後,我就開始頭痛,在微信跟他說身體不舒服,這兩天不能給他送了。
我在家休息了兩天,過兩天身體好了準備問問他們,如果沒有人接單,我就繼續幫他們送。生活,總還是要繼續的。
07
2020,我再也不想吃泡麵了
易節,孝感人, 武漢順豐工作人員,30歲
一般情況下,春節期間我們都會輪流值班,今年除了已經離開武漢的人,我們所有在武漢的員工都要工作,壓力挺大。
我在物流部門工作,開那種大貨車。現在,我們物流部的車都安排在各個營運點送醫療物資。我送的最多的還是外地捐贈給武漢的醫療物資。
快遞員在裝車,
受
訪者供圖
第一次明顯感覺到疫情對工作的影響是在1月27號。那天我工作完把大貨車放在公司之後,準備開自己的車回郊區的家裡睡覺。沒想到回家路上被交警攔了下來,他問我是幹什麼的。我說我是順豐送貨的,交警說,你怎麼證明自己是送貨的,除非你去開貨車,否則不能放行。
那天,我又到公司開了貨車才回到家。到家之後,我不想以後老是給警察添麻煩,也怕自己在外面跑把病毒帶給一家老少,就收拾鋪蓋,第二天開始住在公司自我隔離。
後來,我送了一筆很大的捐獻物資,是從浙江金華寄過來,捐獻給江岸區政府的,一共677箱醫療用品,我拉了整整四趟,一直工作到晚上十一點鐘。那天我去送物資的時候就看到很多醫院的代表在排隊領物資。
捐獻的人都是出於好心,不過他們很多送普通一次性口罩的,我感覺醫護人員還是更需要專業的N95口罩。保險起見,每次給醫院送貨,我都會戴兩層口罩,把車停在醫院樓門前,醫護人員會下來把東西領走。
一日三餐,受訪者供圖
不在家裡住之後,在外頭買飯非常不方便,工作也忙,所以我現在一天三頓,頓頓吃泡麵。等疫情結束之後,2020年我再也不想吃泡麵了。
08
我相信國家,相信政府
小宇,荊州人,美團外賣武漢配送員,27歲
我是湖北荊州人,小孩子5歲了,大年三十前後休息了三天。在這種情況下上班主要是因為經濟問題,家庭的一些柴米油鹽、住房、小孩子的教育,另外我每個月有6000房貸。
孩子送回了縣裡老家,因為政府政策我和妻子困在這裡出不去,最主要是經濟壓力大了我也不想閒著。我老婆本來在商場上班,現在商場都關門了,所以在家裡閒著。
只有我們兩個人,也不存在什麼嫌棄不嫌棄,但是我在外面家裡人依舊非常擔心。
我現在個人防護方面非常注意,我所遇到的所有武漢人和湖北人現在都非常注意,家裡口罩洗手液都有一大堆。武漢的口罩並沒有像新聞和自媒體裡說得那樣斷貨,基本能買得到。因為疫情我確實有很多同事就不上班了,但是依舊有許多人在堅持。
我去過周邊所有的醫院,但是公司給了我們一個權利就是醫院的訂單可以拒絕配送,但當時並不只是考慮個人了,依舊會選擇送達,並不是說有多偉大,因為他們是一線的人員。
醫院的訂單我們不用送上去。雖說和裡面的病人是隔離的,但是擔心還是會擔心。平臺現在提倡無接觸配送,武漢的小區我們都是沒辦法進入的,只能送到小區外面或者客戶的指定位置。
第一次聽說疫情是在新聞裡,後來意識到比較嚴重的是武漢「封城」。當時的心情覺得很沉重,看到每天感染的人數,死亡的人數不斷增加,我在其中覺得非常感傷。
我印象最深的是,前幾天送過一個定點醫院,當時醫護人員看到我們戴的口罩不是很正規的那種,她就給我們拿了一包他們的口罩,可能他們比我們更需要這些口罩,這讓我非常感動,所以說醫護人員才是最偉大的。
這段時間可以說80%的訂單都是給醫院下的,今天我還接到一個訂單,寫著送給醫院的任何一個人都可以,這讓我看到全國人民都在一起抗擊疫情,讓我很感動。
希望能給武漢傳播一些正能量。
我相信國家相信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