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解讀《關於加快山東省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並回答記者提問。
中新社記者問:「三農」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問題,在全省上下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謀劃「十四五」規劃的情況下,我省出臺《實施意見》的主要背景和意義是什麼?
袁培全答:謝謝您的提問。關於出臺《實施意見》的主要背景,我想主要有3個。一是中央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業保險一定要搞好,財政要支持農民參加保險。「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發展農業保險」。去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八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加快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由財政部等4部門聯合印發實施。二是我省實際。剛才講過,經過多年努力,我省農業保險取得了長足發展,但與發達省份還有差距,與農業大省地位也不相稱。三是省委省政府要求。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領導多次要求相關部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工作機制,加快發展農業保險,因此,《指導意見》下發後,省財政廳立即會同有關部門進行了深入研究,在專題調查研究、組織專家座談、多方徵求意見的基礎上,起草了《實施意見》,提出了符合我省實際的目標任務和工作重點,11月24日,經省委深改委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
關於出臺《實施意見》的重要意義,主要還是體現在農業保險的作用發揮上。農業保險是農村普惠金融體系和農業支持保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農業農村發展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有利於抵禦農業生產風險。農業屬於弱質產業,抵禦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能力較弱,在沒有農業保險支持情況下,農民朋友往往「靠天吃飯」、底氣不足。經過這幾年的實踐探索,全省農業保險保費呈快速增長態勢,為支持農民應對自然災害和市場交易風險等提供了重要保障。2019年,全省各級財政保費補貼24.44億元,佔保費總規模的72.78%,共惠及農民1670.32萬戶次,為農民生產、生活增添了底氣和信心,獲得感和幸福感明顯增強。如,2019年,在應對「利奇馬」颱風中,全省投保蔬菜大棚支付保費6965萬元,農戶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獲得賠付8.38億元。再如,去年棉花價格波動很大,但由於我們通過「保險+期貨」試點,開展了棉花目標價格保險,為棉農提供風險保障,全省共獲賠付7851萬元,賠付率達到161%。二是有利於推進財政支出改革。農業保險是新時代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適應農業發展需求的重要支持方式,推動政府救災行為由「行政決策」「政府管理」向「市場契約」「保險理賠」轉變,有利於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是推進財政支出改革的重要方式。三是有利於提升農業國際競爭力。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為間接補貼,總體上屬於世貿組織「綠箱」措施,具有較大發展空間,是世界各國普遍認同的農業支持方式,推動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有利於防止國際貿易價格扭曲,減少貿易摩擦。
《實施意見》提出了今後幾年農業保險的發展目標,隨著相關措施的落地實施和三大目標的實現,我省農業保險工作將邁上一個大的臺階,為實現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做出更大貢獻。
謝謝!
農業日報記者問:前期農業保險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方面發揮了哪些作用?下一步,圍繞《實施意見》還有哪些舉措?
郭鵬答:山東是糧食大省,連續六年產量在千億斤以上,糧食產量連續多年居全國第三,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在穩定糧食生產中,農業保險發揮了重要保障作用。一是保險覆蓋面持續擴大。2018年以來,小麥、玉米、水稻等三大糧食作物年投保面積佔種植面積的75%左右,較好地實現農業保險「廣覆蓋」。二是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小麥、玉米保險金額分別由最初的每畝200元、300元提高到450元、400元,較好地保障了直接物化成本。三是加快推進保險試點。在種植保險基礎上,進一步豐富保險品種,開展較高保障水平的重大試點。在全省50個產糧大縣開展農業大災保險試點,將種植面積50畝以上種植大戶的地租成本納入保障範圍,小麥、玉米、水稻每畝的保險金額達到900元、850元、1100元,是普通保險的2倍,更好地化解糧食規模化、集約化生產的風險集聚,調動種植大戶種糧積極性;在4個縣整建制試點小麥完全成本保險,小麥每畝保額達到930元,受到了農民朋友的歡迎,試點縣投保率90%以上,保障水平不斷提升。
儘管近年來我省農業保險支持糧食生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各地之間工作開展情況還很不平衡,如濟南、淄博、德州等地小麥保險接近全覆蓋,有的市投保率僅60%左右;當前的保險產品還不能很好滿足種糧大戶等規模經營戶的風險保障需求,隨著規模化經營的推進,農業生產的風險也在集中,農民期望有更高水平的保障;農業大災保險和完全成本保險試點縣的數量還比較少,還有一半產糧大縣沒有享受到試點政策等。按照我省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下一步將繼續強化農業保險對糧食生產的支撐,重點做好以下四項工作:一是穩步提高糧食保險覆蓋面。確保到2022年,小麥、玉米、水稻三大糧食作物的投保率提高到80%以上。二是加快提高保險保障水平,建立農業保險保障水平動態調整機制,根據糧食的直接物化成本的變化及時調整保險額度,將小麥、玉米保險每畝保額提高到500元、450元,進一步提高主糧作物風險保障水平,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增強農民獲得感。三是積極爭取中央重大試點。把爭取中央水稻、小麥、玉米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等作為主攻方向,努力擴大政策覆蓋範圍,讓更多的種植大戶享受試點政策紅利;探索玉米、小麥種植氣象指數保險試點,為糧食生產提供更高水平的風險保障。四是充分發揮考核引導作用,今年已將糧食作物投保情況納入對各市的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範圍,今後將繼續強化對糧食作物保險工作的考核,強化責任落實,確保工作質量。
大眾日報記者問:《實施意見》對促進我省畜牧業高質量發展有何重要意義?
劉鳳軍答:山東是畜牧業大省,畜牧業產量、產值等主要經濟指標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列。近年來,全省各級畜牧獸醫部門高度重視畜牧業保險工作,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的決策部署,加強政策宣傳,強化工作配合,優化工作流程,加大工作創新,促進全省畜牧業穩定健康發展。特別是非洲豬瘟疫情在我國發生以來,生豬等主要畜產品價格劇烈波動,畜牧業保險起到了產業穩定器和發展助推器雙重保障作用。《實施意見》的出臺為今後一個時期畜牧業保險工作指明了方向,將從以下三方面促進和保障我省畜牧業健康發展。
一是有利於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2013年,中央財政擴大農業政策性保險範圍,將育肥豬和奶牛納入支持。2014年,我省出臺育肥豬、奶牛保險條款。當年,全省能繁母豬、育肥豬和奶牛投保數分別為41.6萬頭、55.4萬頭和4.75萬頭。2019年,根據新形勢制定印發《山東省畜牧業保險實施方案》,修訂完善能繁母豬、育肥豬保險條款,提高保險金額,優化賠付標準,保險費率保持不變,同時將非洲豬瘟納入保險責任範圍。當年,全省補貼承保能繁母豬94.02萬頭,承保育肥豬1939萬頭,承保奶牛18.31萬頭,較2014年分別增長1.26倍、34倍和2.85倍。十三五以來,累計承保能繁母豬288.39萬頭、育肥豬5235.84萬頭、奶牛64萬頭,為養殖戶提供風險保障373.4億元,為畜牧業穩定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實施意見》提出,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提高農業保險投保率,實現願保盡保。
二是有利於解決畜牧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長期以來,「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困擾畜牧業發展的重要瓶頸問題。《實施意見》提出推進農業保險與信貸、擔保、期貨(權)等金融工具聯動,積極推動與各大商品交易所對接,在全省開展「保險+期貨」試點。建立健全農村信用體系,加強涉農信貸合作,探索開展保單質押貸款等政策,通過農業保險增信功能,提高農戶信用等級,緩解農戶貸款難貸款貴問題。
三是有利於提高畜牧業保險發展質量水平。目前,非洲豬瘟疫情防控壓力大,畜牧業保險中存出欄數量核實難、投保生豬信息採集難、理賠標識核對難、死亡病因監測難等技術難題比較突出,影響保險工作開展。《實施意見》提出,加快「牲畜身份」識別、電子標籤、電子圍欄、大數據等新技術研發應用,著力解決畜牧業保險中存出欄數量核實難、投保生豬信息採集難、理賠標識核對難、死亡病因監測難等困難。
(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