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點開的《魔域》的登錄界面時,隨著激昂的進行曲與優美的詠嘆調響起,仿佛將魔域世界中人類的驕傲與榮光呈現在了玩家眼前。
作為上古時期國產網遊的「扛把子」,《魔域》的名字對於新一代的玩家們來講,如今卻顯得有些陌生了。
雖然以現在的審美來看,《魔域》的畫質已經不再討喜,其玩法與擠滿整個屏幕的UI排列方式也早已被各種網遊頁遊濫用。但從十多年前的目光來看,《魔域》無論是畫質、玩法、時裝特效、甚至目前飽受詬病的各種稱號,在那時都是非常具有創新性的設計。這也使得《魔域》從一眾國產網遊中脫穎而出,直到現在,都還有不少玩家在雷鳴大陸遨遊。
並且《魔域》在背景故事上的設定也十分用心與考究,小到最低級的鹿角獸,大到副本裡的最終BOSS,都有著詳細的出處與豐富的背景故事,例如為什麼卡諾薩城外就是大片的魔族?在背景裡告訴玩家的是因為魔潮的侵襲,大面積的土地與生物被腐化,卡諾薩城這個原來的王城也成為了抗擊魔潮的前線,而被玩家們拿來練手的鹿角獸正是被腐化的生物,被魔族用來充當先鋒與炮灰。
我依然記得副本「阿拉瑪的哭泣」的BOSS原本是一名光輝的聖殿騎士在外徵戰,榮歸故裡時卻發現自己遭到了背叛與出賣,導致愛妻被處以火刑。盛怒之下他轉投魔族,化身為復仇騎士,將這片背叛了他的土地轉化為了陰暗扭曲的死亡之地。守護王國飽受愛戴的正義騎士與帶來死亡與恐懼的魔王之間的形象轉變與衝突,這曲墮落騎士的輓歌著實讓當年的我中二了許久。
甚至就連遊戲中拿來升級裝備、提供經驗等等幾乎萬能的靈魂晶石,在其鮮豔如血的外表下也藏著悽美的愛情故事。
不過這些背景設定大部分都需要玩家們在遊戲中通過任務以及和NPC的對話來一點點的拼湊出《魔域》世界的全貌,這也讓玩家們能夠在遊戲的過程中逐漸接受並沉浸在《魔域》的世界之中。官方給出的則是類似於編年史一般的「魔域傳說」,簡述了人魔戰爭的起源以及玩家在遊戲中的最大助力「幻獸」的來歷,你手中看起來不起眼的「寶寶」,很有可能是上古之戰中失落的神明。
除開宏大的世界觀設定之外,《魔域》中給玩家們留下最深印象的,莫過於每個場景的背景音樂,其擁有相當高的製作水準,基本上每個《魔域》玩家一聽就能知道這段音樂到底代表著哪張地圖,這也證明音樂與地圖場景之間結合得十分完美。
例如樹心城的原聲音樂就在神秘中帶著空靈,烘託得樹心城地圖更為縹緲。
而當迷夢沼澤帶著詭異與哥特風格的暗黑曲子響起時,也讓我想起了那些為了飛天連斬而沒日沒夜蹲守蜘蛛女王的日子。
甚至可以說,《魔域》的背景音樂,承載了所有玩家的共同記憶。
無論玩家們身在何方,無論是遊戲的版本如何改變,只要聽到卡諾薩城中傳來清脆的笛聲與悠揚的豎琴所共奏的音樂,一瞬間思緒都會回到當年在《魔域》中奮戰的日子裡來。或許他們會記起第一次來到《魔域》世界的好奇,也會想起不知天高地厚攻擊城衛NPC而被秒殺的糗事。最後隨著音樂的結束,帶著笑意與昨日的美好回憶揮手告別。
當年聽著這些音樂拼殺在各個地圖中的老玩家們,或許大多數都已離開《魔域》回歸了生活,而《魔域》系列走到今天,也已衍生出了各種版本。
如今最新的《魔域》IP續作《風暴魔域2》,採用了全新的Unity引擎製作,無論是畫質還是人物模型材質都遠遠超出了原版《魔域》的2D貼圖,甚至平臺也從PC移植到了手機之上,而這個精雕細琢的世界甚至會給人一種「這是魔域的崽嗎?」的錯覺。
而從玩法上來看,《風暴魔域2》也與《魔域》有著一定的區別,在《魔域》中更是是用來社交的軍團在《風暴魔域2》中重要性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並圍繞其構建了一系列的新玩法。
雖然《風暴魔域2》看起來有點陌生,甚至地圖都有了不小的變動,但是其中演奏的音樂,無論是礪風戈壁中那帶有濃濃阿拉伯風格的烏德琴聲還是雪狼冰原那一聽就讓人覺得寒風刺骨的長笛聲,依然延循著曾經的樂譜演奏。
在進入卡諾薩城之後,那段親切的音樂打破了所有的疏離感,而當我靠近依然身著銀盔的士兵NPC時,他們也如同十幾年前的前輩們一樣,對著不懷好意的玩家們豎起了長槍,儘管不能再向以往一樣再和他們切磋一下武藝,但這一切都告訴我,這還是那個熟悉的《魔域》世界,勇士們依然等待著玩家加入,一同守護人類世界。
當隨著遊戲進程的深入,越來越多熟悉的事物也開始在《風暴魔域2》中呈現,戰士職業熟悉的拖刀式步伐、NPC的造型也是記憶中的模樣。可以說《風暴魔域2》在添加新玩法與提升畫質的同時保持了原有的遊戲風格,將《魔域》系列的精華例如暢爽對抗競技,自由共享等等經典原汁原味的呈現在了遊戲之中,而這種改變,對於《魔域》這個已經走過了十幾個年頭的老遊戲來講,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開始。
十四年的陪並不意味著結束,在將來《魔域》或許會以各種各樣的方式陪伴玩家們一直走下去,而無論《魔域》的外觀與畫風再怎麼改變,我相信那些熟悉的音樂,將會是玩家們與《魔域》之間永恆的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