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一縣,建制悠久卻建縣很晚,建國後因與河南一縣同名而改名

2020-12-14 大狗說教育

江蘇,中國華東沿海的位置中,長江、淮河兩大流域,東冰燈黃海、山東省、安徽省、浙江省、上海的4個市和省相鄰,不僅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的最發達的省的一個,也是歷史上的名人和才能培養出了,現在江蘇省的省會是南京市,南京是我國「四大古都」之一,歷史上長期以來是我國南方地區的政治中心。

新沂市位於江蘇省北部,蘇魯兩省交界處,是江蘇省縣級市,由地級徐州市管轄,是江蘇省的「北大門」,新沂市地處魯南丘陵向蘇北平原過渡地帶,自古以來就有華夏先民生息,秦代建制,境內的馬陵山在清代乾隆時期被稱為「第一江山」,新沂是歷史悠久的地方,但是新沂縣建縣比較晚,正式設縣是在建國前夕,是歷史悠久的新興城市。

新沂氏,從前是徐州的領域,東周時鐘吾國家的土地上,春秋手錶吾是吳被外星人毀滅,最後是楚國地方的土地上,秦六導致國家後,今新沂司吾,建設陵2縣,市域的建設制的歷史悠久,今新沂內馬陵山的「司吾山」的古稱,南北朝時司吾、建陵均廢,今新沂地屬宿豫縣,此後一千多年間今新沂市域大部分為宿豫縣(唐代宗元年,公元762年改稱宿遷)之地。

明朝時,現在的市域屬於淮安府,清朝時屬於徐州府,抗日戰爭時期,蘇皖邊區政府成立潼陽、宿北等抗日民主政府,1949年5月以宿北縣及潼陽縣部分地區設立新安縣(宿遷、沭陽、東海、邳縣4縣邊地),駐地新安鎮得名,新安縣設置後屬於蘇北行署區淮陰專區,1952年9月因與河南省新安縣同名而改稱新沂縣,因境內的新開新沂河而得名。

1953年1月,蘇南、蘇北兩大行署區撤銷,江蘇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新沂縣屬江蘇省徐州專區,1983年徐州地區撤銷後,新沂縣屬地級徐州市,1990年,新沂縣成為縣級新沂市,仍由徐州市管轄。

你們喜歡旅行嗎?最近想去哪一個城市呢?在評論區告訴小編吧。

相關焦點

  • 建國初,江蘇哪些縣曾隸屬於山東,現分屬何市?
    江蘇歷史悠久,但建省很晚,其省域分屬數個不同的地理、文化單元,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後才同屬直隸(南直隸),清初江南省東西分置,江蘇、安徽建省。江蘇建省後轄區變化不大,現與山東、安徽、浙江、上海四省市相鄰,這四省與江蘇關係均十分密切,上海原為江蘇的一部分,安徽、江蘇曾同為南直隸,江蘇蘇南部分與浙江同為江南且元朝時同屬江浙行省,而江蘇與山東也是山水相依、淵源深厚。
  • 河南一縣,歷史悠久且縣名為單字,餄餎面十分出名
    河南省,位於我國中東部內陸,地處黃河中下遊,因歷史上大部處於黃河以南而得名,又因是我國早中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而有「中原」「中州」之稱,現省會為鄭州市。河南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不僅誕生了眾多的名人、先賢,也孕育了許多名城、古縣,其中處於河南中部偏西的郟縣不僅為單字縣,也是置縣於秦的千年古縣。
  • 新世紀,江蘇這個縣撤銷,隸屬於徐州市
    江蘇歷史悠久,境內最早的城邑出現於今徐州,而徐州市也為江蘇十三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徐州是「古九州」之一,為兩漢文化的發祥地,有「彭祖故國、劉邦故裡、項羽故都」之譽,更是著名的「帝王之鄉」,現在是蘇北、淮海地區中心城市,進入新世紀以來,徐州經濟發展迅速,為擴大城區面積有一縣撤銷。
  • 新世紀,唐山這幾個縣撤銷為區,其一僅三十年歷史
    河北歷史悠久,因歷史上地處黃河以北而得名,又因古屬冀州而簡稱「冀」,現省會為石家莊市。自元定都北京以來,河北因地處京畿之地而一直具有特殊的政治地位,但其省會也因此多變,也形成了數個地理單元,其中冀東地區的唐山市為河北重要工業城市。
  • 江蘇一縣,是白首烏之鄉,最早是天賜鹽場,名稱和臨縣竟張冠李戴
    文/史間一壺酒眾所周知,首烏與人參、靈芝、冬蟲夏草,並稱「四大仙草」。相傳,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就是吃了首烏而得道成仙的。小夥伴們知道嗎?哪裡是白首烏的著名產地呢?那就是在江蘇濱海縣。濱海縣因東瀕黃海而得名。濱海地區最早出現的建制是南宋嘉定七年(1214)著名的鹽場天賜場。由於地瀕黃海,具有得天獨厚的煮鹽之利,當時沿海地區煙火點點,煎灶連連,鹽業十分興旺。天賜場的建制給濱海留下了一個「天場」的地名,也就是現在的天場鄉。明代中期以後,由於海勢東遷,潮汐不至,亭場紛紛東移,天賜場鹽地大多廢棄。明弘治十三年(1500),天賜場併入廟灣場,屬淮安府山陽縣。
  • 新世紀,貴州這些縣被撤銷,有一千年古縣
    貴州有著悠久的歷史,戰國及秦漢時為夜郎國中心,貴州之名始自北宋,唐、兩宋及元朝為羈縻之地,明朝為加強統治設貴州承宣布政使司,自此建省。明朝貴州與今差別較大,清朝時始大致形成今貴州版圖。現在,貴州省省會為貴陽市,包括貴陽在內共有六個地級市、三個自治州共九個地級行政區,此為建國後經過複雜行政演變的結果,其中進入新世紀有多個地區撤銷後設市,更多的縣在撤銷後改區。
  • 江蘇這個縣,進入新世紀後撤銷為區,曾用名「臺北」
    江蘇省,位於我國華東沿海中段,濱臨黃海,自古就為「魚米之鄉」,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歷代均為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等均十分發達地區,而與之相鄰的山東、安徽、浙江、上海等四省市也均為富裕之地。現在,江蘇省仍是我國經濟實力最強的省份之一,省會為南京市。
  • 湖北此地不以產桃出名,為什麼撤縣建市時改名仙桃市?
    南朝梁武帝天監二年(503年),開始在此地置郡設縣,在竟陵郡中拆分出一個沔陽郡,下轄雲杜、沔陽二縣。按照古人「山南水北稱陽」的原則,這裡地處沔水以北,因而稱為沔陽。這是這片土地第一次正式設置行政建制。為什麼撤縣建市時改名仙桃市?至今,沔城、沔陽的遺風猶在,處處都有。
  • 濟源市行政區劃史,軹縣為地區母縣,長期屬焦作前身
    此時今濟源市境內僅存在上圖一縣,屬河內郡管轄。軹縣,本戰國魏邑,秦置縣,位於今濟源市軹城鎮。漢文帝元年(前179年),曾改為侯國。首任軹侯薄昭為漢文帝的舅舅,有從龍之功,後驕縱不法坐罪自殺,復改為縣。軹縣在隋唐時期被廢,未延續下來。
  • 江蘇有望「合併」的兩個縣,一旦成功,或將實現「撤縣設市」
    除了這些著名的城市,江蘇也有很多的「黑馬」城市,比如徐州市。徐州市有著兩千六百多年的建城史,這個有著深厚歷史底蘊的城市在新時代的發展也同樣十分強勁。這裡是多個城市圈的重要成員城市,也是周邊地區的交通樞紐。徐州市也是華東地區的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中心。
  • 貴州省一個縣,建縣歷史超300年以「龍」命名,名字非常霸氣
    貴州省一個縣,建縣歷史超300年以「龍」命名,名字非常霸氣貴州省是西南重慶市,行經重慶,四川,湖南,雲南,廣西,是與雲南交界的西南交通樞紐,貴州歷史悠久,是古人類的發祥地之一,貴州境內地勢西高東低,向中部、北部、東部和南部傾斜,全省地貌可概括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種基本類型,高原山地多
  • 建國後,山東曾存在一個萊陽專區,轄有哪些縣?
    萊陽地處膠東丘陵,區位優越、物產豐富,是我國著名的「梨鄉」「花生油之鄉」,歷史上也素為「半島陸路旱碼頭」,不僅歷史悠久,西漢時就已置縣,也歷為膠東重鎮。 萊陽古為萊國地,春秋戰國屬齊,西漢時置昌陽縣,五代後唐時為避諱而改昌陽為萊陽,因地處萊山之陽而得名,萊陽之名沿用至今。
  • 2020年中國綜合百強縣排名,中部一縣進入十強,合肥三縣入榜
    山東14個;河南10個;福建8個;湖北5個;湖南、內蒙古各4個;安徽3個;陝西、河北各2個與2019年相比,浙江反超江蘇成為綜合百強縣數量第一位;山東省百強縣數量下滑嚴重,從2019年的18個下降至2020年的10個,主要可能因為經濟普查導致的山東眾多縣市擠掉了不少水分。
  • 廣西這個縣,進入新世紀撤銷,一分為五
    廣西歷史悠久,秦始皇平定嶺南後就納入華夏版圖,元末明初正式建省,現為我國五大自治區之一。廣西,因地處古廣信以西,兩宋曾設廣南西路而得名,又因秦平嶺南後設桂林郡而簡稱「桂」。廣西元末設省後轄區變化並不大,但建國後改設為了自治區,原屬廣東的欽廉地區也劃入,廣西自此沿海。
  • 河南這一縣將撤縣設市!
    據夏邑縣政府網站消息,12月7日,夏邑縣撤縣設市工作第一次調度會召開,縣民政局負責人匯報說明了該縣撤縣設市的各項指標要求,21個成員單位負責同志對本單位在撤縣設市承擔的工作職能做了匯報。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商丘市一直在推動寧陵縣和虞城縣撤縣設區工作。從圖中2017年的GDP中我們可以看到,夏邑的GDP一直位於幾個縣前列。
  • 河南省一縣級市,人口超120萬,建縣歷史超2000年!
    河南省,古稱中原,簡稱「豫」,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河南因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是中華民族與華夏文明的發源地,歷史上先後有20多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河南,中國八大古都河南有四個,即十三朝古都洛陽、八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安陽、夏商古都鄭州,河南省下轄20個縣級市、85個縣,其中,
  • 河南一個179萬人口大縣,被安徽省三面包圍,出過一個皇帝
    固始縣位於河南省東南角,河南、安徽兩省交界處,從地圖上看,固始縣除西面與本省相鄰外,北、東、南三面處於安徽省的環繞包圍之中,地理位置較為特殊。漢朝建立後,於公元前202年設置安豐縣,縣治位於今縣境東南部;於公元前201年設置蓼縣,縣治位於今蓼城崗,後來又於寢丘邑設置寢縣。西漢末年外戚王莽篡漢自立建立新朝,但好景不長,即被綠林赤眉起義軍推翻,此後西漢皇族後裔劉秀於公元25年稱帝建國,仍以漢為國號,史稱東漢。
  • 河南濮陽很「無奈」的縣,被譽為「羽絨之鄉」,經濟卻不如一個鎮
    在我國所有的省份中,河南絕對是一個不得不提的存在,無論是經濟還是文化底蘊,這座省份在國內都是數一數二的,其2019年的GDP已經超過5萬億,在國內僅次於廣東、江蘇、浙江、山東四省,而河南也憑藉著這樣的表現成功躋身國內十大經濟強省,並成為了華中地區經濟最發達的省份,可以說是非常的有實力
  • 南京市行政區劃史,江寧縣延續至今,建國後句容分離
    此時南京市境內存在上圖四縣,分屬丹陽郡和臨淮國。此時的建鄴縣為揚州治所,關於建鄴縣的起源,還是要繼續從秣陵縣的行政建制變革說起。東漢建安十七年(212年),孫權改秣陵縣為建業縣,並移治今南京市區。西晉太康元年(280年),晉滅吳,又把建業縣改名為秣陵縣。太康三年將秣陵縣分為兩縣,秦淮河北為建鄴縣,南為秣陵縣,便是上圖的行政區劃。
  • 中國十大強縣,江蘇實至名歸,廣東無一入圍!
    不少人對於中國百強縣非常感興趣,那麼今天我們來聊一下縣域經濟中最為頂尖的十強縣!按照最近幾年各類機構公布的百強縣,大家都已經發現一個問題,百強縣中廣東僅入圍一個縣市。而在十強縣中,廣東無一入圍,這也是在大家意料之中的!廣東是我國第一經濟大省,那麼廣東的強縣排名為什麼不起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