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陽市,位於山東省東部、膠東半島腹地,東南瀕臨黃海,為山東省縣級市,由地級煙臺市代管。萊陽地處膠東丘陵,區位優越、物產豐富,是我國著名的「梨鄉」「花生油之鄉」,歷史上也素為「半島陸路旱碼頭」,不僅歷史悠久,西漢時就已置縣,也歷為膠東重鎮。
萊陽古為萊國地,春秋戰國屬齊,西漢時置昌陽縣,五代後唐時為避諱而改昌陽為萊陽,因地處萊山之陽而得名,萊陽之名沿用至今。萊陽地處膠東腹地,佔山、田、河、海之利,一直是膠東咽喉,尤其是在近現代建國前後更是成為膠東半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建國後也曾有一地級行政區萊陽專區。
萊陽是膠東半島早期革命的中心,「七七事變」後萊陽縣就組建了抗日武裝,1940年成立萊陽抗日民主政府,後分為萊東、五龍、萊陽、萊西南等四個縣,這一區劃沿襲到建國初期。抗日戰爭勝利後,膠東軍區遷駐萊陽,萊陽也成為膠東行政區、南海專區駐地,為膠東革命的中心。
新中國成立時,山東省直轄有濟南、青島、濰坊、徐州四個省轄市,膠東、魯中南、渤海三大行政區及省直轄淄博工礦特區、省直轄昌濰專區,全省大部分屬三大行政區,其中膠東行政區轄有今青島、煙臺、威海全部及日照、濰坊一部。此時,原萊陽縣仍分為四個縣且均隸屬於南海專區,分別為萊東、萊陽、五龍、萊西南,萊陽(萊東)仍為膠東行政區的中心,但南海專區已經遷駐即墨。
1950年,山東調整行政區劃,撤銷三大行政區並重設專區,同年五龍、萊西南分別併入萊東、萊陽兩縣,之後萊東改稱萊陽縣,萊陽稱萊西,此為今萊陽、萊西的形成,而膠東行政區撤銷後於萊陽縣設萊陽專區。
萊陽專區成立後下轄萊陽、招遠、掖縣、掖南、蓬萊、棲霞、棲東、黃縣、萊西、平度、平東、平西、平南及長山島特區等十三縣一特區共十四個縣級行政區,此時煙臺市由膠東行政區轄市升為了山東省省轄市。
此後,平度、平東、平西、平南四縣最終合併為平度縣並於1956年改隸昌濰專區,同年長山島特區改為長島縣(今已撤銷),同年文登專區撤銷,其所轄縣級威海市及文登、牟平、福山、榮成、海陽、乳山等縣並於萊陽專區,同年膠州專區撤銷,即墨縣劃歸萊陽專區,此時萊陽專區轄縣級威海市及萊陽、即墨、黃縣、棲霞、掖縣、長島、蓬萊、招遠、牟平、福山、萊西、文登、榮成、海陽、乳山等1市15縣。
1958年,萊陽專區、煙臺市合併,專署遷駐煙臺市稱煙臺專區,萊陽縣為煙臺專區所轄,後屬煙臺地區、煙臺市。1987年,萊陽縣改為縣級萊陽市,由山東省直轄,煙臺市代管。
本文由混沌的小魚兒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