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灣鱷是現存24種鱷魚中體型最大的一種,它因為二戰時在蘭裡島殺死多名日軍為一戰成名,被人們稱為「食人鱷」。作為現存最大的鱷魚,灣鱷成年後的體長通常都在4-5米左右,這個數據在目前食肉動物中應該算是體長最長的存在了。那麼,世界上最長的灣鱷有多長呢?它需要多少年才能長到這麼長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種兇猛的巨獸。
首先,我們簡單的來了解一下灣鱷
許多小夥伴認為鱷魚都是生活在淡水中的,其實不然,在整個的鱷魚家族中,有多種可以適應海水的鱷魚,比如紐幾內亞鱷、美洲鱷等等,不過這些鱷魚大都只能適應淡海水(淡海水交界的紅樹林)的生活,而今天我們要說的灣鱷則是一種完全可以在海中徜徉的鱷魚,這是因為灣鱷具有能夠適應高鹽水質的生理結構導致的。
作為現存最大的鱷魚,灣鱷的分布非常的廣,從東南亞地區一直到澳洲,都有它們的身影。從整體的分布看,灣鱷的分布區主要集中在沿海的紅樹林、河口以及沼澤地中。
在原生環境中,灣鱷是食物鏈最頂端的存在,它們有著成年後平均4.5米的體長,以及一張血盆大口,而且灣鱷是目前地球上所有動物中,咬合力最大的動物,它的咬合力高達4000磅(1800公斤左右),是獅虎咬合力的5倍左右。因此,在其生境中,它的獵物幾乎囊括了所有中大型的動物。據報導,在2011年,曾經有一條長4.2米的灣鱷殺死了一頭成年的雌性孟加拉虎(水中),可見其戰鬥力之強悍。
相信許多小夥伴對上面老虎殺死鱷魚的畫面並不陌生,在許多人的曲解下,這成了孟加拉虎殺死灣鱷的直接證據。確實,在印度倫滕波爾國家公園中確實有孟加拉虎殺死灣鱷的記載,而且不下5起,但是,孟加拉虎殺死的灣鱷均為亞成年狀態下的灣鱷,並且地點是在陸地上。而上圖中的老虎是印度倫滕波爾國家公園中的「虎女王」瑪琪麗,而被它獵殺的這一條鱷魚是澤鱷,與灣鱷根本就沒法比。
因此,成年灣鱷在其生境中是食物鏈最頂端的存在,面對成年的灣鱷,即使是最強的食肉動物之一孟加拉虎都很少敢與之正面衝突。
世界上最大的灣鱷
從目前所有關於灣鱷的報導看,體型最大的一條灣鱷來自於澳大利亞北部地區東北部的麥克阿瑟河。當時這條灣鱷被多人合力捕獲後,給出了一個讓人震驚的數字,體長8.63米,體重1.96噸。如果這個記載屬實的話,它無疑是迄今為止發現的體型最大的灣鱷。但是,這個資料只是小道消息,沒有得到官方的證實,而且對於捕獲這條巨鱷的過程以及人數,一概沒有,再加上按照灣鱷的體長和體重比看,一條長8.63米的灣鱷,體重至少要在3噸以上。因此,這個記錄並不真實,有諸多的疑點。
就目前已捕獲且經過精準測量的實體看,最大的,同時也是最有名的灣鱷就是「鱷魚王洛龍」了。這是一條巨大的鱷魚,在菲律賓的一個小鎮上被捕獲,捕獲的原因多半是替其他鱷魚「背了鍋」,因為,在這個小鎮上連續發生了幾起人口失蹤的案子,許多人猜測是灣鱷所為,而在同年(2011年)的9月,這條灣鱷被人發現,由當地的JF和一大隊鱷魚養殖場的工作人員一起將其捕獲,之後,經過精準的測量後,數據為:體長6.4米,體重1噸。
由於當時捕獲這條鱷魚時,參與捕獲的人員中 一位名為「洛龍」的工作人員突然心臟病離世,因此為了紀念他,才將這條灣鱷命名為「洛龍」。之後,當地政府將洛龍關在圍欄中發展成為了旅遊業,但是好景不長,在洛龍被捕獲後的15個月後死亡了。在「洛龍」死亡後,工作人員再次測量了一下數據,體長為6.17米,比剛被捕獲時竟然短了23公分。
當然,這只是被捕獲到的灣鱷的最大個體。根據科學的研究發現,灣鱷是一種長壽的動物,在野生環境下,它們的壽命可以達到100歲。而且灣鱷初期生長速度較快,從出生時的20公分左右,僅需要2-3年的時間就能超過1米,到5歲左右時就能長到3米左右。不過從3米以後,灣鱷的生長速度變得極其緩慢。而上面的「鱷魚王」洛龍被捕獲時根據專家的估算年齡應該在50歲左右,也就是說如果洛龍繼續在野外生長的話,它的體長很可能會突破7米。
總結
灣鱷是現存最大的鱷魚,就目前已捕獲的個體看,最大的就是「鱷魚王」洛龍了,它在死後都有6.17米的體長,是普通鱷魚的兩倍多。不過,鱷魚作為一種曾經與恐龍同行的爬行動物,史上最大的鱷魚體長最長可達10米,它就是生活在白堊紀非洲地區的帝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