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保險實現願保盡保 49個險種被納入財政補貼

2020-12-25 熱訊家電網

記者從市財政局了解到,我市不斷擴大農業保險品種,已實現願保盡保。截至目前,我市納入財政補貼目錄的農業保險險種達49個,包括主要種植業險種7個、主要養殖業險種3個、高效設施農業險種34個、農機具保險4個、特色險種1個。2020年市區農業保險保費總收入4660萬元,各級財政補貼達3425萬元,實現農戶承擔不超過30%的目標。

農業保險作為農業、農村及農民的風險保障供給,對於維護糧食安全,保障農民收益,改進農村社會治理,支持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市財政局始終堅持優化農業保險體制機制,通過鞏固發展種植業保險,持續發展養殖業保險,大力發展高效設施農業保險,開展地方特色農業保險等創新手段,持續推進農業保險「提標、擴面、增品」。

市財政部門會同有關行業主管部門加強監測考核,持續推動財政補貼型農業保險條款及費率優化。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全市農業保險深度達到1.35%,農業保險密度達到986元/人,三大主糧作物農業保險覆蓋率達到82.35%,遠高於全省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目標要求。

  原標題:農業保險實現願保盡保 49個險種被納入財政補貼

相關焦點

  • 山東已將46個地方險種納入省財政對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獎補範圍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沈童 濟南報導 近年來,山東省積極開展特色農業保險創新,推動農業保險由保成本向保價格、保收入轉變。 2019年在濟南市平陰縣等6個縣組織棉花目標價格保險試點,以「保險+期貨」的方式化解棉花種植戶市場價格下跌的風險,參保農戶每畝獲賠192元,今年繼續實施棉花目標價格保險試點17萬畝。在煙臺長島實施了海洋牧場保險試點,獲得農業農村部金融支農創新項目支持,豐富了海洋牧場保險品種,推動我省農業保險開始從陸地走向深海。
  • 權威發布|山東將穩步提高地方特色險種佔農業保險比重 逐步實現...
    閃電新聞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山東農業資源豐富,產業種類齊全,不僅糧食產量大,蔬菜、果品、食用菌、畜禽、水產等高效特色農業發展水平較高,產業基礎較好,許多特色產業的產量產值都走在全國前列。據了解,近年來,山東積極開展特色農業保險創新,推動農業保險由保成本向保價格、保收入轉變。
  • 肉牛等3個試點險種 新增三成保費補貼
    原標題:肉牛等3個試點險種 新增三成保費補貼為進一步完善農業保險制度,支持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發展,助力農民增收,《遼寧省2020年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中央財政以獎代補試點實施細則》於日前印發,日光溫室大棚、肉牛、絨山羊(肉羊)3個試點險種新增30%保費補貼。
  • 山東加快構建「一縣一品」農業保險新格局
    隨著農業保險政策的穩步推進,我省在20個產糧大縣組織開展農業大災保險試點,將單一作物種植面積在50畝以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納入種植大戶保障範圍。2019年試點縣擴大到50個,覆蓋全省50%以上的產糧大縣,年參保農戶近1600萬戶次。
  • 2020年農業保險最新政策是什麼?有哪些重點內容?
    根據最新發布的《關於加快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2020年農業保險政策重點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二、提高農業保險保障水平在覆蓋農業生產直接物化成本的基礎上,擴大農業大災保險試點,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推進稻穀、小麥、玉米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推動農業保險「保價格、保收入」,防範自然災害和市場變動雙重風險。
  • 雲南擬將104個險種納入科技保險補助
    本報訊 日前,省科技廳官網發布《雲南省科技廳關於科技保險險種公示的通知》,擬將遴選出的104個險種納入科技保險險種保費補助範圍。 根據保險險種公示清單,一類險種共3個類型14個險種,其中,產品研發責任保險共7個險種;關鍵研發設備保險共6個險種;小額貸款保證保險共1個險種。
  • 答記者問|2019年全省各級財政保費補貼24.44億元,佔保費總規模的72...
    關於出臺《實施意見》的主要背景,我想主要有3個。一是中央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業保險一定要搞好,財政要支持農民參加保險。「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發展農業保險」。去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八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加快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由財政部等4部門聯合印發實施。二是我省實際。
  • 大地保險:「政銀保」為企業增信 以金融助科技創新
    「政銀保」業務,全稱為「政銀保」貸款保證保險業務,是大地保險聯合政府、銀行機構推出的專門支持科技類小微企業融資的新業務。當貸款對象向銀行申請流動性貸款時,由保險公司為中小微企業貸款主體提供保證保險,銀行提供貸款,政府提供保費補貼、貼息補貼和風險補償支持。
  • 泛華保網榮獲「最具價值網際網路保險品牌獎」
    2020年1月9日,泛華保網以多險種的產品維度、一站式投保體驗、全方位高效服務等網際網路平臺優勢在第五屆中國健康保險發展論壇暨金魁獎評選中,榮獲「最具價值網際網路保險品牌獎」。客戶可以通過保網官網www.baoxian.com,公眾號「保網微商城」和保網App,使用保網搭建的專業的網際網路保險平臺生態圈,泛華代理人不僅可以享受到優質的國內外保險公司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更可以享受到保網雙重背書服務,數百萬客戶在泛華保網享受到了網際網路保險平臺全方位高效的服務。
  • 桐廬縣運用保險撬動力量 夯實減災救災基礎
    今年以來,桐廬縣積極運用保險撬動社會力量,不斷夯實減災救災基礎。一是政策性農業保險兜底,加快災後菜農復工復產。桐廬縣一直積極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不斷豐富參保品種,積極開發地方特色險種,擴大保險覆蓋面,提高農業抗風險能力。
  • 帶病參保人也能報銷 則樂(尼拉帕利)和愛普盾納入湖南全民保
    上海2020年9月29日 /美通社/ -- 近日,湖南省首款由政府指導的普惠型專屬補充醫療保險「湖南全民保」發布。作為國內首個面向全省的「普惠金融」項目,「湖南全民保」旨在建立與「基本+大病」高度互補的第三重醫療保障,緩解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難題,最大限度改善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
  • 泛華保網8年沉澱打造服務閉環,保險科技服務未來可期
    早前,泛華保網通過整合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構建了客戶科技服務閉環,實現精細化運營:從前臺的600+保險庫產品支持、銷售線索支持,到中臺的智能投保服務、客戶需求推薦,再到後臺保障的智能服務體系、保網網際網路培訓體系等,幫助用戶完善從線上到線下的保險服務體系。
  • 濰坊財政打好政策引導「組合拳」,增強鄉村振興「支撐力」
    為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支持鄉村振興,濰坊市財政局積極濰坊財政打好政策引導「組合拳」,增強鄉村振興「支撐力」。加大財政資金「扶」。一方面,將鄉村振興作為重點保障領域,按照財政投入「力度不減、總量增加、效果更優」原則,整合市級及以上涉農資金43.16億元,統籌設立鄉村振興重大專項資金,集中財力破解農業農村發展的關鍵問題。另一方面,加快財政涉農資金支出進度,按照「因素法」分配到縣,提高縣級使用資金自主權,提升鄉村振興投入針對性,目前市級及以上資金已全部下達,保障涉農資金充分發揮支持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脫貧攻堅等作用。
  • 「「十三五」成就巡禮」農業保險 讓農民吃上「定心丸」
    還好,有了農業保險的好政策,省市縣財政補貼了保費,遭遇災害還能及時獲得理賠,我們的損失減少了。」王悅說。目前,雲州區全區10個鄉鎮170個村黃花種植險投保8.06萬畝,每畝保費個人只承擔50元。僅黃花種植保險一項,省市區財政補貼2418.86萬元,農民自繳403.16萬元,理賠款4505萬元,賠付率達186%。
  • 「德e保」,49/99元保一年,最高保障120萬!辦理從速!
    「德e保」,49/99元保一年,最高保障120萬!辦理從速!Q「德e保」是什麼?A「德e保」是由德陽市醫療保障局提供指導方案的一款德陽人民專屬的普惠型商業醫療保險。
  • 騰訊微保攜手國元保險發布普惠型補充醫療保險「惠皖保·阜陽」
    中證網訊(記者 齊金釗)日前,由阜陽銀保監分局、阜陽市地方金融監管局、阜陽市衛生健康委、阜陽市醫療保障局監督指導,騰訊微保作為獨家合作平臺,國元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元保險」)承保的普惠型補充醫療保險「惠皖保
  • 「工惠保」重磅上線
    寧波市總工會、寧波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寧波銀保監局聯合發文,共同指導泰康養老寧波分公司推出面向寧波市民的「工惠保」產品。「工惠保」項目也被列入「寧波國家保險創新綜合試驗區建設2020年推進工作要點」。
  • 雞蛋「保險+期貨」為養殖戶保利護航
    第二,保險公司。中華聯合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華財險)是中國農險的先行者和財政補貼型農險試點工作的承擔者之一,農業保險的市場份額長期保持全國第二位。第三,龍頭企業。山東登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登海種業)是玉米種子引領企業。
  • 騰訊微保入局惠民保險百天落地30餘城 計劃未來3年將在全國100個...
    據「淄博齊惠保」官方消息,山東省首款政府指導的普惠型專屬補充醫療保險——「淄博齊惠保」今年的投保於11月25日0點正式結束,參保人數達121.36萬,以28.32%的首年參保率創下2020年城市惠民保險參保率新高。
  • 中國大地保險:為服務「六穩」「六保」大局貢獻保險力量
    如今面對疫情考驗,在「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基礎上,今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簡稱「六保」,應對短期宏觀經濟波動和失業等社會問題。保險的本質是對風險的補償或轉移,在市場和社會中日常發揮著「穩定器」的作用。在社會資本積極參與治理的當下,「六保」的實現,自然離不開保險行業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