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大米後白「味稻」
深耕米文章 稻花香裡「鄉村振興」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7月28日,50多名南京市民組團來到句容市後白鎮「巨龍東方生態園」,深度體驗大詩人蘇軾「黃柑紫蟹見江海,紅稻白魚飽兒女」所描繪江南魚米之鄉的繁榮景象。大家在生態園中觀賞了古老的「金陵胭脂稻」、細聞了園區的稻花香、捕撈了稻田養殖的草蝦,品嘗了後白獨有的「四零」生態香米飯和「懶得比」麻田鴨。參觀團中71歲的張先生說,自己年輕時下放後白當過知青,今天帶著孫女再回後白體驗「稻野農夫」,最大的感動就是:「社會進步太快了,後白變化太大了!」
後白鎮黨委書記貢月明介紹說,去年,後白鎮在中國華西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江蘇省級會場,被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評為「味稻小鎮」。作為農業大鎮,今年上半年,後白鎮堅持以爭創省級綠色優質水稻生產基地為契機,通過做優產業鏈、築牢品牌鏈、提升價值鏈,全面深化「味稻小鎮」建設,奮力譜寫「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的鄉村振興新篇章。
味稻小鎮雛形初展
茅山腳下,二聖水庫旁。朝陽還未升起,天已悄然啟亮。杜氏家庭農場杜諸侯帶著工人來到稻鴨共作的稻田旁查看水稻長勢。「今年一共種植了560畝稻鴨共作。」杜諸侯說,按有效種植面積計算,有機水稻產量 800斤/畝、Yummy稻田鴨產量15隻/畝。每畝加工成品有機天香米500斤,按會員全國統一價30元/斤計算,每畝產值就已近1.5萬元,這還不包括胚芽米和農創產品等60—75元/斤的高價產品。此外,稻鴨共作產值合計18000元/畝,扣除畝均生產成本4580元,稻鴨共作畝均純收入13420元,遠遠高於種植草坪、蔬菜的畝均年收益。更重要的是,與常規的農田耕作相比,稻鴨共作的養殖方式大大減少了化學農藥的使用頻次和用量,節約了生產成本,改善了農田生態環境,增強了稻田生態補償的後勁。
「稻鴨共作」只是後白打造「味稻小鎮」的一個縮影。據了解,後白鎮現共有稻田6.38萬畝。以現有的後白良種場、恆馨米業、杜氏家庭農場、四零大米四家基地為主,以五星、槐道片萬畝高標準農田為補充,全鎮正全力打造3個以上錯位發展的優質稻米生產基地:高端稻米生產基地(天香米1號、東方紅1號、金陵胭脂)、優質食味水稻基地(主打綠色、有機、無公害稻米產品)和稻米文化公園基地(農旅結合、稻花香裡說豐年)。
目前,「後白味稻」已香飄國內外。2017年以來,後白鎮先後引進優質優價高產水稻品種8個、提純復壯繁育品種4個。主要優質品種有南粳9108、南粳5055、寧粳8號等品種,進一步優化了優質稻品種結構。其重點培育的優質綠色稻米品牌「後白悠品」「杜氏天香米」「綠源稻米」「恆馨米業」「四零大米」等已成為華東地區市民熟知的知名品牌。其中,「杜氏天香米」「綠源稻米」曾獲得江蘇省好大米金獎和江蘇省消費者信得過產品,「四零大米」獲得第二屆江蘇省「十大誠信標兵」,鎮江市知名商標。
農旅結合無縫對接
「農旅結合」是後白打造「味稻小鎮」的一個主要抓手。後白鎮鎮長張明飛說,鎮政府目前在積極爭取上級財政資金、涉農、涉環保項目經費的基礎之上,廣泛引導優質社會資本參與,全力打造綠色優質稻米田園旅遊綜合體。按規劃,綜合體內設有優質稻米文化公園,旨在引導並培育有能力的本土稻米企業在文化公園內打造趣味遊樂景點,如利用水稻秸稈編織稻草恐龍、秸稈小豬佩奇等,吸引遊客。依託後白良好的地理位置優勢,為南京、鎮江、常州的市民實地體驗稻野農夫勞作的艱辛,體會「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意境。在發展服務業的同時,有效促進本地的秸稈綜合利用,減少秸稈焚燒帶來的環境汙染。
綜合體內還將建有稻米研學文化館,用以彌補句容市乃至泛南京周邊的水稻科普教育「創新+研學旅行」的不足,讓更多的中小學生參與到稻米生產的全過程,體驗從插秧到收割,再到產品自主包裝創意的全過程,讓稻米產業的科普更有持續性。
在打造綠色優質稻米田園綜合體的同時,後白鎮還將持續舉辦相應的旅遊節慶活動。張明飛說,依託「鄉遊後白」這一本土全域旅遊品牌,鎮政府將力促優質稻米產業與鄉村旅遊的無縫對接,力求稻田生態補償在後白形成長效機制,全力探索稻田生態補償市場化、社會化運作的新路子。他透露,今年的稻米文化節將邀請稻米行業的大咖參與「問稻·天下」論壇,探討如何讓味稻小鎮發出聲音和快速招商,並將舉辦稻田趣味運動會,通過摸魚抓蟹等多種親子活動來集聚人氣,擦亮「鄉遊後白」品牌。
科技支撐助力起飛
後白「味稻小鎮」可持續發展的後勁在哪?該鎮農服中心凌定坤主任認為,答案在「科技支撐」。
日前,江蘇容谷智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智能無人碾米機(自助鮮米機)在常州農業觀光園內一經投放,立即就吸引了無數關注。容谷智慧農業總經理羅浩對此介紹說,大米作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舌尖上的安全」是重中之重。對食品供應鏈的各環節進行標識追溯是目前針對食品安全問題所推崇的主流方案。研發智能無人碾米機正是基於對食品安全的考量——24小時自動售賣,設備低溫儲存稻穀,銷售現場一次性加工脫殼碾磨,保留大米胚芽部分,即為「胚芽米」,保證用戶每次碾磨都是新鮮大米。
凌定坤說,除了自主研發,後白「味稻小鎮」的科技支撐還主要體現在現代農業技術指導推廣上。一要以鎮農業服務中心為依託,培養建設專門的綠色優質水稻生產技術推廣員隊伍以及農產品監管協管員隊伍,時刻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二要向各生產單元的農戶發放綠色優質水稻生產操作規程、允許使用的農藥清單及肥料使用準則。三要選擇基礎條件較好、交通便利、水稻種植集中連片的基地,通過建立新技術推廣應用示範片,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帶動周邊農戶協同發展。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