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建成」?
黨在十六大、十七大時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在十八大報告中變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從「建設」到「建成」,一字之變,有何深意?
從發展階段來看,「建成」也就是「建設成功、建設成為」,所以「建設」是過程,「建成」是結果。
從內涵上來看,「建成」是在「建設」的基礎上努力實現新的要求。黨的十八大確立了具體目標——「兩個倍增」,即,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分別比2010年翻一番。
在此基礎上,黨的十九大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讓「人民生活更加殷實」。也就是說,衡量是否「建成」,人民的「幸福指數」是比其他數據更重要的「硬指標」。教育、就業、消費、住宅、醫療、交通、生態文明,人民幸福生活的圖景就是最好的答卷。
確保最終在2020年成功將我國建設成為人民認可的、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小康社會——這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做出的莊嚴承諾。為了「建設」,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接續奮鬥;而今,「建成」二字,更是彰顯了黨的堅定決心。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啥是「建成」,你get了嗎?
啥是「決勝」?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何為決勝?就是舉全黨全國之力,萬眾一心,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從時間來看,黨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紀頭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黨的十八大指出「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黨和人民緊扣目標,一茬接著一茬幹,一棒接著一棒跑。現在,到了需要一鼓作氣向終點線衝刺的歷史時刻。時不我待,非有決勝的精神狀態和實際行動不可。
從任務來看,「決勝」要聚焦短板弱項,要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三大攻堅戰。想打贏這些戰役,也非有決勝的精神狀態和實際行動不可。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遭遇疫情影響,「決勝」面臨了更大的挑戰。此時更需要蘊藏在人民群眾之中的強大的精神力量。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弘揚人民群眾的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鬥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和偉大夢想精神。
「決勝」之後,我們的腳步也不會停歇,將著眼長遠,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