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財富》雜誌報導,據世界銀行統計,美國企業的平均壽命大約是40年,而中國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4.5年,民營企業則更短,只有2.5年,集團企業的平均壽命僅7-8年。在我國,不僅企業的生命周期短,能做強做大的企業更是廖廖無幾。
中國的管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也有很多的學者和專家找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原因,但是還無法完全解決這個問題,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如果找到的就是表面的現象,沒有從根上解決,那麼企業壽命短的壁壘就會一直存在。
我們拿中醫和西醫做例子,中國的古老醫學非常的神奇,同樣的病症根源卻不一樣,同樣的表現形式,老中醫所開具的藥方是完全不同,甚至很多的藥性是相剋的。而中醫的診斷方法非常的簡單,就是憑藉脈象和觀察舌苔或相關症狀即可得出結論,高手給出的方法是非常的準確,基本上藥到病除而且還能去根。而西醫會藉助先進的儀器,化驗數據的對比,X光、B超等。用的計量也基本上是標準化的,治療需要周期,但很多無法根治,會有復發現象的發生。而西方的管理學也是類似的效果,也會藉助大量的工具和技巧,能夠快速的抑制當下的行為,短期的效果會非常的明顯。
我們當代使用的很多管理方法都是來自於西方的管理學理論,當然也有本土的土方法,就是沒有系統的東方的管理理論,而日本的某些理論也只是適用日本的本土,很多國外的先進的管理方法到了中國就會「水土不服」。這就是目前導致中國企業的發展壽命短的原因。
如何解決呢?其實通過深入的研究和實踐,你會發現很多西方的管理方法或理論都是來自中國的五千年燦爛的文化。細細的研究絕大多數就是來自《論語》和《道德經》,但是由於近代對《論語》和《道德經》的批判式的學習,已經使我們所看到的《論語》和《道德經》面目全非,根本無法用到管理上。
智者商學院的創始人、中國未來研究會人才戰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國際經濟管理技術促進會的理事、副主任李懿恆博士,經過幾十年的潛心研究終於破譯了《論語》和《道德經》的真正內涵,用當時的本義詮釋和解讀了《論語》和《道德經》在管理上的應用,就真正的解決了企業發展的根本問題,從而就徹底的攻破了企業壽命短的壁壘,企業家和董事長只要按照由《論語》和《道德經》的管理智慧與《智者的智慧》三篇合一的《人生智慧學》裡面的指引去經營和管理企業,基業長青就指日可待。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