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三個層次:從物質、精神到靈魂,我們逐漸明白活著的意義

2020-12-15 文竹書影觀

夕陽西下,嫋嫋炊煙,一位老人牽著一頭牛走在遼闊的田地上,兩個垂暮的生命漸漸遠去,不一會兒,傳來老人粗啞的歌聲: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在農村鄉間你也許會看到很多這樣的老人,但是這位老人很不尋常,他經歷了苦難的一生,卻用非常平淡的語氣向別人講述他自己的故事。這位老人就是《活著》中的福貴。

福貴是《活著》的主人公,書中講述了他坎坷的一生:年輕時的福貴,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公子哥,賭博成癮,直到把家底敗光了,一貧如洗,父親被氣死,母親跟著他一起過了一段苦日子也病死了,他被抓壯丁死而逃生回到家後,本想和家人過安穩的日子,可命運一直在折磨他,他的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外孫,都一個個相繼離他而去,最後只剩下一頭老牛和他相依為命,經歷了這麼多的苦難,他還依然頑強地活著。

福貴的經歷引起我們深深的思考:人到底為什麼活著?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有些人可能終其一生也沒有想明白這個問題。

活著的第一層次:為自己而活,物質至上

福貴,原本是地主的兒子,一個闊少爺,家裡有一百多畝地,娶了米行老闆的女兒,用他的話說就是有錢人嫁給有錢人,把錢堆起來,所以,他不缺錢,但他並不珍惜錢,到處揮霍,就是一個敗家子。

就像現在的有些富家子弟,從小被父母慣壞了,不知道錢的來之不易,他們拿著父母的錢任意消費,恣意妄為,他們本能地認為錢是花不完的,父母那裡有源源不斷的錢供他們消費。

這些人心裡只想著自己,從不把別人放在眼裡,福貴頂撞他爹、辱罵私塾先生,溫柔賢惠的妻子旁敲側擊開導他,他也不充耳不聞。最荒唐的是他還讓青樓女子背著自己到老丈人那裡去請安,簡直就是一個二流子。他雖稱不上惡霸,可也不是什麼好人。

更可怕的是,他開始賭博,一個人一旦沾染上賭,那人就不叫個人了,他逢賭必輸,沒錢了就去偷他娘和他妻子的首飾,甚至連女兒的金項圈也不放過。他還幻想通過賭博來光宗耀祖,可誰都知道那是他為自己找的藉口,他其實已經賭紅了眼,賭徒都是這種心態,很多人最後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這時候的福貴,吃喝嫖賭,樣樣不落,他活著完全就是為了自己的享受,他從沒有為別人著想過,對待家人態度極其惡劣,可以說他就是一個混蛋。

生活中有很多人雖然做的沒有像福貴這麼過分,但是本質上是一樣的,他們生活的目標就是為了自己,活著就是能讓自己開心,享受安逸,所有人都必須為他一個人服務,他們活著就是為了索取,非常自私,這些人不吃到苦頭是不會罷休的。

福貴就為他的行為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最後他把自己的家底都敗光了,房子也被抵債了,父親含恨而去,這時他才看清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還好,他沒有一蹶不振,這也是讓人們感動的地方。

活著的第二層次:為他人而活,精神至上

輸慘了的福貴改邪歸正,重新做人,以前穿綢衣,現在穿布衣;以前山珍海味,現在粗茶淡飯;以前一個連走路都要別人背的紈絝子弟,現在不得不自己去下地幹活,不過勞動給人帶來踏實感,睡覺更舒坦,就像他娘說的:只要活得高興,窮也不怕。

福貴這時候開始學會為家人著想了,妻子家珍被丈人接走後,他為了要照顧他娘和他的女兒,租了五畝地,開始勞動,兒子生下來半年後,家珍又回來了。他們這一家算是團聚了,可是他娘卻病倒了,他在去請郎中的路上被國民黨抓去當壯丁,福貴被迫背井離鄉,但是從沒有放棄對生的渴望。

「我太想家了,一想到今生今世還能和我娘和家珍和我的一雙兒女團聚,我又是哭又是笑。」「只要能回去,就一定要好好活著。」

對家的期盼,讓福貴在戰爭中熬了過來,當他好不容易回到家後,卻發現他娘早就死了,自己的女兒鳳霞因發高燒變成了啞巴,但是不管怎樣又可以和家人在一起了,為了這個家,他又燃氣對生活的希望。

但好景不長,雖然他想和家人過安穩日子,可老天似乎是一直在懲罰他,兒子在給校長的女人獻血時被抽乾了血而死,女兒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如意郎君,卻難產而死,妻子本來就得了軟骨病,當一雙兒女都離開後,她也失去了活著的盼頭,離開了福貴。

家人的存在是支撐福貴活下去的動力,爹死了,還有娘;娘死了,還有妻子、孩子;兒子死了,還有女兒;女兒死了,還有妻子;妻子死了,還有外孫。他一直在不斷告訴自己:「還有希望,只要活著就有希望。」

這是一個人活著的較高的層次,也是我們大多數人的生活狀態,人活著都會有一個目標,有人為了家庭而活著,有人為了事業而活著,有人為了社會而活著,活著就是一種精神、一種使命、一種責任。他們知道活著不能僅僅為了自己,也要為別人帶來些什麼才更有意義。

活著的第三層次:為活著而活,靈魂至上

可是一旦失去了這種使命或者責任,那該怎麼辦呢?

大人們都走了,苦根--這個苦命的孩子就成了福貴和女婿二喜兩人的希望,他們祖孫三人在一起過了一段平安日子,可老天似乎還嫌懲罰他的力度不夠,女婿在一次事故中被兩排水泥板夾死,福貴的最後一顆救命稻草--他的外孫也因吃多了豆子而撐死了。

親人們一個個全都相繼離去,人世間最大的悲哀莫過於此,一個人活在這世上,舉目無親,到底該何去何從?福貴經歷了一次次的打擊,他的希望一個一個破滅,生活已經把他傷得體無完膚,最後他還是選擇活著,用平常心看待過去發生的一切,他早已把死亡和苦難看作是生命的一部分,他一生經歷了這麼多的生生死死,一點點明白活著的意義,對於生與死的認識也在逐漸加深。

他買了一頭即將被宰的老牛,那老牛就好像他自己一樣,風燭殘年,卻仍然珍視生命,他們兩個相依為命,被別人稱作「兩個老不死的」,活得倒也清閒自在。

有時候,我們也設想一下:如果我們到了孑身一人,了無牽掛的時候會怎麼做?恐怕這是一個艱難的抉擇。活著有什麼意思?可死了又能怎樣?死其實很簡單,活才更需要勇氣。那麼既然生命還沒到結束的時候,為什麼不繼續活下去呢?生活往往是殘酷的,認清生活的本質之後仍然選擇努力活著的人才是真正的勇士。人是渺小的,生命是偉大的,要在絕望中尋找希望。

「只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這樣的人早已經達到了靈魂的層次,活著就是人生的最終目標。

有人以為活著就是要為自己而活,貪圖享樂;有人以為活著就是要為他人而活,精神長留;可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就真的沒有了,這是無價的,我們不能輕易就結束自己的生命。

活著,看似很簡單,可有時卻很難。可正因為難,才更深刻、更美好。不經歷苦難,你永遠不知道自己的忍受力有多強。生活中的苦難太多太多,只有經歷過並且能夠挺住的人才能真正理解,活著只是單純為了活著而活著,這需要經過無數的閱歷才能體會,正像福貴所唱的:「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相關焦點

  • 餘華《活著》:人活著的三個層次,來世上走一趟,總得活得明白點
    「如果你已經體會過命運的無常,就一定要讀一讀餘華的《活著》。」說來也是很諷刺,小說主人公徐福貴的一生跟「福貴」這兩個字從不沾邊。「人生無常」這四個字,福貴倒是體會到了全部。小說用極端的筆觸,講述了福貴悲慘的一生,從一個高高在上的富家少爺到傾家蕩產的窮小子,福貴親手葬送了自己祖上打下來的家業。物質上的千金散盡還不足以用悲慘來形容,親人的一個個離去才是悲慘的開始。
  • 餘華的《活著》告訴了我們什麼?人生的3個層次,越早明白越好
    一別青春,二別父母,三別紅塵人這一生,一共要面臨三次告別。一別青春,二別父母,三別紅塵。《活著》(餘華著)一書裡面的徐富貴出身富農家庭,是個富二代。活著雖然不易,但也要努力活下去。即便不能活著離開,也要努力給自己找條「活路」。活著的三個層次:活著、體面的活著、明白的活著活著,首先要解決溫飽,不餓著。
  • 從「祥子」到「福貴」,《活著》的終極意義就是「活著」本身
    對於歷史的長河,這短短的幾十年上百年猶如曇花一現,那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看《駱駝祥子》時,活著對於祥子來說沒有任何意義,活著等於死去,而看《活著》時,活著本身對福貴來說就已經很有意義,因為死了,就什麼也沒有了。
  • 經營之聖稻盛和夫:人活著的意義,就是磨鍊靈魂,使之更加純粹
    活著的意義是什麼?相信很多人都會被這兩個問題困擾。但其實不管你是富有還是貧窮,是有權有勢的高官還是平頭老百姓,在生命結束之時,所有的一切都是帶不走的,唯有靈魂跟著你走下了一段旅程。生活減法,生命加法。精神通透才是生命真正的覺醒,稻盛和夫就是一個將生命活明白的人。
  • 餘華:人是為了活著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餘華:人們不願接受苦難,但《活著》中福貴生存的意義,就是每個人「活著」的意義在《活著》這本書中講述了福貴因為染上賭博把家產都輸光,人到了中年也遭遇了很多的不幸,家人的一個個離開,最後只剩下福貴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 稻盛和夫:人為啥活著?人活著的意義是啥?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煙火氣太重自然看不見少了藍天白雲,靈魂沒有著落,精神沒有歸屬,這樣的人活著也不過就是為了喘氣而已。精神的通透,才是生命真正的覺醒物質極簡,精神通透,稻盛和夫是真正活明白了的人。有人問他出家的原因,他說也只是為了再次學習人生意義,為死亡做好準備罷了。中國傳統「向死而生」,其實意思就是想讓我們放下對死亡的恐懼,對生命充滿感恩,把當下活好,自己才能活得更舒適。
  • 為什麼活著?活著的意義是什麼?看完此文瞬間開悟
    我們到底是為什麼而活著?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人生的意義是什麼?能夠答出或答全這三個問題,你的人生或許將永不迷茫。因為你也進入了理念的世界。其實這三個問題是一個問題,即最根本的問題:人生的意義問題。除了以上人的觀點,還有人把生活當作一場冒險,一個欲望的實現過程,以及一種奉獻精神,一種利他主義,一種投資效益和人際關係的混合。而在佛家看來,人生即苦,因此要追求解脫,尋找彼岸世界,最理想的就是涅槃。對應的有四個認知(佛教四法印):諸行無常、諸漏皆苦、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 ...文學史新視野·《活著》再評價|蔣濟永:《活著》三個版本的構成...
    學界的研究是缺失的,而這恰恰關係到整個作品的敘事節奏和對「活著」言外之意(哲學意蘊)的把握。 (2)餘華《活著》有三個版本(1992年初版本、1993年擴充本和1994年電影版)[2],它們各自的意義指向不同。
  • 又慘又窮的餘歡水背後:我們要付出多大的代價,才明白活著的意義
    公司裡業績最差的餘歡水堅持著「得過且過」的生存法則,窩囊到老婆都不要他了,可餘歡水仍不改變,恰似一窪絕望的死水,麻木地蜷縮在社會為中年人量身定製的容器裡苟延殘喘。其實,對餘歡水宣判死刑的又豈止一場突如其來的癌症。
  • 活著,沒有輕鬆可言
    活著的意義何在?從出生開始,就已經註定著死亡,無論過程如何,大家最後的結局都是一致,那為什麼絕大多數人都在拼搏努力?也許大家的目的不盡相同,有的想給世界留下自己的痕跡,有的想在有限的時間裡展現最美好的自己,還有的只是單純的為了過更好的生活,擁有更好的物質,無論出於什麼目的,大家卻都有一個共性,就是累,但卻都感到累的值得。
  • 《尋夢環遊記》關於死亡的定義,讓我們更加明白活著的意義
    人的一生要經歷的三次死亡:「第一次是生理意義上的死亡,當你停止呼吸,心臟不再跳動,你在生物學上被宣告死亡。 第二次是法律意義上的死亡, 當你下葬,親朋出席你的葬禮,他們宣告著你在這個社會不復存在。而最後一次,當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把你忘記,那麼你也就徹底從這個世界消失了。」這就是生命延續的意義吧!
  • 餘華《活著》:講述3個人生道理,告訴你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福貴就好像一個歷史活化石,在他身上,我們能看到當代中國的諸多歷史變遷。很多讀者之所以對小說的主人公福貴感同身受,也正是因為作家餘華將中國當代的歷史事件,都融合到了主人公福貴身上。3個人生道理,越早明白越好一、活著就要學會珍惜福貴出身於富裕的地主家庭,福貴從小就是含金子長大的。但是,等到福貴成年後,卻喜歡上了賭博。每天都沉迷於賭場,不知不覺的就把老祖宗留下來的這些家底輸了底朝天。
  • 活著的意義——讀《活著》有感
    一口氣讀完了餘華的《活著》已是半夜1點,好的文學作品就是有這樣的一種魔力,讓讀者不忍放下的魔力。《活著》是一個美女送我的一本書,剛看到名字時就下意識的認為這肯定又是一本講述主人公悲慘命運的小說。確實,《活著》講述了福貴坎坷的一生:富家少爺嗜賭成性,最後賭光了家產,氣死了父親。
  • 活著的意義,只為活著
    最近幾天,上小學三年級的兒子把餘華著作的小說《活著》翻出來開始閱讀,嘴裡便經常念叨福貴、家珍、鳳霞、有慶,苦根、幾個人物的名字,偶爾像說笑話一樣提到書中的情節:有慶被抽乾血死掉了;苦根吃豆子撐死了……我便藉此機會,與他說起我小時候物資匱乏,很多食物連名字都沒聽說過的事情
  • 疫情過後終於明白:財富再多都是身外之物,好好活著才能享受生活
    疫情過後才終於明白:財富再多都是身外之物,只有好好活著才能享受生活!那些被疫情奪走生命的人,讓我們明白了活著的意義。所以,從現在開始,無論發生什麼事,遭遇什麼難,都不要輕易放棄自己的生命,好好活著比什麼都強!
  • 稻盛和夫:為什麼活著?人活著的意義在哪?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煙火氣太重自然而然也就看不見藍天白雲,靈魂沒有什麼著落,精神也就沒有了歸屬,這樣的人恐怕只是為了喘氣而已。精神的通透,才是生命真正的覺醒說起精神上的通透,就不得不提起日本的經營之聖稻盛和夫,他是真正活明白的人。
  • 稻盛和夫:人活著的意義,就是磨鍊靈魂,使之得以更加純粹通透
    精神的通透,才是生命真正的覺醒。不論你多麼富有,多麼有權勢,當生命結束之時,所有的一切都只能留在世界上,唯有靈魂跟著你走下一段旅程。物質極簡,精神通透,稻盛和夫是那種真正活明白了的人。稻盛和夫將自己的人生設定為80年,劃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從出生開始後的20年,是為踏上社會所作的準備期;二是接下來的40年,是為社會、為自我提升的工作期;三是最後的20年,是為死,也就是為靈魂的啟程做準備的時期。
  • 稻盛和夫:人活著的意義,就是磨練靈魂,使之得以更加純粹通透
    不論你多麼富有,多麼有權勢,當生命結束之時,所有的一切都只能留在世界上,唯有靈魂跟著你走下一段旅程。物質極簡,精神通透,稻盛和夫是那種真正活明白了的人。1997年6月,在一次例行體檢中,醫生告訴稻盛和夫檢查結果是胃癌。一般人聽說自己得癌了,嚇都嚇倒了!65歲稻盛聽了,淡淡地回應:「喔,是癌症嗎?」
  • 我們為什麼要活著?餘華的《活著》帶給我們的三條人生啟示!
    文|發現讀書之美我們都曾不止一次地思考過同樣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要活著?是為了成家立業,傳宗接代?還是為了功成名就,留存青史?許多作家、哲學家都對生存的意義、存在的價值有許多不同的見解,但是餘華《活著》這本書告訴我們:只要活著,就已經是一件讓人幸福、讓人滿足的事情了!
  • 《活著》一個時代的悲哀,經歷過了生死,也便更懂得活著的意義
    《活著》是餘華的經典作品之一,看過之後對該作品心生敬畏。早年被張藝謀拍成電影。相比小說中前赴後繼非死即活的揪心的死,我更喜歡電影最後皆大歡喜充滿希望的結局,小說裡《活著》中的故事是從民國統治後期到解放戰爭,土地改革,再到公社運動,自然災害時期等,講述的是一個名叫福貴的男人從家財萬貫到一貧如洗,講他的整個人生和家庭不幸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