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日本和中國同屬於亞洲國家,但兩國之間的關係卻始終有點微妙。從甲午戰爭伊始,直到侵華戰爭的爆發,中國一直都作為被侵略的一方。而日本則靠著自身的精良裝備將清軍打敗,並和清朝政府籤訂了《馬關條約》,此後他們還不肯滿足,又在1931年製造了九一八事變,此後抗日戰爭開啟,一直持續了整整14年的時間,才最終得以結束。而日本作為戰敗國一方,撤掉了所有在中國的駐軍,灰溜溜返回了自己的島國。儘管戰爭結束了,這一份痛苦卻讓中國人永遠不會忘記。
後來日本方面還變本加厲,更改歷史美化戰爭,修改教科書,企圖抹去自己曾經不光輝的事跡。儘管時間過去了這麼多年,歷史的銘記卻始終留在人民心中。中國為了戰爭的勝利,犧牲了無數士兵,很多家庭也被戰火拆散,為了銘記歷史感念抗戰烈士,人們修建了烈士陵園供後人瞻仰。特別的是,在一座國殤墓園內,還有一座「倭塚」。此處有一直跪在中國的日本兵,日本多次請求拆了,中國:答應3個條件。那麼到底是哪三個條件呢?
對於那些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將士們,中國為他們修建了紀念其功勳的烈士陵園。在雲南省的騰衝縣城就有這樣一座陵園,不過這座陵園有些特殊,不只是安葬了那些犧牲的戰士們,還有一個特別的「倭塚」。顧名思義,這座陵墓就是日本戰犯的墓地。
在1942年,雲南騰衝被292名日軍所佔領,面對囂張的日軍,附近地區的愛國人士立刻組織了反抗戰役,在接連的遊擊戰後,在1944年的5月,中國遠徵軍對騰衝發起了反攻戰,最終我方取得勝利。在這場戰役中,一共殲滅了包括日軍少將藏重康美在內的6000多名日軍。儘管戰爭獲得了勝利,我方還是有9168位將士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第二年的7月份,有關人士就組織了烈士陵園的修建,把這些犧牲的戰士安葬其中,以供後世之人的緬懷祭奠,也是感恩他們的付出,才換回了騰衝的解放。而對於死去的6000多名日軍的屍體,一時間人們不知道該如何處置。還給日本是不現實的做法,於是一名叫做李根源的將軍就提出了建議,在烈士陵園的附近修建一座日軍塚,把這些日軍的屍體都反剪雙手以朝著烈士陵園下跪的姿勢埋進土裡,並給它取名為「倭塚」。李根源將軍還效仿曾經的古人在大將軍嶽飛墓前鑄造奸佞雕像的做法,在倭塚前方修築了4座跪在地上向烈士們謝罪懺悔的雕像。
此後人們前來祭祀英雄的時候,也會看到這四座跪在墓園內的日本兵。而這件事也被日本方面知曉了,他們專門和中國就此事進行了交涉,要求中國拆除這4座雕像,認為是對日本的侮辱。不過中國方面十分強硬的回答說,要想讓中國拆除雕像的話,那麼日方也得答應中國的三個條件。1、日本得先把靖國神社給拆除。2、日本還必須承認自己在侵華戰爭中所犯下的罪行,並就自己過去的錯誤給中國一個公開道歉。3、日本還得對騰衝烈士陵園內的戰士們致以最誠摯的歉意。只有滿足上述這三個條件,中國才會把跪著的日軍雕像給拆除。
不過日本卻覺得中國是故意針對他們,這三個條件更是無稽之談,最終談判破裂,而日本方面似乎放棄了拆除雕像的做法,中國方面也一直保存著雕像。要知道光是幾座下跪雕像根本無法洗清日軍犯下的罪孽。這也是在提醒國人不忘歷史,勵精圖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