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跟團遊新產品規劃——產品戰略

2020-12-22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讀:隨著現代人消費理念的升級,旅遊成為了大多數人休閒娛樂的選擇,近些年旅遊產品更是層出不窮。但是一個完美的產品都是不斷打磨而成的,如果從頭開始打造一款新的跟團遊產品,該怎麼做?本文作者依據自己工作實踐,對這個問題展開了分析探討,與大家分享。

看了劉潤老師的「劉潤對話小馬宋:到底什麼是戰略?」一文,比對了當時進行供應商培訓時的所作的課程PPT,頗有感觸。以下既是對之前一段工作經歷的總結,也是對之前思考的重新整理。

這次主要說的是跟團新產品規劃,對於產品的戰略規劃。當業務開展到一定階段,企業為了獲取更高的利潤,一方面,是要進行舊業務的升級優化,另一方面則是新業務的開拓。當旅行社原有的線路以及到達瓶頸,需要新增線路時,應當考慮哪些戰略問題呢?以下從市場選擇,競爭策略,業務模式和供應鏈三方面闡述。

一、市場選擇

市場選擇取決於兩方面,一,市場規模,選擇哪塊市場,面向什麼客群。二、自身優勢,市場的規模決定了企業成長的空間,但想要獲取利潤,則要看市場競爭的成敗。

市場規模,從客群分,可以按地緣,本地屬性,外地屬性,即本地人的周邊遊,外地到本地的旅遊。本地還可以細分年齡兒童(親子),少年(遊學),青壯年(戶外,度假),老年(休閒,療養)。既要看市場的存量,還要看近幾年的增長情況和行業潛力。目前來看,異地場景的傳統旅遊已經逐漸衰落,而本地親子,戶外旅遊市場方興未艾,目前還沒有長出頭部企業。

相對於市場規模,自身優勢的分析更為重要,利益的大頭永遠屬於市場競爭的勝利者,二八定律一直存在。掌握先機能先走兩步,走的更遠還看自身資源。新業務的開拓,必須結合自身優勢。

當時我們把旅行社的能力分為三類,資源掌控力,店鋪運營力,產品創新力。最佳是三力結合,而排在最前的是資源,頗有些無奈,卻也是現狀。這就對後兩者提出要求,進行產品設計開發時,儘量選擇避開硬實力,開發軟實力。

旅遊行業,尤其是跟團遊,最重要的就是服務能力,核心就是導遊。雖然講的是產品設計開發,還是講一些題外話,旅遊社必須注重導遊團隊的培養和建設。

二、競爭策略

波特講的三大競爭策略,包括:總成本領先戰略(Overall cost leadership),專一化戰略(focus),差別化戰略(differentiation).

總成本領先,一方面是資源優勢,自有車隊,委培導遊,景區協議價,自有餐廳,這些都是傳統的資源優勢;另一方面是運營優勢,更低的採購成本,運營成本。線上辦公,更高效的旅行社管理系統都是一種運營上的優勢。

目前的旅行社採購,很多還是沉在線下,難以降低成本。而自有車隊,餐廳,委培導遊又有太高的資源要求,旅行社管理系統是一個比較好的控制成本方向 。即便不能做的全局的客戶管理,系統化接待流程,哪怕只是實現對OTA的訂單,產品對接,過程固然痛苦,帶來的效益卻是長久的。

專一化戰略,聚焦某一類用戶,某一區域,比如旅遊專線商,在特定的細分市場下,一家獨大。一方面可能是市場規模小,無法支撐兩家,另一方面有可能是足夠聚焦,形成的採購優勢。除了歷史的專線商的目的地聚焦,聚焦新的客群,如親子,戶外,也是一種專一化戰略的方向。

差異化戰略,實際上,之前的幾輪培訓,所講的基本是圍繞產品的差異化,差異化產品的開發。旅遊產品,不同於其他服務行業,跟團旅遊往往伴隨人的轉移。依託人的服務,本身是非標的,同時還受大量外部因素的影響。

同時,遊客的需求也在日益變化,人們不再滿足傳統的打卡式旅遊,交通方式,預定渠道的變化讓自由行越發的便利。越發狹小的市場下,大量的同質化競爭。無論是因時還是因勢,旅行社都必須做出改變。實現差異化,核心在,找到有顧客價值的差異,使差異能被顧客感知,再被模仿的情況下,保持差異。

三、業務模式與供應鏈

確認市場以及競爭策略後,需要結合供應鏈來選擇業務模式。跟團遊行業,拋開通過購物,優惠退票所獲取的利潤外,本身的利潤其實很薄,而且涉及到的關聯企業眾多。車隊,景區,餐廳,酒店,供應關係負責。酒店有包房數量,旺季庫存,景區有年接待人數,餐廳有瞬時接待數。進行新產品設計必須考慮到供應鏈的穩定性,模式的複製和放大。

供應鏈的穩定性是旅行社一直在接觸和運作的,模式的複製和放大往往被人忽略。

選擇一種創新模式,所設計的創新資源,是否有接待限制,選擇在餐上進行創新,餐廳能否接待團隊,能同時接待多少人。選擇車輛創新,是否有所需資源,資源的供給情況如何。為了自身的放大,以及應對一些特殊情況,需要有備選資源,為了避免被快速模仿,又要把控或者選擇一些相對特殊的資源。在自身的放大和減緩他人複製上要尋求均衡。

對於資源的利用要考慮放棄的成本,資源是優先的,比如導遊,同一時間只能帶一個團,那麼如果你選擇讓他帶16人的小團,就不能帶50人的小團。

使用某一資源時,除了支出的成本,還必須考慮放棄的成本。當然,資源的重複使用,高效配置又是另一個話題了。

關於當時的培訓(放在後面)

當時進行了三輪培訓,針對玩樂商家,主講一日遊產品的升級。第一輪第二輪對國內,第三輪對海外。大的思想是對現有的一日遊產品進行升級,以期形成產品的差異化,擺脫商家及平臺間的直接價格競爭,獲取更高利潤。

培訓的內容上,第一輪,是在17年提出產品升級的觀點上的展開,總結了一些硬體上升級的方法和基於六西格瑪的流程優化。第二輪,個人期望在第一輪的基礎上有所升華,增加了對新產品設計的戰略思考,基於目的地,用戶,供應商等多維度。以及未能成行的第四輪,基於峰終定律進行行程體驗的設計。

現在回顧當時的培訓,慶幸不曾出現邏輯上的錯誤,傳遞錯誤的思想,也反思了幾個問題:

第一是執行流程,缺少了前期的溝通和後期的反饋,沒能形成交流的閉環,單靠現場的一次交流,顯然保證不了信息的有效傳遞,更何況,初期幾場還未對到場人員身份做限制;

第二,內容,在戰略和戰術上反覆橫跳,這一方面是自身對於戰略設計,戰術執行的認知不足,以及邏輯思考上的混亂。

今天的文章,借小馬宋老師對戰略思考的結構,對當時的思考重新整理,希望能略微彌補當時的不足帶來的錯誤。

其實上升到戰略,單講跟團遊是不夠的,應該出現更多的產品形態,自由行,單項小品類等等。不過,還是命名為跟團遊吧,雖然更想叫一日遊。

本文由 @賓果漫遊記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於 CC0 協議

相關焦點

  • 旅遊:跟團遊產品規劃(三)賣點,峰值體驗打造
    編輯導語:隨著生活方式的不斷變化以及生活水平的提升,更多人選擇旅遊作為假期去處,各類旅遊產品成了他們一些用戶的選擇;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跟團遊新產品規劃的戰略規劃——埋點和峰值體驗的打造,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在前一篇的分享中,寫了老產品的升級,說了一些老產品升級的方法。
  • 攜程:跨省遊恢復以來預訂跟團產品的出行人數超過45萬
    鈦媒體9月20日,《2020暑期「新跟團遊」復興報告》顯示:跨省遊恢復以來一個多月,通過攜程預訂跟團產品的出行人數超過45萬,相比恢復之前增長了205%。私家團遊客量環比增長385%。暑期每5個報名攜程自營跟團遊的遊客中,就有一個選擇私家團。
  • 2020「新跟團」報告:國內遊變得小而美 安心遊成為關鍵詞
    原標題:2020「新跟團」報告:國內遊變得小而美,安心遊成為關鍵詞   2020年受疫情影響,國內家庭和個人的旅遊
  • 3000多個新疆旅遊產品攜程預訂恢復
    2020-09-04 15:46:04    華夏經緯網
  • 北京跨省跟團遊恢復半個月 定製小團遊訂單已排到了「十一」
    北京宣布恢復跨省跟團遊已有半個月,記者昨天從多家旅遊平臺獲悉,開放跨省遊再次點燃市民出行熱情,三四人組團的「私家團」「定製團」備受青睞。「最近諮詢散客拼團客戶較少,多數老顧客都在諮詢私人定製,訂單已經排到了『十一』前後。」自北京恢復跨省跟團遊後,攜程旅遊肖家河門店店長宋喜華更加忙碌了,每天收到的電話和信息不斷,多數人都趕著預訂暑期出京遊的產品。
  • 安徽跟團遊仍處低迷階段 「安心遊、預約遊、文明遊」將成五一出遊...
    五一新產品逐步上線在價格端,相比部分行業疫後出現的「報復性漲價」,旅遊市場相比往年卻在促銷,以提升市場人氣。4月10日,攜程旅遊更新了主打省內遊的「安心周邊遊」促銷計劃。省內跟團遊仍處低迷階段相比較自助遊火爆,旅行社省內跟團遊卻仍然比較低迷。海聯國際旅行社近日推出了不少省內遊項目,有包括採茶、爬山之類的一日遊,但是目前預訂的人數不多。「我們推出的周邊自駕路線主要是田園風光和體驗類的項目,還有一些諮詢。」
  • 超460家旅行社加入《跟團遊防疫自律公約》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鄢光哲)4月2日,已有超460家旅行社加入《跟團遊防疫自律公約》(以下簡稱《公約》)。據悉,該《公約》是3月31日,中國旅遊集團旅行服務有限公司聯合美團點評等企業,共同發布的跟團遊行業首個防疫安全倡議。
  • 「小而美」的新時代:2020年國內新跟團消費報告
    2020年受疫情影響,國內家庭和個人的旅遊需求有什麼變化?疫情常態化之下旅遊者如何跟團?日前,攜程跟團遊平臺發布了《「小而美」的新時代:2020年國內遊新跟團消費報告》,報告顯示:跨省遊恢復以來,通過攜程預訂各類「安心遊」跟團產品的出行人數,單月超過50萬,省心省力、全程服務的跟團遊,依然是旅遊者的主流選擇。
  • 北京恢復市內組團遊 凱撒旅遊上線全新產品助力市民安心出遊
    為此,深耕中高端文化旅遊消費的凱撒旅遊,依據當前疫情形勢,對疫後旅遊市場、產品結構、旅遊服務等迅速做出調整,深入挖掘城區內文化和旅遊資源,致力向廣大市民推薦一批例如「故宮以東」、「丈量北京」等能夠深刻詮釋北京歷史文化內涵、能夠激發市民走出家門,體驗北京新生活,感受北京新變化的都市休閒遊線路。
  • 攜程宣布3月底前 全球跟團遊團費可退
    受疫情影響,近日攜程再次更新旅遊度假產品特殊退訂保障政策,將全球跟團遊無損退訂的保障範圍從2月底延長至3月底。攜 程宣布,將針對預訂日期在1月24日0點前、出發日期在1月27日至3月31日的旅遊度假產品,更新退訂保障政策。
  • 攜程:3月31日前全球跟團遊可退款
    來源:TechWeb【TechWeb】2月18日消息,攜程官方微博發文稱,更新旅遊度假產品特殊退訂保障政策,已將全球跟團遊無損退訂的保障範圍從2月底延長至3月底。據攜程公告,針對預訂日期在1月24日0點前、出發日期在1月27日至3月31日的旅遊度假產品,更新退訂保障政策如下:1.境內始發的出境跟團遊(含半自助、私家團)產品,除已發生(送籤中+已出籤)的籤證費及生效可理賠的保險費用外,剩餘訂單費用全退,相關損失由攜程旅遊承擔。
  • 中國銀髮族樂享「西北飛」 「脫團遊」漸流行
    中新社蘭州10月23日電 (記者 丁思)隨著重陽節來臨,以銀髮族為主的「錯峰遊」升溫。西北遊,不但成為中國大媽出遊的時尚選擇,老年群體也逐漸呈現出「脫團遊」的新趨勢,熟練使用手機、數字支付的老年人開啟了「自助遊」模式。
  • 在線旅遊行業,產品、機會、風險的分析與思考
    現階段,跟團遊能夠滿足其現階段的旅遊需求,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跟團遊數據的回暖。很多廠商布局線下,因為低線級城市人群及中老年人群對線上大金額交易信任度不高,傾向於在線下購買旅遊產品。出境遊的比例不斷增加,2018年中國在線旅遊度假市場中,出境遊佔比繼續提升至53.9%,而出境遊客單價高的特點可以有助於廠商增加交易額。
  • 旅遊英語:自由行還是跟團遊?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分類詞彙>正文旅遊英語:自由行還是跟團遊?   話說,不知從何時起,人們開始認為「旅行」這個詞聽起來要比「旅遊」fancy洋氣很多,仿佛「旅行」是帶著內心對自由和未知世界的嚮往;而「旅遊」則是跟著旅遊團「上車睡覺,下車拍照,XXX到此一遊」。   Anyway,不管是「旅行」還是「旅遊」,官方英文翻譯都是「Travel」,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聊聊「travel」吧!
  • 「國內滑雪產品人氣排行榜」發布 我省多條旅遊線路「榜上有名」
    生活報訊(記者 吳海鷗)黑龍江省2020年冬季旅遊新聞發布會、海南首屆溫泉文化旅遊節、2020廈門自駕旅遊節、2020新疆冬季旅遊專場推介會、2020冬遊西藏暨國道318旅遊推介會……11月下旬,各地紛紛啟動冬季旅遊市場。
  • 讓旅遊更幸福:攜程旅行產品分析
    產品來源:飛豬的酒店和票務資源一般都來自各種代理商,也有供應商官方渠道提供的產品,但在數量上遠低於攜程。在旅遊業務方面,則挑選擁有創新線路和獨特玩法的旅行社以及主要開展出境遊業務的旅行社為合作對象。合作模式:供應商與飛豬的合作分為兩種模式,分別為旗艦店和專營店。
  • 跨省團隊遊恢復,凱撒旅遊上線百餘款國內遊產品
    新京報訊(記者 王勝男)自北京宣布恢復跨省團隊遊以來,凱撒旅遊等多家旅遊企業推出了第一批跨省遊線路產品,滿足人們進一步釋放的旅遊消費意願和出遊需求。凱撒旅遊相關負責人表示:「跨省團隊遊的恢復,成為旅遊業復甦的一劑『強心針』,恢復旅遊企業信心的同時,也對產品設計和出行服務保障帶來新的要求,符合『後疫情時代』用戶需求的產品及服務將更受青睞。」針對北京跨省遊重啟,各旅行社也做好了準備。
  • 為老年人提供合適的旅遊產品服務,讓銀髮旅遊更溫暖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已超2.5億人,銀髮旅遊已成為旅遊行業一大熱點。近年來,銀髮旅遊的巨大市場潛力不斷顯現。如何為老年人提供合適的旅遊產品和服務,為銀髮旅遊增添更多溫度,不僅關係著旅遊業的高質量發展,也將對應對人口老齡化起到積極作用。
  • 老年人為什麼都是跟團遊,幾乎很少自由行呢?有哪些原因呢?
    在我國旅遊業日益興盛的今天,不少人都喜歡外出遊玩來放鬆身心,釋放壓力,如今旅遊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屬,不少的老年人也會相約外出遊玩,老年人一般都有退休金,又有兒女供養,可以說是衣食無憂的,生活沒有煩惱之後也是需要精神寄託的,旅遊便是不錯的選擇,不過外出遊玩時,我們很少看到老年人自由行,基本都是跟團遊
  • 中國旅遊研究院、攜程報告:六大新消費關鍵詞改變中國人旅遊
    六大旅遊新消費成為「網紅」:登山、滑雪等「主題旅遊」興起;「私家團」小團旅遊崛起成為新常態;「直播」帶動高星酒店、自由行成為恢復龍頭;「定製遊」走向大眾,高端定製分化;「景區預約」成為習慣,智慧景區進一步普及;「租車自駕」成為年輕人的旅行生活方式。 通過在線旅遊平臺,這些新品類產品、新消費方式快速擴大了用戶人群,成為服務消費的亮點和潛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