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習需要日積月累,小學三個階段,學習語文的方法是不相同的
小學階段,同學們的水平相差不大,中學後就會開始拉大距離,再其後,進入更大的集體甚至社會後,語文所影響的表達力、溝通能力、理解能力、學習能力甚至各種健康的心理狀況都將清楚體現出來,在這一階段,重新學習語文,是很難補救的了。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處於打基礎階段。小學語文學習生活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學習語文的方法都有哪些不同之處呢?
一、低年級需要重視說話寫話
一二年級,還處於形象思維的孩子開始大量接觸抽象的字詞,這必然需要更多的聯想和適應能力,因此,語文學習最重要的是加強說話寫話能力。這個階段,需要讓孩子做個有心人,細心觀察周邊的事物,要多看書多讀書,積累好詞好句,回答問題時說完整話,利用課文內容合理想像大膽拓展故事情節,平時勤練筆,勤交流。引領同學多體驗生活,洗一雙襪子,掃一掃屋子,種一盆花草,養幾條小魚……生活豐富了,能力鍛鍊了,說話寫話的材料也有了。
表述能力是一二年級同學語文學習的關鍵,並且是他們進入班級集體後,和更多的朋友溝通的基礎,善於表達的小朋友總是能在交朋友方面也得到更多的樂趣,從而加強自信。在一二年級,家長們每天最好用 20-30分鐘的時間和自己的孩子進行說話寫話的練習,並每周教孩子1-2首詩詞或是文章段落,讓孩子能夠大方地在家長、同學們面前背誦出來。
二、中段年級需要抓牢閱讀、作文
三至四年級,是學生語文學習的轉折時期,閱讀、作文等重量級的內容成為了孩子必須掌握的題型,也真正開始了語文的綜合能力考驗。從三年級開始,孩子閱讀一些較長的文集小說,是否完全理解不是關鍵,關鍵是能在較長的文字中抓住中心和有用信息。因此,在閱讀之前最好給孩子提出一至兩個能夠讓孩子連貫上下文關係,抓住文章中心的問題。學生閱讀有益的課外書,不但有助於開闊視野、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學會為人處世等,而且可以增長見識,做到不出家門而知天下事,不出國門而了解世界各地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
作文方面,平時積累素材是關鍵但不是全部。針對考試作文題型,如果不是文採非凡的孩子,還必須掌握一套寫作技巧,在此框架上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學生可以從學習別人的文章入手,去了解別人的作文是如何進行框架建構的,需要從閱讀中積累好詞好句,為作文進行潤色。
三、高段年級需要掌握語文答題的技巧
在良好習慣和適當訓練下,小升初階段需要把握的是語文的靈活運用技巧,這些技巧在今後的每一場考試中都很起作用,語文的連貫性,題型的穩定性和深度的遞增性,都使得掌握一套語文分析答題技巧,以不變應萬變成為可能。
在這個階段,學生不僅僅是學習語文知識,更重要的還應是語文能力,學生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許多分析問題、判別是非並獨立正確處理問題的能力。在語文學習中,不論哪個學習環節、何種學習任務中,學生需要做到決不盲目接受任何未經自己思考的東西,這樣方可保持自主性,提高學習的興趣,使多讀有味,多寫有效,積累有益。
語文學習說難不難,說易不易,貴在掌握正確地方學習和做到持之以恆。#語文學習#