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薄人情厚」,潮州人的情義都在茶裡

2020-12-15 潮人遊紀

最近寫了幾篇關於茶的文章,反響還不錯,所以繼續介紹一些與茶有關的故事。

中國人與茶有不解之緣,相傳是神農氏最早發現茶的,《神農本草經》曾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解之」。陸羽《茶經》裡也有「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記載。但是,神農氏屬於遠古傳說的一部分,現在已無從考證。倒是顧炎武《日知錄》裡提及「秦人取蜀,而後始有茗飲之事」比較讓人信服。

與此證據相佐的還有晉朝常璩的《華陽國志·巴志》,裡面有這麼一段話,「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茶蜜皆納貢之。」這也表明在周武王伐紂的時候,四川一帶的巴國就已經以茶供奉周武王了。

不管茶是誰發現的,起源於何時何地,茶道儼然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內涵當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對於茶都有著一份特殊的情感,並衍生出了很多故事。

比如說潮汕地區,就流傳著「茶薄人情厚」的俗語。這句對比強烈的話表達什麼意思呢?很多人可能只知道表面的字義,卻不知曉背後的故事,及真正的意義。

這要從一個民間故事說起:

在清朝年間,有個富家子弟,對茶的痴迷到了癲狂的程度,街坊鄰居送了一個外號「茶痴」。他喜歡茶,愛喝茶,常常四處求好茶、尋名茶,出手闊綽,曾以一千兩銀子購一兩武夷巖茶。

但是,坐吃總有山空時,「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他最終還是買茶買到破產,離開家鄉之時,身上只剩一個積滿茶垢的宜興小茶壺,還有那一手泡茶品茶的本領。

流浪之人,吃飯都成問題,蓬頭垢面那也是常態,餓了怎麼辦,終歸還是要找人家討要兩口,賴以度日。但他卻又與其他人不同,不止討飯還要討茶葉,光這一點讓他吃了不少閉門羹。有一天,他如往日般四處遊蕩,湊巧來到一戶權貴人家門口,興頭一起,便敲門乞討,先說要點吃,主人心善,給了他點剩飯,便要打發他走了。可他看主人好說話,又開口要水泡茶,主人覺得詫異,卻感覺此人很無釐頭,說道:「連飯都吃不飽,還想喝茶?」「就好這一口,行行好。」他邊說邊把茶壺遞到跟前。

你說巧不巧,剛好主人也是一個行家,一眼看出這小茶壺是正宗宜興名產,便想施捨幾個錢,買下來,誰知他卻一點不為所動,扭頭走人,那可是在他心裡比命還貴重的東西。

不知走了多久,經歷了無數個春夏秋冬。有一天,他來到一個小村莊,湖光山色,景致怡人,在村道的閒間裡,恰巧有幾個農夫在衝茶。他喜出望外,沒有敲門就徑直而入。農夫們也不見外,看到有陌生人進來,招呼落座,照常衝茶,邊喝邊聊,氣氛相當融洽。

這落魄的富家子弟很久沒有受到這種禮遇了,心存感激,本來想表達幾句謝意,但看到面前的茶湯色澤渾濁,便知這是劣質茶,但他還是喝了,畢竟人敬一尺,禮還一丈,識字之人多少還是懂點人情世故的。

負責衝茶的農夫看他面露愁容,猜想應該是茶不好喝,便說道:「不好意思啊,茶已泡了多遍,但我們再也沒錢買茶葉了。」「不要緊,不要緊,茶薄人情厚。」他連忙應道,說完掏出自己的宜興小茶壺,用剛燒開的水,手法嫻熟的一泡一衝,便請在座諸位農夫品嘗。眾人一聞,異香撲鼻,紛紛表示從來沒有喝過這麼好的茶,讚美聲更是此起彼伏。

一番攀談後,大家認定他是江湖牛人,趕忙請他留下,還回村子裡集資為他開店,地點就選在了他們喝茶的「閒間」,順理成章的請他做了「衝茶師傅」。他感念村民們的淳樸和真情,所以大筆一揮,在店門口寫下了「茶薄人情厚」的經典話語,並逐漸被各地傳頌。

潮州人的茶禮待客之道從這個故事中我們也可以窺見一斑,熱情好客是天性,往往有客人登門拜訪,坐下喝茶時,主人總會自謙的先說一句「茶薄人情厚」。畢竟在生活中,我們少不了清茶,自然也少不了朋友,在我們眼中,一杯淡淡的清茶,如一位純淨的朋友,都可以慢慢細品,慢慢認知,慢慢沉澱。

相關焦點

  • 茶三酒四踢桃二,潮州人的諺語你了解嗎?
    潮州人喝茶喜「三」茶是好東西,愛喝茶的人重修養,有內涵。一般潮州人喝茶,都是三個杯子,茶必三人同喝,三人喝茶,謂之會茶。至於杯子就不能多幾個嗎?這個在當然現在也適應新形勢新變化,有些人喝茶,主人手中一個主人杯,客人人手一杯,不再淋換,倒也簡潔衛生,就是少了幾分古趣。數字三,還有另外一層深意,它是一個吉利數字,代表多,代表無窮,老子的《道德經》裡就有描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從無到有,從有到無限,「三」在大千世界裡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
  • 花地|沙灘上,潮州人最高規格的待客工夫茶
    我在茶坊,在茶室,在朋友家的偏廳,在親戚家的客廳,都曾經享受過「泡茶的招待」,然而,在沙灘上喝茶!這時另一個人在桌上布好茶具,真像童年時候玩家家酒,那麼小的茶壺,那麼小的茶杯,布茶具的人說:「我們要喝工夫茶。」當他開始從籃子裡拿出各種茶配(配茶的小點心)時,我一個一個「這是什麼?
  • 在潮汕,喝工夫茶就是頭等大事——潮汕工夫茶的發展簡史
    品工夫茶是潮汕地區很出名的風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戶戶都有工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幾輪。即使是僑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著品工夫茶這個風俗。世人只知潮人愛喝茶,卻不知道早在幾百年前,茶就是潮汕人的必備飲品之一!可以說,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工夫茶的影子。
  • 潮茶擺在哪裡「最潮州」?我們幫你找到了6處!
    哪怕是現在,橋上的茶亭、商店也依舊和潮州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潮州人依然喜歡在橋上和兩岸散步,坐在大排檔裡叫一個牛肉丸火鍋。哪怕壺裡是最普通不過的茶葉,也能以美好的一天收尾。天氣好的時候,潮州人在城牆上慢跑,或帶本書坐在城垛上看,或帶上野餐布和食物,來一場城牆上的野餐。潮州人總是會享受的,他們的生活節奏跟韓江水流一樣緩慢,揣摩著生活裡的細小樂趣,把日子過得自在。在這裡一杯接著一杯茶喝下去肚,茶漬染了朱泥壺,也沾滿了茶香。
  • 潮州工夫茶 何以獨步天下?
    「工夫茶在潮州自然而然形成一種生活方式,可以讓大家凝聚在一起,而且泡茶的過程具有儀式感,其中有分享、交流。」  潮文化以「精」聞名,有人認為是資源匱乏帶來的「不得已而為之」,葉漢鍾則認為精緻是潮州人基因裡的講究。  「我覺得潮州人是貴族的遺民。對吃穿的講究不是一代人就能構成的,原來那種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它是一個系統,一代代地傳承下來,刻在潮州人的遺傳基因裡。」
  • 安溪茶 真功夫
    近日,潮汕功夫茶頗引人關注。在安溪,有「安溪人種茶,潮汕人喝茶」的說法。隨著歷史的發展,安溪逐步形成了一套獨特的安溪烏龍茶功夫茶道,創編了一套簡單易學、實用高雅的烏龍茶衝泡技藝。安溪的鐵觀音「功夫茶」還不止品飲一項,而是有四大功夫。
  • 鳳凰單叢茶,承接宋味茶之精品!茶禪一味,品茶論道
    也許真正愛茶之人的世界裡沒有對錯,只有適口。更多的只是禪茶悟道,品茶論道。例如鴨屎香,是一茶農祖上承接宋種培育的單叢茶,栽種於特定土壤(黃砂土),通過古法製成茶後,香氣非常好,引來無數人追詢,茶農怕被人偷走,故意稱為鴨屎香,這一隨口「臭化」的稱呼卻掩蓋不住它的魅力,無意間竟也引燃了單叢茶的熱點,隨後被茶山人民選育廣泛種植至今。今日,我們如果按香型來分,鴨屎香單叢茶是屬於銀花香型茶。
  • 潮州人喝茶為什麼總是用三個杯子?大有學問
    對於工夫茶的講究,外地很多朋友都覺得特深奧,特難學。工夫茶講究「八步法」,即治器、納茶、候茶、衝點、刮沫、淋罐、燙杯、篩茶。這只是基本的流程,從茶藝角度來看,更有21式,真切地展現了其「功夫到家」才能駕馭的深厚底蘊。
  • 也談潮州工夫茶的「三隻杯」
    最近,林宇南先生在丁漫華先生主編的」工夫茶文化 「公號裡發了一篇文章,標題是《工夫茶識丨衝泡潮州工夫茶是不是三個杯》,微信推給我,說是讓我指教一下。其實就是想出我洋相。知道我喝鳳凰單叢的時間不長,未必了解有著中國茶文化活化石的潮州工夫茶的歷史和沉澱。
  • 把秋冷冬寒泡在茶裡過
    擁衾和衣,不若手捧一杯熱茶,已決意把秋冷冬寒泡在茶裡過。 秋收冬藏,註定了這段清冷時光屬於休眠和囤積。 把秋冷冬寒泡在茶裡過,自然也要如松鼠般囤積足夠的好茶,才能妥帖舒適地度過寒冷時節。
  • 詩由茶而生,茶因詩而美,確有情到意深之感!
    詩由茶而生,茶因詩而美,詩茶不分,或茶詩相依,確有情到意深之感,而我國最早的詠茶詩,是西晉詩人張載寫的,詩日「芒茶冠六情,滋味播九區,人生苟安樂,茲土聊可娛。」把品茶與人生的歡樂相連。其後蘇軾的「松風竹爐,提壺相呼」,以茶會友,品茗吟詩,鄭清之「一杯春露暫留客,兩腋清風幾欲仙。體現出一種文化生活,是藝術和美的享受。
  • 茶禪一味
    我來深圳後,在一日日的茶香裡,愛茶更甚,已致到今天無一日不飲茶,無茶不歡。於深圳,我曾經聽見這樣的說辭:一座稍微不努力喝茶,就會溜走一筆業務的城市。這是愛茶人士的自我調侃,也帶著濃濃的商業文化氣息。茶湯水路是有分別的,那種微妙,你必須去喝一喝,才能感覺它的韻:滑、澀、厚、回甘……就如讀一卷《詩經》,曲韻流轉,需要人凝神細讀才得滋味才知風神。
  • 茶癮 - 茶癮-新聞頻道-和訊網
    隨後煮茶時間逐漸拉長,沸水蒸騰,茶葉外溢,便不斷用茶筆搗下去,直到茶湯至濃至苦。隨意安閒得讓人嫉妒。我們常說誰喝的茶几乎能「上線」,或謂「像眼淚一樣擠出來」,蓋指茶湯濃而少,潛臺詞就是「此公茶癮極大」。這「一罐子茶」其實也是早餐。西北人喜歡麵食,喝茶時以酥脆幹硬的食物為好,麻花鍋盔蔥油餅,都很有嚼頭。邊喝邊吃,重點在「喝」,但都不可或缺。
  • 茶裡春秋|有女如茶
    茶與女人相遇相知相識,這緣分是與生俱來的。茶仿佛是為女人而生的,女人因為茶而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佳人嘉木,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相得益彰,剪不斷理還亂。茶園裡最動人的風景,是起伏的茶壟因了女人的到來而綠意盎然;茶園裡最動人的身影,是女人的纖纖玉手在撫慰一片片嫩芽;茶園裡最動人的歌聲,是女人甜潤的採茶調:歌唱她們的生產、生活以及愛情。在古老的東方,為了解除民間疾苦,神農氏遍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就這樣,茶樹作為一株具有特殊功能的中草藥,最先進入人類的生活。
  • 人生如茶,讓一切的俗事紛爭遠離……
    人生如茶,在蒼茫的人世中,每個人都宛若一片茶葉,或早或晚要融入這變化紛雜的大千世界,在融會的過程中,社會不會特意地厚待你。無論是誰,如果經受不起世態炎涼,失敗和困頓,只怕是也品味不到人生的韻味。當我們到經歷了一些世事,了解了人情冷暖,我們就會睿智起來,像那涅槃的茶葉一樣,慢慢的沉入杯底,用淡定的態度作為唯一的表情。
  • 廣東潮州工夫茶文化的新傳承
    中新社汕頭11月22日電 題:廣東潮州工夫茶文化的新傳承作者 李怡青 李慶鋒廣東省潮州市是潮州文化的發祥地,是世界潮州人根祖地和精神家園。以潮州話、工夫茶、潮州菜、潮繡、潮劇、潮州木雕、潮州大鑼鼓等為代表的潮州文化影響深遠,譽播海內外。日前,廣東省委宣傳部組織中央及省市媒體赴潮州市開展主題採訪活動。記者走訪了潮州市潮州工夫茶文化研究會,採訪了解潮州市潮州工夫茶文化的傳承、創新。潮州工夫茶是中國古老茶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茶道,距今已有千年歷史。
  • 歐陽修:嗜茶一生,至老未衰
    歐陽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歐陽修在散文、詩、詞、文學理論等方面都有很高成就。
  • 茶裡茶氣是什麼意思 形容說男生茶裡茶氣含義
    相信大家應該都知道,最近在網上出現的一些非常有意思的詞,很多要麼是形容女生的,或者就是一些形容男生的詞語,但是關於「茶裡茶氣」這個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茶裡茶氣是什麼意思介紹  其實關於這個「茶裡茶氣」到底是什麼意思,小編當時還以為這個詞是用來形容女生的,但是並不是,女生是婊裡婊氣,所以這個「茶裡茶氣」就是用來形容男生「婊裡婊氣」的一個詞,但是並不是和女生那個一樣是貶義詞。畢竟婊裡婊氣形容的女生是一個不好的詞。
  • 喝茶識茶區之最北茶區——江北茶區
    在這個過程中對我國的茶類做了一個系統的了解,越發覺得之前對茶的認知有點狹隘,也感謝各位茶友的不吝賜教,(感謝廣州的覃哥寶哥,感謝潮州的鈿哥,感謝汕頭的虹姐,感謝山東的豔君,感謝四川的海玲,感謝貴州的紹傑……)感謝大家的分享,讓這幾篇茶區介紹內容更加豐富。也希望通過這些讓廣大愛茶的朋友對我們國家博大的茶文化,茶品類有更加系統的認識,為漫漫的人生路增添幾份茶趣。
  • 以一頓下午茶點亮冬日的融情暖意
    在這寒冷潮溼的天氣裡,最愜意的莫過於約上小姐妹,或帶上家人,以一頓下午茶點亮冬日的融情暖意。 珠寶與下午茶產生的化學反應 上海浦東麗思卡爾頓酒店坐落於陸家嘴一座超現代的58層大廈之上,可俯瞰外灘全景。酒店自開業以來,一直是網紅們喜愛打卡的地方,這股熱度延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