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員前三季攬收保費1.5萬億 在人身險公司各渠道保費佔比近六成

2020-12-12 新浪財經

原標題:營銷員前三季攬收保費1.5萬億元 在人身險公司各渠道保費佔比近六成

來源:證券日報

11月23日,銀保監會印發了《保險代理人監管規定》(下簡稱「《規定》」),個人保險代理人(保險行業亦稱「保險營銷員」)發展情況再次受到險企關注。

《證券日報》記者從相關渠道獲得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人身險公司個人代理人渠道原保險保費收入(下簡稱「保費」)達1.5萬億元,在人身險公司各渠道保費佔比中達57.4%,接近六成。總體來看,個人代理人依然是人身險公司最核心的保費渠道。

但引人注意的是,今年前三季度個人代理人渠道保費收入佔比較去年同期下滑0.87%個百分點。對此,慧擇奇點保險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馬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一季度線下社交被阻斷,個人代理人展業和團隊管理受到極大限制,不少營銷員無法展業。但從二季度起,各行業快速有序復工復產,國民對醫療健康類以及儲蓄類產品需求增加,促使保險行業快速扭轉局面,很快達成了正增長。

個人代理人保費佔比領先

一直以來,個人代理人渠道(行業亦稱「個險渠道」)與銀郵渠道(行業亦稱「銀保渠道」)是人身險公司獲取保費最核心的兩大渠道,近年來兩渠道保費佔比一直呈現此消彼長的態勢。

尤其是,隨著監管環境的變化以及行業轉型升級,不同發展階段的人身險公司對這兩大渠道依賴程度也各異。例如,中國人壽(港股02628)、平安人壽、太保壽險等「老七家」壽險公司逐步加大個險渠道保費佔比,銀保渠道保費則被進一步被擠壓。

但部分中小險企,由於成立時間較短,還沒有組建成熟的個險銷售隊伍,因此,銀保、網銷等渠道成為這些險企的主打渠道。但對險企來說,銀保渠道作為第三方渠道,銷售成本較高,險企每售一單保險,銀行會「雁過拔毛」,收取相應的手續費,這抬高了險企的經營成本,也對險企投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近年來大型險企均推動個險渠道發展,中小險企迫於無奈,只能通過銀保渠道獲取保費。

但今年以來,人身險公司個險渠道保費收入佔比有所下滑,銀保渠道保費佔比有回升趨勢。

《證券日報》記者獲得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人身險公司銀保渠道保費收入達8386.54億元,增長10.40%,業務佔比31.77%,較去年同期上升1.08個百分點。而人身險公司個人代理渠道保費收入達15157.57億元,同比增長5.06%,佔比57.42%,較去年同期下降0.87個百分點。

實際上,除個險與銀保渠道之外,近年來不少人身險公司也開始在直銷、專業代理、其他兼業代理、保險經紀等渠道尋求保費增長突破口。但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個險和銀保之外的其他渠道保費佔比仍無力與這兩大渠道抗衡。

例如,今年前三季度,作為人身險公司第三大銷售渠道的直銷渠道保費收入為1924.87億元,同比下降1.84%,佔比7.29%,佔比較去年同期下降0.63個百分點。此外,前三季度專業代理、其他兼業代理、保險經紀等渠道保費佔比均不足2%。

新規推動代理人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人身險公司個險渠道保費佔比的持續增大與個人代理人數量的持續增長密切相關。根據銀保監會11月23日披露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個人保險代理人900萬人,保險中介機構從業人員300萬人,兩項合計達1200萬人。據國盛證券測算,我國保險代理人數量近年來持續超過勞動人口的1%。

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個人代理人數量從2014年以來快速增長,自2017年突破800萬人後,在2019年進一步突破900萬人大關,達到912萬人。

但從發展趨勢來看,自突破800萬人後,保險代理人數量同比增速明顯放緩,各險企的增員策略也開始從「數量增長」向「質量增長」轉變,不少人身險公司開始強化對保險代理人的管理,並注重對代理人件均保費、長期期交保費等高價值業務展業能力的考核。

此次《規定》則進一步強化了險企對代理人隊伍質量的管控。《規定》從多個維度加強險企對代理人高質量發展的監管要求,包括險企應加強個人保險代理人的招募、培訓政策制定,基本法下個人保險代理人銷售行為的合規性與團隊主管的考核、獎懲掛鈎等方面。

《保險代理人監管規定》發布後,各險企對龐大的保險代理人群體的管理也有望進一步強化,助推代理人高質量發展。國盛證券研報就認為,本次規定將引導行業代理人長期高質量規範發展,而上市險企整體在代理人制度建設方面都更為成熟,長期有望持續保持領先優勢,我們積極看好保險行業未來發展。

事實上,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擴量提質」已是目前多數頭部人身險公司發展代理人隊伍的核心策略,隨著上述《規定》的發布,這一趨勢有望在行業中普及。

據記者了解,當前,上市險企中,平安人壽持續推進優才計劃,並從招募、培訓、展業到基本法(行業將代理人管理辦法統稱為「基本法」)考核及利益給付等方面完善代理人隊伍;太保壽險持續推進三支隊伍建設,做大核心人力、做強頂尖績優、培育新生代。中國人壽則在三季報中表示,公司堅持「提質擴量」發展策略,持續加強基礎管理,關注質態提升,推進隊伍高質量發展。

愛心人壽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方面隨著政策紅利邊際效應遞減,代理人增速放緩,傳統的個險模式發展已逐漸遇到了瓶頸;但從另一方面審視,未來數位化驅動、保險與生活場景的深度融合將是保險行業未來發展的新動能,面臨發展瓶頸的個險渠道如果能夠積極適應新技術、新環境帶來的變化,未來依然可期,特別是精英制隊伍的個險模式將有更大發展空間。

相關焦點

  • 前四月財險網銷保費收入250億元 意健險佔比超40%
    來源:慧保天下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營銷員線下展業逐步恢復,保險市場行情開始向好,銀保監會也於近日表示,3月份後保費收入顯著回暖。疫情下大放異彩的網銷渠道,現在又表現如何呢?「慧保天下」獲得的一組數據顯示,2020年前4月,財險公司網際網路渠道共實現保費收入249.85億元,同比增長4.2%,較前3月的7%增速有所放緩。其中,意健險以108.6億元保費收入成財險網銷第一大險種,車險網銷收入79億元,同比下滑幅度超過20%。
  • 12.16丨前11月人身險保費同比增長7.4%;英傑華出售香港和越南業務
    月人身險保費同比增長7.4% (中國銀行保險網)   交銀國際:保險行業估值或恢復,明年首推平安   交銀國際發布報告稱:11月上市公司壽險保費同比繼續下降,平安、國壽和太保單月壽險保費同比均下降3%左右,新華同比下降37%。該行預計21年1季度經濟呈復甦態勢,壽險業務有望在低基數上恢復較快增長,車險綜改使得車險保費顯著放緩,財險業務增長乏力。
  • 六大上市險企去年保費出爐 增近一成達2.57萬億
    2019年合計原保費收入約2.57萬億元,增長9.58%。這是滬港兩地上市的六大險企——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太平、中國太保、中國平安和新華保險,日前剛剛發布的保費成績單。2019年保險業總資產突破20萬億,行業年度保費有望突破4萬億。
  • 銀保監會:目前我國有3億人購買長期人身險保單 被保險人接近6億
    今年1—11月,人身險保費收入3.1萬億元,佔保險業的74.1%,同比增長7.4%;人身險公司總資產近20萬億元,佔保險業的85.5%。根據最新發布的財富世界500強企業名單,中國有10家保險公司上榜,包括含香港、臺灣地區。
  • 保險業協會:各機構疫情期間應調整業務考核標準;2019年人身險公司...
    保險業協會:各機構疫情防控期間應調整業務考核標準 2月17日,《上海證券報》消息,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向各會員單位下發《關於疫情防控工作致會員單位的函》指出,在疫情防控期間,要針對保險公司個人保險代理人、中介機構從業人員,靈活調整從業人員業務考核標準,不設定硬性的面訪數量和業績指標,不把業績指標作為維持代理合同
  • ...實現保費收入1394.4億元,同比增長12.2% 健康險增速「一騎絕塵」
    上半年實現規模保費1394.4億元根據報告顯示,上半年,共有59家公司經營網際網路人身險業務,累計實現規模保費1394.4億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12.2%,36家公司規模保費實現不同程度正增長,網際網路人身保險業務保持平穩增長。
  • 車險綜改直指8000億元市場利益藩籬 七成車主車險保費降逾三成
    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車險綜改的影響重大而深遠,近七成車主的車險保費降幅超30%;險企則一邊承受保費收入下降的陣痛,一邊直面更加激烈的角力。真正觸及利益藩籬的車險綜合改革才剛剛拉開序幕,懷揣根治「高定價、高費用」等頑疾的決心,車險綜改繼續奮然前行。
  • 從成功走向偉大,疫情後的代理人渠道終極推演
    這尚是未受太多疫情影響的1月份保費,加上國壽、新華較早的「開門紅」準備,整體實現5個百分點的增幅。  至於受到影響最大的2月,有交流數據顯示,巨頭的新單保費同比下降3成左右,部分險企達成5成以上。巨頭尚且如此,可想對於其他險企的衝擊幾何。
  • 萬億人身險市場如何迎頭趕上國際標準?這場吹風會給出「風向標」
    自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力促人身險擴面提質已有一周,12月16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介紹了人身險萬億級別市場規模的發展狀況,並指出我國人身險市場現階段與發達國家之間存在的差距,表示在商業健康險板塊,將保障範圍擴至醫保目錄外可大大降低居民自費醫療負擔;而在養老領域,監管也表示將商業養老保險納入養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設。
  • 千萬營銷員命運終極推演:獨立代理人、有底薪的專屬代理才是最終...
    本文重點梳理了日本,美國,以及中國臺灣、香港四個代理人渠道明顯佔主導的成熟市場,對其演變歷程進行了梳理提煉,最終得出代理人渠道變革的三個關鍵因素:保險市場飽和度、金融市場成熟度,以及高產能代理人隊伍。日本壽險渠道發展歷經四個階段,具體情況如下:第一階段(50年代前)代理店為主,代理人模式逐漸引入壽險起步初期,保險公司通過招募鄉紳設立代理店來培育市場信任、打開知名度。隨著有效保單增多,代理店更專注於收保費而非新單開拓,1900年開始代理店開工率開始惡化。
  • 銀保監會黃洪:健康險期限短、賠付少,養老年金佔比僅2.1%
    「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具有養老保險功能的人身保險保費收入在全部保費收入裡佔比約為50%,而養老年金保險保費收入佔比超過35%。到今年三季度末,我國養老年金保險原保費收入僅為551億元,在人身保險原保費收入僅佔2.1%,積累的保險責任準備金超過5600億元。」
  • ...保費增速、保費佔比;2019中國在線車主服務白皮書(平安好車主...
    年財險公司各險種保費收入、保費增速、保費佔比23.213頁—人民日報—區塊鏈領導幹部讀本24.9頁—浙江銀保監局—長期護理保險浙江試點的實踐探索研究25.6頁—商車費改NCD係數調整對車險賠付的影響分析——以平安產險杭州中支為例26.18頁—漢諾瓦再保險 對財產公司成長的洞見(2019年10月)27.中保協電網銷行業數據—網際網路和電話銷售財產保險月刊
  • 90%的車主車險保費降了,有你嗎?
    保費下降了嗎?  先來回顧一下此次車險綜合改革的來龍去脈。  車險是和老百姓關係最密切的險種之一,長期以來是財險領域第一大業務,為保險公司貢獻了大量保費。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車險承保機動車達2.6億輛,保費收入8189億元,佔財險保費的63%。  這麼大的保費市場,長期以來卻飽受虛高定價、競爭失序等頑疾困擾,被車主們詬病。
  • 提升險資長期投資能力 支持保險資管公司發起設立長期限產品!銀...
    今年1-11月,人身險保費收入3.1萬億元,佔保險業的74.1%,同比增長7.4%;人身險公司總資產近20萬億元,佔保險業的85.5%。截至11月末,人身險公司資金運用餘額18.5萬億元,佔全行業的88.3%,其中絕大部分為長期資金,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長期穩定資金來源。  黃洪表示,目前,中短期業務保費佔比僅為4%,佔比從2015年高峰時期下降了近九成,萬能險業務佔比為15%,佔比從2016年高峰時期下降一半。
  • 6大健康險企年報透視:保費增超70% 平安健康淨利4億
    6大健康險企年報透視:保費增超70%,平安健康淨利4億,崑崙健康ROE高達38%  來源:慧保天下  2019年,健康險以同比30%的增速,成為壽險、財險、意外險等大類險種中增長最快的業務類型,同一年,國內6家專業健康險公司(和諧健康尚未披露年報,除外)合計實現保費收入416.51億元,同比增長近71%,也成為發展速度最快的專業保險公司類型。
  • 平安人身險板塊大換將,安盛暴雷抹黑香港保險
    ◆ 國常會點題人身險,要求發展健康險、養老險,提升保險資金長期投資能力  ◆ 銀保監會下發《保險中介機構信息化監管規定(徵求意見稿)》,明確保險中介信息系統準入門檻  ◆ 保險業協會發布《保險公司客戶服務中心基本要求
  • 第三方渠道業務佔比達70%
    8月31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以下簡稱「保險業協會」)公布的《2020年上半年網際網路財產保險市場業務數據通報》(以下簡稱《通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第三方渠道業務佔比突破70%,保險公司自營平臺業務佔比下降。
  • 車險綜合改革出臺:下調附加費用率 三者限額提至千萬 降低保費等...
    為了確保基本不增加消費者的保費支出,監管將引導行業合理刪除部分實踐中容易引發理賠爭議的免責條款,比如,事故責任免賠率、無法找到第三方免賠率等免賠約定。2.提升責任限額,豐富產品①三責限額,調至千萬!這讓小編想到了,前一陣浙江溫嶺油罐車爆炸,導致19人死亡,在醫院救治172人,如果有了千萬的保額,是不是等夠多少幫上點忙呢~②支持創新產品和服務除了增加保險責任和提高限額外,監管還鼓勵保險公司創新車險產品,豐富相關的保障服務。
  • 肉牛等3個試點險種 新增三成保費補貼
    原標題:肉牛等3個試點險種 新增三成保費補貼為進一步完善農業保險制度,支持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發展,助力農民增收,《遼寧省2020年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中央財政以獎代補試點實施細則》於日前印發,日光溫室大棚、肉牛、絨山羊(肉羊)3個試點險種新增30%保費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