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終於知錯了?替美國出頭自尋絕路,這次只有中國能救澳大利亞

2020-12-14 南方大觀察

【南方+11月20日訊】11月19日,澳媒發表了一篇名為「我們需要更多替代市場?」的文章,其主要內容是梳理中澳貿易關係,並承認,很難找到像中國這樣對澳產品有巨大需求的國家。

澳大利亞找遍全球都找不到可以替代中國的國家?

澳媒稱,由於中澳經濟糾紛仍在繼續,許多受影響的澳大利亞出口商正尋找其他可替代市場。然而,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經濟學副教授石賀凌卻表示,儘管一些商品可以向其他市場轉移,但是短期內很難有市場可以代替中國的留學生資源。同時,不只留學教育產業很難向中國以外的國家轉移,澳大利亞採礦業也十分依賴中國。10月初,中國正式禁止進口澳大利亞煤炭,澳大利亞的優質硬焦煤價格就下降了22%。

石賀凌還表示,在全球疫情依然嚴峻的情況下澳大利亞企業尋找替代市場的想法可能更難實現。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今年9月份的預測報告,中國將成為2020年全球範圍內唯一取得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相比之下,受新冠疫情的影響,澳大利亞GDP增長已連續衰退兩個季度。在國內經濟如此低迷的情況下,澳大利亞卻還和中國捲入長達7個月的貿易糾紛,這對於澳大利亞的經濟而言顯然是雪上加霜。

澳媒和澳政客一夜之間改變態度為哪般?

面對澳大利亞眼下的困境,澳媒一改往日無理的態度,承認中國巨大的市場需求對澳大利亞經濟的重要性。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澳媒之前總是不斷炒作中澳之間的貿易問題,妄圖將貿易問題「政治化」。早在龍蝦被滯留在中國機場無法運出,面臨著清關延遲的時候,澳方就大肆炒作,妄言中國這是在採取某種形式的「報復手段」。

此外,不僅澳媒見風使舵,就連澳方政客也開始向中方揮舞示好旗幟。11月18日,澳大利亞財長弗萊登伯格表示,澳大利亞隨時準備和中方進行「尊重和互利」的對話,並稱儘管兩國的政治制度不同,但是雙方要想從貿易關係中獲益,就要致力於保持穩固友好的外交關係,不然中澳兩國都會是輸家。

吃到苦頭後,才知道收斂,澳大利亞早幹什麼去了?

然而極具諷刺意味的是,澳大利亞卻是先拋棄「穩固友好外交關係」的那一方。此前不僅在對華問題上和美國亦步亦趨,甚至還同印度勾勾搭搭。2月19日,澳方跟隨川普政府大肆炒作病毒源頭,將矛頭直指中國。8月23日,澳大利亞禁止中企為其計劃的5G寬帶網絡提供設備。不久前,澳大利亞和印度還籤署了雙邊協議,協議的主要內容為允許兩國使用彼此的軍事基地。澳大利亞所採取的這一系列針對中國的措施,使中澳關係降到了冰點。

之前澳大利亞在對華關係上打的小算盤,現在早已自食其果。疫情之下,之前被澳大利亞抱大腿的美國和印度全都陷入經濟衰退,自顧不暇。澳大利亞現在也只能試圖緩和中國這個最大貿易夥伴的關係,復甦國內經濟。但是對中國來說,澳大利亞只是與其合作的125個國家中的一個。

校對:曾慧雯

相關焦點

  • 澳媒:澳大利亞對原住民的歧視堪比美國「弗洛伊德事件」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澳大利亞人報》報導截圖 當地時間6月2日,對於美國警察暴力執法引發的大規模民眾抗議,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和《澳大利亞人報》等多家媒體評論認為,澳大利亞不應該「隔岸觀火
  • 美國政客抱著冷戰思維不放是自尋絕路
    自今年9月以來,美國情治部門的「執法人員」多次突擊檢查中方輪船船員和16架次中方赴美航班機組人員,詢問、盤查其中共黨員身份,包括「入黨動機」。美方盤查有時長達數小時,反覆糾纏。美國財政部近日宣布,因中國電子進出口有限公司「支持(委內瑞拉)馬杜羅政權」而對該公司實施「制裁」。諸如此類劍指中國的行為還有很多,本文僅列舉以上三例表明,美國政客在最近三個月對中國連出三招,招招狠毒,欺人太甚,激起中國人民強烈憤慨。
  • 這位澳大利亞博主誇我們中國被澳媒批,卻被海外網友力挺!
    很多國外友人都能深刻的感受到我們中國的快速發展進步、我們中國的優良人文環境及優秀深厚的文化內涵等。在我們中國生活過或真正了解今天我們中國的國際朋友們都大誇特誇我們中國,客觀公正的評價我們中國,把我們現在中國的真實面貌介紹給全世界,把我們優秀的中華文化傳播向全世界。
  • 與中國剛辦成一件大事,日澳就聯手撕破窗戶紙?美媒向澳發出警告
    與此同時,中國通過RCEP新建立了中日自貿關係,這是中國首次與世界前十的經濟體籤署自貿協定,使中國與自貿夥伴貿易覆蓋率由目前的27%提升至35%。但沒想到的是,與中國剛辦成一件大事,日本與澳大利亞就聯手籤訂「針對中國」的防衛協定,難道這兩國對華徹底撕破窗戶紙了?
  • 中國諷刺漫畫再次觸動西方神經,澳媒辯駁:我們是美國最大盟友
    近期有關中澳關係的新聞中,最火爆的莫過於中國漫畫破防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令後者氣急敗壞到惱羞成怒。而這似乎是中國諷刺漫畫走向國際的起點,最近,《環球時報》又發布了一張構圖頗為有趣的漫畫:牆壁前站著一隻袋鼠,但是當光線照到袋鼠身上再投射到牆壁上的時候,映出的卻是一個鷹頭。寓意很明顯,澳大利亞正在被美國、被白宮所操控。對此,不少澳媒進行了讓人摸不著頭腦的駁斥。
  • 澳媒梳理中澳貿易關係發現:中國市場無法替代
    為題發文梳理中澳貿易關係,並得出這樣的結論:很難找到像中國這樣對葡萄酒和龍蝦有巨大需求的國家,中國留學生資源也是其他地區無法代替的。澳媒報導稱,由於中澳尚未找到解決方案,許多受影響的澳大利亞出口商正尋找其他可替代市場。澳大利亞貿易部統計數據顯示,日本是僅次於中國的澳大利亞第二大出口市場,約佔澳商品和服務出口的13.1%。
  • 澳大利亞為啥老是找中國麻煩?美媒給出了意外答案
    導讀:自疫情暴發以來,中澳關係也每況愈下,兩國貿易來往也逐漸減少,但澳大利亞似乎並沒有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反而一而再再而三的挑釁中國。美媒:澳對華挑釁並非美國唆使在趙立堅發表貼文之後,不少西方國家幫著澳大利亞說話,用狹隘的眼光看待此事,並將中方言論看作是「別有用心的政治宣傳」。然而在最近的報導中,美國媒體卻針對澳大利亞屢次針對中國的願意,給出了一個讓人意外的答案。
  • 澳媒文章:澳大利亞應停止對華傲慢「說教」
    原標題:澳媒文章:澳大利亞應停止對華傲慢「說教」參考消息網5月15日報導《澳大利亞人報》網站5月13日刊登作者羅伯特·戈特利布森題為《澳大利亞必須找到中澳共同立場》的文章稱,澳大利亞現在必須停止對中國的傲慢「說教」。
  • 澳軍準航母在南海與中國海軍對峙 替美軍出打頭陣
    原標題:澳媒:澳準航母艦隊靠近南沙群島,「一度與中國海軍發生對峙」【環球網報導記者 徐璐明】近日澳大利亞派出多達5艘軍艦在南海和西太平洋與美國、日本開展聯合演練,澳大利亞媒體最新報導還曝出,澳大利亞艦隊在南海航行期間還一度與中國海軍發生對峙。
  • 中國「殺雞儆猴」,澳方終於回過味來:自己就是那隻「悲慘的雞」
    澳方終於反應過來 在美國的一眾盟友當中,對華最為強硬,易怒跳腳的國家就是澳大利亞。但澳大利亞在過去的日子中卻過分地對中國市場存在依賴,中國市場在澳經濟佔有很大的地位。
  • 中澳關係緊張,澳大利亞開始誇中國了:沒有哪個國家能比得上中國
    澳總理態度突變,猛誇中國眾所周知,早前由於澳大利亞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問題上,一直跟隨美國與中國「唱反調」,此舉導致中澳關係越發緊張,中澳雙方的正常貿易往來也遭到嚴重挑戰。面對澳大利亞頻繁的挑釁,中國駐澳大使館近日將一份列有14項中澳爭議的中國政府官方文件發給了澳媒。一名中國官員在文件中明確告知澳方:如果你把中國當敵人,那中國就會變成敵人。另外據英國「衛報」報導稱,自5月份以來,中國商貿部長一直沒有接聽澳方的電話。
  • 替澳方「復仇」!「五眼聯盟」密謀抱團對華出手,澳媒發現不對勁
    中國和澳大利亞並沒有歷史仇恨,也沒有現實利益衝突,雙方原本可以依靠蓬勃的貿易往來互惠互利,實現共贏。然而,莫裡森政府卻在對華問題上頻頻作出錯誤選擇,甘當美國的馬前卒,導致中澳關係滑入谷底,各領域合作均受到衝擊。
  • 美日澳在南海演習,澳準航母駛入南沙群島附近,與我海軍發生對峙
    除此之外,美國空軍還於7月13日、7月15日、7月17日和7月21日派出E-8C偵察機,抵近廣東海岸進行偵察,相關專家認為美軍在試圖截獲我軍的電磁頻譜信號。而對於日本和澳大利亞來說,作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堅定盟友,一旦美國有召喚,就必須全力跟隨。據澳媒報導,澳大利亞這次派出了5艘軍艦,其中包括了被譽為準航母的「坎培拉」號兩棲攻擊艦。
  • 敏感時期,澳大利亞又「挑戰中國底線」
    導讀:澳大利亞一心站在以美國為首的反華勢力一邊,積極出頭排擠中國,對中國進行一連串毫無道理的指責。這一行為導致中澳關係緊張,大大地影響到其國內產品出口貿易,使澳國內的煤炭,牛肉,葡萄酒等產品在中國市場上遭遇滑鐵盧,其國內經濟嚴重受損。
  • 美國學者:中國譴責澳大利亞軍人殘暴行徑非常非常真實
    【環球網綜合報導】「中國譴責澳大利亞軍人殘暴行徑非常非常真實。」 美國國際安全問題撰稿人亞歷克斯·沃德(Alex Ward)2日在美媒Vox上發文,再次揭批澳國防軍在2005年至2016年阿富汗戰爭期間犯下的戰爭罪行。
  • 澳大利亞葡萄酒對華出口也要涼?澳酒商怪起了中國行業組織
    【文/觀察者網 齊倩】大麥、原木、龍蝦……在頻繁炒作中國「打擊」澳大利亞進口產品的同時,澳媒開始揣測葡萄酒要成為「下一個貿易被打擊目標」。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11月3日在報導中聲稱,正值中澳關係緊張之際,多家中國進口經銷商近日接到所謂「口頭通知」,要求停止進口原產地為澳大利亞的葡萄酒。
  • 自尋絕路!郝龍斌撂下「斷三通」狠話:對大陸狠,才能救國民黨
    奇蹟中國編輯:十二中國國民黨負責人的補選活動將在3月舉行,圍繞這一活動近期也是事件頗多。自尋絕路!郝龍斌撂下「斷三通」狠話:對大陸狠,才能救國民黨。江啟臣是年輕派的代表與郝龍斌相比較而言,很明顯江啟臣才是更為年輕的一個。1972年出生,現在還不足50歲,如若能夠成功當選,那麼將會帶領組織實現全面年輕化的策略。而且江不僅是當下的中壯派,而且實力雄厚,支持者較多。
  • 要為大哥美國「強出頭」?英法航母集結亞太,日韓澳也來湊熱鬧
    在此基礎上,美國的重返亞太戰略又有進一步抬頭的趨勢,處於政權交接、新冠疫情蔓延這個特殊時期的美國騰不出手來,表面上是盟友、實際上是「馬仔」的幾個國家開始為大哥美國做開路先鋒,在亞太地區「強出頭」,這幾個「馬仔」究竟分量幾何?它們又能在亞太地區搞哪些把戲?怎麼看現在的局勢?
  • 「中國叫停澳煤炭進口」?澳媒:可能使澳大利亞每年損失150億
    文章表示,雖然澳政府目前還沒有收到關於這項禁令的正式書面通知,但如果該禁令成真,在中澳貿易關係不斷緊張之際,它將標誌著「迄今為止衝突的最大升級」。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崔妍】「中國的煤炭禁令可能使澳大利亞每年損失150億澳元。」
  • 中國新型無人戰艦曝光,美媒點名印日澳三國:小心潛艇被追蹤擊沉
    該文章的作者認為除了船體尺寸,中國無人水面艦艇幾乎所有方面都和「海上獵手」一模一樣,中國無人水面艦艇的尺寸之所以要設計的更長更寬,目的就是增加航程和海上航行性能以提升作戰實力,由此判斷中國新型無人戰艦作戰實力要更強。另外作者還強調中國無人水面艦艇無法跟蹤美海軍的核潛艇,但是可以利用它來跟蹤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的柴電潛艇,所以印日澳三國要小心被追蹤擊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