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位於我國東南部沿海,與浙江、江西、廣東相鄰,東南隔臺灣海峽與臺灣省相望,地勢「依山傍海」,也是歷史悠久、人文薈萃之地。福建歷史悠久,古為七閩、閩越,秦朝時就於此設閩中郡,西漢漢武帝滅閩越國後於此置縣,東漢末設建安郡,唐朝始稱福建,元朝時也曾設福建行省。
現在,福建省共有九個地級市,此為建國後經過複雜行政演變而來。1949年福建解放後,全省僅福州、廈門兩個省轄市,到1959年末的整個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福建省包括兩個省轄市在內共五個建制市,分別為省轄市福州市、廈門市,縣級市漳州市、泉州市、南平市。
1949年4月下旬人民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後迅速橫掃東南,五六月間解放閩北大部,八月解放省會福州,九十月間解放閩南,建國前後福建全省基本解放。1949年8月福州解放後,福建省人民政府於福州成立,9月將全省分為兩個省轄市(地級市)及第一至第八行政督察專區,共兩市八專區。這兩個省轄市就為省會福州市及廈門市。
福州民國時就已設市,抗日戰爭時期成立了福州市政籌備處,1946年正式析閩侯縣城區鼓樓、南臺、倉山等地設福州市,1949年8月福州市解放後為福建省省會、省轄市。廈門市為福建歷史上第一個建制市,民國1935年撤銷思明縣(廈門島)設廈門市,1949年10月廈門市解放後仍為福建省省轄市。
1950年4月,福建省第一至第八行政督察專區改以專署駐地為名,分別為建甌、南平、福安、閩侯、泉州、漳州、永安、龍巖專區,同年建甌專區改稱建陽專區,泉州專區改稱晉江專區,漳州專區改稱龍溪專區。也是在這一年底,泉州市、漳州市成立,兩市均為縣級市,分別為晉江專區、龍溪專區管轄並為其駐地。
明清時期,泉州府、漳州府分別以晉江縣、龍溪縣為府治,民國初廢府存縣。1949年晉江、龍溪兩縣後分別為第五、第六行政督察專區駐地,1950年為晉江專區、龍溪專區駐地,同年底分別以晉江縣城區及近郊、龍溪縣城關設縣級泉州市、漳州市,分別為晉江專區、龍溪專區專署駐地。1953年,泉州、漳州兩市改為省轄,但仍為縣級市。
1956年6月,建陽專區撤銷併入南平專區,同年11月以南平縣城區及近郊設省轄縣級南平市。1958年,福建省省轄縣級泉州、漳州、南平三市分別劃歸晉江專區、龍溪專區、南平專區管轄。到1959年底,福建省仍保持福州、廈門兩省轄市,泉州、漳州、南平三縣級市共五個建制市的格局。
三明是建國初福建省重點建設的重工業基地,也是福建建立較早的建制市。1958年成立了省領導的三明重工業建設委員會,1959年三明縣與其合併為三明人民公社籌備委員會,1960年改籌備委員會為地級三明市,為福建第三個地級市。1963年,三明市降為縣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