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用「傳教士」的邏輯來教育孩子,學會以下4點即可

2020-12-12 玥媽媽聊育兒

今年受到疫情的影響,很多人工作都不穩定,美國勞工部本公布的今年7月美國的失業率高達10.2%,創下歷史新高。

在國內的情況相對好點,經過之前一段時間的休整,相信很多人都有機會靜下心來想想自己的人生規劃。

記得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就對工作者做過一個比喻,他把工作者分為兩類,「傳教士」和「僱傭兵」。「僱傭兵」的人只是為了錢而工作,至於具體做什麼工作無所謂,賺了錢回家去養活自己和家人就行。至於「傳教士」,就是為了一個崇高的願景工作。

其實這個比喻同樣也可以用在家長教育孩子的身上。

一、什麼是「傳教士」和「僱傭兵」邏輯

1、「僱傭兵」邏輯

就是人們能夠通過創業、工作,去賺一筆錢,不管這份工作是不是自己喜歡,也不管這個工作對這個社會有什麼作用,有什麼意義,反正能賺到錢,養活家人便是。

2、「傳教士」邏輯

就是為了一個崇高的願景工作,希望可以通過自己來改變世界,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二、兩種邏輯應用到育兒上面

1、「僱傭兵」邏輯育兒

換做在育兒上,就是父母利用孩子賺取他們身上的勞動力,等他們長大後,就讓他們工作,讓他們用賺到的錢用來回饋家庭。

像在農業社會,很多人生孩子,養孩子就是為了榨取他們身上的勞動力,畢竟以前養孩子的成本很低,只要等他們到了4-5歲,就可以讓他們開始幹活,幫忙耕地,放牛,撿牛糞等。

等到了工業時代,就可以讓孩子到工廠裡面當學徒,幹活,等他們有賺錢的能力後,就可以把獲得的報酬給到父母。

2、「傳教士」邏輯育兒

換在在育兒上,就是希望孩子能成為一個對社會,對世界有用的人,希望他長大後可以為社會創造價值。

雖然很多人可能都是用「僱傭兵」邏輯來工作,但在養育孩子的事情上,我想大多數家長,都希望通過「傳教士」邏輯來養育孩子,希望他日後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而不僅僅是為了讓他承擔家裡的開銷,為父母而活。

三、如何用「傳教士」邏輯養育孩子

貝索斯之所以說自己是「傳教士」就是因為他用這樣的邏輯去經營自己的公司,把公司看作是自己的孩子去撫養,希望它可以改變世界,而不單單只是把它當作一個賺錢的工具。

接下來就看看家長怎麼像經營公司一樣,養育孩子。

1、公司產品

一家公司核心競爭力,就是自己的產品,產品的質量,功能,價錢等各方面都決定了它能否在社會上暢銷,能否一直熱賣。

那麼我們養育孩子,同樣也想讓他全面發展,他的學識,體能,興趣愛好等等,各個方面都是組成他個人競爭力的一部分。

要是家長急功近利,只看重孩子的學業成績,覺得除了考試以外的一切都不重要,這樣日後孩子出來社會,反而會讓他失去了考試以外的能力。

我們要把孩子放在長遠來看,培養他多方面的技能,鼓勵他多看課外書,多了解國家政治,經濟,時事等方面的事情,對藝術方面有可以有所涉足。另外,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出去,不要每天都逼著孩子要做試卷,要開闊孩子的視野,鍛鍊他的體能,全方面培養才能讓他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成為一個多功能的人才。

2、公司對內,對外的交流

指的就是孩子的社交能力,孩子小時候一直在家長身邊,全家人都會圍著他轉,可到了3歲左右就要開始上幼兒園,再大一點就要上小學,初中,高中,需要獨自面對這個陌生的老師,同學,要試著去接觸這個社會,這個時候社交能力就非常重要。

為了讓孩子鍛鍊社交能力,可以做到以下幾點。

1)鼓勵孩子多走出去

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到一些陌生地方,在看管好的前提下,多跟除了父母以外的人多接觸,這樣既能鍛鍊孩子膽量,也能讓他不懼怕外面的世界和人。

2)演練相處過程

如果家裡只有一個孩子,那麼在上幼兒園的前期,他可能會有點不適應,家長可以提前跟孩子進行演練。

首先,要教會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不要動不動就用哭來解決問題,因為在外面,不是每個人都時刻關注孩子的情況,要是他不會表達,一味哭的話,就無法很好向別人求助或者讓別人理解你的需求。

其次,學會同理心,讓孩子學會理解別人的感受,這個需要家長在家跟孩子多練習,可以設定一些場景,問問不同情況下,孩子當下的感受,家長也可以表達自己的感受,試著讓孩子去理解你。

最後,就要開始進行演練,在幼兒園或者出外,最經常遇到的就是孩子之間搶玩具,產生碰撞,或者想過去跟其他小朋友玩等社交場景,這些家長在家裡可以利用一些玩偶跟孩子進行演練,讓他知道不同情況下,該做出怎麼樣的反應。

3)學會聆聽

當孩子不太會跟人家溝通的時候,可以讓他適當做一個聆聽者,聽聽別人的想法,看看別人的做法,讓他去模仿,孩子學東西很快,只要他多觀察,相信很快就能融入到一個新的集體當中。

擁有良好的社交能力,能幫他順利交到好朋友,對他身心發展都有很大幫助。

3、公司收支

就是家長對孩子的投入和產出,這個投入產出比,肯定無法跟公司的收益做類比,而且對孩子的投入,也不能單單用收益來衡量,不然就變成了「僱傭兵」邏輯。

養孩子不能只看短期的收益,如果想要把養育孩子當作是一個投資的話,那會賠得很慘。因為現在養育孩子的成本越來越高,除了基本的教育、玩樂費用以外,日後他結婚生子可能還要為他準備房子,車子,甚至還要為他們下一代服務。

另外家長也不要陷入一種思維,以為生得越多,投資回報就越高。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加裡貝克爾提出了一個關於養育孩子的數量-質量替代假說。加裡貝克爾認為,孩子具有耐用消費品的性質,它的數量收入彈性比質量收入彈性小。

也就是說,我們要注重孩子的質量,要對他們的教育,健康等各個方面進行投入,而不僅僅是在數量上的增加而已。

4、公司發展方向

就相當於孩子未來的發展方向,現在這個社會瞬息萬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家長沒辦法用現在的想法和能力,讓他長大後在社會上立足,我們要做的是教會孩子方法,讓他保持一顆愛學習的心,一套高效的學習方法,還有一個健全的人格和價值觀,這樣才能讓他不斷學習,不斷挑戰,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另外還需要引導他正確認識自己的優劣勢,結合自己的愛好和特長,找到一個人生目標和方向,並為此付出努力,定下一個個小目標,並努力去實現。

寫到最後:

養育孩子就是一份崇高的工作,不能因為短暫的利益陷入「僱傭兵」的邏輯,影響孩子的發展,做父母的就是要給他創造一個健康,豐富的教育和生活環境,讓他自由發展,終有一天,他會按照自己的成長軌道,成為你的驕傲。

相關焦點

  • 越是低層次的父親,會習慣用以下方法教育孩子,苦了自己的娃娃
    在孩子的成長教育中,父母總會採取一些教育方式,可以說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一套「家規」,比如一些家庭就比較推崇「棍棒教育」,他們相信所謂的「棒打出孝子,慣養忤逆兒」。另一些家庭就比較確信「以德服人」,他們認為要給孩子講道理才最為重要。這兩種教育方式都各有其詞,我們暫且不去議論。我們先來看看家長在教育孩子上會犯的小錯誤。
  • 孩子說話分不清「你我他」,是語言邏輯混亂,家長應注重這3點
    有的孩子可能還會說出很多的動詞,例如吃,拿,給等。 在1歲半到2歲的時候,這是孩子認識稱呼的重要階段,孩子更加喜歡用完整的短句來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也是孩子用語言去認識事物的重要階段,也就是事物代詞、稱呼的發展階段。
  • 幼兒安全教育:讓孩子學會自護自救的方法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家庭教育>習慣培養>正文幼兒安全教育:讓孩子學會自護自救的方法 2012-08-08 17:01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 善良教育意義:讓孩子以禮待人,教孩子善良,也要學會保護自己
    其實家長這樣的教育方式,只會讓孩子變成分不清是非的性格,當別人是真的傷害自己的時候,也會選擇隱忍來作為解決方法。家長對善良的概念就是希望可以在社交上,對別人千依百順毫無拒絕力,這樣的善良其實算不是真正的善良,而是一種為滿足自身虛榮心的"偽善",這種偽善會對孩子造成一定的影響。
  • 想培養孩子的創造力,父母需避開「霍布森選擇效應」的教育誤區
    雖說是自由選擇,但馬圈的門開得很小,能夠出來的只有瘦小的馬匹,那些高大的馬根本出不來。 所以,來買馬的客人能買到的都是瘦小的馬匹,客人們挑來挑去,結果都是"矮子裡面拔高個",真正的優質馬匹已經被隔絕在馬圈的小門裡面了。
  • 孩子如何學會情緒管理?試試這3點,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情緒教練
    但是這之後,獅子爸爸卻沒有像我們大多數家長一樣,暴跳如雷,而是像一個孩子一樣告訴辛巴,他很害怕,害怕失去他,而辛巴也告訴爸爸,其實他沒有聽話是因為想證明自己的實力和勇敢,父子倆就這樣好好地談了談,事情也就這樣過去了。
  • 孩子說話分不清「你我他」,語言邏輯混亂?家長要這樣來引導!
    在實際上如果家長過於使用這類語言方式與孩子進行溝通的時候,由於實際生活中使用"你我他"的頻率比較少,因此就會導致孩子就不會分得清楚"你我他"。孩子說話分不清"你我他",語言邏輯混亂?家長要這樣來引導1.
  • 奇妙數學邏輯下載_奇妙數學邏輯手機版下載_奇妙數學邏輯安卓版...
    包含數字、圖形、空間、邏輯等10大數學知識. 162個益智數學互動,培養寶寶數學思維,為幼小銜接打好基礎. 寶寶們,先來學習規則:根據提示將物品放在正確位置,即可通關. 例如,矩陣左側的提示框為圓形;矩陣上方提示框:從左往右依次是紅色、藍色.那麼,藍色圓形就要放在第二列.
  • 孩子三歲前有以下特徵,說明有高智商底子,值得家長好好培養
    文|好孕姐 現代家長重教育,也很看重孩子的智商,但對智商卻有誤解。他們往往以為智商是指在數學邏輯和語文讀寫方面展露出的才能。於是當自己孩子沒有表現出這方面的優勢時,不少家長就覺得自家娃「智商一般」,從而失去了培養的先機。
  • 精銳教育捐贈210套新課桌椅:堅守教育初心,用公益溫暖更多孩子
    讓人欣喜的是,很快,就有愛心企業聯繫了我們——杭州精銳教育捐贈了一筆善款,幫助煉登完小完成所有課桌椅的一次性更換,其餘經費將資助當地其他小學以及阿克蘇薄弱學校的圖書館建設。 企業一次性捐助210套新課桌椅 「是多浪公益行動主辦方嗎?我們想一次性捐贈煉登完小的210套新課桌椅。」打來電話的是杭州精銳教育負責人劉新。
  • 邏輯英語鍾平:CCTV認證的優質教育內容生產者
    很多的學生在學習英語上興致都不是很高,對於推廣英語教育,無數的教育工作者都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今天要認識這位優秀的英語教師,是邏輯英語創始人鍾平老師,他的邏輯英語成功地讓更多的孩子喜歡上了英語,也讓很多走向工作崗位的年輕人重新拾起學習英語的熱情。
  • 安以軒曬兒子翻床掉地上:最好的安全教育,是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而且,孩子這樣爬來爬去、翻越床邊擋板,萬一一不小心直接墜到地上很容易會受傷的。 最好的安全教育,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演員隋唐的兒子曾為了撿床外的布偶從高一米三的床上圍擋翻出,因為頭肩著地所以摔斷鎖骨,所幸沒有大事也不需要手術。
  • 學會「情感引導式教育」,和孩子正確相處
    控制型媽媽會規定孩子一定要按照自己所意願做事。這樣類型培養出來的孩子缺乏主見、做事畏手畏腳。3. 賄賂型媽媽賄賂型媽媽喜歡用各種孩子喜歡的物品來激勵孩子,例如賄賂型媽媽會這樣對孩子說:你只要乖乖吃飯,吃完了我獎勵你最喜歡的小汽車好不好?
  • 學會有邏輯的思考,就能讓人生更幸福?
    學會有邏輯的思考,就能讓人生更幸福?追求人生幸福絕對是每個人的期望。其實幸福一直都存在於人生大小事中,我們之所以會感到不幸福,往往只是某時某地遇到不如意的人事物。如何面對或解決這些不如意,可以透過理性的方式來處理,或事先防患於未然。
  • 童真思維——我們為什麼永遠搞不懂孩子在想什麼?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很容易墮入到一種權力的遊戲當中:小孩剛出生的時候,可以說是最沒有權勢的人,他們對一切東西都無能為力,這時候就需要你對他進行無條件的利益輸送和讓步,而他則會利用自己的敏感性,敏銳的捕捉到你對他的態度和關愛,因為你只要在某一個點上要強硬,就可能會置他於死地。
  • 孩子太懶怎麼辦,不能打罵教育,用這4招讓孩子輕鬆告別懶癌
    說到孩子,父母總是有沒完沒了的話題。事實證明,幾乎每個孩子都有拖延症。他們總是找各種各樣的理由來逃避父母的要求。如果他們逃不掉,最好也能拖延一段時間。父母嘗試了各種方法,但孩子的壞習慣沒有改善。李先生家的孩子出了名的懶惰。他經常拖延,什麼事都做不好。李先生常常責罵孩子。
  • 孩子的海洋汙染教育可不是說說而已,用一個有生命意義的玩具來表達
    不如換個方式,讓我們用有意義的玩具來表達教育的初心。一個名為海洋守護者的組織發起了一項專為兒童建立的創意活動並專為孩子們設計了一款名為「pollutoys」的毛絨玩具,讓北鼻們在遊戲的過程中,體會尊重生命,愛護海洋的真正含義。「pollutoys」家族公仔表面可愛的毛絨玩具,肚子裡卻充斥著人類因不文明行為而隨意丟棄的垃圾。除了心痛還應該行動!
  • 科普貼|孩子如何接觸和學習機器人教育?
    當孩子自己產生強烈的需求,想讓機器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執行任務時,那麼他就會主動地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此時此刻他將全部的心思,能量聚集在這個方向上,那麼他的潛能就會被挖掘出來。這其實也是機器人教育的本質,讓孩子在玩機器人的過程中實現「創新」,讓他們先動腦,再動手,通過反覆的調試和修改,完成自己的獨創。
  • 遵循4點孩子更優秀
    小王的拖鞋已經穿了十來年了,縫縫補補的似乎已經不能再穿了,但是去了趟超市的小王發現一雙最便宜的拖鞋還要十塊錢,想了想之後,他還是默默地回了家。也許省錢能夠讓一部分人感到快樂,但是小王卻不是如此的。省錢沒有讓他感到快樂,花錢卻讓他非常痛苦。而這都是因為從小到大父母給他灌輸的都是窮養的教育理念。
  • 孩子難教育?巧用「情感引導式教育」五步法,幫你馴服「熊孩子」
    這也讓「情感引導式教育」能夠在孩子身上起作用,它能幫家長教孩子學會認識情緒,控制情緒,從而增強理解他人及與他人相處的能力。那麼「情感引導式教育」到底是怎樣的教育?它又為何優於傳統式教育?這樣雖然有效果,但長此以往,卻會給孩子身心發展帶來負面影響。那麼用「情感式引導教育」方法,又該如何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