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初,江蘇哪些縣曾隸屬於山東,現分屬何市?

2020-12-24 騰訊網

江蘇省,位於我國華東沿海,東臨黃海,地跨長江、淮河兩大流域,自古為魚米之鄉,歷史上名人、才子輩出,是我國歷代政治、經濟、文化等均十分發達的地區,現在也是我國經濟實力最強的省份之一。

江蘇歷史悠久,但建省很晚,其省域分屬數個不同的地理、文化單元,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後才同屬直隸(南直隸),清初江南省東西分置,江蘇、安徽建省。江蘇建省後轄區變化不大,現與山東、安徽、浙江、上海四省市相鄰,這四省與江蘇關係均十分密切,上海原為江蘇的一部分,安徽、江蘇曾同為南直隸,江蘇蘇南部分與浙江同為江南且元朝時同屬江浙行省,而江蘇與山東也是山水相依、淵源深厚。

山東原為地理名詞,指的是崤山、太行山以東地區,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今江蘇原也是山東地區,山東作為行政區劃始自金代。金滅北宋後改京東東、西路為山東東、西路,京東東、西路及山東東、西路均曾轄有今蘇北一部。抗日戰爭時期,山東抗日根據地是我國最重要的敵後抗日根據地之一,今徐州、連雲港等地曾為山東根據地的一部分,這一情況也沿襲到解放戰爭時期,到新中國成立時江蘇仍有多縣由山東省管轄。

建國初,山東省政區仍沿襲解放戰爭情況,不僅層級多,轄區也與今有很大的區別,不僅津浦路以西部分劃歸新設平原省,南北兩面還轄有河北、江蘇的眾多縣市,江蘇部分為今徐州、連雲港等地。江蘇方面,建國初並未直接設江蘇省人民政府,而是將江蘇分為蘇南、蘇北兩個行署區。

新中國成立時,山東省有四大省轄市,其中之一就為徐州市,徐州市轄一至六區及銅山縣,徐州市為「汪偽政府」時期析銅山縣所設,是所謂的淮海省省會,抗戰勝利後也是國民政府位於蘇北的軍事重鎮。

此外,山東省魯中南行政區臺棗專區所轄豐縣、沛縣、華山、銅北、邳縣等五縣及魯中南行政區濱海專區竹庭縣、東海縣、新海連市等兩縣一市,這七縣一市也為原江蘇省之地。

其中,豐縣、沛縣、邳縣均為清朝徐州「老八縣」之一,華山縣、銅北縣是戰爭時期所轄新縣。竹庭縣原稱贛榆縣,1945年為紀念在贛榆犧牲的原濱海軍區政治委員符竹庭將軍而改贛榆為竹庭縣,新海連市為新海連特區改稱,新海連特區是魯中南行政區以民國時期所設連雲市及東海縣新浦、海州、雲臺山等地合設,竹庭縣、東海縣、新海連市均為清朝時海州轄區。

1950年5月,山東省調整行政區劃,三大行政區撤銷且重新劃定專區,徐州市仍為山東省省轄市,轄六區一縣,豐縣、沛縣、華山、銅北隸屬於新設滕縣專區,邳縣、竹庭縣、新海縣(5月新海連市、東海縣合併所設)隸屬於臨沂專區。1950年10月,竹庭縣恢復舊名贛榆,同年底新海縣撤銷,新海連市、東海縣恢復建制,此兩縣一市仍隸屬於臨沂專區。

1952年4月,銅山縣撤銷併入徐州市,同年底政務院批准山東原屬江蘇縣市劃歸江蘇管轄。1953年1月,蘇南、蘇北兩大行署區正式合併設江蘇省人民政府,山東省省轄市徐州市,滕縣專區所轄豐縣、沛縣、華山、銅北等四縣,臨沂專區所轄新海連市、贛榆縣、東海縣等正式劃歸江蘇省管轄。以上建制劃歸江蘇後,除了徐州市仍為江蘇省轄市外,江蘇成立徐州專區統一進行管理。現在,這些地區分屬江蘇省徐州、連雲港兩市。

相關焦點

  • 新世紀,江蘇這個縣撤銷,隸屬於徐州市
    元朝是我國行省制度的開端,徐州隸屬於河南江北行省,元初彭城縣省入徐州,元末徐州改稱武安州,明初復改為徐州,曾為鳳陽府所轄散州,後直隸京師(南京)。銅邳睢宿共八個縣,其中豐沛蕭碭為上四縣,銅山、邳州、睢寧、宿遷為下四縣,合稱徐州「老八縣」。
  • 安徽這個縣,原分屬豫皖兩省,是我國第二大將軍縣
    安徽歷史悠久、文化多元,歷史上分屬數個不同的地理、文化單元,朱元璋定都南京後才與今上海、江蘇同屬直隸(後為南直隸),清初改為江南省,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才析江南省為安徽、江蘇兩省,以省內安慶、徽州兩府首字為省名。
  • 建國後,山東曾存在一個萊陽專區,轄有哪些縣?
    萊陽地處膠東腹地,佔山、田、河、海之利,一直是膠東咽喉,尤其是在近現代建國前後更是成為膠東半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建國後也曾有一地級行政區萊陽專區。 萊陽是膠東半島早期革命的中心,「七七事變」後萊陽縣就組建了抗日武裝,1940年成立萊陽抗日民主政府,後分為萊東、五龍、萊陽、萊西南等四個縣,這一區劃沿襲到建國初期。
  • 江蘇與安徽「互換」的一縣,隸屬於宿州市,現如今發展如何?
    江蘇與安徽「互換」的一縣,隸屬於宿州市,現如今發展如何?縱觀全國,我國呈現出了南方發展較快,北方發展較慢的局面。而且南方各省份的發展情況均為壓倒性的勝利。北方人痛定思痛,到底是什麼限制了北方的發展,是交通技術?是國家政策?是地理位置?
  • 江蘇這個縣,進入新世紀後撤銷為區,曾用名「臺北」
    江蘇省,位於我國華東沿海中段,濱臨黃海,自古就為「魚米之鄉」,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歷代均為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等均十分發達地區,而與之相鄰的山東、安徽、浙江、上海等四省市也均為富裕之地。現在,江蘇省仍是我國經濟實力最強的省份之一,省會為南京市。
  • 新世紀,唐山這幾個縣撤銷為區,其一僅三十年歷史
    河北歷史悠久,因歷史上地處黃河以北而得名,又因古屬冀州而簡稱「冀」,現省會為石家莊市。自元定都北京以來,河北因地處京畿之地而一直具有特殊的政治地位,但其省會也因此多變,也形成了數個地理單元,其中冀東地區的唐山市為河北重要工業城市。
  • 湖北這一縣市,曾隸屬於武漢,現如今迎來千億高鐵「入駐」
    湖北這一縣市,曾隸屬於武漢,現如今迎來千億高鐵「入駐」最近有很多名不見經傳的小縣城被大家了解,隨著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有人說現在不出門便知天下事,雖然有些誇張,但也說明了信息交流的廣泛及信息的傳播速度。安陸原本是一座美麗的縣城,自從1949年解放後開始快速發展,期間被孝感專署管轄,後來因為孝感專署與武漢合併,隸屬武漢市,後因為一些原因,又被孝感所管,直到1987年正式撤縣設市。根據國家計劃的西武高鐵線路規劃來看,這條高鐵會在安陸市經過,全長約652公裡,該高鐵投資1117億。
  • 江蘇一縣,被徐州管轄,1953年時隸屬山東,如今GDP高達777.96億
    文/清月讀書、旅行、努力工作清醒、識趣、不負眾生原創文章,歡迎大家轉發分享江蘇這一縣,被徐州管轄,1953年時隸屬山東,現如今GDP高達777.96今天給大家介紹江蘇的一個縣城。從古到今,不知有多少英雄名垂青史,每一個英雄人物都有自己的特點和魅力,比如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楚霸王項羽的英勇神武……劉邦同樣是具有傳奇色彩的歷史人物之一,本是草根出身的他到最後卻建立了大漢王朝,被稱為漢高祖。一提起劉邦,首先想到的就是楚漢爭霸,但有一處地方大家也記憶猶新,那就是沛縣。
  • 平原省新中國撤銷的第一個省,劃入山東的有哪些地方?
    山東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期為齊魯兩國,因此有「齊魯大地」之稱,簡稱「魯」,而又因地處太行山以東而得名「山東」。其實,山東最早為地理區域名詞,指的是崤山、太行山以東地區,戰國七雄中除秦國外可稱為山東六國,金代時改北宋時京東東、西路為山東東、西路(路相當於現在的省),山東始成為行政區劃名稱,山東東、西兩路加起來還要大於今山東省。到明初,山東正式建省。
  • 河南一個179萬人口大縣,被安徽省三面包圍,出過一個皇帝
    固始侯國固始縣境,周朝建立後實行分封制,周天子將天下土地分封給各諸侯王進行統治,縣境大部分屬蓼國領地,小部分分屬蔣國、黃國等國,蓼國國都即位於今縣城東北的蓼城崗。春秋中期,蓼國、蔣國等均被楚國所滅,縣境改屬楚國,稱為寢丘邑,秦朝統一後屬九江郡轄境。
  • 建國初,福建最早的五個建制市,有哪些?
    福建歷史悠久,古為七閩、閩越,秦朝時就於此設閩中郡,西漢漢武帝滅閩越國後於此置縣,東漢末設建安郡,唐朝始稱福建,元朝時也曾設福建行省。現在,福建省共有九個地級市,此為建國後經過複雜行政演變而來。1949年4月下旬人民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後迅速橫掃東南,五六月間解放閩北大部,八月解放省會福州,九十月間解放閩南,建國前後福建全省基本解放。1949年8月福州解放後,福建省人民政府於福州成立,9月將全省分為兩個省轄市(地級市)及第一至第八行政督察專區,共兩市八專區。這兩個省轄市就為省會福州市及廈門市。
  • 江蘇一縣,建制悠久卻建縣很晚,建國後因與河南一縣同名而改名
    江蘇,中國華東沿海的位置中,長江、淮河兩大流域,東冰燈黃海、山東省、安徽省、浙江省、上海的4個市和省相鄰,不僅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的最發達的省的一個,也是歷史上的名人和才能培養出了,現在江蘇省的省會是南京市,南京是我國「四大古都」之一,歷史上長期以來是我國南方地區的政治中心。
  • 南京市行政區劃史,江寧縣延續至今,建國後句容分離
    秦朝上圖為秦朝末期。此時今南京市境內存在上圖三縣,分屬東海郡和會稽郡。此時今南京市境內存在上圖四縣,分屬臨淮郡和丹陽郡。臨淮郡治徐縣(今盱眙縣境內),丹陽郡治宛陵縣(今宣城市)。胡孰縣,西漢置,位於今江寧區湖熟街道。東漢改為湖熟縣,東吳改為典農都尉,後復為縣。隋朝初期廢,未延續下來。西漢時,堂邑縣曾改為侯國。
  • 山東濟寧汶上縣,面積不大人文景觀不少,有一座「太子靈蹤塔」
    山東濟寧有一個縣,面積不大卻有不少人文景觀,還有一座「太子靈蹤塔」。其實,這個縣就是山東汶上縣,位於山東省西南部,隸屬於山東濟寧市。汶上縣面積不大僅有877平方公裡,人口78萬,2019年GDP為216億,經濟發展一般。
  • 新世紀,貴州這些縣被撤銷,有一千年古縣
    現在,貴州省省會為貴陽市,包括貴陽在內共有六個地級市、三個自治州共九個地級行政區,此為建國後經過複雜行政演變的結果,其中進入新世紀有多個地區撤銷後設市,更多的縣在撤銷後改區。2000年6月,貴州省安順地區、縣級安順市撤銷設地級安順市,原縣級安順市行政區域設為安順市西秀區。
  • 廣西這個縣,進入新世紀撤銷,一分為五
    廣西歷史悠久,秦始皇平定嶺南後就納入華夏版圖,元末明初正式建省,現為我國五大自治區之一。廣西,因地處古廣信以西,兩宋曾設廣南西路而得名,又因秦平嶺南後設桂林郡而簡稱「桂」。廣西元末設省後轄區變化並不大,但建國後改設為了自治區,原屬廣東的欽廉地區也劃入,廣西自此沿海。
  • 山西一個17萬人口小縣,位於三省交界處,明朝皇帝欽賜縣名
    建縣前平順縣境,上古時期禹鑄九鼎,分天下為九州,縣境屬冀州地域。春秋時期,縣境先後屬黎國、潞國、黎國、晉國領地。三家分晉後,縣境屬韓國,後改屬趙國管轄,秦統一後屬上黨郡轄境。西漢時,今縣境分屬潞縣、壺關縣,歷兩漢、魏晉、南北朝基本不變。
  • 江蘇市轄區「最少」的地級市,曾是一個縣,被稱為「花都」
    在宿遷市區和宿豫區這兩個縣級市中,宿遷市區擁有3個縣,2個區,5個縣級市,是江蘇省縣級市數量最少的。為何宿遷市區縣較少?宿遷縣原隸屬於淮陰市,1987年從縣級市遷至縣級市,宿遷人很幸運,1996年又撤銷了縣級市,成立了地級宿遷市,成為江蘇最年輕的地級市,成立後僅轄宿城一個區。
  • 曾隸屬於沛縣的微山夏鎮,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不改的鄉音!
    初時,我不以為然,自認為那是和我一樣尋古覓勝的沛縣遊客,也許是出嫁湖東的沛縣閨女,抑或是在此打工謀生的沛縣小夥。然而情況出乎預料,因為在夏鎮作客卻似置身沛城街頭,這裡操沛縣鄉音的太多太多!我就納了悶了:我知道,沛縣地處蘇魯兩省交界處,相鄰縣鄉人們的生活習慣,風土人情相似,那麼方言俚語自然大同小異,可沒想到夏鎮的沛縣方言說得這麼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