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鴨、種菜...「冬閒田」也能這麼幹!

2021-01-08 澎湃新聞

「大爺,您好!您家養的鴨子還有沒有?我預訂幾隻年前來買!」

「現在還剩20餘只,你過段時間來拿吧,如果你再晚點可能就沒有了哦!」

家住達川區趙家鎮谷花村10組的村民周傳炳家裡養了近100隻鴨子,足不出戶鴨子就快賣完了!不僅是周傳炳一家,當地的農戶都有養鴨的習慣。「每年水稻收割後,我們村上就組織專業隊伍對冬閒田翻耕,然後蓄水養鴨。在水田裡養大的鴨子因運動量大肉質也會更好,許多客人都是主動上門來買。」

達川區是農業大區,水稻收割後,大面積的冬閒田如何有效綜合利用,如何助農增收是一門大學問。

為了改善土壤結構,提高作物產量,達川區堅持「宜種則種、宜養則養、種滿種盡、綜合利用」的原則,對冬閒田進行綜合開發利用,在水稻收穫後對冬閒田翻耕,種植油菜或蔬菜、冬水田養鴨,以此提高冬閒田綜合利用效率,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涵養水源 促進生態平衡美化環境

「達川區的農田大多地處山地、丘陵,冬閒田對涵養水源、改善生態環境,減少越冬病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達州市農技站站長寧孝勇說,冬閒田翻耕後對於涵養水源,來年春季插秧苗、栽水稻大有裨益。

2020年12月20日,記者來到達川區麻柳鎮春申君村。正在田裡勞作的該村9組村民肖永強彎著腰,拍了拍手上的泥土告訴記者:「村幹部秋收後就組織大型旋耕機進場對農田進行了翻耕,現在我們再對翻耕後的農田築牢田坎、蓄水,以備來年春種。」

「對冬閒田翻耕能把谷樁、雜草翻入地下。蓄上水腐爛後既能當肥料,還能減少冬季病蟲害。」村民肖永強笑著說,大家都很支持冬閒田的整治利用工作。

「我們鎮共有2600餘畝農田已實施冬閒田整治利用。」麻柳鎮黨委書記王華寧告訴記者,整治冬閒田不僅能涵養水源保障灌溉,更是土壤休養生息恢復培肥地力、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手段。

據了解,麻柳鎮是農業部綠色糧油高產創建示範鄉鎮,素有「達川糧倉」的美譽。每到秋收後,隨處可見大型旋耕機在農田裡來回作業對稻田進行翻耕,村民紛紛提前買好鴨子、鵝等家禽,進行稻田養殖,這不僅改善了生態環境,還讓許多村民因此受益。

冬閒田除助農增收外,美化環境也是一大特色。

每當油菜花開的季節,麻柳鎮那一望無際的油菜花便匯聚成了一片片金色的海洋,吸引許多遊客慕名而來。

「油菜花開的季節特別漂亮,每年我們都會趁著周末一家人去那裡感受一下!」家住達川區上觀南城小區的劉先生表示。

「冬閒田+」 村民增收致富方式多多

2020年12月21日上午,薄霧漸漸散去,迎來難得的冬日暖陽,在達川區石梯鎮場周社區,本處於冬閒狀態的農田卻很「忙」。社區居民嚴志偉和鄉親們正忙著採摘蘿蔔、白菜,忙得不亦樂乎。

據了解,近年來,達川區石梯鎮不斷盤活土地資源,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氣候環境和土壤條件,進行冬閒田整治利用,通過集體翻耕土地,發展蔬菜種植、稻田養殖等產業,幫助村民實現豐產豐收。

「現在我們都願意在冬季田地裡種蔬菜,吃不完還可以拿去賣,增加收入……」正在田裡摘菜的趙家良說。

2019年,達川區石梯鎮啟動冬閒田綜合整治利用,除了按照區上100元/畝的土地補貼標準外,當地鎮政府還對受益農戶給予20元/畝獎勵,鼓勵村民翻耕土地,種植蔬菜、油菜等作物。

目前,達川區石梯鎮已完成冬閒田綜合利用2400餘畝,種植油菜、蔬菜、水果,並發展水田養鴨,預計可實現效益240餘萬元,增收160餘萬元。如今雖是寒冬時節,但這裡依舊生機盎然,實現了「秋冬處處春、沃野無閒田」。

「下一步,我們將再規劃770畝發展優質柑橘和稻鴨模式,持續開展種植蔬菜、水田翻耕、蓄水養鴨、清雜除草等冬閒田綜合利用工作,打造達川西部冬閒田綜合利用示範帶3500畝,助推全鎮農業持續健康發展。」達川區石梯鎮幹部吳瓊表示。

對達川區來說,石梯鎮的冬閒田利用並非個例。在達川區趙家鎮,這裡的種植戶和村民把冬閒田充分利用起來,種植油菜、養殖家禽,讓「冬閒田」變成「增收田」。

2020年12月30日上午,記者來到趙家鎮先鋒村,成片綠油油的油菜長勢喜人。

「年輕人基本都外出務工去了,農村勞動力缺乏,前幾年大家都不太願意管理冬閒田。」該村7組村民雷顯義喜笑顏開地說,現在政府為我們免費提供油菜種,做一點收一點,現在大家都願意種了。

「2019年開始推行冬閒田綜合利用後,去年稻穀收割結束,大家就紛紛在乾田裡播下油菜種,將閒田利用起來的意識逐漸提高。」該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負責人柏子見說道。

拐過幾道急彎,駛過幾條鄉村公路,記者來到趙家鎮谷花村10組。

「嘎,嘎,嘎……」陣陣鴨叫聲,打破冬日的沉寂。記者聞聲看到,在趙家鎮連片翻耕後的水田裡,生機勃勃,遊鴨成群,與田邊碩果纍纍的柑桔樹,構成了一幅幅和諧美麗的山水畫卷。

「我們村裡幾乎家家戶戶都養了鴨子,稻田翻耕蓄水後,一大早鴨子就遊到田裡去了。」趙家鎮谷花村10組村民胡定蘭向記者介紹道,她家有3畝多土地,今年養了上百隻鴨子,稻田翻耕後,也為鴨群增添了遊玩的好去處。

「稻穀還沒收,家裡的鴨子就有不少人預定了,有的客人是直接上門來買,基本不愁銷路。」胡定蘭樂呵呵地說,一年能掙幾千元錢,村裡推行稻田養鴨後,大家養鴨的積極性也高了許多。

如何利用冬季閒置土地,增加農民收入?柏子見介紹道,近年來,趙家鎮鼓勵該鎮種植戶及村民充分利用冬閒田,大力推廣在冬閒田裡養鴨、種植油菜,不僅讓原本閒置的土地得到了充分利用,同時也為村民增收致富找到了一條好門路。

據了解,2020年達川區種植秋冬菜面積超萬餘畝,不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還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

政策護航 堅持種養結合種滿種盡

嚴冬季節,天氣寒冷。1月4日一大早,達川區農業農村局種植業與農藥肥料股負責人梅壯太又隨冬閒田抽查驗收組的同事們下鄉了,「我們共組織了3個抽查驗收組,對全區冬閒田綜合利用進行實地驗收。」

「範圍這麼廣,怎麼科學驗收?」說到冬閒田如何驗收,梅壯太打開了話匣子。

「首先是鄉、鎮(街道)自查。由各鄉、鎮(街道)組織人員對規劃區域的冬閒田綜合利用情況進行自查,再由區農業農村局和區財政局等組成的區級驗收小組進行核查。並在每個鄉鎮(街道)的每一個村(社區)選擇部分農戶(業主)進行實地抽查,以實際佔比,確定鄉、鎮(街道)冬閒田實際綜合利用面積。比如,達川區石梯鎮盤龍村自查面積為180.1畝,實地驗收就根據自查面積與區級驗收村綜合利用平均比核算下來為164.4畝。

為提高冬閒田綜合利用效率,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達川區創新工作舉措,無論從政策上還是宣傳引導上都下足了功夫。

據悉,根據驗收冬閒田翻耕後種植油菜或種植蔬菜,翻耕乾田按每畝補助100元。同時,冬水田割稻樁、抽水、築邊、養鴨等按每畝補助100元。

「我們組織幹部進村開展入戶宣傳,確保冬閒田綜合利用效果傳達到每家每戶。」達川區石梯鎮黨委書記賴晶晶表示。

據悉,2020年達川區冬閒田綜合利用示範點包括在東部明月江—亭子—麻柳—萬家—大樹,南部雙廟—趙家—百節—石板,西部管村—石梯—石橋、大堰—米城—堡子公路沿線及河市—金埡—渡市鐵路(達成動車)沿線100米可視範圍內的冬閒田,共涉及18個鄉、鎮(街道)95個村10634.25畝。

「我們倡導所有鄉、鎮(街道)、公路沿線水稻收穫後的冬閒田,翻耕後種植油菜或種植蔬菜或冬水田養鴨,並根據現階段雨水多等氣候特點,對原規劃不能種植油菜或蔬菜的冬閒田,要求割掉稻樁,翻耕後築邊關水養鴨,力爭做到相對集中成片,突出規模。」達川區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偉介紹道。

記者 | 桂丹倪 邱霞

通訊員 | 湯勁松(圖)

原標題:《養鴨、種菜......「冬閒田」也能這麼幹!》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李宗仁:一個想養鴨的農家少年,是如何成為中華民國代總統的?
    有天,母親看著調皮的李宗仁,不由得問道:「長大後你想幹什麼呀?」李宗仁想都沒想就回答:「我想養鴨子。」別以為李宗仁這是隨口一說,其實他還真的打算這麼幹,我們很難想像,立志於養鴨的李宗仁,有一天能成為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代總統。
  • 桐柏山下養鴨人
    桐柏山下養鴨人 2020-12-17 19: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一樓小院種點菜,美觀又能食用,養花種菜兩不誤
    其實一樓的小院子,種菜挺好的,自己所在的小區,只要一樓帶院子是自家的小院的,不僅可以會在圍牆邊種上很多月季薔薇玫瑰,梔子花,等等花草植物,還可以在院子裡種很多的蔬菜,綠油油的,一排排的蔬菜,經過的人看了都非常羨慕,因為至少家裡的很多青菜都可以不用去買了,種植的過程,也是一件讓人開心的事。
  • 酒糟養鴨的技術,快點進來看看
    其實除了米酒糟,像啤酒糟、谷酒糟、白酒糟、酒糟粉等都是可以用來養鴨的。各種酒糟中以啤酒糟的營養價值最高,粗蛋白含量可達到25%左右。但是,直接用酒糟餵鴨不但營養價值得不到充分利用,而且口感還差,鴨不愛吃。所以,最好用專業的飼料發酵劑發酵後再餵鴨,這樣的飼料營養才更全,口感才更佳。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養鴨奔富路  不忘...
    張可清說,失敗後,自己整日蹲在家門口抽水煙,日子越過越差,多虧了幫扶責任人的勸說和幫助,自己才重新嘗試養鴨,在村裡一邊養鴨一邊照顧生病的妻子。在多方的幫助下,張可清成功申請到3萬元的扶貧產業貸款。2017年,他拿著3萬元產業貸款買來1000多隻鴨苗,擴大養鴨場至250平方米。之後不管白天黑夜,颳風下雨,他都守在基地裡,甚至從家裡搬來幾塊木板在鴨塘邊睡下,每天晚上起來查看兩三回。
  • 養雞養鴨養鼯鼠,誰在推動異寵熱?
    作者 | 毛麗娜編輯 | 李春暉你養鴨了嗎?如果寵物圈也有101選秀的話,那麼2020年的C位是屬於雞鴨鵝以及鼯鼠這些異寵的。翻開朋友圈,熱衷於曬貓曬狗的人變少了,鴨子、蜜袋鼯、雪貂逐漸上位。這麼看異寵的流行似乎也是頗具民族性的,充分顯示了我們這個熱愛種菜的農耕民族的天性啊。異寵撩了誰的心一年前的Ethel絕想不到自己會花3000塊錢買兩隻蜜袋鼯回家做寵物。這種長相有些像松鼠的夜行動物,是2019年潮流青年中最火爆的寵物之一。在抖音、快手看了幾千個蜜袋鼯相關視頻後,Ethel決定把它買回家。
  • 百戶居民在小區樓頂圈地種菜 物業禁止用馬糞施肥
    昨天,管城區未來城小區居民劉華威(化名)爆料,這個小區的8號樓和12號樓之間的公共平臺上也有空中菜園,近百戶居民在這裡圈地種菜。樓頂種菜,會不會造成房屋漏雨?種菜施肥,味兒會不會擾民?如何保障樓頂綠化姓「公」不姓「私」?本報記者進行了一番調查。
  • 養鴨,增加體重,促蛋的小方法
    鴨子是我們常見的家禽,也是農村傳統的養殖項目,很多人都喜歡養鴨子,但是養鴨過程中,為了提高鴨子的生長與增重速度,進而提高養殖效益,養殖戶們常會更一些方法來幫助鴨子生長,提早上市,下面給大家介紹幾種方法。
  • 居民陽臺種菜成時尚 給酸甜苦辣芽苗菜「凹造型」
    陽臺種菜不但給居民帶來了樂趣,也能給老人帶來了生機。高老師「小區老人全都著了迷」今年7月份,作為北京一家小區業委會的負責人,高老師琢磨著小區裡的老人多,做點什麼能讓他們感受到更多樂趣?正好小區一位年輕人提出對陽臺綠化有興趣,高老師腦子一轉:組織大家學習陽臺種菜不錯,既能給老人找點事情做,成果還可以進入家庭廚房。
  • 靠種菜
    走進隴川縣景罕允崗蔬菜種植合作社,一座座蔬菜大棚依次排開,長勢喜人的茄子、辣椒、苦瓜等蔬菜掛滿了枝藤,蔬菜叢中到處都能看到農民忙著施肥、採摘的身影。經過反覆觀察和思考,她發現隴川土地肥沃,非常適合種菜,一合計,便在自家3.5畝田裡種上了西紅柿、茄子等蔬菜。由於家鄉以種菜為主,傅國秀從小就跟著父母種菜,掌握了一手種菜的好本領,種出來的蔬菜個頭不僅比別家的大數量還多質量也好,這更堅定了傅國秀種菜養家的決心。每天天蒙蒙亮傅國秀就早早起來採摘蔬菜,然後駕著三輪摩託到景罕街賣,賣完又回來精心打理菜地。
  • 基諾族村民代相珍:從貧困戶到種菜大戶
    說幹就幹,2004年夫妻倆在自家的兩畝土地裡種了大白菜、西紅柿、苦瓜等蔬菜,當年就收入了4000多元。初嘗甜頭的夫妻倆更加堅定了要靠種植蔬菜改變貧窮的信心。「村子就在凱裡城邊,交通方便,而且土地也十分肥沃。種菜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代相珍說。
  • 全民督促丁真學習,種菜家的又一技能,全民讀書
    這件事大概也只有我們這個民族才會幹出來。 我們這個民族之所以在這麼短的時間裡趕上不少發達國家,跟我們熱愛讀書、熱愛學習是分不開的。 2019年,經濟學諾獎得主阿比吉特·班納吉在《貧窮的本質》裡面說,窮人之所以很難跳出貧窮的陷阱,跟在教育方面的短視很有關係。
  • 種豆養鴨 保亭脫貧戶石志海種養結合奔富路
    原標題:種豆養鴨忙不停 不向光陰惰寸功樓房掩映在綠樹間,村道寬敞潔淨……近日,海南日報記者一走進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毛感鄉番興村,立刻被這裡整潔優美的環境所吸引。轟轟轟……一輛摩託車開過來,打破了村莊的靜謐。
  • 泥土種菜的方法 怎麼在泥土裡種菜
    泥土種菜的方法 怎麼在泥土裡種菜時間:2020-12-16 23:0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泥土種菜的方法 怎麼在泥土裡種菜 1、劃出一塊地出來,假如想要在院子裡面種植蔬菜,首先就是要先在院子裡劃一塊地出來,用圍欄將它圍起來,也可以用薄紗圍起來,搭建一個小型的蔬菜棚子
  • 在種菜這件事上,中國人可能真的有點天賦
    這麼說吧,勤勞的中國人民看到一塊空地,首先想的十有八九是:「這地方拿來種菜多好啊!」在高寒區的哨所種菜徵服了這麼多地方,結果你告訴我月球上種不了?怎麼能不失落!那麼,問題來了:中國人到底為什麼這麼愛種菜?攤開地圖我們會發現,在種菜的自然條件方面,比中國更優越的國家和地區還是不少的。
  • 陽臺不想養花就「種菜」,兩種菜特好種,種下40天後就能收穫了
    這個季節,陽臺種點菜,撒下種子一個月就能吃,綠意盎然如果在陽臺上養了很多花兒,其實也可以試試種菜,在11月份左右的時候,這個季節種菜特別簡單,因為溫度剛剛好,播種下的菜種子,發芽特別快,生長速度也非常快。
  • 養雞養鴨戶:悶頭想了一晚後 活埋了5000隻小鴨
    記者 葉寒青 通訊員 朱廣立 攝  -養殖戶近況  餘杭養鴨戶方新建:減少餵食次數,還是養不起  「嘎嘎、嘎嘎……」在餘杭徑山鎮曹橋村的一座山上,5000多隻羽毛黃中帶白的小鴨子,被相繼驅趕進入一個四五米深的大土坑。坑邊,挖土機的巨臂開始啟動,泥土一層層地撒在坑內,跌進坑中的鴨子們茫然地叫著,全然不知即將到來的命運。
  • 水庫養鴨汙染環境 村民很有意見 養殖戶創業不容易 政府引導轉型(圖)
    今年五六月份,當地相關部門曾要求養鴨場限期整改,然而水庫養鴨現象照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水庫養鴨場緣何未徹底取締?10月10日,記者來到餘江縣調查採訪。  水庫不是飲用水源 強行取締依據不足  走近硝坊水庫,離堤壩近100米處就能聞到一股腥臭味。
  • 為了過冬 印度要在高原培育超級食物 網友:論種菜印度差遠了
    為了過冬 印度要在高原培育超級食物 網友:論種菜印度差遠了 近日的一則報導,讓筆者知道原來這家機構還負責研發種菜。
  • 城市大媽,花壇種菜,樓頂種菜,網友說:就差養豬了,你怎麼看
    陽臺種菜本來是非常值得推廣的事情,在自家的陽臺種上一點新鮮的蔬菜,吃的時候隨手就能摘,一是方便二是放心,而且近些年隨著我們的生活水平逐漸的提高,業餘時間也越來越多,閒著也是閒著種上一點蔬菜也能給自己找個事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