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宗教源流史》基督教之三十三:教會的世俗化1

2020-12-22 騰訊網

基督教之三十三:教會的世俗化1

中世紀時期,羅馬教會非常有勢力。教會自成體系,在宗教、政治、司法和道德、文化方面都具有重要影響。到了近代前期,教會已經處於危機之中。造成教會危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會的世俗化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1)十字軍運動的負面影響

十字軍運動對於教會的組織產生了許多負面效應,使得天主教羅馬教會的聲望大受影響。12世紀時,西歐十字軍對於異教徒的討伐,曾被教會廣泛宣傳,為教會贏得許多聲譽。但是到了13、14世紀,對伊斯蘭教的戰爭節節失敗,巴勒斯坦等基督教聖地降服於穆斯林。教皇呼籲各國君主重興十字軍,但沒有成功。事實上,十字軍已經變質,如第四次十字軍並不攻擊敘利亞和埃及的伊斯蘭教徒,而是攻擊拜佔庭帝國的正統派基督徒。十字軍一般都由世俗的君主和義大利商人來領導,目的不在增加上帝的光榮和擴張基督教的勢力,而是在發展國家的威力,促進各個城市的貿易。

十字軍的這種變質,還表現在十字軍被用來攻擊在歐洲的基督教異端。十字軍曾被用來鎮壓法國南部的阿爾比宗教派別,又屢次用來攻擊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和其他基督教的君主,這使許多良好的基督徒都覺得教皇在利用十字軍為自己謀取利益和世俗權力,他們不願再服從教廷的命令和需要了。人們十分驚奇為什麼教皇要鼓動基督徒殺戳基督徒,並且給他們與以前殺戳異教徒同樣的報酬。

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表明十字軍運動走向衰敗。教皇庇護二世曾就歐洲沒有能力討伐土耳其人一事,發表過坦率的談話:"這裡既沒有尊敬也沒有服從。'教皇'和'皇帝'都成了空洞的頭銜。每個城市有自己的首領,還有數不清的家族和君主。如何能夠說服這些基督教王國的國王們去組成一支軍隊,並服從於統一的原則。如果你傳話給他們,各國王也都召集軍隊,你又能相信誰能擔當統帥之職。這支軍隊的秩序會如何。會有什麼軍事紀律。要服從什麼。誰來照管這群混合的羊。誰能夠搞得清楚各種不同的地方語言。誰能夠把他們的不同習慣加以統一。怎麼能使英國人熱愛法國人。誰能把熱那亞人和阿拉貢人聯合起來。誰能把德國人、匈牙利人和波希米亞人統一起來。如果你率領一支小部隊去抗擊土耳其人,你就必敗無疑,如果是一個大部隊,不久就會疑心四起。每個地方都處在困難之中。"

(2)教會世俗化

教會危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教會的世俗化。教會為了維持它的龐大機構,在經濟方面開始濫徵捐稅,深深捲入世俗社會的經濟活動之中。因為十字軍的緣故,教皇政府加重了對基督徒的徵稅。教會的財政收入,最初完全是靠教徒自願捐獻的。對於參加十字軍的人,初時曾給予特別的罪惡赦免。

現在,對沒有參加十字軍的人,只要他肯向教皇政府繳納一定數額的金錢,也能夠得到罪惡赦免。什一稅起先是非常規性的,主要用於十字軍的費用。後來教會以《聖經》中的有關章節為依據,開始把什一稅當做常規稅來徵收。

什一稅成為維持教廷開支的一項主要收入。從羅馬時代開始,教會就開始接受信徒捐送的地產,中世紀時,教會的土地增加很多。至16世紀時,教會和修道院的地產已是巨額。

教皇養成一種揮霍的習慣,況且又不能不用大宗的財產來維持其在歐洲的權勢。教皇們因此發明了許多新的斂錢方法:如在教皇國的地產上收取地租,出賣神父職位和其他各種聖職,接收各種禮物,收取法庭審理費等。教皇利奧十世要在羅馬建造聖.彼得大教堂,於是又在各處出售贖罪券,遭到許多人的反對,包括馬丁.路德的強烈抗議。教會在羅馬舉行巨大的宗教儀式,收取巨額錢財。教廷規定每一個主教就職以後的第一年裡,應把所轄教區收入的款項全部上繳羅馬教廷。有幾個教皇甚至把若干教區虛懸起來,並不委任主教,以便得到那裡的人們繳到政府的稅收,期限在一年以上。虛浮不實的人們時常升任要職,充當主教或教會法院的職員。教廷政府自己也因為徇私,任用私人,以至後果不堪設想。貴族和城市的上層人物都希望控制教會神職來獲得土地和收入,為自己謀得利益。他們爭奪教會神父的職位,以此來控制一個地方上的教區,獲得經濟上的實際利益。主管一個教區的神父一職,是很有吸引力的,但人們卻不願去當無利可圖的傳教師。這就造成了一種結果;最基層的教會漸漸趨於癱瘓。這種空缺使民間宗教得以發展。

教廷駐地羅馬城的修建,可以說明教會世俗化的程度。羅馬本身雖然也有一些農業生產,但不是商業和製造業發達地區,而是一個消費中心。教皇治下的羅馬城,只是教皇的統治中心,教會行政體系在這裡特別發達。各種機構從各國徵取金錢,形成教廷的主要收入來源,這些錢財常被教皇用來修建羅馬城。在阿維農之囚和大分裂時期,城市迅速衰落。當教皇回到羅馬時,他發現羅馬如此衰落,幾乎不成其為一個城市:房屋顫顫抖抖,寺院被毀壞,街道上空無一人。教皇於是制訂計劃修復羅馬,把從各地徵得來的錢財用於羅馬再造上,並且發明了種種新的斂錢辦法。在羅馬建造各種雕塑,以此來恢復羅馬的光榮。教皇並且支持人文主義者的學術和藝術活動,成為羅馬文藝復興運動的援助者。這些活動,在以後爆發的宗教改革運動中,被改革家們視為經濟剝削和世俗主義的實例來加以批判。各種建築和宮廷的裝飾華麗無比,為此,一些藝術家的地位在不斷上升。在12世紀,完成一件藝術品的報酬只有38弗洛林,而到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提香的開價是2000弗洛林。

教皇的世俗化也體現在政治方面。教皇亞歷山大六世(1492-1503年)化費巨資幫助其子博爾吉亞公爵裝備軍隊,而公爵希望建立起博爾吉亞家族的統治,並控制教皇國。教皇朱利厄斯二世(1503-1513年)曾親自率領軍隊同威尼斯和法國人打仗。出身於梅第奇家族的教皇們如利奧十世(1513- 1522年)和克雷芒七世(1523-1534年),把教會的錢財用於自己家族在佛洛倫薩的利益鬥爭之中。在司法問題上,通過公證人和教會法庭,教會幹涉了世俗社會的司法事務,如在斯特拉斯堡,教會法庭可以不通過世俗司法機構而直接傳訊人民。所有這些構成與世俗君主們的尖銳矛盾。中世紀後期起,英國、法國、德國、波希米亞爆發了反對教皇的運動,反對教皇的專橫,要求建立民族化的教會。

世俗化的教會同世俗貴族處在激烈競爭之中,矛盾尖銳。在14世紀時,教皇卜尼法斯八世曾與法王菲利普四世爭奪徵稅和財政,勝利屬於法王。自卜尼法斯八世以後,教皇的"教皇帝國"夢幻被打破,基督徒和各國君主聯合起來,反對高於國家主權之上的"教皇帝國"的存在。一些著名思想家如義大利詩人但丁、法國巴黎大學教授馬西格利奧等,提出教會應該是純粹精神和道德的宗教組織,教皇和教會的官吏,都無權幹涉世俗政治,也無權幹預純屬其他政治領域和民間的各種事項。這種思想在基督徒和民眾之間一天天深入人心,雖然沒有削弱教會在宗教方面的勢力,但削弱了它在政治方面的勢力。各國的君主們都竭力支持這種新的教會理論。

羅馬教廷的世俗化,使自己無法進行宗教改革。從自己的政治、經濟利益考慮,它不能不日益世俗化,但在另一方面,它又無法違背《聖經》的原則,否認基督教本質是精神的,非物質性的。這兩者間的深刻矛盾,使人們對教會的純潔性產生懷疑,具體表現為基督教徒的信仰危機。

相關焦點

  • 《世界宗教源流史》基督教之九十一:美國的基督教新教1
    基督教之九十一:美國的基督教新教1 加爾文主義和宗教復興運動的衰退 美國內戰結束之後,在美國的基督教新教中佔主導地位的仍然主要是與從英國傳來的那些教派,如循道宗教會、長老會、公理會、浸禮會
  • 《世界宗教源流史》基督教之八十一:基督教在近代中國的傳播
    基督教之八十一:基督教在近代中國的傳播 第一次、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天主教、新教和東正教各宗派紛紛派遣傳教士來華傳教,在華基督教勢力在不平等條約的保護下迅速發展。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挪威的宗教越來越多元化,同時也越來越世俗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挪威的宗教越來越多元化,同時也越來越世俗化大家好,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內容是關於挪威的宗教與思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挪威的宗教變得越來越多元化,同時也越來越世俗化。儘管挪威教會被憲法規定為國教,但所有註冊的宗教和哲學團體都受到政府的支持。
  • 梁文道:為什麼宗教會有這麼強大的力量?
    作為看理想App上「鎮山之寶」似的節目,《全球史》系列旨在通過將中國歷史編織進整個世界的全景之內的視角,來觀察及探討全球的交流與互動。 前三季《全球史》分別從人類文明的共同起點、戰爭與移民、商品貿易與物質交換三個不同的方向進行講述,呈現出該視角下的全球史圖景。
  • 耶穌的聖詠:基督教音樂,「始於教會高於教會」的人類精神救贖
    宗教作為一種信仰,一直影響著西方人的精神世界,在其發展歷程中,雖然曾遭遇過否定、詆毀,甚至改革,但宗教觀念在西方人的靈魂深處從未泯滅。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整個西方社會的文明是基於基督教對世界的觀念的土壤中而向前發展的。
  • 基督教:分歧嚴重!世界第一大宗教為什麼分裂成天主教和東正教?
    按信徒人數來看,基督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在全世界70多億人口中,基督教徒高達22億,佔世界人口的31%。基督教能夠成為世界性宗教,除自身的教義受到認同外,還離不開羅馬帝國的推廣。公元1世紀,羅馬帝國控制下的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屢次反抗羅馬失敗後,為了給自己找到一個精神出路而創立了基督教。
  • 新天地教到底是個啥宗教?為何被基督教稱為邪教呢?我國也有分布
    【歷史】從世界歷史來看,從世界誕生開始,其實宗教就產生了,並且跟隨人類世界相伴相生。而宗教基本上是和平,宣揚真善美的組織。所以大部分宗教還是推動了世界的發展的,如佛教,基督教,以及猶太教等。那麼很多人其實到現在都不太明白,這個新天地教會到底是個啥教呢?為何被基督教視為邪教呢?從公開的資料來看,新天地教會主要在韓國,是基督教的一支,成立於1984年,在韓國大概有20萬人。
  • 中國與梵蒂岡:撲朔迷離的政治、宗教關係
    百年來世界範圍的工業化、都市化、交通、信息的發展其實都在促成著世俗化,基督教的很多禮儀法規、組織結構甚至與其他宗教、意識形態關係從60年代初的梵帝岡二次公會議之後也出現了許多根本性的調整,以適應現代生活中的宗教形態。但在根本的權力問題無法解決之前,宗教問題大約難以迴避政治問題。
  • 宗教平等+理性+惡搞=撒旦教
    在摩西十誡紀念碑被安置之後,撒旦神殿提起訴訟,希望以宗教多元化和第一修正案的名義將撒旦神廟雕像放在同一個地方。本次集會於周四下午1點至3點在阿肯色州議會大廈舉行,有包括撒旦神殿發言人和聯合創始人在內的五位發言人。
  • 別迦摩時期的教會如何成了撒但的座位?
    史實:1、米蘭敕令    (拉丁文:Edictum Mediolanense,英文:Edict of Milan),又譯作米蘭詔令或米蘭詔書,當時基督教在羅馬帝國還是非法宗教,各方面勢力都在壓制基督教發展,可是基督教強大的吸引力使它逐漸在帝國盛行起來,為了向日益盛行的基督教尋求支持
  • 韓國因神秘教會疫情擴散 基督宗教何以在韓紮根?
    因而他公開提出「儒教、佛教等宗教團體如此活躍,基督教態度如此消極令人無法理解,希望基督教表現得比『三·一』運動時還要活躍!」,要基督教各團體成立「獨立促成基督教中央協議會」,一方面鼓勵教會發展,另一方面則也相應擴大自己的聲勢。韓戰後,李承晚政府還建立了僱傭新教牧師進入軍隊團體的系統機制,使得教會力量在軍隊中佔據一席之地。
  • 天國的奧秘丨教會和基督教有本質的不同
    以弗所書1章23節,教會是祂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手術移植基督教是宗教,是人的組織,與教會有質的不同!使徒行傳是初代教會歷史書,當復活的主升天后,五旬節聖靈降臨,在地上建立了第一個教會-耶路撒冷教會。
  • 世界三大宗教分別是哪三個?三大宗教的由來
    官方目前認定三種宗教,簡稱世界三大宗教,你知道三大宗教是哪個幾個嗎?下面筆者為你介紹。一、基督教1、簡介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基督宗教是一個一神論的宗教,指所有相信主耶穌基督為救世主的教會。雖然耶穌基督所建立的是一個合一的基督教會,但基督教在歷史進程中卻分化為許多派別,2013年全世界範圍當中有超過一萬個基督教派,主流的派別主要有天主教、基督新教、東正教三大傳統教派,以及一些在信仰人數上雖不如傳統教派多,但也有了相當的規模的非傳統教派,如:摩門教、耶和華見證人等2、創始起源按照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基督教經典的說法,基督教的創始人是耶穌,他30歲左右
  • 基督教懲戒只是宗教異端而非消滅科學
    布魯諾之死,真的是教會為維護權威而打擊科學的迫害嗎?換而言之,他真的是捍衛科學的殉道者嗎?揭開這段歷史的真相後,我們才會發現,布魯諾之死背後並非是我們看到的科學與宗教的交鋒,而是宗教與宗教的較量。布魯諾出版的記憶學著作《理念之蔭》和《喀爾刻之歌》,遠遠偏離了助記目的,更具神棍性質。布魯諾以動物的形象寄託著期待法王率領人們衝破現行基督教帶來的狹隘專制的宗教環境,迎來光明自由的宗教寬容的氛圍。如在布魯諾引用的助記圖像中,出現了土星上長著雄鹿頭顱的男子,手臂上落著正在吞噬毒蛇的貓頭鷹。——單純要記住這些助記圖像難度都非常之大,其本意大概不是服務於幫助記憶的。
  • 「書摘」屠孝實|《民國時期非基督教運動重要文獻彙編》科學與宗教...
    屠孝實對倫理學、宗教、哲學、文學均有較深的研究,著有《名學綱要》《哲學概要》《倫理學》《宗教哲學》《信仰論》《新理想主義人生觀》等。此外,屠孝實對蒙古史也有一定的研究,著有《蒙古史》一書,為其父史學家屠寄續撰《蒙兀兒史記》,並翻譯了許多有關蒙古史方面的資料。
  • 基督教系統神學——昔元太(教會的標誌——真實的傳道)
    然而異端出來時,對於認識真實教會的標誌,有必要弄清楚。對於教會標誌必要性的認識,早在初期教會就存在。到了宗教改革時期要求得非常強烈。其理由是:由於地上的教會是戰鬥的教會,所以有可能受撒旦的迷感陷於謬誤,不僅有可能離開真理,而且會完全墮落,這是通過經驗認識的。
  • 聖像破壞運動,看基督教東西教會與兩羅馬的再分裂!
    開篇:東西教會與封建統治權力的分裂 基督教自成為羅馬帝國國教以來,一直是一個整體。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基督教都存在五個主教區,分別是羅馬主教,君士坦丁堡主教,耶路撒冷主教,亞歷山大裡亞主教,安提克主教。這五大主教區共同構成了西方的基督教世界。
  • 宗教和絲綢之路有怎樣的關係?佛教、基督教是如何發展而來的?
    《絲綢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的第二章:信仰之路,告訴了我們答案。萊朋特在閱讀的過程中,感覺把「信仰之路」理解為「宗教之路」會更容易一些。其中,最重要的思想是和神有關的,也就是宗教。在那個時代,宗教信仰是承諾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因此,各政權為了爭奪領地和子民,往往會利用宗教,使宗教的競爭變為了政治的競爭。
  • 佛教與基督教、天主教那個更接近科學?佛教怎樣看待其他宗教?
    天主教信奉三位(聖父聖子和聖神)一體的天主和耶穌基督,尊瑪利亞為聖母,基督教信仰最高唯一真神是上帝,認為上帝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並主宰著世界。基督教的基本組織被稱為教會,基督教認為教會是全體在世和已死基督徒的總體,基督教的洗禮是得救之人的見證,與赦罪無關,基督教的洗禮是見證,現在的我不再是我,而是與耶穌基督的生命聯合,與他同死、同復活。
  • 教會極簡史:從使徒時代到宗教改革
    本「極簡史」是為了以最少的信息量,幫助大家快速了解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猶太教的來歷,明白讀經對教會信仰的影響。1分鐘版教會是「神的家」,「這家就是永生神的教會,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3:15)。國教化使教會依附於政權,與政治妥協和聯合,開啟了宗教迫害之門。主後384年,西班牙阿維勒主教被判為異端斬首,死後卻得以平反,這是教會首次公開迫害信徒,之後教會對信徒、異端及異教徒的逼迫不絕於史。奧古斯丁根據路十四23「勉強人進來」,極力贊成逼迫的行為,助長了中世紀及改教時期的宗教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