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系統神學——昔元太(教會的教義)

2021-01-08 基督教聖經知識

第六篇 教會論

第二節 教會的教義

教會具有三種權柄,就是教義權、治理權和事奉權。

教義的教導:

1、教導作為真理的證人,向教會外的人傳播上帝的道,行使教導的權柄(傳播的權柄)(林前1:21,多1:3)教會當敞開教會的門,邀人,強烈行使教會所具有話語的權柄。

「我要使我那兩個見證人,穿著毛衣,傳道一千二百六十天。」(啟11:3)

「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太24:14)

2、教會應向教會內的聖徒傳上帝的道,教導他們,用話養育他們,使他們成為真理的見證人和教師,行使教導的權柄(教育養育的權柄)。

「我在上帝面前,並在將來審判活人死人的基督耶穌面前,憑著他的顯現和他的國度囑咐你,各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並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提後4:1-2)

「你要以宣讀、勸勉、教導為念,直等到我來。」(提前4:13)

3、教會應保全上帝的話語行使權柄(保守與保全的權柄)

上帝將自己的話語賜給教會,將教會作為真理寶藏的守護者,因此教會應在無數仇敵面前守護上帝的話語。因為教會有將使真理正確無損地傳給後代的責任。因此所傳的道要與上帝的話語相稱,是教會所持有的權柄。

「你從我聽的那純正話語的規模,要用在基督耶穌裡的信心和愛心,常常守著。從前所交託你的善道,你要靠著那住在我們裡面的聖靈牢牢地守著。」(提後1:13-14)

「堅守所教真實的道理,就能將純正的教訓勸化人,又能把爭辯的人駁倒了。因為有許多人不服約束,說虛空話欺哄人,那奉割禮的更是這樣。這些人的口總要堵住。他們因貪不義之財,將不該教導的教導人,敗壞人的全家。」(多1:9-11)

教導的權柄意味著講道與教育。因此牧師的講道是教會能力的核心。同時牧師的講道應當是真理的傳播和上帝話語(教義)的守護。並且牧師還要講信條與信仰告白。

講道在教牧中的重要性

加爾文說,講道工作是基督的代理工作,沒有講道,就不能傳達基督的拯救。因此講道者是擔負基督話語的使臣,管家,最大的教師。

所以講道不屬於人的事情,而是屬於上帝的事情,即屬於上帝國度的事情。

儘管如此常常認為講道是教牧的一部分,即講道跟行政、教育、探訪等一樣是教牧的一部分,但這是錯誤的。並且認為講道是禮拜的一個項目,即認為唱詩、祈禱,背誦使徒信經、奉獻、唱詩班唱詩等禮拜順序中的一個。

然而講道是宣布上帝的話語,是禮拜的中心。因此講道應當是教牧工作的全部。就是說講道應當主張探訪、主張行政、主張交談、主張教育。講道應當主導政治與宣教等。

可以下結論,所有教牧工作的中心是傳道。這是以「話語為中心」的「神本主義教牧哲學」。

「為此,我們也不住地感謝上帝,因你們聽見我們所傳上帝的道,就領受了;不以為是人的道,乃以為是上帝的道。這道實在是上帝的,並且運行在你們信主的人心中。」(帖前2:13)

「上帝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辯明。」(來4:12)

因此當講道者的講道不傳自己的話,而傳上帝的話的時候,聖徒就將所講的道當作上帝的話語接受,當聖徒當作上帝的話語接受的時候,這個話語就有能力,在聖徒的心中生發功效。

相關焦點

  • 基督教系統神學——昔元太(教會的標誌——真實的傳道)
    第六篇 教會論第四章 教會的標誌如前所述教會的屬性(3種)是從無形教會的意義考慮的。然而教會的標誌是從有形的教會方面考察的,事實上如果教會確實成為一的話,人們感受不到教會標誌的必要性。然而異端出來時,對於認識真實教會的標誌,有必要弄清楚。對於教會標誌必要性的認識,早在初期教會就存在。到了宗教改革時期要求得非常強烈。其理由是:由於地上的教會是戰鬥的教會,所以有可能受撒旦的迷感陷於謬誤,不僅有可能離開真理,而且會完全墮落,這是通過經驗認識的。
  • 基督教系統神學——昔元太(羅馬天主教所主張的中間狀態)
    根據羅馬天主教的教會完章,「雖然在上帝的恩惠和愛中死,但還沒有完全淨化的人,儘管有了永生的保障,然而為了取得用喜樂進入天國所需要的聖潔,死後必需經過淨化......教會指這些人所經過的淨化叫做「煉獄」......教會關於煉獄的教義,是在「庇連切公議會」與「特連特公議會」上確定的。」
  • 基督教系統神學——昔元太(聖靈與教會的關係)
    第六篇 教會論第一章 教會的本質第二節 聖靈與教會的關係1.聖經顯明教會的各種稱呼1)基督的身子(提後2:20)將教會比喻成大戶人家,不是指教會外形的建築物大,而是指教會的主人上帝偉大,這家的家族(一切承認耶穌為主的聖徒)眾多,這家所經營的事業(救靈的運動)非常龐大的意思。
  • 基督教系統神學——昔元太(聖經的完備性)
    第一篇 序論第三章 聖經第四節 聖經的完備性在宗教改革以前聖經的完備性受到羅馬教會與「使徒繼承」的嚴重威脅,羅馬教會主張教會在聖經存在以前就存在,認為自己是依靠基督或內住的聖靈而存在無誤的團體,是可以認準聖經為上帝話語的唯一團體,因此教會沒有聖經也可以存在,但聖經離開教會就不能存在,他們甚至主張聖經不夠完備,所以對所記錄的道、使徒的宣傳和教會的傳統加以增補,將66卷聖經添加7卷,共73卷認為正典。
  • 公元4世紀,基督教教義和政治的風向標是誰?
    公元4世紀,只要涉及到基督教神學討論,就不能不提亞他那修(也被譯為阿塔那修),而他不斷被流放又返回的人生經歷,又充分體現了基督教教義和羅馬帝國在這一時期的政治動向,所以,他也被歷史學家稱為公元4世紀的神學和政治風向標。
  • 基督教系統神學——昔元太(教會的事工—特殊事工)
    第六篇 教會論第二節 教會的事工—特殊事工教會事工的起源:「我作了這福音的執事,是照上帝的恩賜。這恩賜是照他運行的大能賜給我的(弗3:7)「我們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給各人的恩賜。」(弗4:7)「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弗4:11)因此教會的事工,其起源在於上帝。
  • 公元4世紀,基督教迎來重大轉變,與神學無關
    其次,雖然有了皇帝的保護,可是,很多有權勢的人加入基督教,讓教會不再像以前那樣單純,這些別有用心的人通過這種方法,鞏固、培植自己的勢力,使得教會逐漸成為權力的角鬥場。最後,因為皇帝對於教會的保護,他很有可能會對某一個神學觀點表達贊同或者反對,可他是皇帝,這種態度所帶來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也就是說,基督教的神學研究也不可避免地加入了政治因素。很快地,一場巨大的考驗就到來了。亞歷山大教區教長阿利烏與教區主教亞歷山大發生矛盾。
  • 他的教義與基督教的一些基本教義相悖,後來他建立了自己的教會
    在界限尚不明確的基督教中,難道沒有一些解釋會給基督教的整全性帶來危險嗎?當時的宗教調和主義增加了這種危險,因為調和主義並不單靠一套教義體系尋求真理,而是從各種體系中吸取零散的思想。結果,雖然許多人自稱是基督徒,但其中一些人解釋基督的方法卻被其他人認為是模糊了、甚至否定了基督的核心信息。
  • 基督教因政治的介入變得混亂,卻無意中促成了其基本教義的達成
    在這場由三百多名主教主席的會議中,通過了《尼西亞信經》,對於基督教教義中爭論的核心焦點「神性」,做出了被大多數人所認可的結論。然而,這樣當然沒能解決問題。君士坦丁一世是一位出色的帝王,但他雖然晚年皈依了基督教,卻對於神學一知半解,所以,他在處理基督教內部矛盾時,往往從一個政治家的角度出發。
  • 基督教系統神學——昔元太(上帝在新約中的名稱)
    如「阿拉法、俄梅戛」「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首先的、末後的」、「是初、是終」(啟1:4、8、17;啟2:8;啟21:6;啟22:13)但大部分按著以阿多乃代替原理,改用居裡阿斯。居裡阿斯較耶和華更近於阿多乃的名稱。具有「全能的上帝」「主」、「所有主」、「統治主」之意。也用於耶穌基督。居裡阿斯具有人類的所有主,「主人」的意思。
  • 基督教系統神學——昔元太(蒙恩的手段)
    第六篇 教會論第七章 蒙恩的手段第一節 作為蒙恩手段的話語「恩惠」,是上帝施給他聖徒的「聖靈的超自然的感化。 「手段」(方法),是為實現某種目的的方法與要素。因此,聖徒就是要知曉,如何才能蒙上帝屬靈的祝福,即救恩的方法。
  • 聖經是教會的重要信仰,其中的三位一體論,展現了基督教的教義
    在《聖經》中有著一個令人費解的教義,它就是三位一體論。在三一論中,我們已經遇到了基督教教義中一種真正與眾不同的內容。世界上眾多宗教中,就基督教宣稱上帝是獨一的上帝同時又有三位格同為上帝這點而言,基督教信仰是獨一無二的。通過這種方式,它向人們展示出一種表面上似乎自相矛盾的教義。進一步而言,這一教義在聖經中並不明顯,抑或說並無明確的陳述。
  • 基督教系統神學——昔元太「基督的再臨(再來)」
    1.再臨的確實性1)再臨是主親自談到的(太24:30、25:19、31、26:24;約14:23)「那時,人子的兆頭要顯在天上,地上的萬族都要哀哭。他們要看見人子有能力,有大榮耀,駕著天上的雲降臨。」(太24:30)2)主升天時,天使預告了他的再臨「加利利人哪,你們為什麼站著望天呢?這離開你們被接升天的耶穌,你們見他怎樣往天上去,他還要怎樣來。」(徒1:11)3)使徒們見證了主的再臨。
  • 教義是宗教的重要部分,通過基督教的信息結構,將主題呈現出來
    這些問題,便成了我們表述基督教信息的起點;也就是說,我們要把聖經神學的內容和這些問題關聯起來,固然,我們絕不能完全讓非基督教世界來設定日程表;因為在許多情況下,它或許並不追問甚至不能認清那些最重要的問題,然面,確定人們正在追回的回題到底是什麼,通常仍大有疑問。
  • 基督教系統神學——昔元太(上帝的絕對的屬性)
    (啟2:8)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全能者。(啟1:8)是永遠活著。2、上帝是永不改變的(不變的上帝)上帝的①存在②預定③應許④目的不變上帝的存在不變意味著上帝不舊不衰、不增加、不縮減。其完全性永遠維持不變。聖經說在他並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
  • 基督教系統神學——昔元太(聖經的正典與分類)
    比喻「理」和「界限」(加6:16;林後10:14—16)它在教會會議上做出決定,具有權威的「教憲」或「信仰與行為法則」的時候譯做正典。只有耶穌的親口所言所行,與受上帝靈感的先知使徒和特殊的人受感記錄才是真的正典。
  • 基督教中兩派為教義的理解發生了爭端
    導語:阿利烏斯是阿里烏教派早期的領導人他認為耶穌基督是次於聖父的存在,但是亞他那修教派卻持著不同的觀點,雙方在基督教的教義上產生的極大的分歧,以至於兩個派系的人相互仇視,言語攻擊逐漸變為肢體攻擊,為此君士坦丁還特地召開了第一次基督教大公會議,來解決兩個派系的問題,雖然會議上是亞他那修勝利了,但是從整體歷史上是阿里烏斯勝利。
  • 基督教系統神學——昔元太(救贖之約)
    (彼前3:22)差遣保惠師聖靈教訓、指導、保護教會。(約14:26)最後通過聖子的再來,從聖子得著榮耀與揀選者,(弗1:6、12)實現救贖之約。
  • 安徽省基督教兩會2020年神學思想建設講道交流會在淮南鳳臺舉行
    2020年11月20日至22日,安徽省基督教兩會神學思想建設講道交流會在淮南市鳳臺縣舉行。安徽省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主席陳田元牧師、安徽省基督教協會會長薛連喜牧師出席並主持宣講活動。安徽省基督教兩會17名宣講團成員參加了本次講道交流活動。鳳臺縣16所教堂負責人及信徒約三千人聽講。本次宣講主題為「教會燈臺 榮神益人」。
  • 基督教系統神學——昔元太(上帝的本性)
    (書3:10:撒上17:26詩84:2:太16:16)因此永生上帝是一切生命(植物、動物、人)的源頭。(詩36:9)是屬靈的永遠生命的源頭,他為我們提供得救與永生盼望(約5:26、29,10:28;羅8:6)上帝通過復活事件顯露上帝是生命的主管者(掌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