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受到疫情的影響,很多人工作都不穩定,美國勞工部本公布的今年7月美國的失業率高達10.2%,創下歷史新高。
在國內的情況相對好點,經過之前一段時間的休整,相信很多人都有機會靜下心來想想自己的人生規劃。
記得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就對工作者做過一個比喻,他把工作者分為兩類,「傳教士」和「僱傭兵」。「僱傭兵」的人只是為了錢而工作,至於具體做什麼工作無所謂,賺了錢回家去養活自己和家人就行。至於「傳教士」,就是為了一個崇高的願景工作。
其實這個比喻同樣也可以用在家長教育孩子的身上。
一、什麼是「傳教士」和「僱傭兵」邏輯
1、「僱傭兵」邏輯
就是人們能夠通過創業、工作,去賺一筆錢,不管這份工作是不是自己喜歡,也不管這個工作對這個社會有什麼作用,有什麼意義,反正能賺到錢,養活家人便是。
2、「傳教士」邏輯
就是為了一個崇高的願景工作,希望可以通過自己來改變世界,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二、兩種邏輯應用到育兒上面
1、「僱傭兵」邏輯育兒
換做在育兒上,就是父母利用孩子賺取他們身上的勞動力,等他們長大後,就讓他們工作,讓他們用賺到的錢用來回饋家庭。
像在農業社會,很多人生孩子,養孩子就是為了榨取他們身上的勞動力,畢竟以前養孩子的成本很低,只要等他們到了4-5歲,就可以讓他們開始幹活,幫忙耕地,放牛,撿牛糞等。
等到了工業時代,就可以讓孩子到工廠裡面當學徒,幹活,等他們有賺錢的能力後,就可以把獲得的報酬給到父母。
2、「傳教士」邏輯育兒
換在在育兒上,就是希望孩子能成為一個對社會,對世界有用的人,希望他長大後可以為社會創造價值。
雖然很多人可能都是用「僱傭兵」邏輯來工作,但在養育孩子的事情上,我想大多數家長,都希望通過「傳教士」邏輯來養育孩子,希望他日後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而不僅僅是為了讓他承擔家裡的開銷,為父母而活。
三、如何用「傳教士」邏輯養育孩子
貝索斯之所以說自己是「傳教士」就是因為他用這樣的邏輯去經營自己的公司,把公司看作是自己的孩子去撫養,希望它可以改變世界,而不單單只是把它當作一個賺錢的工具。
接下來就看看家長怎麼像經營公司一樣,養育孩子。
1、公司產品
一家公司核心競爭力,就是自己的產品,產品的質量,功能,價錢等各方面都決定了它能否在社會上暢銷,能否一直熱賣。
那麼我們養育孩子,同樣也想讓他全面發展,他的學識,體能,興趣愛好等等,各個方面都是組成他個人競爭力的一部分。
要是家長急功近利,只看重孩子的學業成績,覺得除了考試以外的一切都不重要,這樣日後孩子出來社會,反而會讓他失去了考試以外的能力。
我們要把孩子放在長遠來看,培養他多方面的技能,鼓勵他多看課外書,多了解國家政治,經濟,時事等方面的事情,對藝術方面有可以有所涉足。另外,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出去,不要每天都逼著孩子要做試卷,要開闊孩子的視野,鍛鍊他的體能,全方面培養才能讓他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成為一個多功能的人才。
2、公司對內,對外的交流
指的就是孩子的社交能力,孩子小時候一直在家長身邊,全家人都會圍著他轉,可到了3歲左右就要開始上幼兒園,再大一點就要上小學,初中,高中,需要獨自面對這個陌生的老師,同學,要試著去接觸這個社會,這個時候社交能力就非常重要。
為了讓孩子鍛鍊社交能力,可以做到以下幾點。
1)鼓勵孩子多走出去
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到一些陌生地方,在看管好的前提下,多跟除了父母以外的人多接觸,這樣既能鍛鍊孩子膽量,也能讓他不懼怕外面的世界和人。
2)演練相處過程
如果家裡只有一個孩子,那麼在上幼兒園的前期,他可能會有點不適應,家長可以提前跟孩子進行演練。
首先,要教會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不要動不動就用哭來解決問題,因為在外面,不是每個人都時刻關注孩子的情況,要是他不會表達,一味哭的話,就無法很好向別人求助或者讓別人理解你的需求。
其次,學會同理心,讓孩子學會理解別人的感受,這個需要家長在家跟孩子多練習,可以設定一些場景,問問不同情況下,孩子當下的感受,家長也可以表達自己的感受,試著讓孩子去理解你。
最後,就要開始進行演練,在幼兒園或者出外,最經常遇到的就是孩子之間搶玩具,產生碰撞,或者想過去跟其他小朋友玩等社交場景,這些家長在家裡可以利用一些玩偶跟孩子進行演練,讓他知道不同情況下,該做出怎麼樣的反應。
3)學會聆聽
當孩子不太會跟人家溝通的時候,可以讓他適當做一個聆聽者,聽聽別人的想法,看看別人的做法,讓他去模仿,孩子學東西很快,只要他多觀察,相信很快就能融入到一個新的集體當中。
擁有良好的社交能力,能幫他順利交到好朋友,對他身心發展都有很大幫助。
3、公司收支
就是家長對孩子的投入和產出,這個投入產出比,肯定無法跟公司的收益做類比,而且對孩子的投入,也不能單單用收益來衡量,不然就變成了「僱傭兵」邏輯。
養孩子不能只看短期的收益,如果想要把養育孩子當作是一個投資的話,那會賠得很慘。因為現在養育孩子的成本越來越高,除了基本的教育、玩樂費用以外,日後他結婚生子可能還要為他準備房子,車子,甚至還要為他們下一代服務。
另外家長也不要陷入一種思維,以為生得越多,投資回報就越高。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加裡貝克爾提出了一個關於養育孩子的數量-質量替代假說。加裡貝克爾認為,孩子具有耐用消費品的性質,它的數量收入彈性比質量收入彈性小。
也就是說,我們要注重孩子的質量,要對他們的教育,健康等各個方面進行投入,而不僅僅是在數量上的增加而已。
4、公司發展方向
就相當於孩子未來的發展方向,現在這個社會瞬息萬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家長沒辦法用現在的想法和能力,讓他長大後在社會上立足,我們要做的是教會孩子方法,讓他保持一顆愛學習的心,一套高效的學習方法,還有一個健全的人格和價值觀,這樣才能讓他不斷學習,不斷挑戰,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另外還需要引導他正確認識自己的優劣勢,結合自己的愛好和特長,找到一個人生目標和方向,並為此付出努力,定下一個個小目標,並努力去實現。
寫到最後:
養育孩子就是一份崇高的工作,不能因為短暫的利益陷入「僱傭兵」的邏輯,影響孩子的發展,做父母的就是要給他創造一個健康,豐富的教育和生活環境,讓他自由發展,終有一天,他會按照自己的成長軌道,成為你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