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裴劍飛)記者從市交通委獲悉,自行車專用路西延工程今日(7月31日)完工通車。自行車專用路西延工程全長3.8公裡。通車後,「回天」地區居民可騎行從回龍觀地區直達中關村軟體園。在上地西路等5個路口還實施了「自行車優先左轉」措施,以往騎行人左轉需等候兩次信號燈「二次過街」才能完成,今後只需等候一次交通信號燈即可,這在全市尚屬首次。
自行車專用路西延工程起點為已建成的自行車專用路終點---後廠村路與上地西路交叉口。攝影/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自行車專用路再向西延長3.8公裡
後廠村路,一度被網友喻為「宇宙最堵之路」,道路沿線分布著騰訊、百度、網易、聯想等網際網路公司和中關村軟體園等高科技園區,也是20餘萬網際網路從業者上班的必經之路。2019年,回龍觀至上地之間的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建成通車,沿線通勤人口有了新的出行方式——騎自行車上下班,有效緩解了沿線的交通壓力。
近兩年,北京市在後廠村路開展了多項疏堵工程,通行效率得到提升。今年,北京市交通部門推進自行車專用路東拓、南展、西延工程。從今日起,自行車專用路西延工程正式完工通車。
自行車專用路西延工程起點為已建成的自行車專用路終點---後廠村路與上地西路交叉口,向西沿後廠村路、茉莉園路終點與百旺公園相連,全長3.8公裡。通車後,「回天」地區居民可騎行從回龍觀地區直達中關村軟體園。
為有效承接自行車專用路一期自行車流量,自行車專用路西延工程將上地西路至唐家嶺路口長400米路段北側自行車道由2.5米拓寬至4米,承載自行車流量可增加1.5倍,並將南側人行步道改造為3米寬的非機動車道,同時在南側綠地內新建人行步道,使人行步道與園林綠地相結合,提升步行出行環境。
首次嘗試自行車「優先左轉」
記者在自行車專用路西延段騎行體驗時發現,在很多個路口處,自行車道的寬度有了明顯增加,地面上還有白色標誌線劃分了「左轉」與「直行右轉」這兩條車道,並且設有自行車專用的左轉信號燈,當左轉綠色信號燈亮起時,騎行者就可以提前左轉通過路口,而在以往自行車必須在路口走一個直角「二次過街」。
在上地西路等5個路口還實施了「自行車優先左轉」措施,只需等候一次交通信號燈即可,屬於全市首創。攝影/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記者了解到,為充分落實「慢行優先、公交優先、綠色優先」的交通出行新理念,市交通委與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進行了多次專題研究,現場實地走訪調研,最終確定在上地西路、唐家嶺路、軟體園西一路、友誼路和西北旺東路等5個路口實施自行車左轉優先措施,並共同確定了設置方案。
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實施的「自行車左轉優先」在北京全市尚屬首次。實施後,騎行人由東向南過路口,只需等候一次交通信號燈即可完成,不用按照之前先由東向西,再由西向南等候2次交通信號燈,使出行更加省時、安全。
將對後廠村路沿線增設抓拍違停探頭
記者在現場觀察時發現,由於增設左轉優先設計,自行車搶行通過路口的情況得到了明顯的改善,絕大多數騎行者都能按照規定有序通行。記者了解到,下一步交通部門將密切跟蹤評估「自行車左轉優先」交通優化的實施效果,擇機選擇在全市其他適合的道路或點位予以推廣實施。
除此之外,為了提升自行車專用路的騎行舒適性,西延工程對沿線11座公交站臺進行了改造,採用自行車後繞公交站臺的方式,解決自行車通行與公交車停靠的衝突問題。
西延工程對沿線11座公交站臺進行了改造,採用自行車後繞公交站臺的方式。攝影/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自行車專用路西延工程還設置沿線7000米的機非隔離震蕩線,加配反光道釘,從視覺和感覺兩方面提醒機動車駕駛員和自行車騎行人,減少自行車路權侵入問題。在人行過街設施方面,對沿線7個紅綠燈路口設置二次人行過街島,確保行人過街安全。
同時,海澱區政府將對中關村軟體園區內部道路進行交通組織優化,對後廠村路沿線增設非現場停車執法探頭,為騎行者提供更好的慢行出行環境。同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加快實施自行車專用路的東拓和南展工程,為市民提供更加舒適的慢行出行環境。
新京報記者 裴劍飛 周博華 視頻報導
編輯 馬瑾倩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