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系統神學——昔元太(教會的標誌——真實的傳道)

2020-12-15 基督教聖經知識

第六篇 教會論

第四章 教會的標誌

如前所述教會的屬性(3種)是從無形教會的意義考慮的。然而教會的標誌是從有形的教會方面考察的,事實上如果教會確實成為一的話,人們感受不到教會標誌的必要性。然而異端出來時,對於認識真實教會的標誌,有必要弄清楚。

對於教會標誌必要性的認識,早在初期教會就存在。到了宗教改革時期要求得非常強烈。其理由是:由於地上的教會是戰鬥的教會,所以有可能受撒旦的迷感陷於謬誤,不僅有可能離開真理,而且會完全墮落,這是通過經驗認識的。

於是宗教改革者們從上帝認識到,為保守教會,教會必須遵守一些真理的標準。那麼真實教會的標誌(基準)是什麼呢?真實教會的標誌有三:①真實的傳道②正常施行聖禮③誠實施行勸懲。

第一節 真實的傳道

教會對上帝的道,即聖經,是否真實正確地傳達,是真實教會的第一標誌。也就是說牧師的講道是左右教會的標準的。那麼如何將聖經的真理真實正確地傳達呢?

1、「只傳聖經」是真實的傳道

只傳聖經是何意呢?

1)只傳66卷聖經

我們只認定66卷聖經為正典。不認定偽經和次經為聖經。因此,除了66卷以外不增不減,就是「只傳聖經」。

「但無論是我們,是天上來的使者,若傳福音給你們,與我們所傳給你們的不同,他就應當被咒詛。我們已經說了,現在又說,若有人傳福音給你們,與你們所領受的不同,他就應當被咒詛。」(加1:8-9)

2)證道人所講不可過於聖經所記

是按著聖經所言而言,按著聖經所沉默而沉默,按著聖經所停而停的思想。

「......叫你們效法我們不可過於聖經所記,免得你們自高自大,貴重這個,輕看那個。」(林前4:6)

3)不可著重於講道人的經驗與宗教儀式

因為那種講道使人陷於主觀性。

4)不可導致祈福思想

「只傳聖經」就是「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的意思(約20:31)

2、傳聖經的全部才是真實的傳道

所謂傳聖經全部就是

1)應傳達舊約與新約全部

聖經(舊約與新約)是上帝的救贖史與立約史,因此真實教會的牧師不應偏重聖經的某一部分,應傳達聖經的全部。因為「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提後3:16)

2)要均衡地宣布上帝的愛與公義

上帝的公義臨到罪人,上帝的愛也臨到罪人。上帝的公義以震怒顯明,它正實現在耶穌基督代贖的事件上。耶穌的代贖事件是十字架。十字架是上帝的公義與愛相接的地點,因此要用耶穌基督的十字架講道。

對此保羅說,「弟兄們,從前我到你們那裡去,並沒有用高言大智對你們宣傳上帝的奧秘。因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林前2:1-2)

3)當教義、歷史與生活同時均衡地講出時,可以說傳了全部聖經。

基督教的教義是拯救,同時也是生活。並且基督教通過聖經所記的歷史事實來了解教義與生活。因此將「歷史」、「教義」與「生活」三者聯結的時候,成為有均衡性的講道。

「並且知道你是從小明白聖經,這聖經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3:15-17)

4)將福音的現在與未來同時講

理想的講道,總是將「這裡和那裡」,「今天和明天」、「今生與來世」同時見證出來,「傳聖經全部」。

「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人為我和福音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母、兒女、田地,沒有不在今世得百倍的,就是房屋、弟兄、姐妹、母親、兒女、田地,並且要受逼迫;在來世必得永生。」(可10:29-30)

「傳聖經全部」,事實上就是傳耶穌基督。因為全部聖經就是指耶穌基督本身。「你們查考聖經,因你們以為內中有永生,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約5:39)

相關焦點

  • 基督教系統神學——昔元太(教會的教義)
    第六篇 教會論第二節 教會的教義教會具有三種權柄,就是教義權、治理權和事奉權。教義的教導:1、教導作為真理的證人,向教會外的人傳播上帝的道,行使教導的權柄(傳播的權柄)(林前1:21,多1:3)教會當敞開教會的門,邀人,強烈行使教會所具有話語的權柄。
  • 基督教系統神學——昔元太(教會的事工—特殊事工)
    第六篇 教會論第二節 教會的事工—特殊事工教會事工的起源:「我作了這福音的執事,是照上帝的恩賜。這恩賜是照他運行的大能賜給我的(弗3:7)「我們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給各人的恩賜。」(弗4:7)「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弗4:11)因此教會的事工,其起源在於上帝。
  • 基督教系統神學——昔元太(上帝在新約中的名稱)
    如「阿拉法、俄梅戛」「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首先的、末後的」、「是初、是終」(啟1:4、8、17;啟2:8;啟21:6;啟22:13)但大部分按著以阿多乃代替原理,改用居裡阿斯。居裡阿斯較耶和華更近於阿多乃的名稱。具有「全能的上帝」「主」、「所有主」、「統治主」之意。也用於耶穌基督。居裡阿斯具有人類的所有主,「主人」的意思。
  • 基督教系統神學——昔元太(聖靈與教會的關係)
    第六篇 教會論第一章 教會的本質第二節 聖靈與教會的關係1.聖經顯明教會的各種稱呼1)基督的身子(提後2:20)將教會比喻成大戶人家,不是指教會外形的建築物大,而是指教會的主人上帝偉大,這家的家族(一切承認耶穌為主的聖徒)眾多,這家所經營的事業(救靈的運動)非常龐大的意思。
  • 基督教系統神學——昔元太(聖經的正典與分類)
    比喻「理」和「界限」(加6:16;林後10:14—16)它在教會會議上做出決定,具有權威的「教憲」或「信仰與行為法則」的時候譯做正典。只有耶穌的親口所言所行,與受上帝靈感的先知使徒和特殊的人受感記錄才是真的正典。
  • 基督教系統神學——昔元太「基督的再臨(再來)」
    (太24:30)2)主升天時,天使預告了他的再臨「加利利人哪,你們為什麼站著望天呢?這離開你們被接升天的耶穌,你們見他怎樣往天上去,他還要怎樣來。」(徒1:11)3)使徒們見證了主的再臨。2.再臨的重要性1)基督的再臨,是教會最高、最大的盼望。「等候所盼望的福,並等候至大的上帝和我們救主耶穌基督的顯現。」(多2:13)「你們為人該當怎樣聖潔、怎樣敬虔,切切仰望上帝的日子來到。」
  • 基督教系統神學——昔元太(聖經的完備性)
    第一篇 序論第三章 聖經第四節 聖經的完備性在宗教改革以前聖經的完備性受到羅馬教會與「使徒繼承」的嚴重威脅,羅馬教會主張教會在聖經存在以前就存在,認為自己是依靠基督或內住的聖靈而存在無誤的團體,是可以認準聖經為上帝話語的唯一團體,因此教會沒有聖經也可以存在,但聖經離開教會就不能存在,他們甚至主張聖經不夠完備,所以對所記錄的道、使徒的宣傳和教會的傳統加以增補,將66卷聖經添加7卷,共73卷認為正典。
  • 基督教系統神學——昔元太(羅馬天主教所主張的中間狀態)
    根據羅馬天主教的教會完章,「雖然在上帝的恩惠和愛中死,但還沒有完全淨化的人,儘管有了永生的保障,然而為了取得用喜樂進入天國所需要的聖潔,死後必需經過淨化......教會指這些人所經過的淨化叫做「煉獄」......教會關於煉獄的教義,是在「庇連切公議會」與「特連特公議會」上確定的。」
  • 基督教系統神學——昔元太(蒙恩的手段)
    第六篇 教會論第七章 蒙恩的手段第一節 作為蒙恩手段的話語「恩惠」,是上帝施給他聖徒的「聖靈的超自然的感化。 「手段」(方法),是為實現某種目的的方法與要素。因此,聖徒就是要知曉,如何才能蒙上帝屬靈的祝福,即救恩的方法。
  • 基督教系統神學——昔元太(上帝的絕對的屬性)
    (啟2:8)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全能者。(啟1:8)是永遠活著。2、上帝是永不改變的(不變的上帝)上帝的①存在②預定③應許④目的不變上帝的存在不變意味著上帝不舊不衰、不增加、不縮減。其完全性永遠維持不變。聖經說在他並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
  • 公元4世紀,基督教迎來重大轉變,與神學無關
    其次,雖然有了皇帝的保護,可是,很多有權勢的人加入基督教,讓教會不再像以前那樣單純,這些別有用心的人通過這種方法,鞏固、培植自己的勢力,使得教會逐漸成為權力的角鬥場。最後,因為皇帝對於教會的保護,他很有可能會對某一個神學觀點表達贊同或者反對,可他是皇帝,這種態度所帶來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也就是說,基督教的神學研究也不可避免地加入了政治因素。很快地,一場巨大的考驗就到來了。亞歷山大教區教長阿利烏與教區主教亞歷山大發生矛盾。
  • 基督教系統神學——昔元太(救贖之約)
    (彼前3:22)差遣保惠師聖靈教訓、指導、保護教會。(約14:26)最後通過聖子的再來,從聖子得著榮耀與揀選者,(弗1:6、12)實現救贖之約。
  • 安徽省基督教兩會2020年神學思想建設講道交流會在淮南鳳臺舉行
    2020年11月20日至22日,安徽省基督教兩會神學思想建設講道交流會在淮南市鳳臺縣舉行。安徽省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主席陳田元牧師、安徽省基督教協會會長薛連喜牧師出席並主持宣講活動。安徽省基督教兩會17名宣講團成員參加了本次講道交流活動。鳳臺縣16所教堂負責人及信徒約三千人聽講。本次宣講主題為「教會燈臺 榮神益人」。
  • 基督教系統神學——昔元太(上帝的本性)
    (書3:10:撒上17:26詩84:2:太16:16)因此永生上帝是一切生命(植物、動物、人)的源頭。(詩36:9)是屬靈的永遠生命的源頭,他為我們提供得救與永生盼望(約5:26、29,10:28;羅8:6)上帝通過復活事件顯露上帝是生命的主管者(掌管者)。
  • 年終反思丨 2020年基督教的關鍵詞:「變」
    因為社交距離和國家或者地區實行封閉措施,從而教堂或者教會不得不停止開放,在關門的這一段時間,不僅考驗的是一個教會或者教堂的財力,同樣考驗著信徒的忠誠度,這造成的結果是,有些教會因為付不出房租不得不退掉房子,有些信徒不再去教會或者選擇了別的教會,有些教會沒有了信徒,傳道人而不得不去其它教會工作。教會的內部整體發展乏力,信徒對教會忠誠度都遇到了巨大的考驗。
  • 年終再思:2020年基督教的關鍵詞
    因為社交距離和國家或者地區實行封閉措施,從而教堂或者教會不得不停止開放,在關門的這一段時間,不僅考驗的是一個教會或者教堂的財力,同樣考驗著信徒的忠誠度,這造成的結果是,有些教會因為付不出房租不得不退掉房子,有些信徒不再去教會或者選擇了別的教會,有些教會沒有了信徒,傳道人而不得不去其它教會工作。
  • 基督教系統神學——昔元太(上帝的普遍的屬性1)
    如此上帝知曉事物且直接地、同時地、徹底而真實地知道。上帝的知識具有跟人的知識不同的特點。(1)上帝的知識不是從外部而得,而是從永遠以前所自有的知識。(伯21:22)(2)人的知識局限於眼目所見的世界。2、信實的上帝上帝是真實的沒有虛假。1)上帝的存在區別於一切假神,是真實上帝。(詩96:5、97:7、115:4—8:賽44:9—10)2)上帝的啟示(聖經)信實而絕對可靠。
  • 1920年代,非基督教運動的影響——上個世紀反對基督教的運動
    、本色化的護教神學,可以說是中國神學百花齊放的時代。[106]非基運動的反教言論(科學主義、民族主義、國家教育等)為教會製造了一個漫長的護教神學課程,促使信徒群起[為從前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竭力爭辯],神學必須建立在《聖經》的啟示上。基督徒對信仰的明確,教會對神學思想的正視,必將帶來 屬 靈 的大復興。教會制定亡羊補牢之計劃,復興信仰,復興教會,肩負傳福音的重任。逼迫的確會帶來復興。
  • 中國靈恩派教會的風險
    然而,在承認靈恩派教會並不一定都是異端邪教的同時,我們更應該看到,在某些極端的靈恩派教會中不僅確實存在著嚴重偏離基督教正統教義的情況,而且存在著蛻變為邪教的潛在風險和可能性。在神學思想建設嚴重滯後,傳道人和信徒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的中國基督教內部,這種從極端靈恩派教會蛻變為邪教的危險常常表現得尤為突出。
  • 【紀念三自愛國運動70周年】繼往開來 在新時代譜寫中國基督教的新...
    撫今追昔,鑑往知來,中國基督教界將在深入總結三自愛國運動發起70年成就與經驗的基礎上,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始終高舉愛國愛教旗幟,進一步落實三自原則,繼續沿著獨立自主自辦的 道路前進,不斷深入推進基督教中國化進程,在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道路上書寫新的篇章。為此,微言宗教特開闢專欄,回顧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發起70年來的光榮歷程,總結歷史經驗,展望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