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城市教科院聯盟全國三次學術年會暨腦科學與教育國際論壇...
中國科學院院士、神經生物學家、復旦大學教授楊雄裡,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大學醫學院教授、暨南大學粵港澳中樞神經再生研究院院長蘇國輝,加拿大健康科學院院士、加拿大阿爾茨海默病首席研究員、溫州醫科大學學術副校長宋偉宏,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學生命與健康學院首任院長、青島大學原神經再生與康復研究院首席教授、名譽院長王玉田,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教授陸林等知名專家出席了此次會議
-
教師節特刊|致敬最可愛的人:系統盤點神經(腦)科學的院士
現任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突觸發育和可塑性實驗室主任、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Glia》、《Hippocampus》、《Neurobiology Disease》國際雜誌編委。段樹民院士長期從事神經生物學研究。
-
共促教育腦科學發展 •共建全球教育新未來
著名神經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教授楊雄裡,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大學醫學院教授、暨南大學粵港澳中樞神經再生研究院院長蘇國輝,加拿大健康科學院院士、加拿大阿爾茨海默病首席研究員、溫州醫科大學學術副校長宋偉宏,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
-
院士說丨戴瓊海院士:搭建腦科學與人工智慧的橋梁
腦科學被譽為「人類科學最後的前沿」,認識腦的奧秘是對人類的終極挑戰。而更重要的是,腦科學的發展將推動人工智慧科學從感知人工智慧到認知人工智慧的跨越。4月28日晚,戴瓊海院士做客第一期「探臻論壇」,以線上方式為大家帶來了一場題為「搭建腦科學與人工智慧的橋梁」的精彩講座。
-
蒲慕明院士掌舵的中科院神經所,彈指一揮間,二十周年了
20年來,神經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聚焦腦科學與腦疾病若干重大科學問題,優化學科布局,堅持出成果、出人才、出思想,積極探索創新符合學科發展需求的組織管理和運行機制,為科研工作者創造潛心致研的環境和學術氛圍,努力建成國際頂尖腦科學科研機構,培養造就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秀人才,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原創科研成果,在特定領域成功實現了國際領跑的目標。
-
「神經調質系統介觀腦功能聯接圖譜」大科學計劃啟動!
南京腦觀象臺的落成正式後,「神經調質系統介觀腦功能聯接圖譜」大科學計劃也隨之啟動,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黃鍔、中國科學院院士馬蘭等科學家共同參與了大科學計劃啟動儀式
-
清華大學臨床神經科學研究院成立脊柱脊髓研究所
清華大學臨床神經科學研究院成立脊柱脊髓研究所 清華新聞網9月23日電(通訊員 孫振興 荊林凱)9月23日,清華大學臨床神經科學研究院成立脊柱脊髓研究所,揭牌儀式在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舉行。 清華大學臨床神經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成立於2011年,由清華大學與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合作成立,當時由王忠誠院士擔任臨床神經科學研究院院長。為適應國家及時代發展的需要,落實清華大學臨床學科發展規劃,推動神經科學的建設,研究院決定下設「脊柱脊髓研究所」。
-
第五屆中國電力發展和技術創新院士論壇暨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二...
第五屆中國電力發展和技術創新院士論壇暨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二零八科學會議」在京召開 北極星電力會展網 來源:北極星電力會展網 2017-05-02 04:18:08
-
打造頂尖腦科學技術交流與融合平臺!「南京腦觀象臺」揭牌
中國江蘇網·新江蘇網訊(通訊員 王彤 記者 丁小玲)12月10日下午,南京腦觀象臺揭牌儀式暨江北新區腦科學高端論壇在南京市國際博覽中心隆重舉行。活動上,南京江北新區管委會副主任陳潺嵋與中國科學院院士程和平共同為「南京腦觀象臺」揭牌。
-
江西師大附中學子在腦科學國際賽中創佳績
她力壓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中國人大附屬中學、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深圳中學、南京外國語學校等眾多全國重點中學的優秀學生,在省賽1514名、全國賽321名參賽選手中脫穎而出,以省賽浙江賽區第一名、全國賽第一名的優異成績榮獲全國冠軍,並作為唯一選手代表中國參加今年9月在韓國大邱舉辦的BrainBee國際大賽。
-
北京大學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研究成果入選2020年度「中國神經科學...
為了推動神經科學領域的創新發展,充分展示和宣傳神經科學領域的重大科研成果,中國神經科學學會於2020年度首次開展「中國神經科學重大進展」推薦工作。 北京大學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方方課題組和羅歡課題組在人類注意機制方面的研究成果、唐世明課題組在認知顏色空間形成的神經機制方面的合作研究成果入選2020年度「中國神經科學重大進展」。
-
彰顯強大魔力 天七學子在 Brain Bee腦科學大賽中斬獲佳績
中國網1月14日訊(辜麗茜)近日,天府第七中學學子繼未來之城、信息學競賽、AMC8、水球、馬術、龍獅大賽等之後,又一次精彩亮相,在2020年Brain Bee腦科學大賽地區賽中斬獲佳績。此次大賽全國獲獎率六分之一,天七獲獎率佔二分之一,再次彰顯出天府七中「一生一課表、每生有特長」的強大魔力。
-
腦科學打開生命禁區之窗 或是下代信息技術創新源頭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科學向未來】 編者按 腦與類腦研究是世界科技發展的戰略制高點,以類腦智能引領人工智慧,實現人工智慧普適化,將引起經濟社會變革性發展,對人類文明進步產生重大影響。國家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已將「腦科學與類腦研究」列入啟動日程。
-
2019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招聘公告...
大腦功能,諸如感覺加工、學習、記憶、情感等,都涉及大腦不同腦區、不同核團和不同類型神經元的協作。因此,在全腦尺度上解析結構和功能神經聯接圖譜是揭示腦工作原理的關鍵,同時也是突破現行智能技術瓶頸、構建非馮·諾依曼系統構架和計算模型的關鍵。在單神經元水平繪製大腦神經聯接圖譜是揭示腦認知功能神經基礎的關鍵。小鼠腦結構相對簡單,且與人腦有很高保守性。
-
...蒲慕明院士:科學界普遍的現象——很多人沒有真正理解科學研究...
來源:中國科學報作者:蒲慕明9月24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揭牌儀式暨科學與哲學前沿問題研討會」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玉泉路校區舉行。揭牌儀式上,中科院院士、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學術主任蒲慕明代表科學家發言。以下為發言內容。中科院神經所的研究生每年都有博士生的論文研究進展報告,最近我參加了一個學生的報告。這位學生很聰明、也特別努力,過去一年的工作是針對導師的一個假說所設計的兩種不同的實驗,得到的結果都不符合假說所預期的結果。
-
探秘「內在宇宙」,他要做中國智腦的「探險家」
人腦因其複雜被很多人稱為是「內在的宇宙」腦科學也已成為科學前沿的必爭之地作為「中國腦科學」領域的領軍人物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學術主任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主任蒲慕明院士帶領團隊取得了一系列開創性成果:他 「臨危受命」在上海創建神經所構建出世界上首個非人靈長類自閉症模型
-
重慶育才中學學子在2020 Brain Bee腦科學創新挑戰賽中獲佳績
中國網9月3日訊 近日,Brain Bee 2020腦科學創新挑戰賽落幕,重慶市育才中學校高2021級AP國際課程班的張雨軒、雷玉芳和張蘋釧三位同學組成的參賽隊,斬獲Brain Bee 2020腦科學創新挑戰賽這項超高水準的生物類競賽全國二等獎。
-
2020年度「中國神經科學重大進展」獲獎名單「附成果介紹」
為了推動神經科學領域的創新發展,充分展示和宣傳神經科學領域的重大科研成果,經中國神經科學學會七屆二次常務理事會一致通過,開展2020年度「中國神經科學重大進展」推薦工作。022020年2月27日凌晨,《自然》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兩個保守的表觀遺傳調控因子妨礙健康衰老》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中國腦健康日關注「頭」等大事,中國腦科技的未來是什麼?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腦相關疾病是所有疾病裡社會負擔最大的,佔到了28%,超過了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中國腦科技的未來,就是實現健康中國!出品:"SELF格致論道講壇"公眾號(ID:SELFtalks)以下內容為中科院院士蒲慕明演講實錄:過去200年,腦科學的進展大腦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也可能是宇宙間最複雜的物體——結構複雜、功能複雜,比最大的超級計算機不知道還要複雜多少倍。這個複雜的物體是怎麼出現的呢?它是生物演化過程中的一個奇蹟。
-
「名家雲集,聚焦前沿」——中國腦科技創新發展論壇2020「雲上」召開
本站訊(通訊員 邵文威)為聚焦全球腦科學技術的研究前沿,加速助推腦科學領域的繁榮發展,近日,由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和天津大學聯合主辦的首屆中國腦科技創新發展論壇在雲端隆重召開。本屆論壇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學醫學部主任顧曉松教授擔任大會主席,以「聚焦腦科技研究最新進展,探討腦科技研究前進方向」為主旨,邀請到海內外眾多知名專家和學者,圍繞腦功能基礎、腦成像技術、腦疾病診療技術、腦機交互、類腦與類生命系統等專題,共同探討腦科學技術領域在基礎研究、科技創新和臨床應用方面的新成果、新思路。論壇涵蓋主論壇特邀報告、分論壇專題交流和研究生學術研討等三大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