嚮往真理?那不靠譜,加繆說:你需要的是愛

2020-12-03 閒時翻書君

文∣閒時翻書君(約700字,閱讀約需1.5分鐘)

「人有種奇怪的虛榮心,想讓別人或自己相信他嚮往的是真理,但其實他有求於這個世間的是愛。」——《加繆手記》

加繆的這句話讓我開始思索「對錯」這個主題。

我們的每一個念頭和行為,都需要一個合理的理由作為支撐。而判斷一個想法是否「合理」,其實就是判斷對和錯

這個對錯,卻不敢由自己來定義,得看大多數人怎麼說。當一個觀點得到許多擁護聲時,裁決的天平就傾向了對的一方。

相反地,敢於去做沒有人認同的事情,不是眼光超前,就是腦子出了問題,究竟是哪一種情況,仍然不是由自己說了算的,得看這個結果,在世人眼中是個怎樣的評價。

如此,便能理解為什麼要追求真理,因為真理代表著「絕對」,代表著「不證自明」。

假使叫人相信了這是真理,你的行為便能得到人們的理解;假使讓自己相信了這是真理,便可以屏蔽一些嘈雜的噪音。加繆看穿了這種心理遊戲,但他又為何要說,我們渴求「愛」?愛是什麼呢?

依我看,愛是一種理解和包容

每個行動都需要一個合理的動機,其實,這樣是很辛苦的。做什麼,或不做什麼,都要試圖去讓別人相信,你還是一個能正常思考的人。

也許,我們在這種被迫中,早已形成了某種條件反射。在下意識中,編造自己都不確定的由頭,去說服自己,說服別人。但這是不得已而為之。

內心深處一定渴望著一種解脫,渴望有這麼一個人,與之相對之時,不需要各種理由,他(她)能給你以無條件的理解。假使你真的錯了,他(她)又能全盤接受結果,給你以毫無怨言的包容。

世界上有這樣的人嗎?或許沒有。但人們將這樣的美好抽象出來,於是便有了「愛」

愛是什麼?

一種解脫,一種救贖,沒有對錯。

——

以文為心,歡迎關注 「閒時翻書君」,每日更新,相約吧(原創文字,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阿爾貝·加繆逝世60周年 | 加繆:拒絕進入先賢祠
    加繆的兒子替他的父親做了決定,「死在先賢祠裡的高臺上,不如活在一張張照片裡。」阿爾貝·加繆因為不愛虛名,不喜張揚,所以被認為是孤獨的,但是他也被理解、有朋友,因此懂得團結的意義。他幼年貧窮,中年拮据,一生沒有錢,蔑視奢華,追求簡單樸實的快樂,縱情享受「大海和陽光」給予每個人的饋贈,「義無反顧地生活」。
  • 晨讀|加繆筆下的人性之光
    有時候,讀書就像人生,需要一種機緣巧合。一些書平時可能顧不上,某個適當的時機,卻成了促使你讀完它們的推動力。前不久,我讀完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國作家加繆的小說名著《鼠疫》,收穫良多。由於沒有特效藥,仍有不少病人死去,他還要面對病人家屬的責難,讓他充滿了無力感,但他依然不放棄,默默地堅守本分。加繆用現實主義的手法,營造了一個充滿荒誕氣氛的環境,寫了一個富於象徵意蘊的故事。現實再荒誕,但永不絕望,這是加繆的信念:「總會有一個時刻,必須在靜觀和行動之間作出抉擇,這叫人成為一個男子漢」,裡厄醫生就是這樣的男子漢。
  • 《孤獨與團結》:影像中的加繆
    《孤獨與團結》收錄了加繆的女兒卡特琳娜珍藏的家庭照片、報紙影像、手稿等資料,記錄了阿爾貝·加繆如何從一個阿爾及利亞的貧窮少年,一步步走上諾貝爾文學獎獎臺,並最終以「荒誕」的方式告別人世的傳奇一生。阿爾貝·加繆(1913-1960),法國作家、哲學家,存在主義文學、「荒誕哲學」的代表人物。
  • 為什麼聖經真理說:愛是永不止息
    聖經上說:愛是永不止息我深信,這是真正的愛。真正的愛,需要生命的升華才能懂得,真正的愛只有喪失自己的生命才會做的出來,而且是純粹的。因為,只有喪失自己的生命才能得到真正的生命,而真正的生命全然是被愛充滿,所以,愛是永不止息。
  • 草間彌生、弗裡達、加繆……藝術家文人們平時都愛穿什麼?
    這種執念也貫徹到了衣品上,就連襪子細節也不放過。草間彌生是自己眼裡世界上最偉大的藝術家,她的任何作品都無需草稿,任憑直覺帶領走向自己的宇宙。02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我每天都笑的很棒,你也需要這樣,這才是你生活下去的力量。」
  • 加繆:與人數最多的那些人在一起
    他在1945年11月15日發表的《文學新聞》裡說:「不,我不是存在主義者……薩特是存在主義者,而我發表的唯一理論著作《西西弗神話》,恰恰是反對那些存在主義哲學家的……」 我很奇怪木心在《文學回憶錄》竟然沒有提到加繆和薩特著名的「決裂」。可能是伸展不開,否則不知要出多少套《文學回憶錄》了。
  • 雲也退:讀加繆,從在每個人身上尋找正確的東西開始
    加繆不是基督徒,他寫耶穌節,不過是為了為此後的情節埋下伏線:達拉斯特領悟到了這種部落文化的向心力,他情不自禁地想融入它。這種嚮往,同他被派駐到這裡來扶修水利設施的剛性使命無關,是一種額外收穫。在我最需要光的時候,存在主義文學給了我光,用常常近乎陰暗的方式。它的奧義就在薩特和加繆兩句最有名的話裡:他人即地獄,所以獨自推石頭的西緒福斯是幸福的。中國人的哲學教你怎麼圓融處世,西人的存在主義卻說,一個人待著,最好。薩特薩特是一個過於強大的作家,強大且偉大。
  • 從阿爾貝·加繆的《局外人》看「荒誕哲學」的現實意義
    也許是昨天,我不知道。」這句看上去不帶任何色彩的話,其實已經表現了加繆對周圍世界存在的感知度和介入程度幾乎為零。除了對母親的去世漠不關心外,默爾索對和舊女友的重逢也一樣毫不在意,當女友向他提出結婚的願望時,他欣然同意了。而當女友再次問他愛不愛自己時,默爾索卻表示愛不愛並不重要,只要是女友希望的,他就可以娶她。
  • 加繆的《局外人》重新出版:即使成為公版書,仍對社會具有極大價值
    近日,作家李洱和作家、媒體人苗煒在加繆誕辰107周年紀念會上,與讀者們分享了加繆的文學對我們當下生活的價值和啟示。加繆是法國文學大師,「荒誕哲學」的代表作家。他始終主張人們應該直面荒誕,並且在荒誕中奮起反抗,堅持真理和正義。這一思想讓他成為二戰後歐洲乃至全世界幾代青年的「精神導師」。
  • 何謂荒謬 | 加繆
    因為沒有一種命運是對人的懲罰,而只要竭盡全力就應該是幸福的,擁抱當下的光明,不寄希望於空渺的烏託邦,振奮昂揚,因為生存本身就是對荒誕最有力的反抗。在光亮中,世界始終是我們最初和最後的愛。——《西西弗神話》聽加繆談荒謬。
  • 李洱、苗煒文學對談:全世界格格不入的人都在懷念加繆
    舉辦加繆誕辰紀念會是因他的書寫極具現代意義阿爾貝·加繆是法國文學大師,「荒誕哲學」的代表作家。他始終主張人們應該直面荒誕,並且在荒誕中奮起反抗,堅持真理和正義,這一思想讓他成為二戰後歐洲乃至全世界幾代青年的「精神導師」。
  • 讀加繆的《局外人》讓我整個人都不好了
    我收到養老院的一封電報,說:「母死,明日葬。深致哀悼。」這說明不了什麼,可能是昨天死的。(金禕譯本)要到接待室去,需要穿過一條長走廊,上一段臺階,最後再穿過一條走廊。我走進去,那是一個明亮的房間,窗戶從一個大窗戶裡射進來。
  • 我們反抗,所以我們存在|阿爾貝·加繆逝世60周年
    加繆曾說,「我們的時代是這樣的一堆大火,它那勢不可擋的火焰,必將把我們的許多作品燒成灰燼。然而留下的作品,它們的鐵甲會愈加堅不可摧,我們也將為此而盡情地分享心靈的快樂。」他的文字無疑是這場烈火中的結晶,它們留存了下來,與我們共生。他曾援引司湯達的話,「我的靈魂是一團火焰,若不散發光華便要傷損。」這熊熊火焰穿越時空,至今仍在世界各地的讀者們心中燃燒。
  • 加繆的《局外人》:西方文壇劃時代之作,不哭的人被判處死刑
    各位愛讀書的朋友們,大家好,今天給大家說一說法國存在主義文學大師、荒誕哲學代表人物加繆的小說《局外人》。阿爾貝·加繆(Albert Camus),法國作家、哲學家,出生於阿爾及利亞的蒙多維。195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這本《局外人》小說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我們來仔細品讀這本書的內容。
  • 加繆的《局外人》——諾貝爾文學獎的不朽名著
    中篇小說《局外人》,是幫助加繆獲得1953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經典巨作。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委員會評價加繆說:「他作為一個藝術家和道德家,通過一個存在主義者對世界荒誕性的透視,形象地體現了現代人的道德良知,戲劇性地表現了自由、正義和死亡等有關人類存在的最基本的問題。」
  • 加繆《鼠疫》:裡厄醫生——存在主義的英雄
    那麼,是什麼樣的動力支撐他從不放棄抗爭,盡心盡力地救治大半個奧蘭城的病患,並最終等到雲開月明的那刻呢?通過裡厄醫生與朗貝爾的一段對話,我們也許可以從中窺見一些痕跡:「這一切與英雄主義無關,而是誠摯的問題。這種理念也許會惹人發笑,但是同鼠疫作鬥爭,唯一的方式就是誠摯。」「誠摯是指什麼呢?」
  • 都說找小男人不靠譜?親身經歷告訴你,小男人還真不「靠譜」
    我們是通過相親認識的,朋友知道了都勸我說小男朋友就不要接觸了,心智不成熟還特別抗老,容易花心。女人啊還是得找個年紀大的,成熟穩重。你老了他更老,不會嫌棄你,知道心疼人兒。以前沒交往過比自己小的男生,雖然知道這些傳言,但更恐懼於親朋每年一度的感情討伐。所以決定先暫時用著對付過年。何況介紹的這個傢伙帥的還真是讓我難以拒絕。可接觸了一段時間後發現,小男人其實還真挺不"靠譜"的。
  • 加繆《西西弗的神話》|反擊世之虛妄者,真英雄也!
    這倆詞的語義內涵,或者說放到語境中就是:只有你認為不對,你才會說荒謬,當你認為對的時候你不可能說荒謬,於是這個詞的意思就是對某種處境說「不」,是反對當前處境的意思,比如一個人面對不公平的時候說:這樣是不對的、是不合理的。
  • 劉旭光《藝術與真理》:真理為什麼需要藝術
    真理為什麼需要藝術?關於這個問題,或許有一本書能給你解答。今年10月,商務印書館推出了上海大學教授、博導劉旭光的新作《藝術與真理》。這也是他繼2018年出版的《歐洲近代藝術精神的起源》以後,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第二本新著。
  • 阿爾貝·加繆《局外人》:在冷漠荒謬的背後
    二、自由不重要,生活在現實中Moel索有有一個流行語「怎麼都行」,他的女朋友瑪麗想和他結婚,他說「怎麼都行」,他不愛瑪麗,卻願意隨時隨地瑪麗。老闆讓他在巴黎工作,他說「怎麼都行」,不管他在哪裡,他都想住,而去其他地方只是一種生活方式……生命的意義在於勇於承受無意義的生活,如果你一直在追求生命的意義,你就根本活不下去了。默爾索看似漠不關心的態度,其實他已經看透了生命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