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文明的「回歸」

2020-12-14 光明網

  作者:北京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院院長、教授 錢乘旦

  亞洲是人類文明的搖籃,四大文明發源地有3個在亞洲,第四個(尼羅河文明)也在亞洲和非洲的交界處,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是亞洲養育了人類的文明,沒有亞洲就沒有文明。

  在幾千年的時間中,「東方」發達和「西方」不發達是一種常態

  最早的農業出現在亞洲,而農業的出現直接催生了人類文明。在幾千年時間中,亞洲是全世界農業最發達的地區,因此在農業時代,亞洲一直領先於世界,創造著輝煌的農業文明。亞洲的草原和沙漠孕育了草原文明和遊牧文明,這些文明與農耕世界的交流和互動,曾一次又一次震撼世界,改變了世界的歷史進程。商業也是亞洲的驕傲,數千年中,中國的商業、印度的商業、波斯的商業、阿拉伯的商業、中亞的商業都很發達。正是這些商業編織了古代最重要的世界商業網絡,其標誌就是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把當時人們所知道的世界,即亞洲、非洲和歐洲連接在一起。

  亞洲是人類文明的中心,直到資本主義在歐洲出現時一直是這樣,對於這一點我們應該正本清源,還歷史的本來面目。資本主義在歐洲出現時,世界上存在著4個文化圈,其中3個在亞洲,它們是東亞文化圈(以儒學思想為核心)、南亞文化圈(以婆羅門教-印度教為核心)、西亞北非文化圈(以伊斯蘭教為核心);第4個在歐洲,即以基督教為核心的歐洲文化圈,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西方」。在人類文明史上,「東方」3個文化圈一直比「西方」那個文化圈發展得更充分:生產力水平更高、生活更加富裕、社會組織能力更強。即使在「西方」,東面那個部分也比西面那個部分發展得更充分:拜佔庭帝國遠比西歐要富裕,而拜佔庭的物質基礎恰恰在亞洲,丟掉了亞洲,拜佔庭也就沒落了。在幾千年的時間中,「東方」發達和「西方」不發達是一種常態,這種態勢一直延續到資本主義在西歐出現。

  從文明的兩個載體審視四大文化圈

  四大文化圈各有優劣,取決於文明的兩個載體的相互關係。任何文明若想延續,都需要有兩個載體:一是精神的載體,即宗教或非宗教學說,構成了文明的意識形態;二是政治的載體,即國家力量,構成了文明的制度保障。精神載體和政治載體缺一不可,否則文明就無所依賴,站立不穩。用這個標準觀察資本主義之前的四大文化圈,可以看到以下情況:

  歐洲一直沒有形成兩大載體的有機搭配,希臘時期既沒有完整的國家(只有城邦),也沒有統一的意識形態。羅馬時期形成了強大的帝國,卻沒有統一的意識形態;等統一的意識形態(基督教)即將形成時,羅馬國家卻解體了。中世紀的西歐有統一的意識形態,卻丟掉了「國家」,封建領地瓦解了社會。由此我們看到,在有文明覆蓋的地區,西歐的發展是最不充分的,原因在於文明的兩大載體一直處於跛腳狀態,中世紀所謂「上帝和愷撒各司其職」就是這種情形的經典概括。

  亞洲的情況各有不同。南亞的特點是意識形態早熟,統一的國家姍姍來遲。印度河流域曾經有過遠古文明,後來雅利安人到來,消滅了原有的古老文明,帶來了種姓制度和建立在種姓制度上的統一的意識形態——婆羅門教/印度教。精神的載體是強大的,社會結構高度穩定。然而在政治方面,南亞次大陸長時間小國林立,有數百個地方政權,彼此徵戰不息,政局動蕩不已。政治上的真正統一要到英國徵服印度才出現,所以在南亞,精神載體的強大和政治載體的相對弱勢很明顯。

  相比於其他古代文明,中國的特殊之處就在於它最早(公元前2世紀)把文明的精神載體(孔子學說)和政治載體(帝國結構)結合起來,形成了思想與國家的完美對接,這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這套學說倡導和平、反對戰爭,頌揚公德、反對私利。幾千年來,它一直是中華文明的精神載體,保證了中華文明的生生不息。而高度集中的國家結構則在最大程度上保障社會的穩定,它與孔子學說的結合,形成了文明兩大載體的完美對接。在中國幾千年歷史上,社會穩定和經濟繁榮有直接的關係,古代中國在整體發展方面的長期領先,不得不歸功於精神載體和政治載體的高度結合。

  總之,兩大載體的相互關係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文明的生存能力,西歐在這個方面表現最差,直接導致了「東方」的領先和「西方」的落後。

  資本主義的出現改變了世界格局

  但資本主義的出現改變了世界格局。中世紀晚期開始,西歐進入重新整合的過程,封建領地在專制王權的強行壓制下按地域整合,形成一個個「民族國家」。民族國家在當時是一種新的國家形態,它以民族共同體作為政治支撐點,以民族認同感作為思想支撐點,政治載體和精神載體由此銜接,在西方開啟走向現代的步伐。在民族國家的扶持下,一種新的精神——資本主義精神在西方興起,資本是它的軸心,市場是它的動力,工業和商業圍繞它旋轉,科學和技術是它的工具。從那個時候起,西方就成了世界的牽引機,整個世界都被它拉著走。「西方中心論」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普世」之說也由此而產生。普世主義的真正含義是將西方的霸權神聖化,把西方說成是世界的發展方向。由此一來,文明的多樣性就不存在了,西方要獨吞世界。這種敘事方法在黑格爾那裡就很清楚,到福山那裡就成了「歷史終結論」。在西方崛起的過程中,亞洲沉淪了,它無法抵禦西方的衝擊,古老的文明被蒙上殖民主義的陰影。

  殖民的歷史是血與火的歷史,經過幾百年的入侵,到20世紀開始的時候,亞洲已經被整體徵服,古老的國家紛紛瓦解,古老的文明危機四伏。面對西方的衝擊,亞洲必須做出選擇:要麼絕境逢生,要麼萬劫不復。就在西方霸權登峰造極、眾多文明存亡危殆之時,一個全球性的運動形成了,這個運動叫「現代化」。文明復興的過程正是從這裡開始的,復興的工具恰恰是「現代化」。通過現代化,非西方國家學習西方而追趕西方,迅速躋身於現代世界。21世紀開始時,非西方國家現代化已取得巨大成就,一個新的歷史轉折點正在到來。亞洲國家紛紛擺脫殖民統治,又迅速發展自身經濟,努力完成現代化。在幾代人的時間裡,亞洲徹底改變了面貌,古老的文明之光又一次大放異彩。

  研究我們身處的亞洲有著特殊的意義

  今天我們看亞洲,這是一塊充滿生機的土地。從東亞到西亞,從北冰洋到印度洋,到處生機勃勃,到處在追求發展。值得注意的是,在現代化過程中轉變最快、最引人注目的,幾乎都是古老文明的核心區:中國、印度、土耳其;日本、伊朗、阿拉伯……它們代表著前資本主義時代亞洲古代文明的後繼,體現著文明的故鄉正在復甦。

  亨廷頓顯然注意到這個現象,因此他不認為歷史會終結,相反,他認為古老的文明正在新生,他因而提出「文明衝突」論,認為今後世界的主旋律是不同文明之間的衝突;為保證西方能在這場衝突中勝出,他提供了一整套戰略思考方案。但亨廷頓和其他西方戰略家一樣,其基本思路是「零和遊戲」:一方的贏,是另一方的輸,輸贏相加等於零。然而,能不能換個思路:雙贏或多贏,各方都不輸,各方都得分?這就是東方的智慧,按中國人的說法:兼收並取,共生共榮。

  地球之大容得下多種多樣的現代文明,現代化正在塑造豐富多彩的現代世界。經過一百多年的現代化努力,亞洲的古老文明獲得了新生,它們恢復了信心,找到了自我,曾經被西方霸權扭曲的文明之間的不平等關係正在被重新扭轉,我們看見了「文明的回歸」。「回歸」意味著文明的多樣性再次呈現,文明間的關係重新平等;「回歸」也意味著人們更多地思考古老文明的現代意義,用傳統的智慧去解決現代問題,比如:人與自然的關係、道德與利益的關係、個體與群體的關係、自由與約束的關係,等等。在這個紛繁變化的世界上,只有依靠所有文明——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共同努力、攜手共進,才能解決全人類的共同問題。

  亞洲承擔著新的使命。為了承擔這個責任,我們要努力推進亞洲研究。中國身處亞洲,是東亞大國。我們周邊有許多國家,它們是我們的鄰居。它們各有其文明形態,各有其特殊國情。亞洲因歷史悠久、地域廣闊、人群多樣和文化豐富而充實著人類文明的百花園。但我們對亞洲的研究卻是不充分的,需要花大力氣努力補充。在今天世界正發生重大變局的時刻,研究我們身處的亞洲有著特殊的意義。

[ 責編:劉夢甜 ]

相關焦點

  • 浙江大學成立亞洲文明研究院
    1月9日,首屆亞洲文明交流與互鑑高端論壇暨浙江大學亞洲文明研究院成立儀式在求是大講堂舉行,開啟以學科會聚引領文科發展的嶄新篇章。國內外專家學者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共聚一堂,圍繞亞洲文明研究的重大理論構建和現實挑戰問題展開深入探討。
  • 「最炫亞洲風」來啦!亞洲文明巡遊盛裝開啟
    2019年5月16日上午,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亞洲文明巡遊拉開帷幕,來自亞洲各國的盛裝巡遊隊伍帶來別樣的亞洲風情。巡遊共分中華風採、亞洲風情、神州風韻、北京歡迎你四個表演板塊內容,近30支巡演表演團隊和各具特色的景觀標識車展現著亞洲和世界各國璀璨輝煌的文明成果。
  • 「最炫亞洲風」!亞洲文明巡遊邀你一起看
    亞洲文明巡遊活動以「亞洲文明 世界共融」為主題,以「文明對話、交流平臺、一帶一路、世界共融」為創意理念,由景觀標識車、景觀互動、盛裝巡遊表演三部分組成。巡遊隊伍包括近30支巡演表演團隊和各具特色的景觀標識車,巡演表演團隊既包括來自亞洲及其他世界國家的國際團隊,也包括中國部分省份的國內團隊,旨在展現亞洲和世界各國璀璨輝煌的文明成果。
  • 習近平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全文)
    應對共同挑戰、邁向美好未來,既需要經濟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為促進亞洲及世界各國文明開展平等對話、交流互鑑、相互啟迪提供了一個新的平臺。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亞洲是人類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也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發祥地。
  • 石峁遺址入選「國家名片」首組《亞洲文明》特種郵票
    近日,石峁遺址外城東門景觀入選「國家名片」首組《亞洲文明》特種郵票。此次由中國郵政發行的《亞洲文明(一)》特種郵票全套6枚,計劃發行數量為720萬枚。這組郵票的圖案採取景觀+文物方式設計,依次展現黃河—長江流域文明、幼發拉底河—底格裡斯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恆河流域文明的文物與遺址。其中,浙江良渚玉琮、陝西石峁遺址作為中國黃河—長江流域文明的文物、遺址代表,與洪水泥板、烏爾塔廟、哈拉帕印章、摩亨佐·達羅遺址共同展現了亞洲各國燦爛輝煌的古文明。
  • 輝煌的亞洲文明與絲路文明共同體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特稿之一
    25.阿拉伯與大宋:絲路兩端的大型文明體 在唐宋元三代,絲綢之路上的阿拉伯人以驚人的速度崛起於拜佔庭和波斯的南部邊疆。他們不斷擴張,建立了一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帝國,極盛疆域達1340萬平方公裡。
  • 新書睿評|我們為什麼還要尋找亞洲
    因為,「亞洲這個地理區域當然沒有丟,不過發生在這個地理空間內的歷史過程,卻飽含著各種丟失。近代以來,亞洲經歷了一個被殖民被侵略的過程,丟掉的不僅僅是領土主權、物質資源,還有精神與文化傳統乃至主題尊嚴。曾經丟掉的,有些已經重新回歸,有些卻可能很難找回」。
  • X玖少年團肖戰DAYTOY《紅梅贊》亞洲新歌榜與勢力榜首,強勢回歸
    人氣實力影響力再度認證,五月肖戰強勢回歸!X玖少年團肖戰DAYTOY《紅梅贊》歌曲上線1小時拿下亞洲新歌榜內地榜TOP1,話題熱度滿滿,人氣和號召力依然驚人。4月份《紅梅贊》剛上線的時候,一小時之內就超過了23萬人次分享,並且迅速登頂了亞洲新歌排行榜內地榜單的第一名。而此前肖戰預熱的「梅花圖」就有超過1000萬次轉發、點讚,超過100萬次評論,可謂數據驚人。
  • 師點文化:開啟夫妻共修的新時代是回歸師道文明的有效途徑
    【簡訊】 2020年11月24日,以「尊師重道,點亮智慧明燈;拜師結緣,升華生命維層」為主旨的「開啟夫妻共修新時代——王萬林、辜夕群夫妻拜師聖典」在位於上海市閔行區紀翟路1009號的維也納酒店圓滿舉辦,回歸傳統的會場布置,感人肺腑的動情表述,理法並舉的智慧分享,讓全體來賓享受了一場精神文明的盛宴
  • 同為亞洲文明古國,為什麼平時印度人常穿傳統服裝,中國卻沒有?
    如果去過印度旅遊的中國遊客,應該會發現印度與中國同為歷史悠久的亞洲文明古國,除了有眾多的人文古蹟之外,還有一大特點,那就是印度人,尤其是印度女人,直到現在都還是很喜歡穿他們的傳統服裝,到處充滿了濃鬱的印度風情。
  • 《文明帝國5:神與王》眾神的回歸
    本文介紹之內容為遊戲文明帝國5的資料片文明帝國5:神與王,因此介紹內容著重於資料片新增的元素,遊戲的基礎構架或一些基本介紹由於我在之前的文明5介紹文中就已經跟大家介紹過,這邊就不再重複贅言。如果沒看過前篇的話建議可以先看這篇[達人專欄]文明帝國5─策略模擬養成作品經典代表作!
  • 典亞藝博2020盛大回歸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據悉,原定10月舉辦的享譽國際、亞洲頂尖的典亞藝博2020 (Fine Art Asia) 將於11月27日(星期五)至11月30日(星期一)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回歸,而貴賓預展將於11月26日(星期四)舉行。
  • 歷史學家湯因比筆下的亞洲高原:看見文明的興亡與角逐
    亞洲這片土地的歷史與現實總是難以區分。印度與巴基斯坦自二戰後分道揚鑣,阿富汗處於內憂外患之中,但一直沒有放棄現代化努力,而幕後大國則與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這一幕與歷史極其相似:從犍陀羅到貴霜,從孔雀王朝到薩珊波斯,從花剌子模到莫臥兒帝國,從英俄大博弈到冷戰,文明的興亡與角逐,一直是這片土地不變的話題。
  • 亞洲第一DJ謝明宏回歸!
    亞洲第一DJ謝明宏回歸!總有一個讓你到現場加油的理由!6月5日廣西區體育館!等你來!亞洲第一DJ謝明宏老師回歸威壯主場!亞洲第一DJ謝明宏回歸!總有一個讓你到現場加油的理由!               6月5日廣西區體育館!等你來!
  • 三體:魔眼文明,被忽略的神級文明為何被低等文明三體人給摧毀
    在《三體》一書中,劉慈欣用自己的腦洞大開,講述了一個宏偉的宇宙中不同文明的存在,比如三體文明、歌者文明、邊緣世界文明、四維魔戒文明、歸零者等等,而在其中最讓人感到不可思議又容易被忽略的便是魔眼文明。再者,一個文明能夠動用整個宇宙的資源,這讓歸零者都得俯首稱臣。回歸運動聲明尚且還需要消耗一個銀河系的資源,而魔眼文明在瞬間就可以做到與本宇宙融為一體。不得不說,魔眼文明太過神級了,適應力、學習力、智慧力都遠遠超過在《三體》中出現的任何一個文明。
  • 亞洲玩具展回歸 hottoys等玩具新品掀高潮
    【中外玩具網12月21日訊】2015ToySoul第二屆亞洲玩具展今年強勢回歸,12月18-20日一連三天在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舉辦。現場展出世界各地新潮玩具、電玩產品、本地設計師的手辦作品及各類新潮有趣的玩物,其中也包括將在中國內地公映的《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周邊產品。
  • 孫歌:福澤諭吉與岡倉天心的亞洲論述
    前者主張擺脫亞洲的「惡友」以迅速進入歐美列強的行列,後者則認為亞洲為世界提供了歐洲文明所無法提供的「愛」和「美」的文明,在這一意義上,它具有歐洲文明無法企及的價值。福澤諭吉的《脫亞論》發表於1885年,它有自己的上下文;岡倉天心發表於1903年、用英語寫作的《東洋的理想》也有自己的背景,其實這兩種思考在各自的語境裡並不是相互針對的。
  • 美洲四大文明簡介
    美洲四大文明分別是;奧爾梅克文明,瑪雅文明,阿茲特克文明,印加文明。美洲大陸的形成;美洲大陸上最早的人類,在公元前4萬年至8000年前,從亞洲遷徙至美洲,他們穿過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之間的陸橋跟隨猛獁象和乳齒象等大型獵物跨越這條路線,然後由於大約1萬年前的溫度上升導致冰川融化,最終提升了海平面,這些人留在了北美大陸。
  • 歷史冷知識:亞洲為什麼被稱作亞洲?
    我們知道,現在世界上總共存在有七大洲,其中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約有47億人(2019年數據),是世界上人口佔有最多的大洲,世界三大宗教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的起源均源於亞洲。亞洲地圖亞洲自古以來就是文化繁榮之地,晚清一位著名的啟蒙思想家梁啓超曾在其詩書《二十世紀太平洋歌》談到古代四大文明——分別是古巴比倫(位於西亞,今地域屬伊拉克)、古埃及(位於西亞及北非交界處
  • 來自《獅子王》裡的斯瓦希裡文明
    《獅子王》之所以經典,是因為它所展現的地理環境和自然人文元素是真實存在的,它就是東非海岸的斯瓦希裡文明。那條大峽谷是著名的東非大裂谷,遠處的雪山是吉力馬札羅山。片中主角辛巴在斯瓦希裡語就是獅子的意思,娜娜是禮物的意思。斯瓦希裡是海岸的意思,據說是從阿拉伯語傳過來的。斯瓦希裡人是黑白混血的人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