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低層次的父親,會習慣用以下方法教育孩子,苦了自己的娃娃

2020-12-14 今人大力說古史

在孩子的成長教育中,父母總會採取一些教育方式,可以說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一套「家規」,比如一些家庭就比較推崇「棍棒教育」,他們相信所謂的「棒打出孝子,慣養忤逆兒」。另一些家庭就比較確信「以德服人」,他們認為要給孩子講道理才最為重要。這兩種教育方式都各有其詞,我們暫且不去議論。我們先來看看家長在教育孩子上會犯的小錯誤。

說起來孩子的教育問題,更多的人第一想到母親的作用,覺得母親應該負全責,但是這樣的觀點肯定是片面的。而在現實生活中,往往也存在一些層次低的父親,因為不知如何教育,但是喜歡用不合適的方法教育孩子,往往把孩子往火坑裡推,苦了自己的娃娃。

在現實生活中,層次低的父親,往往在以下方面表現突出:

保持為父的權威,在意孩子聽不聽他的話

在一些父親的眼裡,非常注重自己「為父的權威」,從來不想自己說的話對不對,而是非常在意孩子是否聽他的話,若違背了他的權威,就對孩子不是吼罵,就是打,這樣的父親往往教不出好孩子。

老家表哥的不幸就跟這樣的父親有很大的關係,從小到大,都是父親說了算,自己雖然有時想反抗,但是胳膊擰不過大腿。即使是中專畢業之後,表哥想要去當老師,也被父親以「沒出息」為由駁回,給他安排一個公務員的工作。而表哥之前喜歡的女孩也被他父母攆走了,當時女孩都懷孕幾個月了。而現在,表哥也因為抑鬱症辦了早退,跟現在的老婆關係也不好,一個人整天把自己關在屋裡,一輩子都被毀了。

而像這種的父親,因為太強制,最後把孩子毀了。

教育孩子錢是第一位,可以為了錢不擇手段

同時,父親教育孩子把錢放在第一位,給孩子灌輸不良的金錢觀,也是真真的害了孩子。父親以自己權威的身份,給孩子灌輸不好的價值觀,等到孩子犯錯時,一生都會被毀了。

老家一位鄰居,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爸爸天天跟孩子說:「上學有啥用,能掙錢那才是大本事」,所以孩子在十幾歲時就去南方打工了。而後來孩子回家之後,帶了很多錢,父親滿心歡喜,在村裡請客、放電影慶祝。後來,警車開到家裡,才知道他兒子在南方犯事了,當天就被警察帶走了,成為我們那邊的飯後談資。

教育孩子把錢當成第一位的父親,當真把孩子往火坑裡推。

「男尊女卑」的大男子主義

男人如果有「男尊女卑」的思想,還用這樣的思想給孩子洗腦,同時也會害了孩子。如果是男孩受父親這樣思想的影響,很大可能長大娶不了媳婦;而如果是女孩是這樣的思想,極容易養成自卑的性格,結婚之後也會成為婆家的附屬,沒有自己獨立的意識,可真是把孩子害苦了。

關於孩子的教育,父親身上的責任一點都不比母親少,甚至比母親對孩子的影響更大。而如果是攤上以上幾種類型的父親,還真有可能把孩子害苦了。

每位家長在成為家長之前也都沒有什麼經驗,所以不要在孩子面前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如果你沒有辦法放下身段和孩子面對面溝通,那就永遠無法進行溝通。

既然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父母的,那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很多問題,但是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認識不到和不解決 。

平衡也就是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觀念相同,不要用唱紅臉白臉的教育方式。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共同教育,能夠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錯誤並改正。

齊麗娟有話說:

孩子的啟蒙老師是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跟照鏡子一樣的在孩子身上體現出來。要知道,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自我學習的過程。

作為家長,建議從小要養成孩子別的習慣和愛好!閱讀、聽故事要代替電視機、打遊戲!閱讀的習慣也要從小培養,孩子2歲起就要看繪本,從繪本中學習行為。家長別小看繪本的力量!

抓住孩子2-8歲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這個時間段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可以說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通過不同的訓練方式!

壞習慣會成為孩子成功道路上的絆腳石,好習慣則會為孩子指明成功之路。

每個孩子出生都是一張白紙,會長成什麼模樣,取決於家長如何教導!在3-6歲其實就是給孩子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最重要的時期,可能有很多家長平時比較忙,忽視了這一點,家長要抓住3-6歲這個性格關鍵期,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性格品質,未來的路才會更好走。

這裡為大家推薦一套有關好性格品格培養的繪本《兒童情緒管理和人格培養》父母可以給孩子當睡前故事讀,而且還能讓孩子學會自己的情緒管理。

這套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養成好習慣》、《媽媽我能行》、《好孩子懂禮貌》、《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分享是我快樂》,

繪本中的圖畫也是非常適合孩子看的,因為孩子對圖畫還是非常敏感的好的習慣決定好的未來,這套行為習慣培養繪本應該可以幫到忙。而且還可掃碼暢聽,方便父母在工作了一天後,已經很累了,想給孩子講故事卻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問題。

2-8歲是孩子形成習慣的關鍵期,若不注意引導,壞習慣極易養成,壞習慣一但定型可就很難再改。所以,如果孩子有這些壞習慣,父母一定要幫助孩子「溫和而堅持」的改正過來!

點擊下方,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層次越低的人,越是愛「抬槓」
    有人不禁會問:這都是些什麼樣的人呢?在我看來,層次越低的人,往往越是喜歡與人抬槓。換句話說,愛抬槓的人,所處的層次通常比較低。至於原因,且聽我說道說道。(不喜勿噴)01 愛抬槓的人,沒有修養之所以說喜歡抬槓的人層次比較低,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這樣的人往往沒有修養,不懂得尊重別人,不知道考慮別人的感受。
  • 愛和孩子講大道理的,多半是「低層次父母」!一流父母這樣教孩子
    跟孩子嘮叨講大道理,大多是「低層次父母」!不少家長都好奇,為什麼我們給孩子講道理,總是感覺在對牛彈琴,沒有作用?其實,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明白,孩子並不是不聽我們講道理,他們也不是故意想要惹我們生氣,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孩子的大腦發育不成熟。
  • 談談幼兒園習慣養成的教育
    孩子在幼兒園學會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用過的東西要擺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午飯後要休息,做錯事要表示自己的歉意,仔細觀察周圍的大自然而回到家,因為家長包辦代替嚴重,過於溺愛孩子會受到5+2=0的效果,既在幼兒園五天學到的東西等於沒學。
  • 《道德經》:越是層次低的人,往往有3大「衰相」,一生命途坎坷
    有的時候我們誇人,就會說:這個人層次高。層次高就是指他們的眼界開闊,認知廣,對事情有著不一樣的格局和見解。這和一個人貧窮還是有錢沒有太大的關係,比如一個只知道吃喝玩的富家子弟,無論多麼富有,層次依然很低。
  • 6年追蹤3個孩子,揭開教育殘酷真相:父母的層次決定孩子的高度
    家貧,12歲的馬百娟才能上二年級接受教育。但幾年之後,馬百娟並沒有堅持自己的理想繼續上學。她父親認為女孩子始終都要嫁人的,家裡條件也不好,讀那麼多書沒必要。在父親的影響下,她輟學了。父母的層次,決定孩子的高度通過對這三個孩子生活軌跡的追蹤,不難發現:父母的眼界層次,真的能決定一個孩子所能達到的高度。命運生來就是不公的,袁晗寒跟其他兩個孩子是兩個"世界"的人,很難放一起對比。但是,徐佳和馬百娟,本都是要靠"讀書"找出路的孩子,最終卻走到了相差甚遠的終點。
  • 「夾娃娃」遊戲中的教育啟示
    某日帶著女兒逛超市,超市收銀臺前有幾臺夾娃娃機,女兒強烈要求我給她夾娃娃。2元夾一次,首次投入10元,不是夾子對不準娃娃,就是夾住了掉下來,總之是「顆粒無收」。看到別人夾到了,我開始請教其中要領,再根據別人的經驗,自己開始摸索、總結。
  • 教育從娃娃抓起 孩子是縮小版的自己
    孩子的問題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孩子身上問題的顯現往往是大人世界裡的縮影,想要解決孩子的問題,首先要學會反思自己。一個好習慣的養成可能需要一定的努力,但毀掉一個好習慣或者產生一個壞習慣卻不費吹灰之力。孩子成長過程中,早期的教育尤為重要,當他從小能夠養成良好的習慣後,再加上家長適當的監督引導,成年後往往能夠在各方面表現的更佳。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父母的嚴格要求,這樣孩子絕大多數都可以成長得很好。但也不排除有的父母很好對孩子也嚴格要求了,但孩子往往還是很讓人感到無奈。
  • 用以下幾種方法,輕鬆搞定孩子亂丟玩具的習慣
    首先,家長要明白這些玩具是孩子的,收拾玩具,屬於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是家庭中的一員,家庭的環境需要大家共同維護。在這基礎上,我們用一些方法來進行引導。只有當你有這樣的習慣之後,孩子在潛移默化中自然會形成這樣的意識,並且有相同的行動。三、堅持立場剛建立規則的時候,孩子實行起來是有一定困難的。當他自我控制能力較低的時候,孩子會感受到束縛,這些時候需要養育者及時的給予幫助。
  • 以下習慣的老人有大智慧,孩子放心送過去,比年輕家長強多了
    只需看他們是否有以下習慣即可,遇上全中的父母,家長大可把孩子放心送過去,比自己帶強多了。經常給孩子講述大人辛苦的老人當年我頭胎便是龍鳳胎,一雙兒女的出生讓原本不寬裕的經濟更加捉襟見肘,作為私企打工的女性,不重返職場就意味著要被淘汰,於是只好把孩子們送到婆家。
  • 猶太人控制世界30%的財富,看他們教育的3個方法,真是學到了
    看他們教育的3個方法,真是學到了啟蒙教育猶太民族有著幾千年的流浪歷史,他們的房屋被毀、財產被搶奪、甚至被獵殺,所以在很多猶太家族裡,只要孩子稍微長大一點,母親就會問:「假如房子被火燒了,你將帶著什麼逃命呢?」可能在我們這些普通家庭裡,孩子會選擇帶上自己最喜歡的東西,而猶太人會啟發孩子,要帶上一種無色無味,摸不著的東西,那就是智慧,因為沒有人會搶走智慧。
  • 一位教師父親的檢討:教育立竿見影是神話,寧願相信我孩子是大器晚成
    他也困惑過…… 作為一名教師,雖然很多人桃李滿天下,滿腹的教育理論和教育經驗,但他教育起自己的孩子來同樣會遇到很多難題。(非常戳到許多父母的痛點了) 以下就是這位父親的「檢討」。 希望這位教育工作者的家長「檢討書」,能幫你解開一些困惑,也對自己的教育方式有所反思。 各位朋友,大家好!
  • 《教育的本質》:蹲下來,發現孩子眼中的美好世界!
    陳校長說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有什麼問題問到他的時候,他一般會說「問得好,你說呢?」他總是讓孩子先說出內心的看法,再加以評論和引導。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江湖」,也都有他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是非標準。我們大人不妨在宏觀上對孩子提出要求,但具體怎麼做,不妨來個「孩子,你覺得呢?」
  • 層次低的人,都有這5種特徵和3種喜好!
    一個人在某個問題上的想法越是固執、偏見越深,他對這個問題就越是容易養成思考惰性,因為他已經對這種思考方式和想法產生路徑依賴了。而且他會因為反覆的使用這種思維模式,不斷強化自己的偏見認知,越走越深。越是層次低的人就越容易跳進思維的舒適區裡,開腦洞、頭腦風暴這種事情對他們來講根本就是天方夜譚,他們寧可用自己最熟悉的方式開啟無腦噴模式,也不願意嘗試去創造任何與眾不同的東西。
  • 李玫瑾教授直言:「情商低」的孩子,小時候有以下特點,藏不住的
    「情商低」的孩子,小時候有以下特點低情商表現一:性格暴躁,亂發脾氣生活中我們常常見到一些孩子,動不動就喜歡發脾氣、跟父母賭氣。然而一旦孩子習慣了這種模式,還沒遇到點不順心的事就喜歡發脾氣,會是一件很麻煩的事。他們長大後也容易隨便對身邊人發脾氣,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緒,很容易消耗周圍人對他的好感。性格急躁,遇事缺乏耐心、沉不住氣,也做不成什麼大事。
  • 《射鵰英雄傳》:母親的層次,影響孩子的未來?
    母親品性,影響孩子的性格。《傅雷家書》中說,世界上最好的論證莫過於付諸行動,最好的教育莫過於以身作則。與其苦思冥想如何把孩子導入正途,還不如一開始,就讓自己在正確的路上昂首挺胸。母鷹若振翅高飛,雛鳥必會仰望星空。母親若踏花而行,孩子必能逐香而來。
  • 會如此行事的人,總是那些低層次的人,遇到還是敬而遠之的好
    層次高的人,雖然說他們已經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不過他們一點都不驕傲,反而活的很低調的,就是因為他們有這樣的品質,才會這麼討人喜歡。 相反的就是大家都不喜歡接近層次比較低的人,就覺得他們說話辦事,都特別的不靠譜。
  • 鄰居用衣架打孩子:2020年了,你還在用「棍棒」教育孩子嗎?
    現在不吃讀書的苦以後就會加倍的吃生活上的苦!下班回來看到被媽媽揍了,我看著心疼而不吭聲。不得不說這段說得很,孩子必須在現在苦和將來苦、讀書苦和生活苦中做選擇,父母這樣的教育貌似是很正確的呀。但是打孩子打成這個樣子,有必要?前些天七夕節才剛表白過多愛孩子,現在卻狠狠地揍著孩子。
  • 0分父親宮崎駿:一生都在求父母點讚的孩子,到底有多苦?
    和很多孩子一樣,宮崎吾朗也會在父親打擊下長大的孩子。一次訪談中,宮崎吾朗甚至評價宮崎駿是個0分的父親。如果這個人還是自己的至親,這種痛心應該會加倍吧。常常被打擊的孩子,不僅心裡苦,一生都在求父母點讚,同時也因為安全感與價值感極度匱乏,讓他們一輩子都活在自卑裡,總是認為自己不夠好,配不上這個世界。 4 真正能使孩子健康成長的,是孩子內心的力量。
  • 為什麼層次越低的人,越容易被情緒左右?是因為這些心理
    作者臥龍心術,燃夢文化執行董事兼經理,創始人:付費心理課程《個體心理學:追求自由生活,享受人生的加減法》,以心理學的角度,附加以方法,教你讀懂自己,看清人性善惡,以一顆積極陽光且飽含智慧的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走自己想走的路
  • 想用「傳教士」的邏輯來教育孩子,學會以下4點即可
    其實這個比喻同樣也可以用在家長教育孩子的身上。三、如何用「傳教士」邏輯養育孩子貝索斯之所以說自己是「傳教士」就是因為他用這樣的邏輯去經營自己的公司,把公司看作是自己的孩子去撫養,希望它可以改變世界,而不單單只是把它當作一個賺錢的工具。接下來就看看家長怎麼像經營公司一樣,養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