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語言,你究竟是啥意思 社會熱點引發全民娛樂

2021-01-10 人民網

原標題:網絡語言,你究竟是啥意思

   網言網語不僅是鮮活有趣的表達方式,更能準確反映出普通人的生活關注,以一種直接明了的方式呈現市井百姓的人生百態;

   有的網絡語言聽起來像是不好好說話,或許是因為使用者想說與眾不同的話

  重要的事情為什麼非要說三遍?

  世界那麼大,誰想去看看?

  我想靜靜,靜靜是誰?

  如果這些句子不能讓你會心一笑,那麼你去年多半生活在火星上。

  《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網絡語言篇」作者李波和何婷婷收集了天涯網絡論壇2015年度發布的25.6萬個帖子,約65億字,整理出2015年最火的10大網絡詞彙,分別是「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你們城裡人真會玩」「為國護盤」「明明可以靠臉吃飯,卻偏偏靠才華」「我想靜靜」「嚇死寶寶了」「內心幾乎是崩潰的」「我媽是我媽」「主要看氣質」。

  這些網言網語不僅是鮮活有趣的表達方式,更是社會百態的生動演繹。

  政經熱詞進入日常生活

  2015年最熱的一個詞應該是「網際網路+」。

  這個漢字加符號的詞彙第一次作為獨立概念提出,出自易觀國際董事長兼執行長于洋2012年的一次發言。網友於2013年在百度百科上創建「網際網路+」詞條。2015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馬化騰提交了《關於以網際網路+為驅動,推進我國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議案,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網際網路+」,這個原本陌生的詞彙在日常使用中漸成燎原之勢。

  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有聲媒體語言分中心研究人員鄒煜做過一項研究:他在中國知網(cnki)用篇名精確匹配檢索關鍵詞「網際網路+」,得到2011年至2015年共5年的結果。數據顯示,2011年只有兩篇論文研究「網際網路+」,2012年6篇,2013年5篇,2014年40篇,到了2015年陡增至14225篇。

  在百度新聞中,「網際網路+」的搜索結果一路飆升:2011年只有162篇,2012年有575篇,2013年有270萬篇,到了2015年就有753萬篇。

  「網際網路+」火起來,主要是因為網際網路點石成金的化學效應,適應了當前中國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需要,寄託了各個行業轉型升級的期望。鄒煜收集了2015年提到「網際網路+」的報紙資料約2.7億字次,超過25萬個文本,通過檢索、人工甄別和統計得到167個「網際網路+x」的形式,發現使用頻率最高的10個行業分別是「網際網路+」農業、教育、金融、醫療、電影、文化、旅遊、政務、汽車、房地產等,每一個都迫切需要插上網際網路翅膀。

  「我媽是我媽」源自一條新聞。2015年4月,有媒體爆出北京市民陳先生為了辦理出境旅遊手續,被要求提交他和母親的親子關係證明。2015年5月6日,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痛斥某些政府辦事機構為人民辦事設多道「障礙」,就講了這個故事。

  根據李波的研究,「我媽是我媽」的使用高峰出現在2015年5月到7月,也就是李克強總理引用這一案例之後,反映了網民對減少行政手續、簡化辦事流程的期望,是政治領域簡政放權改革的縮影。

  「為國護盤」則來自經濟領域,與去年我國股市的大起大落息息相關。這個詞本是一份研究報告的命題,套用了金庸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在股市行情整體不好的時候,很多人都在拋售股票。網絡上有人發起了一個口號,叫「為國護盤,」意思是不要為個人利益拋售股票。2015年6月,股市登頂至7年半新高5178.19點時,「為國護盤」的使用量也達到最高峰。但隨著股票市場的穩定,這個詞語也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社會熱點引發的全民娛樂

  還有些網絡詞彙的走紅看似很偶然,甚至莫名其妙。比如「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這個詞從2015年7月份開始流行,到2015年10月左右達到頂峰,現在已經形成慣例,重要的事情必須說三遍。

  可這句火得一塌糊塗的話,連個準確的出處也沒有。有人認為出自一個動漫人物的臺詞,有人認為出自一段藥品廣告,甚至有網民扒出德國哲學家尼採的作品。

  還有那句頗有情懷的「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它源自河南省實驗中學一名女心理教師的辭職信。這封僅有10個字的史上最任性辭職信,領導最後還真批准了;掛上網之後,竟然火了。

  其實,走紅是偶然中的必然,因為它撓到了網民心頭的痒痒肉。

  現代人對遠方的嚮往早就敗給了壓力山大的生活,所以,一個想走就走的旅行者出現時,大眾心裡的那根弦也被觸動了。不過生活的壓力始終還在,網民的嚮往大多也變成了無奈的調侃。比如變身對聯體,上聯: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下聯:錢包那麼小,誰都走不了;橫批:好好上班。或者老闆遞來的辭退信「世界那麼大,我想讓你去看看」。有個歌手甚至還發了一張同名專輯的同名單曲,並戲謔地強調,「我要牽著你的手,你記得帶著錢,別讓我的人生就地打轉轉」。

  既然是全民娛樂,專業的娛樂圈也貢獻了不少段子。比如「你們城裡人真會玩兒」,簡稱「城會玩」,源自坎城電影節上某中國明星披著東北大棉被的裝扮。在引起眾人嘲諷後,女明星在微博上自嘲地稱自己是農村小媳婦兒,並說你們城裡人真會鬧,後來演化成你們城裡人真會玩兒。同樣的詞語還有「主要看氣質」「嚇死寶寶了」,都來自偶然的一件娛樂新聞。

  另一些讓人摸不著頭腦的網絡用語則純屬生造,就為了追求好玩的效果。比如「伐開心,買包包」。為什麼不開心要買包包呢?因為包治百病啊!真是活得久了什麼都能見得到,簡稱「活久見」。

  「網絡流行語往往是網際網路浪潮下全民娛樂的時代產物,它所包含的絕不僅是網民對語言的一種再創造,其背後隱藏的社會意義要遠超出詞語表明。」李波說,「通過對網絡用語的細緻分析,可以準確反映出普通人的生活關注,以一種直接明了的方式呈現市井百姓的人生百態。」

  二次元的一代,就是要不同

  還有一類網絡用語,原本屬於一批特殊的使用者:90後和00後,或者用他們的自我定位——二次元的一代。

  通俗地說,「二次元」即指二維平面世界,在動畫(Animation)、漫畫(Comic)、遊戲(Game)、小說(Novel)組織成的ACGN文化圈中,被用作對「架空世界」的稱呼。他們甚至有自己的吉祥物,一種被稱為「二刺螈」的蠑螈。

  順道說一句,現實世界被他們稱為三次元,與二次元是兩個世界,通用語言也不一樣。不信,來看看二次元的對話吧。

  「現充們,還記得自己中二過的樣子麼?」

  「我造,就是醬紫啦!」

  在大街上聽見這樣的對話,恐怕大部分人的反映是「啥?」但是對生活在二次元的那群人來說,這就是類似「吃了嗎?」一樣的通用語。

  他們談論的內容是主流社會不了解的,新番、偽娘、廢柴……來自ACGN的詞彙個個新潮。他們的表達方式與三次元截然不同,隨意地省略、組合,造就了面基(見面成為好基友)、現充(現實生活中充實的人)、「狗帶」(英文go die,去死吧的音譯版)、腫麼了(怎麼了)等完全不符合語法邏輯的詞彙。

  北京喵萌科技專門為二次元做了一個社交軟體和文學創作平臺,已經拿到了天使輪融資。「95後已經長大到20歲了。」公司負責人丁丁說,「如果你和這個群體有足夠的交流,你會發現,年輕的個體越發多元,多元到你已經無法從他們看什麼書,聽什麼歌,有什麼興趣愛好去定義他們,他們身上都有無數個維度。你能想像,當這些多維度少年在和三次元現充們交流的時候,內心流淌著淡淡無望嗎?」

  在丁丁看來,二次元喜歡與眾不同,說話自然也不想附和三次元。簡單點說,就是他們不想好好說話,更不想說跟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樣的話。

  ACGN文化圈出現的背後,是動畫、漫畫、遊戲、小說等在產業鏈上的緊密關聯,更是一個有話語權的人群逐漸興起的標誌。根據艾瑞諮詢的調研數據,2015年我國核心二次元用戶規模達到5939萬人,二次元用戶總人數近2.19億,覆蓋62.9%的90後和00後;2016年,泛二次元用戶規模將達到2.7億人。

  新生代出生在物質條件相對富足的環境,消費力不可小覷,同時網際網路基因與生俱來,形成巨大的經濟體,也讓他們的喜好和消費習慣成為商家眼紅的藍海。近日,騰訊斥資2億元入股彈幕視頻網站嗶哩嗶哩Bilibili(簡稱「B站」),阿里巴巴此前以45億元收購優酷土豆,從而間接持有二次元社區AcFun(簡稱「A站」)。去年,A站大股東蔡冬青名下的奧飛動漫收購了國內最大的原創漫畫平臺有妖氣。

  經濟生活中的消費能力,也讓二次元人群擁有了日常生活裡的話語權,原本只屬於二次元的詞彙逐漸向主流語系漫遊,被商家和大眾媒體接受,進而成為網絡語言的主體之一,至少彈幕、正太、萌物、宅男宅女這些詞兒已經進入大眾詞典了。(佘 穎)

(責編:宋心蕊、燕帥)

相關焦點

  • 網絡語言 究竟是啥意思
    《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網絡語言篇」作者李波和何婷婷收集了天涯網絡論壇2015年度發布的25.6萬個帖子,約65億字,整理出2015年最火的10大網絡詞彙,分別是「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你們城裡人真會玩」「為國護盤」「明明可以靠臉吃飯,卻偏偏靠才華」「我想靜靜」「嚇死寶寶了」「內心幾乎是崩潰的」「我媽是我媽」「主要看氣質」。
  • 求擴列、暖說說、xswl……這些網絡語言,你知道是啥意思麼
    「原來,學生們有自己的一套交流『術語』,除非你懂這套話語體系,否則他們的世界不會對你真正開放。」「網絡語言是一種全新的、朝氣蓬勃的語言文化現象,可以說是年輕人在虛擬空間上的『現代漢語』」,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申小龍介紹,網絡語言不是幾句網絡流行語,而是在語音、詞彙、語法上都具有特色的社會方言。
  • 現在網絡上「社會社會」爆紅,社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答|百度派 @py彭彭2舉個例子「我可是混社會的,有膽你就惹我」,大概明白啥意思了吧,現在流行的「社會」梗,其實就是源自於一個表情包,表情包上就是社會社會,意思是你牛你行,溜了溜了,承讓承讓的意思。一般來說用這個「社會社會」梗的人都是一些還沒有出社會的學生,或者一些比較自大,比較喜歡說大話的人。再有一些可能就是剛剛畢業,或者初高中的學生,也是非常熱衷用這個「社會社會」詞的人。社會這個詞也可以說出自民間的習慣,比如咱們總是會說,不要惹社會上的人,也會說那些無所事事天天只會耍狠鬥兇的人,以前的人要是提到社會人就會害怕,然後就會各種讓這。
  • 媒體:網絡語言體現數億網民驚人創造力 不能壓制
    比如,有人認為汗是「暈」的意思,還有的認為是「汗顏」,也有人用它表達的是「居然這樣」的內涵。「也許你並不認同某些詞的含義,但你在網絡上已經無法拒絕看到或難以避免這些似懂非懂的詞彙。」一位中年網友無奈地說。記者在調查時發現,有的網友直接在論壇中求助,「溝通不暢,誰知道網絡語言快告訴我啊」,有人則正在編寫「網絡語言大全」,每次公布都有很多的人跟帖爭論。
  • 盤它、上頭是啥意思?又出來一個網絡流行語榜單
    12月3日,由《語言文字周報》主辦的「2019年十大網絡流行語」新聞發布會在上海新知識教育書店教師書房舉行。由《語言文字周報》發布的2019年十大網絡流行語包括:「阿中」、「盤它(他)」、「上頭」、「我酸了」、「我太難(南)了」、「寶藏XX」、「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上班996,生病ICU」、「X千萬條,Y第一條」、「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 「社會」作為網絡用語代表什麼意思?
    答|百度派 @我愛度桑自從智慧型手機的使用範圍逐漸擴大,很多的年輕人已用手機代替了電腦,進行日常的娛樂生活。也就是最近兩三年的時間,手機直播軟體特別的火爆。基本上每個人的手機裡面都有幾款這樣的軟體。其中以快手和抖音最為流行。
  • 網絡熱詞 | 原來「浪姐」的熱議可以稱為「網絡迷因」
    這些詞句你都知道嗎?都知道的話你也是「10G衝浪選手」中的一員,熱點事件一個不落地追,但看過笑過發聲過,你進行了更深一步的思考嗎?你能把案例正確用在理論分析中嗎?暑假結束之前,應該要做到啦!任何一件小事,都可以被網民找到興奮點,然後被網絡無限放大,甚至引發全民的狂歡。仔細深究,各種「迷」現象也不是憑空而起,它是傳受者之間內心真實寫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精神世界的某種空虛。
  • 「蕪湖」是啥?為啥火了網絡圈?
    隨著網絡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體會到了其中的便利。網絡熱詞,已經成為了當今社會豐富人們精神和文化生活的另一形式。網絡用語,是通過對漢字文化語言藝術的另一加工和獨特的「歪解」,來概括很多新的含義。近日,想必大家都可以發現,又有一個新的網絡用語呈現在大家網絡聊天世界中。這個新的網絡熱詞,就叫做 蕪湖。
  • 網絡小說:商業運營和全民寫作之下,雖有弊端但是未來可期
    1998 年,《第一次親密接觸》上線,就像一根導火索,點燃了網絡小說,藉助網際網路和移動互聯的迅猛發展,在全民寫作的今天,網絡小說更加像已經升空的火箭,成了通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種類型,在文化市場上佔據了一席之地。在痞子蔡之後,網絡小說的創作者層出不窮、各領風騷。
  • 【盤點】2019年度熱詞出爐,網絡語言全面走進現實生活
    「面向世界看語言,透過語言看世界。」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田立新表示,這些年度字詞、新詞語、流行語、網絡用語,映刻時代印記,折射家國情懷。社會發展催生語言熱點「漢語盤點」活動至今已舉辦14年。在國家語委指導下,「漢語盤點2019」繼續「用一個字、一個詞描述當年的中國與世界」,鼓勵全民用語言記錄生活,描述中國視野下的社會變遷和世界萬象。志願者協助居民對垃圾進行分類投放(資料圖) 鄒樂 攝要說2019年哪個詞語最熱,那一定是「垃圾分類」。
  • 網絡語言,到底該規範什麼
    可見,網絡語言規範問題已不僅是語言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已成為社會問題。然而,網絡語言規範相當複雜,討論要不要規範的問題,需要先釐清最基本的問題,才能有的放矢。   區分本體與內容   對各界抨擊的網絡語言不規範現象,其實應該區分為語言本身和語言表達內容兩個層面的問題。
  • ntr什麼意思網絡語言?ntr是被綠了的意思嗎?
    不少人都是動漫迷,在刷劇或者打遊戲的時候會看到有人說「NTR」,對於這幾個字母組成的網絡用語很多人都不清楚是什麼意思,尤其是對於一些不在網上衝浪的小夥伴而言,看到這個詞更是一頭霧水,其實「NTR」常用來形容人被綠了,是日文「寢取られ」(Ne To Ra Re)的羅馬拼音縮寫,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ntr什麼意思網絡語言?
  • 論網絡語言對個體情緒社會化傳播的作用
    同樣的意思,用網絡語言表達通常會顯得比傳統語言更為時尚、有趣。例如,網民通常把「胖」寫作「月半」,後者不僅形象生動,而且自帶幽默屬性。可以說,無論什麼來源、功能和形式的網絡語言,無論它們的深層情緒是什麼,它們首先都體現了網民的創造力,顯示出風趣幽默、善於找樂甚至苦中作樂的生活態度,擁有娛樂戲謔的表層情緒。這正是網絡語言日漸從虛擬空間走向現實空間的重要原因。
  • 網絡語言gh是什麼意思
    網絡語言gh是什麼意思 網絡用語gh的意思有兩種,一是指在某個遊戲中,半場交換陣營對對手的禮貌用語
  • 2019年十大網絡熱點事件
    新媒體時代,網絡輿情與社會輿情產生著強烈的共存共振。現實中的細微之事,通過網絡擴散,很可能在現實中產生巨大的影響。不能小看那些微小的聲音,有了群眾的圍觀,或許會留下時代的印記,形成時代的迴響。   2019年網絡上有哪些熱點事件呢?且看一一揭曉。
  • 2019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寫作熱點例證100篇(三十九)
    2019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寫作熱點例證100篇(三十九) 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國考申論熱點資料,包括申論政治、經濟、生態、文化、社會熱點話題、申論熱點深度解析、申論熱點命題、申論寫作熱點例證等。本文整理2019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寫作熱點例證100篇(三十九)。
  • 做你的男e是什麼意思 網絡語言處e嗎意思介紹
    很多那種首字母縮寫的網絡用語真的是看不懂啊。尤其是這個「男e」當時看的,怎麼都摸不透啊。那麼這個「男e」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  做你的男e是什麼意思 網絡語言處e嗎意思介紹  其實說到這個「男e」到底是什麼意思,當時我還在想是不是什麼縮寫。其實後面這個e就是eve的意思。
  • 雲跨年是什麼意思 雲啥啥是什麼梗
    雲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雲吃這個梗的出處是哪裡? 其實現在雲就是可以理解為線上,也就是網絡平臺,在線做一些實際中才能做的事。 在當下全民在家自我隔離的狀態下,雲啥啥流行了起來。 蹦迪由於節奏感強、簡單易學、富有感染力和激情,極符合現代人的情趣。在這個春節雲蹦迪成為了最火的網絡項目,如果你也是dj你可以考慮加入雲直播了。
  • 2019下半年,你被哪些熱點事件刷屏了?
    | 用戶洞察 2019年已經正式落下帷幕,伴隨著KOC、李子柒、5G、電子菸等網絡熱點的浮現,營銷圈的熱鬧景象也在不斷產生、發展及嬗變。 高校魔性招生廣告 鮮明亮眼的色彩、祛繁從簡的頁面布局,與超市促銷小廣告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小廣告體;紅黃藍白黑的經典色彩搭配、Word風格的排版布局,為強調重點而拋棄美觀的椰樹牌椰汁體;高顏值的男女主插圖、可鹽可甜的語言風格,讓人瞬間腦補出一萬部瑪麗蘇言情小說的網絡小說體……暑假期間,多則畫風清奇的高校魔性招生廣告刷爆朋友圈
  • 2020中央遴選面試熱點:流行語中的時代活力
    2020中央遴選面試熱點:流行語中的時代活力由北京公遴選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2020中央遴選面試熱點,遴選面試課程的內容請關注北京公遴選考試網/中央公遴選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公遴選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